生物知识点背诵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物知识点背诵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 生物知识点背诵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人体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2. 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有机物 脂肪:备用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可以提供能量,但主要用于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营养物质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组织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可以调节新陈代谢
水:一般占体重的60 % ~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
无机盐:参与构成组织细胞,但不能提供能量,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3.几种常见无机盐的主要功能及缺乏症:
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钙、磷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儿童:易患佝偻病 成年人:易患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
铁 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会患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碘 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幼儿:易患呆小症
锌 与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有关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出现障碍
4.几种常见维生素的主要功能及缺乏症
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 易患夜盲症、皮肤粗糙 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等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 易患脚气病、神经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谷物的种皮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易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 儿童:易患佝偻病 成年人:易患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 蛋黄、动物肝脏
5.三大功能物质为生命活动供能的顺序:首先是糖类,其次是脂肪,最后是蛋白质。
6.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摄取的各类营养物质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7. 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分别占30%、40%、30%左右)。
8.平衡膳食宝塔:
9.食品安全:(1)食用水果、蔬菜时用水浸泡、冲洗或削皮,买肉时看是否为检疫合格的。
(2)不吃有毒的食品。
(3)关注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0.绿色食品
(1)概念: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2)标志
1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了消化系统
温馨提示:(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分泌胆汁,但不含消化酶。
(2)在消化管中,最膨大的结构是胃,内表面积最大的是小肠。
13.食物的消化:
(1)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注:食物的“六大营养成分”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都是小分子物质,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后,才能被小肠内壁所吸收。
(2)消化过程:
(3) 化学性消化:有消化酶参与的消化过程称为化学性消化。如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把大分子的淀粉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麦芽糖。
(4)物理性消化:牙齿咀嚼、舌的搅拌、胆汁分泌、胃肠蠕动这样只把食物颗粒变小,并没有促进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叫物理性消化,如牙齿咀嚼只能使大颗粒变成小颗粒,里面的淀粉还是淀粉,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
14.营养物质的吸收:
(1)概念: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内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2)消化管各部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注: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15.小肠与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①小肠很长,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③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如:胆汁、胰液和肠液)能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④小肠绒毛内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⑤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温馨提示:①②③三个特点适于食物的消化:①②④⑤四个特点适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16.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提出问题 馒头在口腔里变甜和什么有关
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牙齿的分泌都有关
实验过程 把这三个试管都放在37℃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向3支试管内滴加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分析 该实验①是对照组,②③是实验组。 ①②对照,变量是唾液、①③对照,变量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把三只试管放到37度水浴,是模拟口腔温度,此温度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
实验现象 ①变蓝,②③不变蓝
实验结论 馒头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牙齿的分泌都有关
17.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由心脏和血管所组成,在心脏和血管内还流动着血液。
血液循环系统
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18血液的成分:(图示)
19.血液成分特点、功能及相关疾病
血液 特点 功能 病变
血浆 颜色:淡黄透明液体,占血液的55% 血浆成分:水分(约90%)、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代谢废物等 ①运载血细胞②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①细胞较小②数量最多③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后无细胞核④内含血红蛋白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过少:贫血
白细胞 细胞体积最大,②数量最少③能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有细胞核④种类多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过多:炎症
血小板 细胞体积最小 ②形状不规则③无细胞核。 止血、加速凝血 过多:血栓 过少:血流不止
20.血液功能: 可以运输、防御和保护、还能调节体温。
21. 血红蛋白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肺泡处)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组织细胞处)
22.贫血是要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3.血浆=血清+纤维蛋白
