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奏乐教学 课件(共47张PPT)(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奏乐教学 课件(共47张PPT)(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丨中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与奥尔夫音乐
教育体系
第二章丨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法
第三章丨歌唱教学
第四章丨律动教学
第五章丨奏乐教学
奏乐教学
第五章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一、奏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学习
(一) 音条琴
(1)音条琴家族体系知识。(木制和金属制;高音、中音、低音)
(2)音条琴的构造。
(3)基本的持握和敲击规范。
(4)左右手配合规律。
(二) 竖笛
(1)指法。 (2)气息。
(三) 配器知识
(1)基础低音(有音高)。(2)节奏音型(有音高)。
(3)色彩补丁(有音高)。(4)无音高乐器补充节奏。
(四) 多声部奏乐作品教学法(“19个教学步骤”)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二、 奏乐指挥技能学习
“柯尔文手势”进行具有即兴创作意味的指挥游戏。
三、 奏乐与其他表演活动
四、 多声部奏乐技能学习
(1)比较简单的多声部就是“卡农”(即轮唱轮奏)。
(2)稍微复杂一点的是复调,即两个形式和意义都完整、独立的声部,叠加在一起平行进行。
(3)多声部配器是奥尔夫音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流程是:有音高固定音型—有音高色彩补充—无音高色彩补充。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五、 奏乐教学的游戏化设计
“领袖模仿”游戏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经常使用的手段。该游戏也可称为 “回声法”。流程设计:教师—众幼儿,两人结伴(两位幼儿,轮流),四人结伴(一位幼儿与三位幼儿,轮流),一位幼儿与众幼儿,轮流等。
“情境表演”游戏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强调的面对幼小儿童时的首选方法。例
如:“喷火龙丹丹”“汤姆的鬼魂”“大王教我来巡山”“月亮的故事”等。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1-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常用乐器
1. 碰铃
2. 串铃棒
3. 双响筒
4. 响棒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1-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常用乐器
5. 三角铁
6. 圆弧响板
7. 沙锤
8. 铃鼓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2-奏乐教学空间安排参考
一、 打击乐器演奏的空间
常规性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应该有:“碎响音色”组、“圆润音色”组、“脆响音色”组和“混响音色”组。
非常规性乐器,使用时可按常规乐器的音色性质分组。同音色组的乐器,在空间处理时应集中安排在一起。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2-奏乐教学空间安排参考
二、 半圆形
教师面向幼儿,幼儿坐成半圆形(适合小班)。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2-奏乐教学空间安排参考
三、 马蹄形
(1)马蹄形之一:单马蹄形(适合小班)。(2)马蹄形之二:双马蹄形。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2-奏乐教学空间安排参考
三、 马蹄形
(3)马蹄形之三 (4)马蹄形之四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2-奏乐教学空间安排参考
五、 斜品字形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2-奏乐教学空间安排参考
六、 满天星形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3-幼儿园奏乐教学法30年发展简述
一、 第一阶段(1988年之前):使用“传统教学法”阶段
流程:分声部节奏型教学→迁移到乐器操作→迁移到分声部合乐→迁移到整体合乐合奏。
特点: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进行教学;合奏时强调各声部各自独立。
二、 第二阶段(1988—2008年):强调使用“整体教学法”阶段
(一) 前两个阶段打击乐教学目标的比较
(二) 前两个阶段打击乐教学程序与方法的比较
(三) “变通总谱”
(四) 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3-幼儿园奏乐教学法30年发展简述
