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标要求】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问题导学】1.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3.人民群众的基层民主实践有哪些?【自主学习】 一、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形式1.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 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 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 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 ,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3.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 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 的素质和能力。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 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2.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 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民主协商。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我国城乡的 ,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民主决策。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 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 进行。 民主管理。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 来进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 。 民主监督。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 ,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 。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 加以推进。【互动探究】探究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某校学生围绕创新发展侨乡“枫桥经验”进行项目学习,收集到以下资料:项目 实践探索搭建“贴心桥” 某县人民法院建立涉侨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率先正式上线民事诉讼全流程“异步审理平台”,创新“不见面异步审理”模式,解决了出国人员的司法纠纷审理难题。搭建“安心桥” 某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推进标准型“两队一室”的警务机制改革,最大化发挥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的作用,使得涉案警情比前三年骤降50%。搭建“暖心桥” 某乡通过建设议事庭院广场化解矛盾,村民们可以集中在此讨论大小村务,村里外出或者旅居国外的乡亲回来,可以到广场边的侨亲驿站里小聚联络感情。结合材料,说明当地是如何创新发展侨乡“枫桥经验”的。探究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8月16日,中国江西网上饶分站刊登了广丰区横山镇“村民说事”化解群众“心头事”的文章。文章指出,随着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横山镇上孚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依托“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建立“村民说事”制度,把“村民说事”大家谈活动作为村民参与“好商量”协商议事的新途径,把“村民说事点”搬到家家户户、田间地头,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正确的方法,切实解决好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将一张张“问题清单”变为一份份“满意答卷”。横山镇上乎村通过开展“村民说事”大家谈活动,对群众关注度高、反映集中,且事关集体利益的事项,交由村民讨论商量,鼓励村民通过“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主动参与村级事务治理、监督,民主集中商议村级事务决策方案,畅通了群众诉求和干群联系渠道。同时也制定出台村民说事制度实施方案,规定了从说事受理、答复、办理、研究,到调解、移交、导入司法程序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实现矛盾纠纷闭环式管理,保障群众意见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结合材料,说明在基层治理中横山镇上孚村是如何将一张张“问题清单”变为一份份“满意答卷”的。【体系构建】【易混辨析】1.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村民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政权组织。( )2.居民委员会由居民选举产生,决定社区大事,管理日常事务。( )3.台盘村将与球赛有关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条款中,夯实了村民自治的基础,扩大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4.村委会、村篮球协会和村民讨论商议后达成共识,不把“村BA”球赛作为生意,保障村民对村内事务的决策权。( )5.“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了社区基层政权的治理效能,扩大了社区居委会的管理职能。( )6.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限度地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这一成效得益于创新基层治理格局、扩大基层民主权利。( )7.“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是中国基层政权的治理经验。( )8.某市探索加强网约车行业党建工作,引导网约车司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该做法提升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9.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的设立,创新了村民自治组织的形式。( )10.在城市,社区中的老旧小区是否加装电梯的民主决策由居民委员会讨论通过。( )11.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12.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是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体现。( )13.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当堂达标】14.某村因地制宜打造“茶话小院”,针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村务公开等群众身边小事,建立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茶话小院”的打造( )①创新基层治理形式,增强居民的获得感 ②激发多元主体热情,提升基层行政效率③完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基层管理水平 ④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形式,扩大民主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4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1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1周年。