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消化和吸收 第二课时 课件 (共19张PPT)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2消化和吸收 第二课时 课件 (共19张PPT)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新课导入
北京2022冬奥会比赛中,夺得金牌的中国选手谷爱凌一张比赛间隙吃韭菜盒子的照片火爆全国,人们为她的大心脏叹服的同时,韭菜盒子也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名吃。
这些器官分别有那些功能?
韭菜盒子中的营养物质都需要被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吗
具有消化吸收功能的消化系统由那些器官组成?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消化和吸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示意图以及贴图小游戏,正确描述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提升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3.结合实例区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准确概述唾液、胃液、肠液的作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要点 评价
任务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3☆ )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和小组合作,完善消化系统结构图像模型(要求知识点准确无误) ( )☆
(3☆ )利用贴图小游戏,准确识图辨析西瓜子在谷爱凌体内的的旅程 ( )☆
任务二:食物的消化相关实验 (4☆ )通过演示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思考老师出示的4个问题,每问1☆ ( )☆
(3☆ )通过演示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阐明口腔内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过程 ( )☆
(3☆ )通过斯帕兰札尼的实验资料分析,小组合作讨论,概述胃液对蛋白质具有化学性消化 ( )☆
(3☆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推测胆汁乳化作用的意义。 ( )☆
特别奖励 主动回答问题无误,出色表现者,每次获得老师的特别奖励 1—3☆。 ( )☆
合计 ( )☆
谷爱凌比赛间隙吃的韭菜盒子中有许多营养物质需要经过消化,才能变成可供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
以小组为单位,用贴图模型拼出消化系统。根据拼图准确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能在身上指出这些器官分别位于身体的哪个部位,并结合课本内容完善下列消化系统结构图像模型。
1.组际交流
任务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系统
肛门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
内有牙、舌和唾液腺
位置:腹腔左上部.
呈囊状(暂时贮存食物)
最膨大的消化器官
位置:盘曲在腹腔内
最长的消化器官
唾液腺
肝 脏
胰 腺
肠 腺
胃 腺
口 腔
小 肠

消化液
分泌
流入部位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小 肠
小 肠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限时三分钟记忆该模型内容,同桌两人互相提问,完成检查。
2.归纳拓展
任务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
谷爱凌吃西瓜时不小心吞进一颗西瓜子,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准备的各消化器官贴图,进行拼图游戏,并用红笔在拼好的贴图上画出西瓜子在谷爱凌体内的的旅程。
3.跟踪训练
任务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
大分子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小分子物质
直接吸收
小分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先消化再吸收
谷爱凌比赛间隙吃的食物中蕴含的营养物质都需要被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吗
整体感知
活动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口腔
细嚼饭粒或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的原因?
淀粉被消化成具有甜味的物质
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呢?
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牙齿——咀嚼
舌头——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腺—分泌唾液
任务二 食物的消化相关实验
1.实践建模:
活动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演示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吗?
(2)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无关)。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处理馒头→取唾液→装试管→37℃保温→滴碘液→细观察
任务二 食物的消化相关实验
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 P9-10 页,根据实验结果,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试管为什么要放入 37℃左右的温水中保温
(2)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
(3)3支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4)什么是消化 尝试说出消化的概念。
37℃接近人的口腔温度,接近酶的最适温度
清除口腔杂质
1 2 3
馒头状况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是否加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滴碘液现象
部分变蓝
变蓝
不变蓝
1号-2号 变量:唾液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1号-3号 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
2.组际交流
任务二 食物的消化相关实验
淀粉
(不甜)
麦芽糖
(甜的)
唾液淀粉酶
口腔
思考: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消化定义: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消化方式: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3.归纳总结
任务二 食物的消化相关实验
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酶 作用
唾液腺 唾液 淀粉酶 消化淀粉
胃腺 胃液 蛋白酶 消化蛋白质
肝脏 胆汁 无 乳化脂肪
胰腺 胰液 糖酶,蛋白酶,脂肪酶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肠腺 肠液 糖酶,蛋白酶,脂肪酶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除了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其他的消化液中有酶吗?
4.延伸拓展
任务二 食物的消化相关实验
活动二:胃液对食物的消化--斯帕兰扎尼实验
200 多年前,人们普遍认为胃只能磨碎食物,而不能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而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却不这么认为,他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是如何做的。
认真阅读斯帕兰札尼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分析与讨论,根据斯帕兰札尼的实验,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
食物在胃里不仅有物理性消化--胃磨碎食物,
还有化学性消化--胃能够把肉块分解。
从而得出结论:胃能通过化学性消化分解蛋白质。
任务二 食物的消化相关实验
活动三:胆汁对脂肪的作用
(2)胆汁对植物油起了什么作用?
这种作用有何意义?
1号试管里的植物油变成悬浮状的小油滴呈乳状。
2号试管里的植物油与水明显分开而浮在水面上。
(1)描述两只试管的现象。
物理性消化。
植物油
植物油
胆汁
清水
1
2
胆汁
清水
植物油
植物油
1
2
任务二 食物的消化相关实验
(3)这属于物理性消化还是化学性消化?
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这种作用可以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思考:小肠内有几种消化液,分别来自于哪?
3种
胆汁——来自肝脏
胰液——来自胰腺
肠液——来自小肠
肝脏
胆管
胰腺
胰管
小肠
(内有肠腺)
胆囊
知识建构
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系统
肛门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唾液腺
肝 脏
胰 腺
肠 腺
胃 腺
(淀粉酶)
(多种酶)
(没有消化酶)
(蛋白酶)
(多种酶)
口 腔
小 肠

消化液
分泌
流入部位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小 肠
小 肠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限时5分钟记忆该模型内容,同桌两人互相提问,完成检查。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吸收
消化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当堂达标
1.一位同学吃葡萄时,将一粒葡萄籽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 )
A.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B.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 D.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根本原因是 ( )
A.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B.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3.有甲乙丙丁四种消化液,它们都不是胰液,甲乙两种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而丙丁两种消化液均不能消化淀粉,但丙的消化液能使蛋白质得到初步消化,在甲乙两种消化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丁后,丁可使乙消化液消化脂肪。试根据以上资料分析推理。甲乙丙丁四种消化液分别是什么:
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丁______
D
D
唾液
肠液
胃液
胆汁
目标回顾
你学会了吗?
1.通过观察示意图以及贴图小游戏,正确描述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提升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3.结合实例区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准确概述唾液、胃液、肠液的作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