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旅游民俗文化_2 课件(共48张PPT)- 《旅游文化(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章 旅游民俗文化_2 课件(共48张PPT)- 《旅游文化(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曲礼》
学 习 目 标
第一节 旅游民俗文化概述
第二节 汉民族民俗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第四节 客源国(地)民俗
(一)物质民俗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藏族生活在高寒的雪域高原,主要从事牧业和农业,而以牧业为主,盛产青 稞和奶油;解放前交通运输以牦牛和牛皮船为主。 藏族多住石墙、泥顶(用一种当地风化了垩嘎土打实抹平)平顶屋,牧区则住牦牛毛纺织而成的帐篷。男着氆氇长袍,女系氆氇围裙。
藏族主食糌粑、牛羊肉,喜食酥油茶、奶茶、酸奶和奶渣,喜饮青稞酒。
一、藏族
(二)社会民俗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藏族婚后由男子支配和继承财产;家中具体事务则以妇女为中心,既操持家 务、掌管经济,又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一、藏族
藏族的葬法有五种,即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和土葬,以天葬最为普遍。
藏族迎送亲友都要献哈达(一种用白色丝麻织成的长巾);亲友出远门,则 要送酥油茶或青稞酒;凡遇喜庆之事,则必互相送礼庆贺。
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和洗澡节。
(三)精神民俗
西藏佛教人们称之为喇嘛教或藏传佛教。喇嘛教分为红教(宁玛 派)、花教(萨迦派)、白教(噶举派)、黄教(格鲁派)四大派系,而以黄教势力最大,信徒最多。
一、藏族
藏族的忌讳较多。忌摸寺庙经书、钟鼓等法器;忌 提已故亲人的名字以及父辈的名字;忌在嘛尼堆、插箭台上大小便或搬动上面的石子;忌拿碗直接舀水喝;忌客人主人的碗混用;忌喝茶或吃蕨麻米饭时剩饭于碗中;忌打狗或打神鹰(秃鹫);忌打神牛、神羊(放牲节时放出来的角上挂有红布头或绿布头的牛羊)等。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蒙古高原,水草丰美,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牧民转向农 业。其主要交通运输工具是马和骆驼。
蒙古族牧民多住帐篷,农区多住汉式平房。
蒙古族的服饰由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四个部分组成。
蒙古族的饮食分为粮食、奶食和肉食三大类。
二、蒙古族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家庭制度。
蒙古族的葬式可分为野葬、火葬和土葬三种。
蒙古族的礼节大体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请安等四种。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有那达慕大会,祭敖包、马奶节以及过大年等。
二、蒙古族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蒙古族原信萨满教,后改信景教,十六世纪格鲁派喇嘛教(藏传佛教)传入蒙古,逐渐成为支配蒙古人民精神世界和世俗生活的唯一宗教。
二、蒙古族
去蒙古包作客,忌快骑快行,忌带马鞭入内;离开蒙古包时,要等主人回去了再上马上车,进蒙古包要从左边入内,坐在右边,离包时 也要走来时的路线;主人敬献奶茶,客人要欠身双手去接;蒙古包里有病人,则在包门左侧埋一条绳子,表示主人不能待客,忌来访者进门;猎犬和守门狗很受爱护和重视,忌外人打骂。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回族擅长手工业和经商。回族工匠在制香、制药、制革等方面很有名,尤以 善于经营珠宝玉石、运输和服务等业著名于世。
男子喜欢戴白色小帽、穿白布衬衫、黑坎肩;妇女戴白色或蓝色布帽;老年妇女爱穿素雅的黑色大襟衫袄,用腿带扎裤脚。
回民喜欢饮茶,他们制成的八宝茶,饮誉中外;回民制作的全羊席、涮锅子(即涮羊肉)油炸馃等佳肴闻名四海。
三、回族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回族女子一般不能跟非伊斯兰教男子结婚,男子可以跟非伊斯兰教女子结婚。
回族流行快葬和土葬。
回族很讲卫生,一般家庭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作礼拜时要“小净” 或 “大净” ;对水源严加保护。
回族的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三、回族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回族均信仰伊斯兰教,其禁忌也多与宗教有关。忌食猪肉,忌提猪肉进回民商 店或住处;忌食马、驴、骡、狗肉;忌食自死之物;忌食动物之血;忌生人在水井或水塘里取水;忌在水井、水塘边洗涤物品,忌到回民房中洗浴;忌说杀字等。
三、回族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四、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主要从事农业,尤以绿洲灌溉农业著名,其发明的“坎儿井”灌溉设 施闻名中外;种植的棉花历史悠久,种植的瓜果蜚声中外。
维吾尔族住房多用泥土建筑,开天窗采光,屋顶平坦可晒瓜果粮食。
维吾尔族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食。用羊肉、羊酒、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大米做成的民族风味的抓饭是传统特色食品。