某市精准聚焦基层治理的要事、难事和实事,在县、镇、村各级搭建900余个“面对面”议事平台,通过村事民议、村务民定、村权民管,围绕“围炉说话”“坝坝会”“走基层听意见”等多种方式开展议事协商,同时积极组织法律知识宣传等活动,向村民送法、讲法、析法,引导党员干部学法、懂法、用法,逐步构建起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该地做法( )①丰富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能调动村民自治的积极性②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实现科学精准治理③完善政治协商的实现形式,有效化解基层矛盾④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依法办事、村民遇事找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浙江某村对村民进行网络化服务,推动基层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全村分为3个网格、54个微网格,在党员先锋站和基层民情网的“点、面”纽带作用下,积极引导民生民事网格内化解,有效提升了村民办事效率。村网络化服务有利于( )①完善基层自治形式,创新基层组织体系 ②化解基层治理矛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③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④厘清权责边界,助力基层政权高效运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城市社区人口密集、诉求多元,为了优化基层治理,上海探索推出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整合公安干警、调解员、律师三方力量,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三所联动”机制( )①提升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②创新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式③运用了法治方式解决群众矛盾纠纷④探索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某县积极组织村级社会组织联合会、公益组织服务队参与乡村治理,组建乡村治理网格,形成全面掌握村组实情、及时反映村民意见、迅速解决辖区问题、有效化解村民矛盾的长效机制。建立推进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可以( )①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②强化乡村治理中的村民自治功能③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决策能力④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事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9.某社区主动联合民政、公安、法院、市政等部门的专家,协同小区业主委员会,共同研究并制定居民公约。该公约将文明守法、居民自治、德治教化等内容纳入规范范畴,形成群众日常行为准则,从而成为助力物业管理的“小区软法”。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完善居民自治机制 ②促进了立法过程的科学化③有助于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④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某市积极探索网上群众工作新路径,群众通过小程序上报问题线索,由网格员与人大代表一同深入走访,与该村党委成员共同商议,将群众的诉求和实际情况上报至街道综合研判,最终解决问题。鼓励群众在线注册成为网格志愿者,健全“人人都是网格员”积分奖励机制,以网格“微积分”激活社会治理“大能量”。网上群众工作新路径的成功探索( )①体现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显著特点②得益于建立高效便捷的民生诉求解决机制③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④利用科技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了基层群众自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徐州市鼓楼区黄楼街道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目标,深化“向社区报到、向单位报告”制度,创新“红动黄楼,红色动力”党员报到品牌,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群众水平,更大力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敢为善为、务实落实。由此可见( )①该社区居民的决策权得到了切实保障②基层群众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③推动基层政府治理再提标准、再上台阶④该模式有利于不断激发社区内生活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60年来,枫桥镇始终秉持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要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枫桥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由此可见,“枫桥经验”( )①激发了基层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积极性、精细化②创新了基层自治组织体系,打通“矛盾化解”最后一公里③强化了基层自治组织的政治职能,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互动探究】探究一:①依托网络科技平台创新审理模式,突破诉讼审理的时空限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高诉讼时效;②推进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行政执法的效能和威慑力,把违法犯罪遏制在问题的始端;③搭建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加强感情联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究二①立足农村实际,拓宽村民参与村务的渠道,了解村民的诉求,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村民难题。②通过把“村民说事点”搬到家家户户、田间地头,广泛听取村民意见,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群众烦心事。③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和民主管理,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增强村民的自治能力。④加强法治建设,制定出台村民说事制度实施方案,规范操作流程,将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有力推进了基层治理规范化和法治化。【易混辨析】1.错误【详解】村委会(或居委会)是村民(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此观点错误。2.错误【详解】居民委员会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故判断错误。3.错误【详解】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且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故本题说法错误。4.错误【详解】村民对村内事务个人无决策权,故该观点错误。5.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它不是国家基层政权机关,没有管理社会职能。故该判断错误。6.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基层民主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故该判断错误。7.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基层群众你自治制度的内容,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经验,而不是基层政权治理经验。故该判断错误。8.