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旅游建筑文化 课件(共23张PPT)- 《旅游文化(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旅游建筑文化 课件(共23张PPT)- 《旅游文化(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人类没有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法]雨果《巴黎圣母院》
学 习 目 标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文化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建筑的特色。
掌握长城、宫殿、坛庙、陵墓、宗教等建筑的文化内涵。
掌握我国民居建筑的类型、分布区域及其主要特点。
了解西方建筑的主要形式、特点及其代表性建筑。
能应用建筑文化知识,理解和解释各主要建筑形式的特点、功 能及其存在价值。
能应用建筑文化知识,欣赏现存的国内外建筑精品。
新石器时代
一、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文化是从原始、质朴的古文化中萌芽、成 长壮大起来的。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文化
夏、商、周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唐 宋 时 期
元明清时期
商、周是我国的奴隶社会阶段。这时中国典型的 木柱梁框架结构建筑已开始形成。
  秦汉时期建筑艺术突出表现在木建筑的渐趋成熟   和砖石建筑拱券结构有了一定的发展等方面。
  魏晋南北朝运用传统的结构和布局,创建了许多宏  伟庄严的佛寺和高耸入云的佛塔。佛教建筑还带动了雕塑和绘画的发展。许多西方的装饰花纹,也被运用到中国传统建筑上来。
  唐朝时期风格趋于严整开朗,宋的建筑风格追求柔   和秀美。
  元明清时期建筑特点较为严谨、稳重,建筑群布置   更为成熟,能够科学地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建筑群气氛。建筑物的装修、彩画、装饰也日趋定型化。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文化
长城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它是可 歌可泣的,也是值得赞赏的。长城始建之初,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抵御外族藩邦的进攻。然而在建造之后,派生出了另一个主要功能,即具有通讯和商旅往来等对外开放功用。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三、中国古建筑文化欣赏  
(一)长城文化  
长城随山就势,高低起伏,既衬托出山体的高峻,又 突出城墙的自然绵延,谓雄奇险峻,浩大壮观。
宫殿建筑基本结构是完全按封建传统的礼制来设置的。 即:外朝内廷。这是宫殿的自身布局,“外朝”即皇帝处理 朝政的地方,“内廷”即皇帝与后妃们生活的寓所。
(二)宫殿文化
宫殿建筑中非常重视对安全性与防御性的 设置,利用高墙、深沟、重门层层护卫,体现“宫禁”要地森严气氛。最重要特点是具有硕大的斗拱,金黄色的琉璃瓦盖顶,绚丽彩画,高大的盘龙金柱,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等,以充分显示皇家显贵的身份。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三、中国古建筑文化欣赏  
北京故宫——我国宫殿的典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外朝部分以太和 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内廷有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及东西六宫。该宫殿群处于南北中轴线上,两旁的廊房一一相对,院院相套,大小相连,宛若迷宫。
沈阳故宫——是仅次于北京故宫的第二大宫殿群,占地6万多平方米,屋宇300余 间,由十个院落组成,四周为高大宫墙,南面为大清门,全部建筑分成东、中、西三部分。八旗制度的建筑布局,是沈阳故宫的特色,受游牧民族的毡包式(帐幕式)建筑及其议事礼俗的影响。整个皇宫楼阁耸立,殿宇巍峨,反映了汉满两 族文化交流在建筑方面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坛庙建筑有深刻的文化及思想内涵,是按 “礼”的要求产生的建筑类型。坛庙建筑主要功能是祭祀。
坛庙建筑通常分为四种类型
(三)坛庙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三、中国古建筑文化欣赏  
“左祖右社”
北京太庙
按“郊祭”的古制而建
天坛
“纪念庙宇 ”
武侯祠
“民间庙堂 ”
历代封建帝王,将身后的寝陵建造得如同宫殿一 般,希望将人间的富贵尊 荣、日常起居带到地下。中国帝王的身后事处置方式可以说是中国民间丧葬文化发展到极点的产物。
坟茔建筑可归纳为三个部分:
(四)丧葬及陵墓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三、中国古建筑文化欣赏  
封土为坟
地表其它建筑
地下墓室
(五)宗教建筑文化
佛寺多选址于自然胜景之地。寺院的布局大都采用 中轴对称的方法,正中路为山门,山门多是三门并峙,象征着“三解脱门”,山门是僧俗的分界。山门内左右为钟、鼓楼,迎面是天王殿,天王殿后面是佛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它的建筑在佛寺中体积最庞大,工艺最精湛,用来供奉释迦牟尼,同时在殿的四周供奉十八罗汉。我国佛寺建筑中数悬空寺名气最大,它是悬挂于半空中的建筑,具有“奇险”的特点。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三、中国古建筑文化欣赏  
佛教文化上有“塔即佛,佛即塔”之说,这表明塔 是佛教的象征。建造塔有三层意思:一表人胜;二为起信;三为报恩,并为后世佛教徒沿用。中国佛塔平面以方形和八角形为主,塔层为奇数。七层佛塔最常见。楼阁式塔是我国古塔中保存数量最多的,西安大雁塔,苏州的虎丘塔,定州的瞭敌塔是典型代表。
石窟实质是一种洞窟形的佛寺,随古印度佛教一起 传入我国,约于公元3世纪开始凿建,其建造方式是在幽奥僻静的山岩陡崖上开凿出洞窟。石窟一般是建筑、壁画、彩塑组成的综合体。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崇尚自然、追求长生为目标,道士居住的地方称为神仙居所,福地洞天,建筑有“观”“宫”“庙”“院”等多种形式,“酬神演戏”是道教习俗,常建有戏台,道教建筑中铸造金殿、金碑较普遍。仿木结构建筑,重檐迭脊,翼角飞举。脊饰仙人禽兽,形象生动逼真。殿体为分件铸造,结构严谨,连接精密,是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典范。
北京四合院在全国民居中独具一格,是由北房、南房、东西厢房四面围合的封闭院落。它具有完备的设施和 很强的防御功能,按封建礼教要求配置。
