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DNA的结构(第2课时)课件(共57张PPT)-人教版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DNA的结构(第2课时)课件(共57张PPT)-人教版必修2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2节 DNA的结构
第1课时 DNA的结构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 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3.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 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
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闪光的思想是在交流与碰撞中获得的;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是互补的;对所从事的研究要有兴趣和激情;等等。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一)
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一)
2.脱氧核苷酸长链
磷酸基团与相邻脱氧核苷酸的3'-C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多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DNA分子的一条链。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一)
小组成员合作,模拟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小组成员连接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一)
(1)观察队伍中各成员的方向,脱氧核苷酸长链是否具有方向性?
提示:每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的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由于磷酸基团连接在脱氧核糖的5'-C上,因此这一端称为5'-端。长链的另一端有一个羟基,由于羟基连接在脱氧核糖的3'-C上,因此这一端称为3'-端。因此,脱氧核苷酸长链就有了方向性,一端为5'-端,另一端为3'-端。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一)
(2)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相邻碱基之间由什么连接?
提示: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相邻碱基之间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一)
3.DNA的结构
(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一)
(2)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一)
双链DNA中有几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1个磷酸基团与几个脱氧核糖相连?
DNA双链中,连接两个配对碱基的是什么?
提示:2个。
提示:1个磷酸基团与2个或1个脱氧核糖相连。
提示:氢键。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一)
1个脱氧核糖与几个磷酸相连?
双链DNA的平面结构和双螺旋结构哪个更稳定?
提示:1个脱氧核糖与2个或1个磷酸相连。
提示:双螺旋结构更稳定。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一)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美国科学家鲍林进一步完善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指出存在于鸟嘌呤和胞嘧啶之间的是3个氢键,而不同于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间的2个氢键。
氢键越多,结构越稳定,即含G—C碱基对的比例越大,DNA的结构越稳定。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二)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并整理成表格。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二)
结合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
1.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有同学说图中①②③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有同学说②③④也是一个脱氧核苷酸,这两种观点是否正确?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二)
2.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的,如何确定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两端? 两条单链的方向是否相同?
结合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二)
3.DNA的基本骨架是由什么构成的? DNA的内部碱基是如何配对的?
结合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二)
4.每个DNA分子中有几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磷酸数∶脱氧核糖数∶含氮碱基数的比例是多少?
结合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二)
5.DNA中所有的脱氧核糖都连着两个磷酸基团吗?
结合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二)
6.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种类影响DNA的稳定性吗?
结合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二)
1.数量关系
每个D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两个;A—T碱基对有两个氢键,G—C碱基对有三个氢键;脱氧核糖数=磷酸数=含氮碱基数。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二)
2.位置关系
单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互补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环节二:DNA的结构(思路二)
3.化学键
氢键:连接互补链中的相邻碱基。
磷酸二酯键:连接单链中相邻的两个脱氧核苷酸。
环节三:DNA的结构特点
DNA 只含有4 种脱氧核苷酸,它为什么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
提示:DNA虽然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但是碱基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使DNA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环节三:DNA的结构特点
1.多样性:碱基对的数量不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在生物体内,一个最短的DNA分子也大约有4 000个碱基对,碱基对有A—T、T—A、G—C、C—G4种。试计算含有4 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有多少种。
提示:有44 000种。
环节三:DNA的结构特点
人的基因组约含有31.6亿个碱基对,人的DNA分子有多少种排列方式?
提示:43 160 000 000种。
环节三:DNA的结构特点
2.特异性:每个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这种方法就是DNA指纹技术。阅读教材中的“科学·技术·社会”,思考:如何获得DNA指纹图? 该技术有哪些应用?
环节三:DNA的结构特点
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需要一滴血、精液或是一根头发等样品,刑侦人员就可以进行DNA指纹鉴定。你能从下面的DNA指纹图判断出怀疑对象中谁是罪犯吗?
环节三:DNA的结构特点
3.稳定性
回顾DNA分子的结构,DNA是如何维系它的遗传稳定性的?
(1)靠DN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维系两条链的偶联。
(2)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由于碱基对平面之间相互靠近,形成了与碱基对平面垂直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力。
核心总结
1.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③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B.图中④和⑥为嘧啶,⑤和⑦为嘌呤
C.①和②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DNA分子中碱基对⑧越多,其热稳定性越低
课堂练习
AB
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下列研究成果中,为该模型构建提供主要依据的是 ( )
①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②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NA衍射图谱
③查哥夫发现的DNA 中嘌呤含量与嘧啶含量相等
④鲍林及其同事用X射线衍射技术率先解出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课堂练习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一)
一、目的要求
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二、材料用具
曲别针、泡沫塑料、纸片、扭扭棒、牙签、橡皮泥、铁丝等。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一)
三、活动过程
1.制作模型前先进行小组讨论,进行模型的总体设计。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需要选取几种材料? 分别制成什么形状以代表DNA的哪个组分?
