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专版)专题01+选择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专版)专题01+选择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3 辽宁本溪)关于海洋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洋中还有很多珍贵资源等待人们去开采和利用
B.地球表面21%是海洋,海洋蕴藏着丰富的食品、矿产、能量和药物等资源
C.海洋资源为波浪、潮汐、风力发电提供条件
2.(2023 辽宁本溪)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是分子在聚合或分裂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B.太阳等恒星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核聚变产生的
C.核电站发电用的热能是由煤燃烧产生的
3.(2023 辽宁本溪)适合某种生物生存、生长、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的生活环境,别称为( )。
A.生物圈 B.栖息地 C.生态环境
4.(2023 辽宁本溪)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遥控玩具车消耗了______,获得了______。
A.电能热能 B.电能动能 C.热能动能
5.(2023 辽宁本溪)大熊猫、金丝猴都是生长在______的生物。
A.北寒带 B.热带 C.北温带
6.(2023 辽宁本溪)煤炭、石油、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____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
A.遗骸 B.标本 C.遗迹
7.(2023 辽宁本溪)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 )。
A.导线、电池、铁钉 B.导线、开关、灯泡 C.导线、电池、开关
8.(2023 辽宁本溪)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 )。
A.电动机 B.磁铁 C.电磁铁
9.(2023 辽宁本溪)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 )。
A.热量 B.动力 C.能量
10.(2023 江苏南京)有一种建筑材料,它质量较小,保温节能,隔音隔热性能好。它可能是( )。
A.普通红砖 B.隔热保温砖 C.混凝土实心砖
11.(2023 江苏南京)在测试节能小屋性能的实验中,模拟了夏天高温天气。在此环境下屋内冷水温度( ),隔热效果越好。
A.上升得越慢 B.上升得越快 C.上升得时快时慢
12.(2023 江苏南京)关于理想家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家园包含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多样的生物和健康的土地
B.理想家园中水、空气、土地、生物之间没有关联
C.理想家园中任意两个因素之间都会互相影响
13.(2023 江苏南京)为净化空气,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尽量选择乘私家车出行 B.不燃放烟花爆竹 C.文明祭扫,不焚烧“纸钱”
14.(2023 江苏南京)下面几个用电器工作时,主要的能量转换过程和电风扇相似的是( )。
A. B. C.
15.(2023 江苏南京)制作生态瓶时,最好选用( )。
A.池塘水 B.消过毒的自来水 C.泥坑里的雨水
16.(2023 江苏南京)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往往被储存起来,在一定情况下才释放出来。下列没有储存着化学能的是( )。
A.食物 B.电池 C.钟摆
17.(2023 山西临汾)要改变电磁铁钉尖的磁极方向,合理的做法是( )。
A.改变线圈匝数 B.改变铁钉长度 C.改变电池方向
18.(2023 山西临汾)每个人都是蓝天保卫战的积极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 )。
A.低碳出行 B.常使用燃油车 C.燃放烟花
19.(2023 山西临汾)( )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效率。
A.生态清淤 B.控制水面交通 C.雨污分流
20.(2023下 辽宁葫芦岛 六年级统考期末)汽油和柴油都是从________________中提炼出来的。
A.煤炭 B.塑料 C.石油
21.(2023 云南保山)下列空气污染中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是( )。
A.工厂排出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
B.地震破坏地表结构,火山喷发产生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C.当地养鸭场大量鸭粪堆积造成空气污染
22.(2023 云南保山)下列物体中,具有动能的是( )。
A.压缩的弹簧 B.龙卷风 C.拉长的橡皮筋
23.(2023 山西临汾)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
A.费俊龙 B.杨利伟 C.钱学森
24.(2023 云南保山)未来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
A.靠天吃饭
B.人力劳动代替机械作业
C.农业对天气和土地的依赖越来越小
25.(2023 云南保山)下列现象中,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筷子折断 B.面包发霉 C.蜡烛燃烧
