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标要求】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问题导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原因是什么?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是什么?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什么?【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 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知识点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体现: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培育了伟大的 。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国家。 知识点三: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一般行政地方、 和特别行政区。 知识点四: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 、一个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收中央政府统辖。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 和 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知识点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及其形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 、 、 、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原因:(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2)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 ,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 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识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方针(1)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 和 上的区别,绝无 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 、 、 、 、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 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在 、 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 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知识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理解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1)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 、 三级。 (2)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3)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①依法制定 和单行条例;②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③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④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繁荣 。 (4)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 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知识点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意义(1)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 、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 ,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 、 的光荣职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 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点五:新时期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 ,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 。 (2)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 ,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 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3)必须深化 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 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知识点一: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 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 的原则,积极引导 与 相适应。 (1)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自由。 ②四个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权利义务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 。 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动必须在 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 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 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 、 、 、 、 ”的原则。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③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 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 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 的发生。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含义:用 引领宗教,用 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②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 、 、 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 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 、 、 和 多作贡献。 【互动探究】探究一: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唐朝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琴与长鼓,汉文、满文、蒙古文等3种文字版本的《孟子》等,以及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深邃思想和丰富实践的一系列珍贵文物和资料。展览上1500余件古籍和文物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展示中华文明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生动再现五千多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为观众铺展开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简要回答: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探究二: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高举法治旗帜,用好法律武器,提升法治化水平,筑牢稳定的法治基础;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要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有效治理各种非法宗教活动。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新时代我国应如何做好新疆工作。探究三: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人民团结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意义十分重大。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加快推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西藏各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西藏明天会更好的依据。【体系构建】【易混辨析】1.中央向民族自治地方提供更多优惠政策,体现了我国坚持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方针。( )2.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 )3.我国保护一切宗教活动,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可以信教。( )4.我国当前的宗教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我国宗教界的教义具有先进性,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所有事务,享有高度自治权。( )6.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消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和差异。( )7.民族区自治区的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法院。( )8.中央在财税、农业发展等方面给民族自治地方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坚持了民族平等的方针。( )9.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10.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当堂达标】11.由于人口较少民族普遍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字,其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主要以口头传统形式作为载体进行存续,存在着文化传承的困境。2024年1月25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共同启动“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该计划能( )①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记录好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记忆,铸牢“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体现政府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助力文化强国建设④表明政协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地区融合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宁夏吴忠市金花园社区是一个多民族社区,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居民占总人口的45%。近年来,社区在实践中构建出以人民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以社会为主导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一社会治理实践的意义是( )①赋予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自治权②推动各民族守望相助,消弭民族间的隔阂和差异③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①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②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③要发挥主动创造性,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自由行使④要限制境外宗教的传播交往活动,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 )①消除民族差异,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②增强文化认同,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③贯彻民族团结的方针,巩固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高度自治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习近平的重要讲话( )①可折射出民族政策和原则的智慧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表明民族工作是国家工作的中心④为探索民族自治新路径提供遵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关于做好党的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动权。