(2)各组分间应当在什么位置相互连接?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型的长度,各组分的数量大致需要多少?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一)
2.将所用材料进行预处理,用刀、剪子等工具做成约5 mm厚的小片。
3.制作一定数量的各种组分的模型。
4.用一定方式,将分别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的模型连接成一个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注意连接位置。
5.将单个脱氧核苷酸模型在桌面上排成纵列,通过磷酸二酯键将它们串连成DNA分子单链模型。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一)
6.以做好的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其余脱氧核苷酸模型排列在已经做好的单链一侧(两条链要反向平行),再将它们彼此纵向连接,然后将各碱基对以一定方式连接,制作成DNA分子平面模型。
7.两名同学分别握住模型两端左右旋转,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若组分间连接不牢导致模型松散,展示前可对模型各连接处进行加固。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一)
注意事项:
1.事先需要计算磷酸、脱氧核糖、四种碱基、氢键、磷酸二酯键的数量,按照预估数量制作组件模型。
2.选取不同颜色的纸片制作四种碱基,碱基对之间的配对方式用缺口形状互补的方式表示。
3.制作脱氧核苷酸时注意磷酸和碱基与脱氧核糖的连接位置。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一)
4.制作脱氧核苷酸链时要注意磷酸二酯键的连接位置。
5.制作互补脱氧核苷酸链时,既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又要注意碱基与脱氧核糖的连接位置,以确保两条链反向平行。
6.由平面结构旋转成空间结构时,注意观察模型的耐受情况,不必强求每10个碱基对组成一个螺旋。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二)
1.确定本组的制作计划,并分工准备各种材料。
2.模型设计。
绘制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设计图,确定模型的大小,确定DNA各部分结构的数量关系。确定用哪几种材料来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二)
3.模型制作。
(1)制作脱氧核苷酸。
①用自己选取的实验材料,制作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物体,用来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不同的碱基。
②在脱氧核糖上标出碳的位置,进而确定连接磷酸和碱基的位置。
③将各种组件整合在一起,制作多个脱氧核苷酸模型。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二)
(2)制作DNA平面结构模型。
将脱氧核苷酸进行横向配对连接,再将脱氧核苷酸对进行纵向连接,逐步完成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的制作。
(3)制作DNA空间结构模型。
把DNA平面结构旋转一下进行固定,即可得到一个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二)
4.根据设计图,检查已经完成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模型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正。
5.展示制作的模型,开展小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
环节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思路二)
科学家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指的是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在真核生物中,此双螺旋结构多是链状的,并且细胞核中的DNA与组蛋白等组成染色质;在原核生物中,DNA为环状,且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少数病毒还具有单链DNA。
环节二: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1.氢键数目
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其中C—G碱基对数(或相对含量)越多,DNA分子越稳定。
环节二: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1)根据碱基对数求氢键数
氢键数=A—T碱基对数×2+C—G碱基对数×3
一个DNA 分子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A 有240个,该DNA 分子中含有______个氢键。
2 760
环节二: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2)根据氢键总数求碱基对数
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每个C—G碱基对比A—T碱基对多1个氢键。假设碱基对全为A—T,氢键总数与碱基对数量×2的差值,就是C—G碱基对的数量。
一个DNA 分子有1 000个碱基对,氢键有2 600个,该DNA 分子中含有_____个G。
600
环节二: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2.碱基数目
双链DNA中,A=T,C=G,则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即A+G=T+C=A+C=T+G,为碱基总数的50%。
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占18%,那么鸟嘌呤占_____。
32%
环节二: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3.比例
(1)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
在DNA双链中,A=T,G=C,则(A+G)/(T+C)=1。
环节二: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1=T2,A2=T1,G1=C2,G2=C1。
设DNA的一条链为1链,互补链为2链,如图。
推论1: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
环节二: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C)/(G+T)=0.4,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A+C)/(G+T)分别是_____、_____。
2.5
1
环节二: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1=T2,A2=T1,G1=C2,G2=C1。
推论2:在双链DNA中,互补碱基之和的比等于在任何一条单链中互补碱基之和的比。
环节二: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DNA的一条单链中(A+T)/(G+C)=0.4,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 分子中(A+T)/(G+C)分别是_____、_____。
0.4
0.4
环节二: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绘制正确的是_____。
C
核心总结
1.某同学欲制作长度为5个碱基对、内含2个腺嘌呤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需要准备18个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
B.需要准备13个碱基之间的连接物
C.能搭建出45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制成的模型2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课堂练习
C
2.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6%,又知DNA 的一条链(1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与1链相对应的2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
A.24% B.26%
C.14% D.11%
B
课堂练习
3.已知某生物的DNA含有N个碱基、n个腺嘌呤(0A.该DNA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该DNA a链中(A+G)/(T+C)的值与b链中(A+G)/(T+C)的值相等
C.该DNA含有鸟嘌呤的个数是(N-2n)/2
D.该DNA的双螺旋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碱基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