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四课 直面挫折 积极应对第一框 认识挫折,直面困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太阳落山,明天仍会升起;春天过去,来年还会再来。然而,生命一旦失去,却无法重生。生命如此宝贵,需要每个人好好珍惜。我们要提升自身抗逆力,成为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人。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而挫折恰恰又是成长的催化剂。学会应对挫折,学会在挫折中成长,是让生命焕发光彩的必修课。学习本课,我们将学会正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前言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录目01了解挫折02正视挫折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堂导入全班同学起立,以小组为单位,同桌之间先进行猜拳游戏,赢得同学获得坐下的奖励,没有赢得的一方与后桌的同学继续猜拳,依次类推……直到小组剩下最后一位同学……小游戏课堂导入1.请每个小组剩下的最后一位同学谈谈感受?2.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同学感觉到为什么一次都没有成功,有一些失落和感觉?当你好不容易赢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3.有没有一次就成功的同学,那种感觉怎么样?如果游戏继续呢……请各个小组剩下的同学继续猜拳……我们来看看结果又是如何?当大多数人都坐下的时候,甚至所有人都坐下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在现实生活中,你曾经有过这种感受吗?分享挫折01了解挫折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一、了解挫折华罗庚是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等很多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但是,这位数学家的成才之路并不平坦。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初中毕业后,他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却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靠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数学课程。1929年冬,华罗庚不幸染上伤寒病,导致左腿终身残疾。然而,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更顽强地进行自学和钻研。1930年,华罗庚发表了关于数学的创新性论文,次年,被破格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起初,他在算学系当助理员,负责整理图书资料、收发文件、通知开会等杂务。华罗庚始终坚持一边工作,一边自学。 最终,他走上了数学理论研究的道路,为数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与思考华罗庚的成长经历给你哪些启发 在成长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或挫折 一、了解挫折(一)关于挫折1.产生挫折的原因:当人们有目的、有动机的活动遭到阻碍或失败时,就会产生挫折。2.与挫折有关的因素 :一般来说,挫折与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相关。3.个体感受的挫折差异:挫折反应和感受是形成挫折的重要方面,个体受挫与否,是由当事人对自己的动机、目标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认识、评价和感受来判断的。对某人构成挫折的情境和事件,对另一人不一定构成挫折,这就是个体感受的差异。一、了解挫折(二)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1.挫折情境,是那些使行动目标不能实现的各种阻碍和干扰因素,可能是人或物,可能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也可能是自身的疾病或心理冲突等。2.挫折认知,是对挫折情境的认识、态度和评价。3.挫折反应,是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感受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一、了解挫折(二)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结合视频和前面的“阅读与思考”材料,从华罗庚的事迹中分析他当时所处的挫折情境、他的挫折认知和做出的挫折反应各是什么?一、了解挫折(二)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情境初中毕业后,因为家中贫困,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打理家中的小杂货店。挫折认知虽然没能继续升入更高学府学习,但这并没有打消他求学的决心和意志。不悲观、不气馁。挫折反应一边帮助父亲照料杂货店,一边自学数学。他仅靠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的《微积分》,每天自学10个小时以上。5年后,他学完了高中三年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课程,为以后研究数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了解挫折(二)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情境因严重的伤寒病,导致左腿终身残疾。挫折认知"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获得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挫折反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顽强自学钻研,继续研究数学,不断撰写并投稿数学论文,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了当时的中国数学界。一、了解挫折(二)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4.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的关系个体的挫折反应受挫折情境和挫折认知的影响。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在同样的挫折情境下,不同的挫折认知,会引发不同的挫折反应。挫折反应的性质、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孔子在失意的痛苦中写出了《春秋》屈原在流放的痛苦中赋出了《离骚》曹雪芹在家破的痛苦中完成了《红楼梦》一、了解挫折(三)要正确应对挫折在学校中,学业问题和人际冲突是经常遇到的挫折情境进入职场,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挫折情境,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等。在挫折面前,产生沮丧,愤怒或失望等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就可能产生无助感,甚至严重危害身心健康。02正视挫折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二、正视挫折探究与思考屠呦呦的事迹给你怎样的启发?二、正视挫折(一)正视挫折的意义面对挫折,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挫折反应。用积极的视角认识挫折,有助于我们正视挫折、积极应对。二、正视挫折(二)积极的挫折认知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在前进道路上遭遇阻碍时,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直面困难。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时,也不要轻言放弃,而要把失败视为成功的必经之路。1.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二、正视挫折(二)积极的挫折认知处于顺境时,一定的挫折会提醒我们不要盲目乐观,要更加清醒地面对现实。处于逆境时,要将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积极总结经验,找出失败的症结。即使经历重大挫折,也能在其中获得成长。2.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二、正视挫折(二)积极的挫折认知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不能改变的,有的挫折情境也难以改变。要学会接纳挫折中这些不能改变的因素。对于能改变的因素,比如自己的目标、心态、行动方式等,要积极寻求改变的方法。3.接纳挫折中无法改变的事实。二、正视挫折相关链接:创伤后成长有时候,人们可能会经历重大挫折或创伤性事件,如遭遇亲人离世或自己得重病,又或者经历地震、洪水等重大灾难。研究发现,创伤性事件对亲历者、幸存者和目击者都会造成消极影响。然而,对挫折或创伤的抗争,也可能会带来人的积极改变和成长,即创伤后成长。创伤后成长不是由创伤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通过个体在与创伤性事件的抗争中实现的。创伤性事件的类型、个体应对创伤性事件的方式及社会支持等,都是影响个体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因素。二、正视挫折相关链接:创伤后成长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二、正视挫折要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启思导行回想你经历过的挫折,想一想你当时是如何看待这个挫折的,你现在又是如何看待的,填写下表。你经历的挫折 过去的看法 现在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