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 升华与凝华素养目标1.知道升华、凝华的概念,能说出常见的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及其特点。2.能用物态变化阐述云、雨、雪、露、雾、霜、雹的形成过程。能总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重点:结合生活实例掌握升华、凝华的特点。【预习导学】霜降节气将至,也意味着很快就要入冬,人们在此之前已经穿上了外套,不再身着轻衫,只因为霜还未至,寒气早已袭来。关于霜的形成,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同学们觉得“露结为霜”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知识点1升华1.定义:物理学中将物质直接从 变成 的过程称为升华。2.升华特点:升华过程中要 热。人工降雨就是利用 升华吸热来实现的。对点自测1.冬天来了,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地变干,这种现象莒县人称为“冻干”。下列现象与“冻干”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将生地瓜切成片晾地瓜干,湿地瓜片慢慢变干B.盆子里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消失了C.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向外冒白气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答案】知识点一1.固态 气态2.吸 干冰对点自测1.D知识点2凝华1.定义:物理学中将物质直接从 变成 的过程称为凝华。2.凝华特点:凝华过程中要 热。对点自测2.“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 ) A.冰冻衣服变干 B.窗户结冰花 C.草叶结霜 D.燃气液化【答案】知识点二1.气态 固态2.放对点自测2.C 3.A知识点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发生在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形式及吸、放热特点如图所示。对点自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C.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D.可以利用干冰人工降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答案】知识点三对点自测4.B【合作探究】任务驱动1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现象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对碘微微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吗 。2.停止加热,把烧瓶拿下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答案】任务驱动一1.微微加热,看到有紫色的气体充满了烧瓶,这是碘蒸气,是由碘颗粒升华而成的2.可看到烧瓶底外壁有碘的晶体生成,这是碘蒸气凝华而形成的任务驱动2阅读课本升华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舞台“白雾”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雾”,使舞蹈演员好像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雾”是干冰升华 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 成“白雾”。2.描述人工降雨原理:。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露结为霜”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任务驱动二1.吸 液化2.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喷”入冷空气层,干冰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下降,这时,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下落吸热而熔化成水,落回地面就是雨3.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并不是水蒸气先液化成露,露再凝固形成霜。任务驱动3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冰箱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一般冰箱是由四大件组成: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工作时气态制冷剂通过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后,进入冰箱后背(外部)的冷凝器,冷凝器相当于一个换热设备,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此过程中要 (选填“吸”或“放”)热,这就是人们会感觉到冰箱后背发烫的原因。液态制冷剂再通过毛细管,毛细管是一个节流装置(从大管突然到小管,可以起到节流的效果),因流入毛细管的制冷剂受到遏制,因此流出来后制冷剂压强降低,温度继续下降,再进入蒸发器,此时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冰箱内部)进行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成为高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回到压缩机继续循环,如此循环不息,不断把冰箱内的热量“搬”到冰箱外。 【答案】任务驱动三液化 放 汽化 吸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