24.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 7~8%
①若一次失血不超过 5%(200~300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短时间内可以恢复。
②若一次失血超过人体内血量的 30%(1200~1500毫升),就会危及生命,应及时输血,。
25.血型:人类最基本的血型是“ABO 血型”系统,它包括:“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 四种血型,血型终身不变,而且可以遗传。
26.输血: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则可输少量的异型血。
27.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的血型
A A 、O A 、AB
B B 、O B 、 AB
AB A 、B 、AB 、O AB
O O A 、B、AB 、O
注: O型血:万能输血者 AB型血:万能受血者
28.无偿献血:我国于 1998 年 10 月 1 日起,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18~55 周岁
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30.成分输血: 针对性输血(缺啥补啥)
①大面积烧伤:输大量血浆 ②严重贫血者:输红细胞
血流不止者:输血小板 ④急性大出血:输全血 ⑤免疫力低下:输浓缩白细胞
31.血管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种类 功能 结构特点 判断依据 图示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心脏→全身)“离心” 管壁厚,弹性大, 管腔小, 血流速度快 主干 →分支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全身→心脏)“回心”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 血流速度慢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分支→ 主干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2.三种血管中: ①能随着心脏跳动的血管是:动脉
②针刺入血管以及手臂上的“青筋”指的是 静脉
③三种血管中具有瓣膜的血管是静脉
④能进行物质交换的 毛细血管
33.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①数量大,分布广②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③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④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34.人体出血初步护理: ①动脉出血: 按压近心端止血 ②静脉出血:按压远心端止血
35.心脏的位置:脏位于胸腔中部,略偏左下方,夹在两肺之间;它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36.心脏的结构:
(1)四腔: ①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通,内流动脉血。 ②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通,内流动脉血。
③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通,内流静脉血。 ④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通,内流静脉血
(2)心壁: 主要由心肌构成 ,左心室壁最厚,心房壁最薄
(3)瓣膜: 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①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②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口诀:心脏里面四个腔,下为心室上为房。左右不通上下通,动脉连室静连房。
房室动脉有瓣膜,血液倒流可预防
37.心脏的功能
(1)过程: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房室瓣开,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B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C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房室瓣开,血液由全身流向心脏。
注:心房和心室可以一起舒张,但不能同时收缩
(2)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 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38.血液循环
(1)概念: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途径。
(2)体循环和肺循环共同途径: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1.体循环:
①途径:血液从左心室(起点)→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终点)。
②血液成分变化:由动脉血→静脉血。
2.肺循环:
①途径:血液从右心室(起点)→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终点)。
②血液成分变化:由静脉血→动脉血。
(3)拓展:
①给病人肌肉或者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最先回到的是右心房,到达炎症部位需要经过2次心脏。
②氧气有肺泡到达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最少需要经过心脏1次,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最少也需要经过心脏1次。
③营养物质到达组织细胞或者尿素等其他废物排出体外需要经过2次心脏。都依次是: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右心房,最后依次离开的是心脏左心室。
39.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
40.脉搏:主动脉壁一张一缩地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远离心脏的方向传播
41.三大能源物质的热价: 糖类:17KJ/g 蛋白质23 KJ/g 脂肪38 KJ/g
42.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系统 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肺 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43.呼吸道:
1. 鼻毛:挡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病菌等。 清洁空气
鼻 黏液:清除灰尘和病菌等 湿润干燥的空气
鼻粘膜 毛细血管:温暖冷空气
作用:清洁、温暖、湿润
2.咽:食物与空气共同的通道,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
3.喉:上面连接咽,下面通气管的部位 作用:呼吸通道;发声的器官
会厌软骨:防止食物进入食道
4.气管和支气管:
①结构特点: 不断的分支:越来越细,越来越薄
气管和支气管 C形软骨:气体顺畅通过
腺细胞和纤毛 :腺细胞分泌黏液;纤毛清洁作用
②气管的作用: 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腺细胞分泌黏液能够黏住灰尘,气管壁上的纤毛向喉部的方向不停摆动,把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并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5.痰产生的部位: 气管和支气管
6.呼吸系统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4.呼吸道的作用: ①保证呼吸道内气体顺畅通过
②能对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温暖、湿润、清洁
45.呼吸道疾病:
①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引起感冒的病毒主要隐藏在人的鼻腔及咽喉部,当感染者说话,咳嗽或者打喷嚏时,进行传播。
②哮喘:支气管感染或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
③肺炎: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
④尘肺: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
46.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原理:呼吸运动)
①吸气:肋间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相应减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吸入
②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减小,肺回缩,肺内气体压力相应增大,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排出
③吸气和呼气完成的瞬间,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④.曲线图:
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B点和C点表示吸气和呼气结束时的瞬间
47.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①肺泡数目多。
②肺泡壁外紧贴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8.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
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49.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循环)
氧气从肺泡进入肺部毛细血管后,随全身的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50.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
①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中。进入细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二氧化碳扩散方向: 组织细胞→ 血液 →肺泡 ; 氧气扩散方向: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
51.呼吸的意义:吸入的氧气进入细胞中,参与细胞中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化学能)分解,释放出能量,供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52.呼吸全过程:
53.煤气中毒及预防
①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易燃、易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
②煤气中毒生理过程:当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后,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从而失去了与氧气结合的机会,时血液严重缺氧而造成呼吸障碍,导致人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③预防:防止煤气漏气,保证室内通风
54.区别呼吸运动、呼吸、呼吸作用。
①呼吸运动: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②呼吸:指生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如序号52图中所示)
③呼吸作用:是指活细胞所具有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生理作用。
55.排泄和排遗
①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细胞内产生的废物)
②排遗:将食物残渣所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不是细胞内产生的废物)
56.排泄的主要途径:
①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②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③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57.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①组成: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四部分组成。
②: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58.尿液的排出途径: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59.尿的形成
(1)肾脏:
①位置:腹腔后壁脊椎两侧
②形态结构:外形似菜豆种子、外侧隆起,内侧凹陷。
(2)肾单位的结构
每个肾由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肾小球:过滤(滤过)作用
肾小体 肾小囊:形成原尿
肾单位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3)尿的形成过程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分子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60. 血液在肾脏流动途径: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 →肾静脉
61.肾小球两端连接的是小动脉,内流的血液为动脉血
62.血液、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素
血液 √ √ √ √ √ √
血浆 × √ √ √ √ √
原尿 × × √ √ √ √
尿液 × × × √ √ √
63.尿的排出:
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产生尿意,进行排尿。
64.排尿的意义
①排出体内废物
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③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65.尿液异常:
如果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或者红细胞: 原因是肾小球发炎
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 ①肾小管重吸收出现问题 或 ②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66.皮肤的结构
角质层: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
皮 表皮 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
肤 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的 真皮 血管和神经: 调节体温和感受刺激

构 附属结构: 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
67.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
68.排汗意义:
①排出代谢废物 ②调节体温
69.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主要)和激素调节
68.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神经中枢
脑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 有专门调节呼吸、心跳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部位
是“活命中枢”也叫呼吸中枢 低级中枢
神经系统 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注: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能控制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
69.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70.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胞体:神经元的代谢中心
①神经元 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状分布
突起: 轴突:长而少,髓鞘套在轴突外面
神经纤维 = 轴突 + 髓鞘
②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③传导方向: 树突 →胞体 →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方面传导)
7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反应
72.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73.植物、单细胞生物、微生物没有反射,它们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应激性。
74.反射的类型:
形成时间 反射弧 神经中枢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联系
简单反射 (非条件 反射) 出生就有 固定不变 低级中枢: 脑干、脊髓 永不消失 适应不变 的环境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缩手反射 简单反射 是形成复 制反射的基础
复杂反射 (条件反射) 出生后获得的 不固定、可变 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 暂时的、 可消退 适应多变 的环境 谈梅止渴、 谈虎色变、 老马识途
注: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谈”
75. 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
76. 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组成。
注意:完成一次反射,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例如: 2 4
红灯 1 3 5 停车
当左图中1、2、3损伤时,无感觉无效应;当4、5损伤时,有感觉无效应。
77.神经调节的实例