维吾尔族青年男女喜戴四楞小花帽,称为“尕巴”;男子穿的长袍称为“袷袢; 少女以长发为美,喜欢梳十几条发辫,婚后改梳两条,且以新月形梳子作装饰。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四、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恋自由。
维吾尔族的葬礼与回族相似,盛行速葬、土葬。
维吾尔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
维吾尔族很讲礼貌。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四、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曾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袄教和佛教,十一世纪后全民改信 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的禁忌与回族基本相同。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十二木卡姆”(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族人民创作的长达340多首的大型民族音乐舞蹈史诗,广泛流传于民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五、壮族
壮族主要从事农业。
壮族的住房其特色为“干栏式”建筑。
壮族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女子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的上衣,下身穿绣花滚边宽脚的裤子或青布蜡染的褶裙,腰束绣花围腰,脚穿绣花鞋,头上缠着方巾。
壮族妇女擅长织布和刺绣,壮锦是闻名遐迩的工艺品;壮族有“铜鼓之乡”的美称,其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广西南部的花山原始崖壁画表现了壮族先民很高的艺术水准。
壮族的主食是玉米和大米;喜食腌制的酸菜,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喜嚼槟榔;喜欢做五色饭。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五、壮族
壮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后尚有“坐家”、“不落夫家”的习俗,等到怀孕 后才长住婆家。
壮族的葬式为木棺土葬,部分地区也有拣骨入瓮、重葬于崖洞的风俗。
壮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其最有特色的节日是三月三歌圩节。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五、壮族
壮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他们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仰多神,佛、道、基 督教都对其产生过一定影响。
壮族的禁忌主要有:忌食狗肉;忌随意移动三角火架;忌踩踏灶台;忌在家里吹口哨;忌随意敲锣打鼓。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六、满族
满族主要从事农业,兼有狩猎、采集等多种经营。
满族的住房一般为两间正房。外屋是厨房;里屋有三铺炕,西炕为 贵,接待客人用;北炕为大,长辈居住;南炕为小,媳妇、姑娘居住。房子院墙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
满族男子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妇女穿直统旗袍,天足,着高底花鞋。
满族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和黄米饽饽(豆包),手扒肉、白煮猪肉、萨其玛是满族的特色饮食。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六、满族
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请媒人说亲,前后需要三次,每次都要携带一瓶酒,所以 有“成不成,三瓶酒”的说法。
满族的丧葬独具特色:死人入棺后,不能从门口抬出,只能从窗户抬出,因为门是供活人出入的。满族行土葬。
满族很讲礼节。晚辈对长辈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六、满族
满族原来信仰萨满教。
满族的禁忌主要有:忌骂狗、打狗、赶狗、杀狗、吃狗肉,穿狗皮服;忌打喜鹊 和乌鸦;忌年轻人坐西炕;忌妇女在西炕生孩子;忌在索罗杆上拴牲口等。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七、朝鲜族
朝鲜族房子由三大间组成。中间为大间,其中三分之二铺炕,三分之一作灶间;
朝鲜族喜欢穿白衣素服,因而朝鲜族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的饮食以大米、小米为主食,冷面、糕饼、糖果是朝鲜族的特制饮食。
由于历史的传承,朝鲜族妇女至今仍保留着头顶水罐取水的习俗。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礼会民俗
七、朝鲜族
朝鲜族的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表亲之间不能通婚。
朝鲜族男女成年后,要行冠笄之礼。
朝鲜族过去行土葬,现多改用火葬。
朝鲜族非常讲究礼貌礼节,晚辈对长辈要用敬语。
