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广东地区专版)专题01+选择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广东地区专版)专题01+选择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2 广东)目前其他国家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预计2024年退役,届时( )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国际空间站的国家。
A.美国 B.俄罗斯 C.中国
2.(2022 广东)春季北斗七星的勺柄指东;夏季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南,这说明( )。
A.天空中星座的形状经常变化 B.行星是构成星座的主要星星
C.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3.(2022 广东)下列关于宇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宇宙正处于膨胀状态 B.宇宙中的恒星是静止不动的
C.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
4.(2022 广东)如图所示,北部夜空中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是( )。
A.牛郎星 B.北斗七星 C.夏季“大三角”
5.(2022 广东)金金在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正确的分类方法是( )。
A.将看完的报纸、书籍等投放到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B.将酒瓶、易拉罐放到有害收集容器
C.将吃剩的烤鸡翅、汉堡放到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6.(2022 广东)哪种( )标识垃圾分类箱的物品是可以被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的?
A. B. C.
7.(2022 广东)如图是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实验中各部分代表什么,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瓶子底部的水变色代表地下水被污染 B.喷水代表地下水
C.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填埋的垃圾
8.(2022 广东)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问题的办法是( )
A.选择精美包装物品 B.重新使用 C.使用一次性用品
9.(2022 广东)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都是无用的 B.垃圾都是有害的 C.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10.(2022 广东)近年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了几起进入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
A.捕获肇事虎,在家圈养进行保护 B.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C.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11.(2022 广东)近期日本排放百万吨核废水到海洋,海水受到严重污染,关于水污染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淡水资源丰富,不担心海水被污染 B.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水域中
C.污水经过沉淀、过滤、灭菌等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到自然水域
12.(2022 广东)2020年11月23日至2021年2月上旬,珠海市无有效降雨长达80余天,破历史记录,淡水资源十分紧缺。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可以( )。
A.每天少喝一口水 B.循环用水,做到一水多用 C.最好不要经常洗手
13.(2022 广东)月食形成的原因是( )。
A.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 B.太阳光被月球挡住了
C.月球光被地球挡住了
14.(2022 广东)2022年6月3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天的月相可能是( )。
A. B. C.
15.(2022 广东)硫酸铜溶液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以上都可以
16.(2022 广东)金金把燃着的火柴伸入玻璃杯中,发现火柴立即熄灭,这个现象说明玻璃杯中的气体( )。
A.一定是二氧化碳 B.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C.是冷空气
17.(2022 广东)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 )。
A.醋 B.小苏打和醋 C.反应后剩余的小苏打、醋和产生的新物质
18.(2022 广东)下列哪种环境中,房屋的铁窗最容易生锈( )。
A.潮湿的沿海地区 B.干燥的沙漠 C.少雨缺氧的高原
19.(2022 广东)湾湾不小心把碘酒洒在衣服上,结果衣服变蓝色,衣服上可能沾有( )。
A.小苏打 B.淀粉 C.沙子
20.(2022 广东)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易拉罐被压扁 ②橙子榨汁 ③铁生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21.(2022 广东)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火柴梗被折断 B.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C.玻璃破碎
22.(2022 广东)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新冠病毒是一种微生物,新冠灭活疫苗是由经过灭活处理的病毒提炼而成的。对于微生物的认识,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部分微生物会让人类染上凶险的疾病 B.部分微生物能帮助人类生产药品
C.新冠病毒很可怕,人类毫无办法
23.(2022 广东)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人体就是由多种细胞构成的。血液中( )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A.白细胞 B.红细胞 C.神经细胞
24.(2022 广东)( )是目前为止放大倍数最高的显微镜,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A.电子显微镜可放大约200万倍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放大约3亿倍
C.光学显微镜可放大约1500倍
25.(2022 广东)金金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需要( )。
A.两块凹透镜 B.两块凸透镜 C.一块凹透镜和一块平面镜
26.(2022 广东)使用放大镜观察,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面粉 B.味精 C.食盐
27.(2022 广东)在观察水样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水样是否含有( )。
A.沉淀物 B.微生物 C.矿物质
28.(2022 广东)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符合的是( )。
A. B. C.
29.(2022 广东)下列有关地球、太阳与宇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
B.太阳是太阳系唯一发光的恒星
C.人们已能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宇宙的边缘
30.(2022 广东)下列对于宇宙各天体系统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C.
