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山东地区专版)专题01+选择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山东地区专版)专题01+选择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3 山东菏泽)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② 准备两个放大镜
③ 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象
④ 调整好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②④③①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2.(2023 山东菏泽)下列活动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剪窗花 B.放烟花 C.制冰雕
3.(2023 山东菏泽)下列框架中分别加了一条斜杆,如果从左上方用力,斜杆能起到“拉的作用的是”( )。
A. B. C.A和B
4.(2023 山东菏泽)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
A.水星 B.冥王星 C.海王星
5.(2023 山东菏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 )。
A.“中国天眼” B.哈勃望远镜 C.阿雷西博望远镜
6.(2023 山东济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是( )。
A.倡导骑共享单车出行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C.加高烟囱,将工厂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7.(2023 山东德州)关于天体的叙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 B.星系是指类似于太阳系的天体系统
C.宇宙中有2000多亿颗像太阳那样的星系 D.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
8.(2023 山东德州)某科学实验小组同学观察蚂蚁时,看到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往前爬,有同学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 )。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 C.得出结论 D.表达与交流
9.(2023 山东德州)2020年12月17日,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千克月壤样品成功从月球返回地球。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
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C.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D.返回器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逃逸层→热层→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
10.(2023 山东德州)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的使用在人类信息发展中处于(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1.(2023 山东德州)2019年7月19日,中国“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受控坠落于南太平洋。“天宫二号”穿越大气层时,大部分被焚毁,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2023 山东德州)动植物都有着各自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蜜蜂可以利用舞蹈来传递信息,它的这种动作模式中不包含哪种信息?( )。
A.食物的数量 B.天气的情况 C.食物的方向 D.食物距蜂房的距离
13.(2023 山东德州)如图所示为人类的生长曲线,按出生后的年龄顺序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青春期所处的时期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3 山东德州)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是( )。
A. B. C. D.
15.(2023 山东德州)如图所示,a、b、c、d均为显微镜中具有调节功能的结构。低倍镜观察结束后,若要调整至高倍镜下进行观察( )。
A.a B.b C.c D.d
16.(2023 山东济宁)太阳系的8颗行星中,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位居第三的是( )。
A.金星 B.地球 C.水星
17.(2023 山东济宁)“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因为人体产生了( )。
A.适应 B.错觉 C.嗅觉
18.(2023 山东菏泽)月全食要经过( )的过程。
A.偏食-偏食-全食-复圆
B.偏食-全食-复圆-偏食
C.偏食-全食-偏食-复圆
19.(2023 山东德州)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常见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B.能源是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
C.能量是守恒的,不会有能源危机
D.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0.(2023 山东济宁)下图,从静止山头的石头滚落下来过程中,关于能量的转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头是没有能量的
B.这个过程中,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C.势能转化成动能,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21.(2023 山东济宁)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 B.煤 C.土地资源
22.(2023 山东济宁)小红家有一个挂钟(在满弦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她发现挂钟变慢了,怎么使挂钟走得更准确?( )
A.将钟摆调长些 B.将钟摆调短些 C.在钟摆的摆锤上加一个重物
23.(2023 山东菏泽)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是( )的。
A.向上 B.向下 C.与重力方向相同
24.(2022 山东枣庄)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
A.水星 B.木星 C.土星
25.(2022 山东菏泽)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1、3、4、2 B.1、4、2、3 C.1、3、2、4
26.(2022 山东菏泽)下列 标志是节水标志。( )
A. B. C.
27.(2022 山东菏泽)下列垃圾中,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的是( )。
A.碎菜叶、蛋壳 B.碎玻璃、塑料瓶 C.塑料袋、餐巾纸
28.(2022 山东菏泽)农历二十二的夜晚,我们看到的月相是( )。
注意:白色代表明亮部分,方位是左东右西。
A. B. C.
29.(2022 山东菏泽)在家里最好用( )装醋。
A.铝罐 B.玻璃瓶 C.铁罐
30.(2022 山东菏泽)很多使用过的物品都可以回收利用,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是( )。