朝鲜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七、朝鲜族
朝鲜族受宗教的影响较小,因此信仰宗教的人也不多。
朝鲜族的禁忌主要有:在与长辈一同走路时,忌走在长者前面;客人来访时,忌 走进儿女的卧室;忌父子同桌喝酒、抽烟;忌年轻人使用单人桌;忌吸烟时向长辈借火;忌婚丧或佳节时杀狗、吃狗肉。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八、彝族
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彝族居民住房以“干栏”式为主。
彝族的服饰以凉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男女均穿右斜襟窄袖贴身镶边上衣,男子下 着长裤,女子下着长百褶裙。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为“天菩萨”,包青蓝布头帕,前端扎成蓬,下端缀长穗,黑色,以羊毛线织成。
彝族地区以玉米、荞麦、燕麦、土豆为主食,食用器皿以高脚木碗和牛角、牛蹄制成的酒杯最具特色。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礼会民俗
八、彝族
彝族盛行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制,妇女地位较低,无财产继承权。
彝族多行火葬,明、清以来多从汉习改为土葬。
彝族爱好音乐,喜欢打歌,传统乐器有小闷笛、小三弦、九点、芦笙和唢呐等。
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过彝年和“火把节”。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八、彝族
彝族原来流行多神崇拜,祭司称为毕摩。后来,佛教、道教、天主教陆续传入彝 区。因而,其宗教信仰多种多样。
彝族的禁忌主要有:忌砍神树,忌骑马进寨,忌别人触摸“天菩萨”,忌外人观看宰杀禽、畜,忌踩踏火塘三角架,忌掏挖火灰,忌主人敬酒不喝,忌带走款待客人的食品。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九、白族
白族平坝地区多住瓦房,以“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为特色建筑;高寒山区则住横木垛成的“垛木房”。
白族的服饰以白色为主。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套黑领褂或红色坎肩。
白族平坝地区以稻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土豆以主食。白族喜饮烤茶,爱吃酸、辣、冷食品,砂锅弓鱼、三道茶是大理著名特色饮食。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九、白族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虽无财产继承权,但占有重要地位。白族恋爱较自 由,部分青年男女通过对歌结为夫妻。
白族的婚礼热烈繁琐,三天才告完成。
白族的葬礼原受佛教影响较大,行塔葬,后从汉习改为棺木土葬。
白族的节日丰富多彩。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九、白族
白族奉祀本主,信仰佛教,也有少部分人信仰道教。
白族的主要禁忌有:忌七月十五接送祖先亡灵时出门;忌火把节晚上在岳父家过节等。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十、纳西族
丽江等坝区的纳西族多住土木瓦房,山区民居多系木楞房,上盖石片。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已经完全汉化,女子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纳西族以玉米、小麦、大米、豆类为主食。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蒗的琵琶肉,是 可口的风味饮食。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十、纳西族
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制;只有泸沽湖畔的纳西族仍以母系氏族社会的对偶 婚为主要形式。
纳西族原来盛行火葬,丽江等部分地区已于清末改为土葬。
三朵节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十、纳西族
纳西族普遍信仰多神的“东巴教”。
纳西族的禁忌主要有:忌砍神树,忌骑马进寨,忌将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忌动 大门两旁所立的石头门神,忌摸横在门上束有鸡毛草绳的松木叉“代口神”,忌跺踏火塘三角架,忌翻弄灶灰,忌外人观看祭天堂、祖先、战神,忌进屋后靠神位就座等。
纳西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十一、傣族
傣族多住竹楼,四周多有空地,竹林掩映、溪流环绕,景色宜人;德宏地区多数 傣族人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傣族妇女的服饰很有民族特色。
傣族有较完整的耕作系统,以种水稻为主。大米是傣族的主粮。酸肉和“剁生”是傣族的特色饮食。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十一、傣族
过去傣族的婚姻带有鲜明的封建色彩。
傣族有镶牙套、染齿和纹身等习俗。
傣族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吹芦笙、串姑娘、串寨子和丢包等都是选择对象的好方 式,但结婚还得托媒说亲。
傣族的葬俗有土葬、火葬和水葬,而以土葬为主。