三、 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强调使用“游戏化理念”阶段
(一) 设计思路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3-幼儿园奏乐教学法30年发展简述
三、 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强调使用“游戏化理念”阶段
(二) 规则游戏的基本类型
(体能—智能;模仿—创新;竞争—合作)
(1)情境表演游戏。 (2)领袖模仿游戏。
(3)输赢竞争游戏。(4)控制游戏。
(5)传递游戏。 (6)身体接触游戏。
(7)队形变换游戏。(8)猜谜游戏。
(9)玩影子、玩东西游戏。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专题分析3-幼儿园奏乐教学法30年发展简述
三、 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强调使用“游戏化理念”阶段
(三) 团体奏乐游戏的基础流程
故事→动作→音乐→乐器演奏。
(1)(够用的)故事。
(2)为故事匹配(够用的)相应动作。
① 采用教师规定的动作。② 采用幼儿创造的相应动作。
③ 用动作去感知音乐。
④ 增添其他“味精”—更高级的适宜的挑战,如人际合作、友善竞争、创造性表达、队形变换、乐器演奏、道具使用等。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七、 奥尔夫老师的原版奏乐课程案例
8月15日奏乐课程(一)
音条琴
(1)认识音条琴。
① 教师出示音条琴,不说话,手持敲棒作出许多近似“疯狂”的滑稽动作,让学员观赏。
② 学员模仿教师的动作。
(2)教师的表演风格转为安详宁静,将哑剧表演动作转向儿歌《雨滴》的歌词内容。
(3)学员猜测教师表演的意思,并模仿教师的动作。
(4)教师用“回声法”教学员学习这首儿歌。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七、 奥尔夫老师的原版奏乐课程案例
8月15日奏乐课程(一)
(5)分声部模仿徒手演奏动作。
学员采用坐姿,徒手(用手代替敲棒,用两条大腿和大腿之间的空当这三处位置代表“三”和“音条”)一一练习以下“锤法”。
① (稳定节奏组1)左手拍左腿。
② (稳定节奏组2)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③ (旋律组1)左手拍左腿,右手拍空当;左手拍右腿,右手拍空当。
④ (旋律组2)右手拍右腿,左手拍空当;右手拍左腿,左手拍空当。
⑤ (旋律组3,困难组)左手起,每个位置左右共
拍击4次,1为左腿,2为空当,3为右腿。
⑥ 从全体一起练习到逐渐分组练习。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七、 奥尔夫老师的原版奏乐课程案例
8月15日奏乐课程(一)
(6)教师指挥学员操作乐器给儿歌《雨滴》伴奏:五个声部逐渐进入,再逐渐退出。
(7)更换新儿歌《雨雨快走开》,重复上述流程。
(8)教师带领学员即兴徒手模仿大雨与小雨。
① 拧指,表现小雨。 ② 手掌拍击,表现中雨。
③ 手掌拍击地板,表现大雨。
④ 拍手,表现中雨;拧指,表现小雨;手掌摩擦地板,表现雨渐止。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七、 奥尔夫老师的原版奏乐课程案例
8月15日奏乐课程(一)
2. 竖笛[1(do)和6(la)——低音]
(1)身体控制游戏→呼吸控制游戏。
(2)问好歌。
(3)学员即兴回答名字的同时加声势动作。
(4)竖笛两个音的指法和“吹响”练习[1(do)和6(la)]。
(5)四人一组,一人问,其余三人轮流答(轮流交换角色)。
(6)改用竖笛[1(do)和6(la)]吹名字。
(7)即兴用无音高乐器为“问好歌”伴奏,分成两组:一组继续进行“问好歌”的回旋游戏;另外一组为其伴奏(轮流交换角色)。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七、 奥尔夫老师的原版奏乐课程案例
8月16日奏乐课程(二)
竖笛[复习1(do)和6(la),新授5(sol)和3(mi)]
(1)说名字—拍名字(节奏)—吹名字[节奏和音高:复习1(do)和6(la)]。
(2)教授新指法:5(sol)和3(mi)。
(3)用1(do)、 6(la)、 5(sol)、 3(mi) 四个音进行练习。
① 教师即兴吹奏4拍—学员“回声”模仿4拍。
② 教师即兴吹奏8拍—学员“回声”模仿8拍。
③ 教师即兴吹奏4拍—学员前2拍“回声”模仿,后2拍即兴。
④ 教师即兴吹奏8拍—学员前4拍“回声”模仿,后4拍即兴。
⑤ 教师即兴吹奏8拍—全体学员各自拍即兴吹奏的8拍。
⑥ 学员一对三轮流发起对话。
⑦ 学员一对一轮流发起对话。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七、 奥尔夫老师的原版奏乐课程案例
8月16日奏乐课程(二)
(4)小组之间相互检查:视奏。(看着规定的乐谱吹奏)
(5)表情记号与吹奏法的练习。
(6)情境表演游戏“月亮的故事”。
① 阅读绘本《月亮的故事》。
② 学习歌曲《月亮船》。
③ 学习吹奏歌曲《月亮船》的曲调。
④ 集体吹奏歌曲,个别学员使用高音钟琴即兴表现星月的闪闪光芒。
⑤ 集体吹奏歌曲,加入个别学员使用高音钟琴即兴表现星月的闪闪光芒,再加入个别学员即兴表演“星—月”之舞。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七、 奥尔夫老师的原版奏乐课程案例
8月17日奏乐课程(三)