对这里的“导”,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引导宗教界人士放弃宗教信仰②引导宗教界人士爱国爱党,遵纪守法③支持宗教界人士的各种宗教活动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7.2023年10月,来自巴基斯坦、智利等22个国家近30名媒体人士赴西藏参观采访。他们走进西嘎门巴村合作社,体验藏纸的制作过程;到藏式农村小院,与村民互动交流;前往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了解藏传佛教的新发展;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考察西藏的15年免费教育……一路采访报道,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西藏。他们的报道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 )①西藏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文化、教育等权利②西藏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③在西藏各种宗教活动都不会受到任何限制与约束④西藏社会稳定得益于正在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近年来,我国宗教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专辟 “宗教工作”一章;国务院修订出台《宗教事务条例》,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一系列配套规章;20余个省区市完成地方宗教事务条例修订或制定工作。由此可见,我国( )①逐步提升宗教治理能力,为引导群众信教创造有利条件②加快推进政治与宗教融合,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③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宗教领域的治理水平④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朝着中国化方向发展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19.2022年9月下旬,陕西省民宗委在全省宗教界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在各级统战、宗教工作部门指导下,陕西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全心投入,集中接受了爱国主义精神再教育、再淬炼。这一活动的开展表明( )①宗教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仍要引导信教群众接受无神论②宗教信众依规开展活动,政教统一和谐局面正在形成③宗教界人士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提升国家和公民意识④宗教团体能够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民族和宗教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努力对教义教规作出契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阐释,中国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开展宗教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B.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C.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宗教工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参考答案【互动探究】探究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探究二.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做好新疆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好法律武器,提升法治化水平。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做好新疆工作,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④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做好新疆工作,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探究三.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促进西藏地区繁荣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助力西藏地区发展的前提条件。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推动西藏地区发展的保障。【易混辨析】1.错误【详解】中央向民族自治地方提供更多优惠政策,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方针”说法错误。故该观点错误。2.错误【详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机关。故判断错误。3.错误【详解】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支持也不鼓励公民信仰宗教,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教。所以此观点错误。4.错误【详解】我国当前的宗教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仍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教义不具有先进性,我国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所以此观点错误。5.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而且是港澳台有高度的自治权。故该判断错误。6.错误【详解】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可以消除,但差异不能消除。故该判断错误。7.错误【详解】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故该判断错误。8.错误【详解】中央在财税、农业发展等方面给民族自治地方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故本题说法错误。9.正确【详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故说法正确。10.错误【详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是相冲突的,所以原观点错误。【当堂达标】11.C【详解】①:该计划能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①不符合题意。②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共同启动“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能记录好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记忆,有利于文化传承,铸牢“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体现出政府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助力文化强国建设,②③符合题意。④:该计划表明政协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文化繁荣,但没有强调促进地区融合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D【详解】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且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是这一社会治理实践赋予的,①错误。②:民族间由于地理、历史等方面因素存在差异性,不可能消除,②错误。③④:在社区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3.A【详解】①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多方面考虑,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还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故①②符合题意。③:应该是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依法行使,而不是自由行使,故③表述错误。④:我国并不限制正常的、合法的宗教交往活动,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14.C【详解】①:各民族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消除民族差异”说法错误,故①表述错误。②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文化认同,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需要贯彻民族团结的方针,巩固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故②③符合题意。④:民族区域自治并不是高度自治,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15.A【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习近平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折射出民族政策和原则的智慧,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①②正确。③:现阶段国家工作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③不选。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材料中不涉及探索民族自治新路径问题,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16.C【详解】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宗教界人士放弃宗教信仰”说法错误,①排除。②④: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动权,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界人士爱国爱党,遵纪守法,②④符合题意。③:我们允许宗教界人士开展合法的宗教活动,而非支持宗教界人士的各种宗教活动,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7.A【详解】①:走进西嘎门巴村合作社,体验藏纸的制作过程;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考察西藏的15年免费教育;这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西藏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文化、教育等权利,①符合题意。②:前往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了解藏传佛教的新发展,这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西藏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②符合题意。③: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与约束,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③表述错误。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形成,而不是正在形成,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18.D【详解】③:近年来,我国宗教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专辟 “宗教工作”一章,表明我国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宗教领域的治理水平,③正确。④:近年来,我国宗教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20余个省区市完成地方宗教事务条例修订或制定工作可见,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朝着中国化方向发展,④正确。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材料强调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未体现提升宗教治理能力,①排除。②:我国坚持政教分离,而不是加快推进政治与宗教融合,②错误。故本题选D。19.B【详解】③④:陕西省民宗委在全省宗教界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全心投入,集中接受了爱国主义精神再教育、再淬炼。这一活动的开展表明宗教团体能够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人士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提升国家和公民意识,③④符合题意。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信教群众接受无神论是错误的,①排除。②: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政策,宗教和政治不是统一的,②错误。故本题选B。20.C【详解】A: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A错误。B: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不能要求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B错误。C:把民族和宗教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努力对教义教规作出契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阐释,中国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C正确。D:材料不涉及我国宗教工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D排除。故本题选C。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