A、酒驾后动作不协调( 原因:小脑被酒精麻痹)、反应慢( 原因:大脑被酒精麻痹)、呼吸急促( 原因:脑干被酒精麻痹)
B、喝醉后走路不直。原因:小脑被酒精麻痹
C、喝醉后胡言乱语。原因:大脑被酒精麻痹
D、杂技演员走钢丝。说明杂技演员小脑发达
E、植物人 可能没有损伤的部位是脑干
78.眼球的结构(“一孔、三体、五膜”)
角膜:无色透明
外膜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作用。 俗称“白眼球”
虹膜:内含色素,中央有瞳孔,能调节瞳孔大小。俗称“黑眼珠”
眼球壁 中膜 睫状体:含有平滑肌,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大小。
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有营养
眼球 内膜 视网膜:具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觉感受器
房水:稀薄的液体
内容物: 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弹性,对折射光起主要作用。
玻璃体:透明胶状的物质,充满眼球内,使眼球具有一定的形态。
79.眼球图示
80.视觉的形成:
81.瞳孔的调节: ①光照强烈,瞳孔缩小;②光照微弱,瞳孔放大
82.晶状体的调节:
看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增大;看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减小。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口诀:近大远小)
注意:物体由远到近,瞳孔由大变小,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
83.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物像形成部位是视网膜。
8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主要区别:
名 称 形成原因 矫正
近视眼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配戴适度的凹透镜
远视眼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配戴适度的凸透镜
图示
85.预防近视:“三要”“四不要”
三要 一要读写姿势正确,眼与书距离要33厘米左右;二要看书、看电子产品1小时后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三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要 一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二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三不要躺卧看书;四不要走路看书。
86.耳的结构与功能
耳廓(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传导声波
鼓膜:接收声波,产生振动
中耳 听小骨:传导,放大声波
鼓室: 内有气体维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产生神经冲动。
87.耳的图示:
88.听觉的形成:
声波→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觉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89.耳聋类型
①鼓膜或者听小骨损伤,会引起听力下降(传导性耳聋)
②耳蜗、听神经或者听觉中枢损伤,会造成听力完全丧失(神经性耳聋)
90. 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并用双手堵耳),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91.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 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
92.人若感冒患咽喉炎时,要经常用盐水嗽口,以防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产生中耳炎。
93.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以防戳破鼓膜
94.嗅觉:
①用鼻子吸气就可能感受到气味的存在,就是嗅觉。
②嗅觉感受器是 嗅黏膜
95.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作感受器的适应
96.味觉:
①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是,往往会使我们感受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
②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位于舌
③味蕾分辨味觉有:酸、甜、苦、咸
97.触觉:当身体的一定部位,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的感受物体的存在,这就是触觉。
98.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具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叫做激素。
99.激素的特点: ①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 。
②对于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有调节作用。
100. 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主要区别:(主要看其是否具有导管以及分泌物的排出方式)
有无导管 分泌物排出方式 举例
外分泌腺 有导管 分泌物量多,通过导管排出 汗腺、胃腺、肠腺、唾液腺、皮脂腺等。
内分泌腺 没有导管 分泌物是激素,量少,直接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随血液循环送至全身。 垂体、甲状腺、胰岛、性腺、肾上腺等。
101.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作用 分泌异常症
垂体 生长激素 调节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少:侏儒症(智力正常) 幼年多:巨人症 成年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甲状腺素 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幼年少:呆小症(矮小、智力不正常) 成年人功能强:甲亢 成年人功能弱:甲减 成年人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胰岛 胰岛素 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消化、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分泌多:低血糖 分泌少:糖尿病 糖尿病措施:注射胰岛素
肾上腺 肾上腺素 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
胸腺 胸腺激素 提高人的免疫力,是免疫器官。
睾丸 雄性激素 促进男性性器官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现(长喉结、胡须、声音低沉、遗精)
卵巢 雌性激素 促进女性性器官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现(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
102.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胰腺能分泌胰液,属于外分泌腺,同时胰腺内胰岛细胞又能分泌胰岛素,所以也是内分泌腺
103.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而口服无效。因为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失去作用效果
104.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神经系统和激素等的共同调节作用。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精确,但范围较局限
激素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弥散
105. 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而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有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自我安慰等,但宣泄烦恼时要注意对象、方法、场合,避免伤害别人。
106.什么是生活方式病?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活方式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07. 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营养、平衡膳食(2)坚持体育锻炼(3)按时作息(4)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5)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108. 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哪些危害?
