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上)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概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上)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 专属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逻辑是思维的重要准则。逻辑单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要落实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和语言任务群的相关要求,还起着为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夯牢基础,为思维训练和思辨读写提供方法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对语言文字现象进行梳理、比对和抽象,自主探究、建构逻辑经验和知识,并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反思、完善这些经验和知识。
2.在辨析逻辑谬误时形成负责任、重证据、会质疑、讲道理的理性态度;在探究推理规则时激发从具体现象中探究一般规律的探索精神;在探究论证方法时,敢于用逻辑的工具创造性解决语言交流中的问题。
3.欣赏体味逻辑形式的紧致、匀称、简洁之美;学会区分谬误和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
4.通过逻辑学习,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理性思辨精神。
教学设想
三大语文活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中,“逻辑的力量”单元最适合采用“表达与交流”这种语文学习活动。因此,整个大单元设计中,“表达与交流”语文活动贯穿始终。“表达”包括口语表达和写作表达;语言交际是“交流”,写作是更高层的思想交流。因此,口语和写作两种课型都兼顾开发。逻辑的内核搭载口语和写作,更能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
四、评价标准
1.能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掌握四大逻辑规律。
2.学会有效的推理,在写作中避免推理错误。
3.在议论文中运用间接论证:归谬法、排除法等,学会用图尔敏论证模式写议论文。
4.辩论时会运用逻辑知识,能写出驳论文。
五、课时安排(九课时)
三大板块 具体安排
(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2课时) 第1课时:概念;议论文写作中的概念界定与辨析 第2课时:逻辑谬误、逻辑规律;评论区理性发言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3课时) 第3课时: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第4课时:三段论与断案 第5课时: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推理错误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4课时) 第6课时:学会间接论证,重点掌握归谬法 第7课时:运用图尔敏论证模式写议论文 第8课时:学写驳论文 第9课时:辩论会
六、学习内容
(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2课时)
这是逻辑单元的第一个板块,是逻辑学习的起始阶段。第一课时的核心任务是把握“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介绍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并用图示和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之间各种关系的理解。第二课时指出生活中逻辑谬误,掌握四大逻辑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逻辑,提高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表达和交流中体现理性思辨精神,。
表达与交流:利用逻辑中的“概念”和“逻辑规律”知识点,开发出“议论文写作中的概念界定与辨析”的写作课和“评论区理性发声”的表达和交流课。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3课时)
概念组成判断,判断又形成推理。推理是逻辑学习的第二大板块。首先学习三大推理形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其中三段论作为重点内容学习。学习推理既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也可以关联教材的内容,比如《拿来主义》《答司马谏议书》《六国论》等等。关联教材,既能掌握逻辑知识,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三得。
表达与交流:开发出《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推理错误》,常见的推理错误主要有类比不当和归纳不当。不当的类比造成逻辑漏洞,会削弱论证的力量。一个特殊极端例子得出一个普遍规律,这就是不当归纳。不当归纳无法得出正确的观点,或者使观点经不起推敲。
同时又开发出“三段论与断案”的语言交际课,通过“法官断案”情境设置,掌握三段论,理解逻辑的力量。通过这两堂“表达与交流课”落实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4课时)
论证是逻辑学习的第三大板块,也是逻辑中和议论文写作结合最紧密的部分。这个板块的学习自始至终贯穿写作知识,紧密结合写作教学。学生对直接论证很熟悉,着重学习“间接论证”——排除法、归谬法和反证法。
