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写作·文章的修改与润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写作·文章的修改与润饰》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资源简介

教学对象 授课日期 授课类型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内容 《写作·文章的修改与润饰》 授课时数
使用教材
设 计 说 明 中职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写作教学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写作是主动提高逻辑力,高屋建瓴和概括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拥有的知识,提高语言流畅度、表达方式、文章结构。鲁迅先生曾说过“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教 学 理 念 写作教学生活化有利于调动中职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实践中,要转变传统的写作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 学 资 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资源
PPT,多媒体计算机 钉钉学习平台 教 材 教学参考书
教 材 分 析 《写作·文章的修改与润饰》是中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表达与交流”的内容。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点式文章的修改与润饰。
学 情 分 析 1、通过前一学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 2、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对作文缺乏。 3、对文章为什么要修改润饰、如何修改润饰不清楚 。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作文的能力,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来提高自己作文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综合修改的一般做法和注意的细节,知道合作修改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学习作文评改的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重点 与 难点 重 点 从哪写方面去评定作文的优缺点,如何去下评语指导学生学会批改作文步骤方法 。
难 点 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作文的能力,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来提高自己作文水平。
教 学 策 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自我探索,尝试写作 反思交流,即时应用
教 学 流 程 修改与润饰的意义和重要性 掌握综合修改的一般做法和注意的细节 学作文批改的步骤和方法 课堂作文、修改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 前 预 习 教师在钉钉学习平台发布预习内容: 课前阅读两个关于修改文章的小故事: (一)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击节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二)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敲门,动静相见,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 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了吧。炼字,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妨把它看作写作后的修改。我们同学写作文时不注意修改,总是喜欢“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这不是一种好的作文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学这方面的工夫。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捻断数茎须”,但是文章写成后必要的修改还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通过钉钉学习平台课前预习《写作——修改与润饰》,阅读所发的两则小故事,体会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导 新 课 鲁迅先生曾说过“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件精美艺术品,也是经过不断的琢磨和雕饰才形成精品。纵观历史,无论古今中外,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老舍先生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俄国19世纪的作家果戈里,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码要修改八次;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五页,可手稿却有800页;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多遍,《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近两百遍才拿出付印;曹雪芹写巨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些都表明了修改的重要性。 学生听讲。
巧 进 阶 一、修改与润饰的意义 修改与润饰的重要性 修改,指文章写作过程中,作者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多方面的修正、改动,直到最后定稿;润饰,指对文章的润色、修饰,润饰也属于广义的文章修改范畴。 2、修改与润饰的意义 修改润饰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文章不厌百回改。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章品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感染力的强弱,取决于文章是否准确、鲜明、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而要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反复认真的修改与润饰。 修改与润饰的范围 修改与润饰的范围,包括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大的方面。思想内容包括主题和材料,表现形式包括结构和语言等。修改与润饰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和全局,从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这四个方面去考虑,看文章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实,是否表达恰当、精美,是否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二、掌握综合修改的一般做法和注意的细节 1、修改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
明确:修改文章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围绕主旨、观点、结构、体式、材料、语言等方面考虑,看文章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恰当,是否体现了作文的要求,是否易于被读者接受。(聆听、感悟)
2、回顾我们初中三年所学到的文章修改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修改的一般方法可以概括为“增、删、改、调”四种。增,就是增加、补充有关内容,增补某些修饰文字;删,就是对某些材料或语句进行必要的删削;改,就是对原文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润色和锤炼;调,就是对结构顺序或某些词句进行逻辑或表达上的调整。(思索、交流、归纳、记录)
3、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从哪入手修改?
明确:按照文章修改的原则,先从宏观角度分析(结构的调整),而后处理具体的文字等(字、词、句、标点符号、修辞等)。
①语言(即遣词造句)诊断,包括词语的选择、运用、搭配,句子成分的搭配,句式的选用等方面的毛病;
②写法(即谋篇布局)诊断,包括文章结构、文章立意、取舍材料、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毛病。(讨论、交流、归纳、记录 )
4、对于文章内容或思想上存在的毛病,我们应该如何改呢?
明确:
①“纷”就是冗繁,杂乱。诸如材料臃肿,思绪混乱,横生枝节,尾大不掉,都在可“整”之列。其结果,应使文章做到简洁明快,首尾圆合,脉络分明,详略得当。
②“孤”是单薄,只有红花,没有绿叶;只会“单线平涂”式地直叙其事,不会运用背景、旁证、对比、映照等“辅”的材料和手段来充实文章内容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③“直”是浅露。“婉”则含有“曲折”、“委婉”两方面的意思。编写故事要有矛盾冲突,开展论战要能伺隙乘虚,文章才能波澜起伏,擒纵自如;“委婉”要求的是含蓄和深沉,要善于把作者的思想感受渗透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不要空说抽象、生硬的大道理。
④“板”是刻板、滞呆。文章格式、语调上的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固然令人乏味;思想内容上的就事论事,平淡肤浅,不会举一反三、由表及里,或是不懂得如何通过寓意和联想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同样也是“板”而不“活”的表现。这就应该运用联想开拓思路,或调整结构、变换手法,更生动活泼地表现主题。
⑤“枯”是干瘪、枯涩。这主要是材料和语言的贫乏所造成的。“腴”的办法,应是加强调查研究和观察生活的训练,积累素材,丰富词汇。
⑥“俗”是粗鄙、庸俗,牵涉到语言文风和思想情趣的问题。(讨论、交流、明确、记录) 三、达标导学:
读《写作 文章的修改与润饰》学习作文批改的步骤和方法。
①修改,大中小。【增删改调】
②润饰,为了使文章号上加好对文字进一步加工,使之更为精炼、精美。
③示例。
④小组评议,综合评定等次或打分。
⑤署上批改人和日期。 四、作文 从本单元任选一篇词作,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文章。和同学、教师交流后,再独立进行修改。 了解修改与润饰的意义和重要性 1、修改与润饰的重要性 2、了解修改与润饰的意义 (1)修改润饰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2)修改与润饰的范围 二、掌握综合修改的一般做法和注意的细节 1、修改文章的着眼点 2、掌握修改的一般方法“增、删、改、调” 3、文章修改原则:先从宏观角度分析,然后再看语言和写法。 4、学习如何修改文章内容或思想上存在的毛病。 三、达标导学: 1、学生自习研读书本《写作—文章的修改与润饰》 2、学习示例中的修改方法。 3、同桌作文互批,小组评议、综合。 4、评定等次或打分,并署上批改人和日期。 四、作文 学生在课堂上按要求完成作文,和同学、教师交流后,再独立进行修改。
课 后 作 业 教师通过钉钉学习平台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50页“写作练习”。 把完成的作业以图片形式发到钉钉平台,与老师和同学们互动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