A. B. C.
31.(2022 山东济宁)两次进行太空授课的航天员是( )。
A.王亚平 B.杨利伟 C.翟志刚 D.刘洋
32.(2022 山东济宁)在北半球利用树木年轮辨别方向时,其中年轮较宽的一面是(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33.(2022 山东济宁)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 )有关。
A.伞面大小 B.伞绳长短 C.悬吊物重量 D.以上都有关
34.(2022 山东济宁)2022年6月5日,我国(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A.神舟十二号 B.神舟十三号 C.神舟十四号 D.神舟十五号
35.(2022 山东济宁)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
A.火星 B.地球 C.水星 D.木星
36.(2022 山东枣庄)灯泡是将( )。
A.热能转化为电能 B.光能转化为热能 C.电能转化为光能
37.(2022 山东枣庄)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不同”这说明生物界存在着(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稳定性
38.(2022 山东枣庄)我们所看到的云,实际上位于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逃逸层
39.(2022 山东枣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是不同的
B.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C.同一生物体上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40.(2022 山东枣庄)光年是( )单位。
A.长度 B.时间 C.面积
41.(2022 山东枣庄)两手相搓会发热,和钻木取火一样,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A.机械能转化为光能
B.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C.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42.(2022 山东枣庄)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 )无关。
A.伞面的大小 B.伞面的透气性 C.伞面的颜色
43.(2022 山东枣庄)蜜蜂在距离蜂巢较近的地方发现新的蜜源,会返回蜂巢兴奋地( )。
A.跳“8”字舞 B.不停地乱转 C.跳圆圈舞
44.(2022 山东菏泽)白糖持续加热,还会发生其它现象,下列现象不是白糖加热过程中发生的是( )
A.颜色变化 B.气味变化 C.产生沉淀 D.产生气体
45.(2022 山东菏泽)加热的过程中,液态糖中会“冒泡”,冒泡说明( )
A.有气体产生 B.有氧气产生 C.有二氧化碳产生 D.有空气产生
46.(2022 山东菏泽)下列四组实验,铁钉生锈最快的是( )
A. B. C. D.
47.(2022 山东菏泽)科学课上,老师在一个气球上点了很多小点点代表不同的星系,然后把气球吹大式了,老师在解释什么现象( )。
A.地球绕着太阳转 B.四季的成因 C.宇宙在不断膨胀
1.A
解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多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实像落在目镜成虚像的范围内,所以目镜成实像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是: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象,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正确的排列为②④③①,故A正确。
2.B
解析: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A、剪窗花只改变纸的形状和大小,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放烟花会发光、发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制冰雕改变的是冰的形状和大小,冰这种物质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3.A
解析: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在四边形框架结构中加斜杆形成了三角形,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四边形的框架结构中加斜杆起到了推和拉的作用。分析选项可知,A斜杆能起到“拉的作用”;B斜杆能起到“推的作用”。
4.C
解析: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距离,依次排列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5.A
解析: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简称FAST) 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也是我国已经修建了的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
6.C
解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A、倡导骑共享单车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观点正确;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观点正确;
C、加高烟囱,将工厂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会污染大气,选项观点错误。
7.D
解析:A.银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错误;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
B.星系是指类似于太阳系的天体系统,错误;星系是指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C.宇宙中有2000多亿颗像太阳那样的星系,错误;宇宙中有2000多亿颗像银河系那样的星系;
D.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正确。
8.B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题干中有同学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该同学的说法属于探究活动中的作出假设。
9.D
解析:A.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选项内容正确;
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选项内容正确;
C.大气层是地球的保护伞、防弹衣,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D.返回器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逃逸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选项内容错误。
10.A
解析:人类信息传递发展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第二阶段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第四阶段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第五阶段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
11.B
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摩擦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这就是摩擦生热。“天宫二号”穿越大气层时,大部分被焚毁,这是飞行器与空气摩擦生热导致的,钻木取火、滑滑梯感觉屁股很烫都是摩擦生热。荡秋千是势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焊是电能转化为热能。
12.B
解析:动物的每一行为都有生理基础,都是动物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多种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动物的行为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蜜蜂寻找花蜜,会用舞蹈传递蜜源的位置,这些舞蹈包含食物的数量、食物的方向、食物距蜂房的距离,这种动作模式中不包含天气的情况。
13.C
解析:人的五个生长发育时期包括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人的一生有两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婴儿期,出生的第一年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此期的特点是,婴儿主要从乳类获得营养,体格生长迅速,一年中身高比出生时增加50%,体重增加两倍,脑发育也很快。一周岁时,动作发育已达到能接触周围人物的水平,如能坐、开始学走等。第二个高峰期是10到20岁,即青春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显著的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③是青春期阶段。
14.A
解析:不同类型的细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植物细胞像一个个小格子,动物细胞表面像足球,人的血细胞呈卵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则。
15.C
解析:A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故A不符合题意;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C是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的是不同倍数的物镜,若要调整至高倍镜下进行观察,故C符合题意;
反光镜上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故D不符合题意。
16.B
