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想北平》课件(共15张PPT)2023—2024年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十一《想北平》课件(共15张PPT)2023—2024年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月夜寄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思乡之情
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和心灵的归宿都永远指向生你养你的故土。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因《龙须沟》而得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著作有:
长篇小说《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戏剧《茶馆》《龙须沟》;
中短篇小说《月牙儿》《赶集》等。
作者简介
廿七岁(niàn) 黏合(nián )
什刹海(shí chà) 浸( jìn )
血(xuè) 匀调(tiáo )
喘气(chuǎn)
苇叶(wěi)
菜圃(pǔ)
字词学习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6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种种迹象都说明山雨欲来、黑云压城,华北告急,北平告急。老舍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较平日更为浓烈。
1.“想”字感彩强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2.作者为什么不把“想”字改为“写”字?
“想”是主观描写北平,“写”是客观描写北平。作者不是实实在在地写北平的景象,而是写作者心目中的北平。
解题
划分结构
对北平的爱
爱北平(1-3)
念北平(8)
赞北平(4-7)
我的北平的特点
对北平的深情呼唤
诵读课文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老舍先生曾在《住的梦》一文中说过: 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研读1-3自然段】哪些话直接表现作者对北平的爱
诵读课文
(第1自然段)“我的北平”;
(第2自然段)“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等;
(第3自然段)”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诵读课文
作者眼中的北平有哪些特点?
他是怎样来表现这些特点的?
【研读4-7自然段】
作者描写了北平的哪些景物?体现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
长者红酸枣的老城墙,积水滩,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温和的香片茶
墙院里的花草、蔬菜、水果。
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静
北京胡同、四合院
人为中显出自然,布置匀调,使人感到自由
贴近生活,接近自然
花多菜多果子多
物产丰富
诵读课文
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对比
巴黎太热闹、太旷——北平有边际,动中有静
巴黎布置还差点儿——北平布置匀调
美国包着纸的橘子——北平带霜的玉李
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
诵读课文
通过对比更能体现对北平的偏爱
诵读课文
【研读8自然段】
思考:老舍为什么要落泪?为什么想念北平?
①点题:“想北平”因为老舍当时并不在北平,所以要“想”;
②照应前文:“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
③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老舍思念家乡,担忧祖国的前途与命运。
(本文写于1936年,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表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环境:安静温和
布置:自然合理
物产:接近自然
真想念北平呀!
我真爱北平
深爱和思念
什么?

,但说不出来。
(深、切)
北平的特点
(爱北平的理由)
总结
写作手法
1、北京韵味。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他注重从北京市民的语言中汲取有益营养,经过提炼,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3、幽默诙谐。经常运用夸张、对比、比拟、讽喻、反语、谐音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