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课件(共15张PPT)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课件(共15张PPT)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认知发展过程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
支持性策略
02
01
Contents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
1
学前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儿童对有关数及数之间的关系、量、空间、几何形状、分类、排序、模式、时间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上。
1.泛化笼统的知觉过程
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感知,而是整体感知,“积木被拿走不知道”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过程
2.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关注对集合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忽略中间,更容易感知封闭式集合
3.感知集合元素数量阶段
4岁左右,关注到集合中数量的问题
4.感知集合包含关系阶段
理解全集与子集关系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二)数运算能力的发展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第一阶段(3岁左右):数量感知
对数量笼统感知;能够区分明显大小、多少;口头数数10以内;点数5以内
第二阶段(4—5岁):数与物建立联系
点数后能说出总数,有了数群概念;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能认识第几和前后数序,能按数取物;知道数与数之间的感谢,用实物进行分解与组合;做简单的实物运算。
第三阶段:(5岁以后)简单实物运算阶段
对10以内的数能保持守恒;从表象运算向抽象数字运算过渡;基数、叙数概念得到发展,100以内的数数
数运算能力的发展
1.数学运算能力从动作水平——表象水平——概念水平渐进发展;
动作水平:幼儿以实物或图片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
表象水平:幼儿逐渐不依靠直观动作,在头脑中依靠对形象化物体的再现、依靠物体的表象进行运算。
概念水平:幼儿不需要借助直观操作或表象为依托,能够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
2.数运算的方法从逐一加减到按数群加减
4岁以前不会加减运算,4岁以后借助实物分开、合并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运用表象界定口头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
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一岁左右由知觉恒常性;2岁左右能够对不同大小物体做出反应;5岁对不同大小物体依此区分和排列;能感知轻重,一样重。6岁认识重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2.从绝对化到相对化;
长短、大小、宽窄在比较中才能区分,绝对化。5—6岁能正确理解大小、长短等相对概念。
3.从不守恒到守恒
4.从模糊到逐渐精确
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
1.从拓扑图形到欧氏图形
认识平面图形顺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立体图形顺序: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2.从局部、粗糙地感知到较为精确地辨认;
2.抽象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学前儿童各年龄段数学教育的内容
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数,并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7.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学习正确运用这谢谢时间词汇;
8.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9.在教师引导下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
中班:
1.认识1—10以内的数字,了解其含义,会用其表示物体数量;
2.学习目测数群,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学习10以内的序数;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中相邻两个数的等差关系。
3.认知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4.学习各种几何体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5.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6.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
7.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学习知识,促进初步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8.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9.区分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会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0.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形状及他们在空间中的位置
大班:
1.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学习顺着数和倒着数;
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
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减号,初步解释加法、减法的含义;会接到简单的加减运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相互关系;
4.能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
5.学习物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
6.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列,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关系;
7.认识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能根据图形特征分类;
8.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
9.学习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
10.学习时钟,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学习一些表示时间的词汇、感受时间的长短和更替,知道爱惜时间;
11.认识角、元以内的人民币,说出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不同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
主要目标:
借由每日生活情境的实际经验,以促进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
一、运用实物或具体教具,在真实情境中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
如豆子、纽扣、小石子、吸管等;关注幼儿的具体经验、直觉想法、、
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进行数学交流
“操作式学习”,与人交流;
三、基于多元表征的理念,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的发展
用实物情境、教具模型、图形或图表、口语及书面符号多种表征来表达数学概念
四、注重幼儿数学学习的情境化和生活化
整理玩具、统计到园人数、玩沙、玩水游戏、户外运动、搭积木等




教学老师:风云办公
框架完整 教育教学动态模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