竖笛[复习1(do)、6(la)、5(sol)、3(mi),新授2(re)、2(re)——高音]
(1)学习高音和中音2 (re)各自的指法。
(2)练习吹奏 ,以及 构成的节奏音型。
(3)教师即兴吹奏一个相关曲调,使学员的吹奏变成了伴奏。
(4)教师指导个别学员加入音条琴的固定音型,形成更丰富的音响层次。
(5)学员从静态的坐姿变为站姿,再变成行进吹奏。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七、 奥尔夫老师的原版奏乐课程案例
8月17日奏乐课程(三)
2. 儿歌(综合训练游戏)
(1)学习一个儿歌:拉锯扯锯,姥姥门前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让小妞去。
(2)“连环打手”游戏配合儿歌:围成一个大圆圈,每人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轮流交替拍击自己的左手和右侧同伴的左手。当儿歌念到最后一个“去”字时,一方面要让自己的左手躲避左侧同伴的击打,另一方面又要设法击中右侧同伴的左手。
(3)声势游戏:在大圆圈上即兴创编4拍或8拍声势动作,以配合儿歌朗诵,一个一个往下传。
(4)“卡农”练习:从两声部开始。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七、 奥尔夫老师的原版奏乐课程案例
8月17日奏乐课程(三)
3. 《渔歌》(中国台湾民歌)
(1)练习视唱歌谱的唱名。
(2)加低音音条琴的固定低音和中音音条琴的即兴。
(3)加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
(4)一部分人吹,一部分人唱。
(5)加新人用音条琴奏主旋律。
(6)分成两个声部吹奏“卡农”。
第一节 奥尔夫奏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典型案例
七、 奥尔夫老师的原版奏乐课程案例
8月18日奏乐课程(四)
8月19日奏乐课程(五)
8月22日奏乐课程(六)
8月24日奏乐课程(七)
8月25日奏乐课程(八)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奏乐教学案例 
一、小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1 小小魔法师
活动目标
(1) 在故事的帮助下,熟悉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用串铃棒或沙锤参与B段音乐变魔法的演奏。
(2) 在魔法语言“呜啦啦啦,呜啦啦啦,变变变”的帮助下,学习用串铃棒或沙锤演奏“呜啦啦啦呜啦啦啦变变变”的节奏。
(3) 知道轻拿轻放乐器,愿意和大家一起用乐器变魔法。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奏乐教学案例 
一、小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1 小小魔法师
活动过程
教师用故事引出活动情境,初步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结构
2. 教师完整示范动作和导入游戏
3.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和魔法语言感知“呜啦啦啦呜啦啦啦变变变”的节奏
4.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语音节奏型和动作
5. 尝试使用乐器,准备进入魔法游戏
6.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合乐演奏,进入魔法游戏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一、小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2 老鼠三明治
活动目标
(1) 感知音乐的AB结构,学习用边拍腿边有节奏地震动,以及手腕连续地转动(摇动)的方式,使手腕铃发出声音,以此表现老鼠走、看、拿、逃等故事内容。
(2) 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戴手腕铃的方法;借助教师的表演,理解老猫夹、老鼠藏的动作关系。
(3) 在游戏情境的提醒下,能在做“藏起来”的游戏动作时控制乐器的演奏,使其不发出声音。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一、小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2 老鼠三明治
活动过程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用动作表演,以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2. 教师跟随音乐完整编演故事
3. 出示手腕铃,和教师共同游戏
4. 教师扮演老猫的角色,和幼儿共同游戏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一、小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2 老鼠三明治
友情提问
(1) 为什么在小班阶段,要强调适宜采用“教师一人扮猫与全体幼儿互动”的方式呢?
(2) 教师在扮演猫与幼儿互动的时候,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表情?是真的抓老鼠,还是逗幼儿?