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某市探索加强网约车行业党建工作,引导网约车司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强调的是基层社会治理,不是基层群众自治,没有体现提升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故该判断错误。9.错误【详解】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的设立,丰富了村民自治的管理形式,而不是创新了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故该说法错误。10.错误【详解】本题为判断题。在城市,社区中的老旧小区是否加装电梯的民主决策由居民会议讨论通过,所以本题观点是错误的。11.错误【详解】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是法定的。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而不是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故题中观点错误。12.错误【详解】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故该说法错误。13.错误【详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题中观点错误。【当堂达标】14.B【详解】①:材料中指出某村打造“茶话小院”,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表明“茶话小院”的打造通过创新基层治理形式,增强居民的获得感,故①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进行基层治理,未涉及行政效率的提升,故②不选。③:材料中指出某村打造“茶话小院”,就村集体事务进行管理与解决,这表明“茶话小院”的打造有利于完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基层管理水平,故③正确。④:民主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B【详解】①:通过村事民议、村务民定、村权民管,围绕“围炉说话”“坝坝会”“走基层听意见”等方式,推动社区大小事、急难事由群众谈、群众议,丰富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调动村民参与基层事务管理的积极性,①符合题意。②:材料未涉及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②不符合题意。③: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材料中聚焦村民自治,未涉及政治协商,不涉及完善政治协商的实现形式,③不符合题意。④:组织法律知识宣传等活动,向村民送法、讲法、析法,引导党员干部学法、懂法、用法,这加强了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依法办事、村民遇事找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C【详解】①:村基层自治组织是指村委会,网络化服务并没有创新基层组织体系,①不符合题意。②:村网络化服务积极引导民生民事网格内化解,有利于化解基层治理矛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②正确。③:村网络化服务有效提升了村民办事效率,有利于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激发基层自治活力,③正确。 ④:村组织不属于基层政权,材料也未体现责权边界的问题,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17.D【详解】①:“三所联动”机制主要是整合公安干警、调解员、律师三方力量,服务人民群众,这与提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无关,①不选。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材料并未涉及创新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式,②不选。③:“三所联动”机制整合多方力量,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③正确。④:“三所联动”机制整合公安干警、调解员、律师三方力量,探索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④正确。故本题选D。18.D【详解】②:某县积极组织村级社会组织联合会、公益组织服务队参与乡村治理,强化了乡村治理中的村民自治功能,故②正确;④:该县积极组织村级有关机构参与乡村治理,组建乡村治理网格,形成全面掌握村组实情、及时反映村民意见、迅速解决辖区问题,建立推进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票的有关事务,故④正确;①:材料没有涉及基层党组织,没体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故①不选;③: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决策能力,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19.A【详解】①③:该公约将文明守法、居民自治、德治教化等内容纳入规范范畴,形成群众日常行为准则,从而成为助力物业管理的“小区软法”。这一做法有利于完善居民自治机制,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没有涉及立法过程的科学化,也未体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0.C【详解】②:某市积极探索网上群众工作新路径,群众通过小程序上报问题线索,由网格员与人大代表一同深入走访,与该村党委成员共同商议,将群众的诉求和实际情况上报至街道综合研判,最终解决问题,表明该市网上群众工作新路径的成功探索得益于建立高效便捷的民生诉求解决机制,②正确。③:鼓励群众在线注册成为网格志愿者,健全“人人都是网格员”积分奖励机制,以网格“微积分”激活社会治理“大能量”,这说明该市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③正确。①④:材料强调某市积极探索网上群众工作新路径,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未涉及基层群众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①④排除。故本题选C。21.D【详解】①:社区居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①说法错误。②④: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群众水平,更大力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敢为善为、务实落实,可见,基层群众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该模式有利于不断激发社区内生活力,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体现的是基层群众自治,没有涉及基层政府治理,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2.B【详解】①:“发动和依靠群众”以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体现了这种经验确实激发了基层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促进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故①符合题意;②:选项说“创新了基层自治组织体系,打通‘矛盾化解’最后一公里””。然而,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创新了基层自治组织体系”只是提到了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枫桥经验”,故②表述错误;③:选项提到“强化了基层自治组织的政治职能,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但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基层自治组织的政治职能得到了强化,也没有提到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故③表述错误;④:“发动和依靠群众”以及“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成效,表明“枫桥经验”确实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并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