傣族的节日最有民族特色的是傣历新年,即泼水节。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十一、傣族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佛寺遍布傣族聚居地。
傣族的禁忌主要有:忌砍神树,忌触弄神树下送鬼的鬼匾、鬼盘、鬼台、竹竿等 祭品,忌骑马进寨,忌穿鞋进佛寺,忌触摸神像、法器,忌摸小和尚的头顶,忌在房子的中柱上挂东西和用背靠,忌跨过火塘,忌转动火塘三脚架,忌在傣族家中剪指甲,忌在室内吹口哨和玩响乐器,忌男待女客或女待男客等。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十二、苗族
苗族的住房各地差异较大。贵州、湖南地方的苗族住吊脚楼或木制平房,云南昭 交地区的苗族住的是杈杈屋,而海南苗族住的是长而窄的茅草房。
黔东南以及湘黔交界地区的苗族以大米为主食,川、黔、滇交界地区的苗族则以玉米、荞麦、土豆为主食。苗族喜欢饮酒,喜食酸腊辣味。
苗族的银饰制品、蜡染、织锦工艺精湛,享誉海内外。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十二、苗族
苗族实行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制。妇女虽无财产继承权,但在家庭中享有较多 的权力。
苗族的恋爱、婚姻比较自由,他们的恋爱方式比较独特。
苗族在历史上曾有过悬棺葬、石棺葬等习俗,现在一般采用土葬。
苗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主要有龙船节、赶秋节等。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十二、苗族
苗族信仰多神、尊奉祖先、崇拜自然。
苗族的禁忌主要有:忌食羊肉,忌在灶上煮狗肉、蛇肉、忌刀口朝上、凶器指 人,忌在夜间吹口哨等。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十三、土家族
土家族住吊脚楼,可防野兽袭击,通风防潮性能也较好。
土家族用麻棉自织自纺溪布、洞布,土家先民穿斑斓花衣,着八幅罗裙,现已大 多汉化。
土家族善于酿酒和饮酒,喜欢吃酸辣食品。
土家族的工艺品有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和各式各样的背篓等。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十三、土家族
土家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族长、梯玛(土司)财主可一夫多妻。
土家族结婚时的哭嫁很有特色。
土家族的葬式以土葬为主。
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是赶年。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十三、土家族
土家族迷信鬼神,崇拜祖先,尊奉土老师(巫师)。
土家族的禁忌主要有:忌随意移动火坑中的三角架,忌踩踏灶台或将鞋袜、衣裤 及其他脏物放在炕上,忌室内吹口哨,忌随意敲锣打鼓,忌清晨讲鬼、虎、蛇等不吉利的事物。
土家族的摆手舞和茅古斯(原始戏剧)非常有名。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十四、黎族
黎族住房多为船形或金字塔形茅草泥屋,建筑材料以竹、木、藤、茅草为主。
黎族男子上穿无领对襟上衣,下穿前后两幅布的吊巾詹 ;女子上穿敞胸无扣上 衣,下穿无褶筒裙,喜欢戴项圈、耳环、脚环、手镯等首饰。
黎族善于种植水稻和棉花,大米是黎族的主食,纺棉技术曾在宋元时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十四、黎族
黎族实行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制。婚事由父母包办。
黎族的葬仪形式多样。
黎族的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十四、黎族
黎族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也信迷信,有请“娘母”、“道公”杀牲送鬼等 习俗。
黎族的禁忌主要有:忌头朝门口睡觉,否则,会认为大祸临头,忌妇女纹身时男子偷看。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一)物质民俗
十五、高山族
高山族住竹篱茅舍或干栏式房屋。
高山族的衣着以短、小、敞、露为特征。男女均喜欢装饰。
高山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饭团、米糕以及兽肉、鱼类,腌制生蛆的鱼肉是待客上肴。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二)社会民俗
十五、高山族
高山族实行一夫一妻制。
一般以父系为主。
高山族的定情方式也很特别。青年男女彼此中意后,要各自拔下两颗牙齿相互赠 送定情,并各自珍藏。
高山族的葬俗与众不同。泰雅人、布农人、曹人流行屋内葬,将死者埋于生前床下;排湾人、雅美人流行野外葬;阿美人葬死者于房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的节日主要有五年节和丰收节。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三)精神民俗
第三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  
十五、高山族
高山族崇拜祖先,崇拜精灵,崇拜图腾,盛行鸟卜、梦卜、水占、竹占、瓢占、 饭占等巫术。
高山族的禁忌主要有:忌见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忌接触神物;忌打喷嚏;忌与同族婚媾;忌女人接触男人狩猎的工具;忌男人触摸女人使用的织布机;忌捕鱼、狩猎期间,家里断火;忌祭祀期间吃鱼;忌播种、收割时高声谈话、喧哗、同房;忌生双胞胎;忌村里有丧事从事劳作等。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