解析: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屋(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位居第三的是地球。
17.A
解析: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使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
18.C
解析: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月全食要经过的四个过程:月球进入半影——月球进入本影——月球离开本影——月球离开半影,即发生:偏食——全食——偏食——复圆的过程。
19.C
解析: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能量是守恒的,但是能源是会消耗完的,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常见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0.C
解析:能量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类型,能量形式可以相互转换,如燃料能通过燃烧转换成热能,热能通过热机再转换成机械能等。
A、能量无处不再,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头也是有能量的,故A错误;
B、从静止山头的石头滚落下来过程中,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B正确;
C、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势能转化成动能,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C错误。
21.C
解析: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各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22.B
解析: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角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小红家里有一个挂钟(在满弦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发现挂钟和准确时间相比变慢了,要使使挂钟走得更准些,就要让摆钟摆得快一些,所以要将钟摆调短些。
23.A
解析: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所以A符合题意。
24.A
解析:八大行星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25.B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时,首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剥出里面的洋葱。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用刀片在洋葱表皮轻轻划出“井”字,然后用镊子轻轻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将撕下来的表皮至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故图中的四个基本过程的排序为1、4、2、3。
26.A
解析:“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图B是可回收标志;图C是绿色食品标志。
27.A
解析:堆肥法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代谢分解,在高温下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能产生有机肥料。碎玻璃、塑料瓶、塑料袋为非降解材料,不能做肥料。碎菜叶、蛋壳堆积后会分解形成有机肥料;
28.B
解析: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农历二十二是下半月,亮面在左边。
29.B
解析: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铝罐和铁罐都会受到醋的腐蚀作用,是不能装醋的,应用选用玻璃罐。
30.B
解析:这个形成特殊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就是在这几年在全世界变得十分流行起来的循环再生标志,有人把它简称为回收标志。图A是厨余垃圾标志;图B是可回收标志;图C其余垃圾标志。
31.A
解析: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时隔8年,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中国第二次将讲台放置在无垠太空,也是王亚平第二次在太空中为全国中小学生讲课。
32.B
解析:在北半球利用树木年轮辨别方向时,树的北面是背光面,较为阴暗潮湿,所以长有苔藓的一面是北面,对面是南方;在优越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的好,木质部增加的多,年轮也就较宽,反之年轮也就较窄,树木的年轮一般是朝阳的一面比较宽;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
33.D
解析: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因素有伞面大小、重物轻重、伞面材料、伞绳的长短。伞面大的下降的慢,伞绳长的下降的慢,重物重的下降的快,透气性差的下降的慢。
34.C
解析:2022年6月5日,我国的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成功,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35.D
解析: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几十颗卫星、成千上万颗小行星、为数众多的彗星、数不清的流星体以及充满整个星系空间的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质量超过太阳系中其他八颗行星质量的总和。
36.C
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灯泡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37.B
解析: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说的是变异现象。
38.A
解析:云层一般在大气层的对流层。云是由水汽凝结形成的,平流层水汽极少,所以平流层无云。外层又名逃逸层,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水汽和杂质都存在于对流层里,云位于在对流层里,所以A符合题意。
39.C
解析:生物体不同器官的细胞是不相同的(如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和血液细胞),同一器官的细胞由于不同组织的形态功能不同,其细胞形态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如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0.A
解析:光年是长度单位,用来计量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的距离,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是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单位。
41.B
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两手相搓会感觉发热,这是机械能转化为的热能。
42.A
解析: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因素有多个,主要和伞面大小和悬挂物重量有关。
43.C
解析:蜜蜂的舞蹈是指蜜蜂在巢脾上有规律的运动,蜜蜂发现新的蜜源后就会飞回蜂巢兴奋地跳舞,蜜蜂跳8字舞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远;跳圆圈舞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近。
44.C
解析: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白糖加热后现象:固体的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白糖;不断加热后,白糖先变成褐色糊状,产生气泡,接着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并散发出焦味;继续加热,黑色的炭会燃烧。白糖持续加热,还会发生其它现象,下列现象不是白糖加热过程中发生的是产生沉淀,所以B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要求学生掌握白糖加热后现象。
45.A
解析:加热过程中白糖还在冒泡,这充分的说明了白糖加热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物理变化,还产生了化学变化。白色固体颗粒加热后的变化固体白糖先化成液体,我们会听到嗤嗤的响声,看到冒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 ,所以A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
46.B
解析: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铁钉生锈最快的是盐水中,铁钉在盐水中形成原电池,铁放在水里生锈是因为杂质与其形成原电池,若在食盐水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为自由离子增强了溶液导电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铁块很容易生锈,所以B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铁生锈的速度,要求学生掌握控制铁生锈速度。
47.C
解析:彩色斑斓的气球上斑斑点点,随着气球被吹胀,球上的斑点各自远离而去。许多天文书籍上都用了一个人在吹气球这样生动的插图,来形象地说明宇宙膨胀的理论。一九二九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所有星云都在彼此互相远离,而且离得越远,离去的速度越快"这样一个天文观测结果,得出结论认为:整个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彼此之间的分离运动也是膨胀的一部分。
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