31.(2022 广东)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大小,用( )可以看见它们的肢体。
A.眼睛 B.放大镜 C.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32.(2022 广东)下面和铁不是同种物质的是( )。
A.铁棒 B.铁锈 C.铁网
33.(2022 广东)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有利于减少( )。
A.土壤污染 B.大气污染 C.白色污染
34.(2022 广东)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下半月月相是( )。
A.由缺到圆 B.由圆到缺 C.由缺到圆再到缺
35.(2022 广东)加热白糖熔化后继续加热直至白糖碳化,这个过程( )。
A.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B.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1.C
解析:目前其他国家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预计2024年退役,天和空间站很有可能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成为唯一一个正常运转的人类空间站,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国际空间站的国家。
2.C
解析: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所以夏季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南,这说明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3.B
解析: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要掌握宇宙知识的相关内容。
A、宇宙正处于膨胀状态,选项观点正确;
B、宇宙中的恒星是不断运动的,选项观点错误;
C、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选项观点正确。
4.B
解析: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
5.A
解析:A、根据垃圾分类标准,报纸、书籍等属于可回收物,将看完的报纸、书籍等投放到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是正确的,故A正确;
B、酒瓶、易拉罐也属于可回收物,因此,将酒瓶、易拉罐放到有害收集容器是错误的,故B错误;
C、吃剩的烤鸡翅、汉堡属于厨余垃圾,不应该放到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故C错误。
6.A
解析: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要实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类。A图中垃圾箱上的符号是由三个箭头构成,形成特殊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属于可回收物标志,A符合题意;图B中标志是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图C中标志是其他垃圾,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分析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可知,实验中的细石子代表土层,清水代表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下雨,瓶子底部的水变色代表地下水被污染,AC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
8.B
解析:A、选择精美包装物品,容易产生更多的垃圾,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问题,故A选项错误;
B、物品重新使用,提高利用率,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故B选项正确;
C、使用一次性筷子,容易产生更多垃圾,并且浪费木材资源,故C选项错误;
9.C
解析: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垃圾都是无用的,也不是所有垃圾都是有害的,可以说很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10.C
解析:对于珍稀物种的保护,除了保护该生物,还要保护其生存的野生环境。只有减少人为的干扰,进行适当的人为保护,才能使自然保护区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更有效,C选项符合题意。
11.C
解析: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A、淡水资源丰富,也要担心海水被污染,选项观点错误;
B、污水不可以直接排放到水域中,选项观点错误;
C、污水经过沉淀、过滤、灭菌等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到自然水域,选项观点正确。
12.B
解析: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可以循环用水,做到一水多用,B是正确的选项;A错误,不利于身体健康;C错误,是不卫生的表现。
13.A
解析:月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位置,地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地球影子落在月球上,从而发生月食现象。月食发生时,月相是满月,又大又圆。故A选项正确。
14.A
解析: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
A、农历五月初五的月相是蛾眉月,月相较小,亮面朝右,缺面朝左,与图A中月相一致,故A正确;
B、图B中月相是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故B错误;
C、图C中的月相大于半圆,一般出现在农历初九前后,与初五的蛾眉月差距较大,故C错误。
15.A
解析: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由于铁的活泼性比铜强,会与硫酸铜反应将铜置换出来,发生化学变化,所以不能用铁制品装硫酸铜,可以用玻璃容器盛装。
16.B
解析:金金把燃着的火柴伸入玻璃杯中,发现火柴立即熄灭,这个现象说明玻璃杯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除了氧气,其他气体都不支持燃烧,玻璃杯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是否燃烧与空气的冷热程度无关,不能说明玻璃杯中的气体是冷空气。
17.C
解析:醋和小苏打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反应完毕,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小苏打,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如果反应不完全,则液体中还含有小苏打或醋。
18.A
解析: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给出的环境中,位于潮湿的沿海地区的铁窗,能够与空气、水接触,生锈条件最充分,最容易生锈。干燥的沙漠和少雨缺氧的高原,缺少水分或氧气,生锈条件不充分,生锈就比较缓慢。
19.B
解析: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不小心把碘酒洒在衣服上,结果衣服变蓝色,衣服上可能沾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0.A
解析: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易拉罐被压扁、橙子榨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1.B
解析: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A、火柴梗被折断只是改变物质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玻璃破碎只是改变玻璃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22.C
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A、微生物有的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A正确。
B、微生物能帮助人类生产药品。如利用大肠杆菌可以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B正确。
C、现在危害全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冠病毒,我国在陈薇院士的带领下潜心研究,成功研究出疫苗,我国在抗疫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C错误。
23.B
解析: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是运输兵,负责运输人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白细胞作用是吞噬作用、防御作用、抗菌感染等;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一类细胞又称为神经元,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故B正确。
24.B
解析: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电子显微镜可放大约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可放大约3亿倍,光学显微镜可放大约1500倍。扫描隧道显微镜是目前为止放大倍数最高的显微镜,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5.B
解析:简易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是将微小的东西放大,凸透镜具有放大功能,因而两片都是凸透镜。
26.A
解析: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撤镜下才能看见。食盐、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面粉是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面粉不是晶体。
27.B
解析: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所以在观察水样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水样是否含有微生物。
28.B
解析: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象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B符合放大镜的特点,是凸透镜;AC透明、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不符合。
29.C
解析:A.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正确;
B.太阳是太阳系唯一发光的恒星,正确;
C.人们已能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宇宙的边缘,错误;宇宙正处于加速膨胀之中,宇宙一直在扩张,此扩张速度远超光速,所以人们无法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宇宙的边缘。
30.C
解析:宇宙包含了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星系,所占空间比银河系大很多,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太阳和地球,太阳所占空间比地球大,C符合题意。
31.B
解析: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大小,用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的肢体,更好的观察。
32.B
解析: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棒和铁网的性质不变,B符合题意。
33.B
解析:污染有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所以开展“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
34.B
解析: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35.C
解析:固态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变成液态的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会逐渐变深,变成黑褐色的焦糖,直至全部碳化。白糖变成液态属于物理变化,变成黑褐色属于化学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