26.(2023 云南保山)人造肥料的益处不包括( )。
A.提高作物产量 B.剩余肥料使土壤板结 C.缩短植物生长周期
27.(2023 云南昆明)据媒体报道,四川乐山一餐厅的地面岩石中发现了恐龙的足迹,这属于恐龙的( )。
A.遗体化石 B.遗物化石 C.遗迹化石 D.遗址化石
28.(2023 云南昆明)三叶虫化石是( )。
A. B. C.
29.(2023 云南昆明)下列关于宇宙知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成
B.太阳系有九大行星
C.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探索宇宙
D.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系
30.(2023 云南保山)根据食物发霉的条件,馒头放在哪里最不易发霉?( )。
A.放在灶台上 B.放在冰箱里 C.放在橱柜里
31.(2023 江苏南京)热传递的方式不包括( )。
A.热传递 B.热对流 C.热扩散
1.B
解析:海洋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以其巨大的分布面积,足以给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海洋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还是人类潜在的巨大资源宝库。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海洋都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海洋中还有很多珍贵资源等待人们去开采和利用,选项观点正确;
B、地球表面71%是海洋,海洋蕴藏着丰富的食品、矿产、能量和药物等资源,选项观点错误;
C、海洋资源为波浪、潮汐、风力发电提供条件,选项观点正确。
2.B
解析: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核能、机械能、化学能等。
A、核能是原子核在聚合或分裂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只是核裂变的能量,选项观点错误;
B、太阳等恒星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核聚变产生的,选项观点正确;
C、核电站发电用的热能是铀燃烧产生的,选项观点错误。
3.B
解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生物。
4.B
解析:能量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类型,能量形式可以相互转换,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过程。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失。例如,遥控玩具车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动能。故B选项正确。
5.C
解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动植物才能正常地生活。保护珍稀动植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熊猫、金丝猴都是生长在北温带的生物。
6.A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了亿万年前低等生物的遗体,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成它们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都具有可燃性,能提供能量。A是正确的选项。
7.A
解析: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制作电磁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8.C
解析: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当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变成了一个磁体。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9.C
解析:能量处处存在,能量有多种存在形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不会有运动和变化。势能是因各物体之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就具有势能。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势能。故C选项符合题意。
10.B
解析: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有一种建筑材料,它质量较小,保温节能,隔音隔热性能好。它可能是隔热保温砖。
11.A
解析: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在测试节能小屋性能的实验中,模拟了夏天高温天气,在此环境下屋内冷水温度上升越慢,说明热传递越慢,隔热效果越好。
12.B
解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A、理想家园包含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多样的生物和健康的土地,选项观点正确;
B、理想家园中水、空气、土地、生物之间密切关联,选项观点错误;
C、理想家园中任意两个因素之间都会互相影响,选项观点正确。
13.A
解析:现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针对这些污染人们也采取了很多防护措施。不燃放烟花爆竹、文明祭扫,不焚烧“纸钱”,可以净化空气;尽量选择乘私家车出行,会污染空气,做法不合适。
14.B
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有机械能。燃料、食物、化学物质中储存的是化学能。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能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电风扇是利用电能工作的电器,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动能表现出来。洗衣机的工作原理与电风扇一致,都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台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视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都与电风扇的能量转化过程不同。故B选项正确。
15.A
解析:生态瓶的制作步骤:首先思考设计要求,然后找一个大的透明塑料桶,洗干净后剪去上半部分;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水草,静置等待植物存活;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将瓶子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周围环境通风,防止阳光直射;长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制作生态瓶时,最好选用池塘水。
16.C
解析: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往往被储存起来,在一定情况下才释放出来。食物、电池中均储存着化学能;钟摆没有储存化学能。
17.C
解析: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线圈缠绕方向有关。要改变电磁铁两磁极的位置,正确的做法是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改变电流的方向。增加电池的数量、增加线圈缠绕圈数只能改变磁力的大小。
18.A
解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小学生也应该保护环境。每个人都是蓝天保卫战的积极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低碳出行。常使用燃油车和燃放烟花都是污染环境。
19.C
解析: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为了减少水污染,我们可以实行雨污分流。雨污分流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效率。
20.C
解析:汽油和柴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油是埋藏在地下的液体矿物,开采出来的石油称作原油,原油是黑褐色的,有特殊气味,易燃。
21.B
解析: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相当的严重,要保护环境。工厂排出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当地养鸭场大量鸭粪堆积造成空气污染,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地震破坏地表结构,火山喷发产生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属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B符合题意。
22.B
解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如:龙卷风具有动能。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如:压缩的弹簧、拉长的橡皮筋具有势能。
23.B
解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
24.C
解析:农业作为最古老的传统产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分析选项可知,AB都是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农业对天气和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是未来农业的主要特点,C符合题意。
25.A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A、筷子折断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面包发霉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26.B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养料,人造肥料能够弥补自然土壤的不足,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缩短植物生长周期,但是滥用人造肥料会改变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等不良影响。选项B不是人造肥料的益处。
27.C
解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遗体化石:由生物体遗骸演变成的化石,如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遗物化石:由动物的排泄物或卵等生理产物演变成的化石,如霸王龙蛋化石、恐龙粪便化石;遗迹化石:保留生物活动环境痕迹的化石,有时候包括印痕化石和遗物化石,如足印化石。
28.A
解析: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分析选项可知,A是三叶虫化石,B是鸟类化石,C是贝类化石。
29.B
解析: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要掌握宇宙知识的相关内容。
A、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大约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选项观点正确;
B、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选项观点错误;
C、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探索宇宙,选项观点正确;
D、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系,选项观点正确。
30.B
解析:适宜霉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是温暖、潮湿。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采用以下方法防治食物发霉:真空包装、低温冷冻、烘烤、加干燥剂、紫外线杀菌等。所以馒头放在冰箱里最不易发霉。
31.C
解析: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现象就会出现,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基本形式,没有热扩散方式。故C选项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