(3) 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时候,应该是又快又准确地抓住幼儿的手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为什么?如果有时可以“是”,为什么?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二、中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1 水果摇摇杯
活动目标
(1) 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能随乐完成制作摇摇杯的完整动作,用石子与玻璃杯撞击发出的声音及串铃棒来表现音乐情境。
(2) 在制作“咖喱”摇摇杯的情境中,准确把握投放“水果”的顺序和时间,在明确听到“放”字之后,才能把“水果”投到杯中,并按逆时针的顺序依次补位,选出加“咖喱”的人进行循环游戏。
(3)体验与大家一起制作摇摇杯的乐趣。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二、中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1 水果摇摇杯
活动过程
1.故事加动作
2. 加入“水果”,准确把握投放“水果”的顺序和时间
3. 准确把握投放“水果”的时间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三、大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1 雷神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能跟随音乐按照配器方案比较熟练地分声部演奏。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基础律动动作逐步迁移到乐器操作动作中。
(3) 认真看指挥的指示,注意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奏,努力保持与集体的演奏和谐一致。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三、大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1 雷神
活动过程
聆听讲解,进入情境
2. 观察教师随乐演示 “动作和语音总谱”
3. 跟随教师随乐练习“动作和语音总谱”
4. 逐渐独立完整地随乐徒手表演
5. 分声部合作完整地随乐徒手表演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三、大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1 雷神
活动过程
6. 迁移到徒手乐器演奏模仿动作中,分声部随乐合作练习
7. 教师指挥,幼儿实操乐器
8. 幼儿自由交换乐器,教师指挥演奏
9. 加入大鼓和吊钹(幼儿志愿者演奏),教师指挥演奏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三、大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2 师兄不好啦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情境创编身体动作,并能合乐合拍地进行身体律动。
(2)在幻灯片的提示下,感知乐曲结构并创编身体动作,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3)在演奏中,能够结合角色和情节的发展,控制好自己的乐器。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三、大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2 师兄不好啦
活动过程
故事导入
2. 理解情境,创编“动作和语音总谱”,分段匹配合乐
3. 出示乐器,使用乐器分角色演奏
4. 结束活动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三、大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3 嘻哈农场
活动目标
(1) 在熟悉乐曲旋律、感受相应故事之后,能分角色用动作和乐器按照一拍一下的节奏表现奶牛吃草和农场主散步的动作,并用一定的语音与动作、器乐节奏表现音乐中的争执与幽默。
(2) 通过观察图谱,在与教师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明确两个角色的不同口令及身体、乐器的动作,迁移生活经验,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表现争执的情节。
(3) 努力在游戏情境中与团队商量并执行决定,感受团队游戏的乐趣。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三、大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3 嘻哈农场
活动过程
1.幼儿倾听教师简单讲述故事,感受两种角色之间的争斗
2. 教师和幼儿共同分角色感受音乐及角色之间的矛盾
3. 幼儿逐步加入农场主的角色,小组分角色随乐游戏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三、大班奏乐教学案例
案例3 嘻哈农场
活动过程
4. 出示奶粉罐和铃鼓,分配乐器并探索使用方法
5. 幼儿看教师指挥,同时用乐器演奏
6. 累加“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四、奏乐教学课堂实训案例
案例1 狮王进行曲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音乐,欣赏音乐的气质和趣味;了解、理解音乐的结构,比较准确、自然和有表现力地随音乐演奏。
(2)根据故事和图谱的提示,参与创编“动作和语音总谱”。
(3) 学习看指挥演奏和指挥他人演奏;努力协调自己与集体在速度、力度、节奏等方面的关系,感受相互配合创造美好演奏效果的乐趣。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四、奏乐教学课堂实训案例
案例1 狮王进行曲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戏剧性的气质,熟悉音乐的结构
2. 创造“变通总谱”
3. 进一步感知和理解音乐的气质和结构
4. 逐步过渡到乐器实操演奏
5. 整理场地和乐器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四、奏乐教学课堂实训案例
案例2 土耳其进行曲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音乐,欣赏音乐轻松、诙谐的气质和趣味;了解、理解音乐的结构,比较准确、自然和有表现力地随录音音乐演奏。
(2) 将图形符号与乐器音色相匹配,根据“图形总谱”的提示,尝试独立诵读“语音总谱”,并最终独立将其转换成“乐器模仿动作总谱”。
(3) 学习看指挥演奏和指挥他人演奏;努力协调自己与集体在速度、力度、节奏等方面的
关系,感受相互配合创造美好演奏效果的乐趣。
第二节 迁移应用的律动教学案例 
四、奏乐教学课堂实训案例
案例2 土耳其进行曲
活动过程
1. 进入任务情境
2. 为乐器创造“模仿性”的语音
3. 认读“图形总谱”
4. 看指挥分声部练习
5. 乐器实操练习和发展的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