(六)民居建筑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三、中国古建筑文化欣赏  
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宅一号院
井干式民居是我国古代人民运用木 材作材料建筑的一种民居形式。其结构是以去皮圆木或砍成的方木做井干式交叉垛起的墙壁,在其上安置屋架,铺设屋顶。这种房屋建造历史悠久。
干栏式民居结构是一种架在桩柱上 的房屋。主要以木和竹为材料,建筑物与地面形成一个空间,因为明显分成为两层,亦称“楼”。傣楼是干栏式建筑的代表。
土楼是以竹片、木条为筋骨,以生土、细砂、石灰为主要原料,再拌以糥米 饭、红糖,经过反复揉、压而夯筑成土木结构楼房,有二至五层高,上用火烧瓦盖顶,三四代人甚至数十户人共楼而居。其外观式样主要有圆形、方形、交椅形、三角形、曲尺形、扇形等。
窑洞民居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 的一个创造,窑洞有利于长寿和健康,其温度在10-20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30%-75%,适宜人类生存,长期生活在窑洞中,外界气候及大气中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影响较小。
西藏碉房是用石材砌墙,房屋顶 部为平顶,其墙面下大上小,略作倾斜,远看很像碉堡,故称之为碉房。布达拉宫、大昭寺即是碉房样式。
希腊建筑材料主要取自于当地丰富的天然巨石。故其建筑 特点是用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坊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方面。
(一)希腊式建筑
柱式类型有三种,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等。代表 建筑有神庙、露天剧场、雅典卫城广场等。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一、西方建筑的几种形式  
罗马建筑文化几乎全盘承袭了希腊文化,着力发展柱式建 筑。其建筑形式也追求阔大,以体现政治上的大国风范,出现了以拱券圆穹为特征的建筑物,并以此作为罗马式建筑的风格承袭下来。
(二)罗马式建筑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一、西方建筑的几种形式  
罗马式建筑拱券圆穹结构形式广泛用于桥梁、高架渠、竞技场、凯旋门以及庙宇建筑中。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教堂、法国昂古来姆教堂、德国的美因兹主 教堂等。
哥特式建筑又称尖顶式建筑。特点是:用高直和斜脊 的尖拱代替了罗马的圆拱,在墙壁外用大石柱加固墙体,以承受高直的尖拱的横推力。
教堂内以细圆柱支撑并为框架,嵌满染色玻璃的窗子占 满了支柱间的整个面积。这样,高耸的尖顶、石结构与冷色调的交织,殿堂内暗淡的光线与彩色玻璃透出的光怪陆离的色彩共同渲染了神秘的宗教氛围。
(三)哥特式建筑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一、西方建筑的几种形式  
(四)文艺复兴式建筑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一、西方建筑的几种形式  
这个时期的建筑发展并没有简单的模仿照搬古典建筑的风 格式样,而是在建筑的规模、类型、技术和手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各种拱顶碹廊、柱式成为这一时期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
(五)巴洛克式建筑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一、西方建筑的几种形式  
巴洛克建筑主要特点是:突破了欧洲古典建筑习惯与文艺复兴式 建筑的常规,采取双柱式或三柱为一组的结构,开间变化大。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和壁画雕刻,打破建筑、绘画、雕刻的界线。将人体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富丽堂皇,开创一代建筑艺术新风。
洛可可式建筑特点是:建筑形状细巧,房间开间 小,装饰精美别致,充满着温馨舒适的氛围。代表建筑有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
(六)洛可可式建筑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一、西方建筑的几种形式  
现代主义建筑特点:建筑布局乃至空间处理完全从实用角度出发,不拘泥于形式和传统;舍弃古典的柱廊和雕刻及装饰,保留材料本身的质感,显示出了朴素大方简捷明快的特点。
(七)现代主义建筑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一、西方建筑的几种形式  
注意建筑环境文脉,讲究隐喻,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表层 特征;注重建筑中的历史性、复杂性和丰富性,注重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深层特征。
(八)后现代主义建筑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一、西方建筑的几种形式  
巴特农神庙以祭祀雅典护城神雅典娜为主。建于公元前447—438年,由名建筑师与雕刻师菲迪亚斯承担神庙设计,并雕刻了雅典娜神像。巴特农神庙被认为是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有“希腊国宝”之称。
(一) 巴特农神庙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二、西方建筑文化欣赏  
世界驰名的法国天主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整个建筑用石头砌 成,所有屋顶、塔楼、扶壁等的顶端都用尖塔作装饰,拱顶轻、空间大,一反教堂建筑那种拱壁厚重、空间狭小的风格。
(二)巴黎圣母院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二、西方建筑文化欣赏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完成于1978年,由华裔美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是一座个性鲜明、成功驾驭几何形体的建筑艺术的典范。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政府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三)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第二节 西方建筑文化
  二、西方建筑文化欣赏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