表达与交流:课堂上开展辩论赛,课前事先准备辩论词。辩论时要强化逻辑意识,善于运用逻辑知识,以逻辑为思维武器;能敏锐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思维破绽。制定评分标准时要把是否运用逻辑作知识为重要依据。开发两节写作课,分别是《图尔敏论证模型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和《学写驳论文》。图尔敏论证模型通过限定论点的适用范围、条件、强度,体现论证的思辨理性。同时主动引入虚拟论敌,以及反驳虚拟论点,进一步论证观点的合理准确。图尔敏模式的运用使议论文体现思辨色彩,把论证引向深刻。《学写驳论文》的写作课,学生掌握驳论文的基本知识,把握几个要点,包括摆出对方错误的论点,树立反驳的靶子,分析对方论点要害,揭露其本质,破中有立。驳论文的写作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论证水平和议论文写作能力。
用“逻辑”之光,烛照评论区
一、学习目标
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粉发女孩遭网暴”事件,引起学生对网络表达“情绪化”问题的关注,并根据现有认知指出其荒谬之处。
通过典型任务的设置,学习逻辑四大基本规律,知晓谬误本质,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设置典型任务,为粉发女孩“周年祭”写一段话,使学生通过逻辑的学习,审思明辨,理性发声,进一步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设计意图:该课时学习目标指向整单元学习目标一、四(具体见整单元设计),主要体现核心素
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表达与交流)和逻辑思维发展与提升,并在课堂活动中一一落实。
二、评价标准
学生能够对网络事件表达自己的是非判断。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规律,辨识网络表达中的逻辑谬误,思维品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学生能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同学交流。通过写作,体现学生在这堂课中的主要收获是:学习逻辑前的评论多是发自情感,借助的多是情感的力量;学习逻辑后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了理性思辨的武器,更多借助的是逻辑的力量。
设计意图:此评价标准可将该课时具体学习目标逐个落实,且与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均可评
可测。
三、学习过程
【情境设置】
图片:粉发女孩与爷爷分享喜悦
文字:杭州女孩郑灵华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在第一时间内赶往医院,分享给躺在病床上的爷爷,用照片记录下这一温情时刻,并发布到个人小红书账号。此时的她留着一头粉色长发。
如果你是网友,你怎么评论?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任务一】直面评论,找寻其中逻辑谬误
1、教师截屏网络上的恶意评论,并选取其中典型的几条,请学生根据现有认知指出其荒谬之处。
A评论:头发染成这样,一定是不良少女。
B评论:红发金发是西方人才有的,好好的中国人,染成这色,一定是崇洋媚外的主。
C评论:头发染成这样,赶紧闭嘴......怎么了,觉得理亏了,不说话了?
D评论:小小年纪不学好,学那些不三不四的烫头发。
过一会儿又评论:这么大的姑娘还搞这些,真是没家教。
E评论:甲:小姑娘好孝顺哦!
乙:这也叫孝顺呢?这么孝顺也没见你去福利院照顾老人?
学生活动:讨论后,在模拟评论区,试跟帖反驳。
3、教师边听边评价并板书错误原因:强加因果 、模棱两可、偷换概念、自相矛盾
【任务二】认识规律,知晓谬误本质
1、这些貌似正义的评论背后其实有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逻辑的基本规律:
①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包括概念同一和论题同一。
举例:有一个女孩子对追求她的男孩子说:你挺好,就是阅历太少,等你环游世界之后,再来找我吧。男孩子绕着女孩走了一圈,说:好了,你就是我的世界。(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
②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
举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违反矛盾律)
③排中律:1.对立陈述中不得有任何居间者。
2.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一个。
举例: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
④充足理由律: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
举例:“你看今天晴空万里,我们一定能中大奖。”(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
2、我们回过来再看网络上的恶意评论,这些错误违反了哪些逻辑规律 试着连线。
【任务三】审思明辨,理性发声
导入
图片:微笑的粉发女孩
文字:2023年2月19日下午,郑灵华因网暴抑郁自杀。
学生活动:
离粉发女孩去世快一年了,网友准备周年祭,请你也给她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写完后,投影几位学生的文字稿,师生交流点评。
【总结】逻辑就像光源,有一束明亮的灯光正在照亮我们试图理解但并不理解的事物。
——斯蒂芬·雷曼《逻辑的力量》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搜集最近热点新闻中的相关评论,有些谣言和妄谈存在着许多逻辑错误,搜集这些错误案例,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揭示其误导人们的“套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