(1)吸烟:又发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 (2)酗酒: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骨骼异常等
(3)吸毒:损害神经系统;降低免疫力;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危害社会。
(4)染上网瘾:浪费时间、精力;造成免疫力低下;出现心理疾病。
109.安全用药
原因 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
概念 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
药品说明书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和用途、适应症、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110.药物分类:
处方药(R):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
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药品说明书服用的药物,适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111.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者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112.大多数人误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引起的炎症是无效的。
113.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演变出“超级细菌” ②产生副作用
114.急救:
①紧急呼救电话:120
②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
步骤频率:做30次胸外按压(每分钟100次)保持呼吸道畅通做2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6-18次),如此交替进行。 (30:2)
③止血带止血若超过1小时应每隔40-50分钟松绑3—5分钟,原因是防止组织细胞缺血坏死
④煤气中毒:也叫一氧化碳中毒,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牢固结合,阻止了和氧气的结合,组织细胞缺氧把病人放到的通风地方
⑤骨折:不做现场复位
⑥动脉内的血液由心脏流往全身各处,因此动脉出血时应在近心端止血,静脉相反。
115.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和人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
例如:流行性感冒、腮腺炎、肺结核、水痘、病毒性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都是传染病。
116.传染病的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117.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例如: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蛔虫病的病原体是蛔虫
118.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和携带者)如流感的传染源是患流感的病人、禽流感的传染源是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飞禽,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如流感)、饮食传播(如乙肝)、生物媒介传播(如登革热)、接触传播(病毒性结膜炎)、血液传播(艾滋病)。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婴幼儿。
注意:①切断传染病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将不再传染、流行。
②疟疾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疟原虫,传染源是患疟疾的病人,传播途径是生物媒介传播,即按蚊,患疟疾的人不但携带散播病原体,他本身患疟疾,所以属于传染源,而按蚊虽然也能携带散播病原体,但它本身不患疟疾,所以属于生物媒介
119.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切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
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措施 举例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注射疫苗、疫情期间在家办公学习等
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如核酸检测、早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或杀死、深埋患病动物
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戴口罩、灭蚊灭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使用公筷
易错提醒:
①患者、携带者或者疑似患者戴口罩是控制传染源,健康人群戴口罩是保护易感人群,戴口罩是切断传播途径。
②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对淋病要以杜绝性滥交(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而有时又要采取综合措施,比如新冠疫情期间,要针对传染病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如隔离病人(控制传染源)、戴口罩(切断传播途径)、打疫苗、在家办公学习(保护易感人
120.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如图所示
名称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组成 皮肤和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胸腺、骨髓)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
功能 阻挡病原体、清扫异物。 溶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121.抗原和抗体
(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包括病原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花粉、移植器官、衰老死亡的细胞等)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注意: 抗体具有专一性。如乙肝病毒产生的抗体只对乙肝起作用,对其他病毒如禽流感病毒不起作用
122.免疫的概念:
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
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123.免疫的功能:
有利方面:①防御: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产生。
②清除: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和损伤的细胞
③识别(监视):监视、识别、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不利方面:当免疫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人体进行器官移植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
124.免疫的类型及区别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对象 针对多种病原体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特点 非专一性 专一性
来源 先天形成,生来就有(包括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后天形成(包括第三道防线)
125.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发生规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将各种安全有效疫苗,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126.疫苗: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抗体,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属于抗原
127. 抗病毒血清、免疫蛋白属于抗毒血清。母乳里面也含有抗体
128.常见的计划免疫: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129.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30.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
131.艾滋病病原体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中
13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①性传播:不安全性行为
②血液传播:静脉注射毒品、输入含有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
③母婴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133.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一般接触人,如拥抱、握手、共同进餐、蚊虫叮咬等不会让人患艾滋病,所以要关怀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不应歧视他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