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旅游目的地管理(第二版)》目录第一章 旅游目的地导论第二章 地方理论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开发第五章 旅游目的地营销第六章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第七章 旅游目的地节事活动管理第八章 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的影响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第六章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引文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伴随着这种物质文明的进步,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于是人类开始用一种理性的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过程,产生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旅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也要踏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可持续一词来源于拉丁语“Sustenere”,其意为“维持下去”,英语“Sustainable”,含有能支撑得住的,能忍受的意义。1972年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性发展”这一表述, 被定义为“在不牺牲子孙后代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的界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可。1995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社会发展首脑会议, 将可持续发展由环境、资源、人口、经济发展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强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当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主要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二)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目前,国内外学者和机构根据研究需要和应用领域中的不同侧重点,提出了许多在指标的结构体系和参数选择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模型。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2.联合国统计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评价模型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三、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问题之所以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是基于旅游业的特殊行业地位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日益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三、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一) 问题产生原因1.旅游业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2.旅游业是具有双重环境效益的产业3.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质疑4.旅游业引发的社会文化问题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三、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二) 概念的深化雷珀(Leiper,1995)把旅游目的地解释为一个可以让旅行者待上一段时间,并体验富有当地特色吸引物的地方。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199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旅游行动委员会提出一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推出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当然也是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进行的。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三、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二) 概念的深化生态目标主要包括: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从消耗型利用转为建设、再生型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公众的环境和文化意识,促进对环境和文化的保护,保护未来旅游产品赖以生存的生态和文化环境质量。经济目标主要包括:增加就业、扩大产品市场、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地方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目标主要包括: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豪感,为不同地区和文化的人们提供理解和交流的机会,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可持续发展有三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要遵守这三大原则。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 公平性原则(Fairness)(一) 涵义公平性原则包括两层涵义:第一,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人类整体内部的公平性。这既包括代际公平,也包括代内公平。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 公平性原则(Fairness)(一) 涵义公平性原则包括两层涵义:第一,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人类整体内部的公平性。这既包括代际公平,也包括代内公平。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 公平性原则(Fairness)(一) 涵义1.代内公平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客源地游客之间同享旅游资源的公平性。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和给当地居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权利。因此,要给涉及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的各个阶层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旅游资源在过度消耗方面的浪费和消除贫困相结合,作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解决。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 公平性原则(Fairness)(一) 涵义2.代际公平代际公平即世世代代之间的公平性。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原则在以往的社会科学理论中是被忽视的。这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与传统社会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之一。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 公平性原则(Fairness)(二) 困境公平性原则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两个方面。1.消除贫困与寻求发展之间的矛盾2.文化入侵现象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二、 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一) 涵义持续性原则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则,它决定并影响着其他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其他原则是为其服务的。持续性原则强调旅游目的地的资源与环境是当地居民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离开了资源与环境就谈不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得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二、 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二) 困境持续性原则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四个方面。1.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消费水平零增长之间的矛盾2.环境极值设定与“公地悲剧”3.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4.人口的盲目增长与资源的有限性矛盾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三、 共同性原则(Commonality)(一) 涵义可持续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的共同参与,这一点从客观上规定了人们的主体意识。首先,需要辩证地看待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发挥每个人的社会实践主体性作用。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二、 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二) 困境共同性原则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两个方面。1.环境整体性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2.旅游目的地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与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协调的矛盾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巴特勒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曲线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一、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巴特勒认为旅游目的地像产品一样,也经历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只是旅游者的数量取代了产品的销量。目的地不断的进化和改变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旅游者偏好与需求的变化;物质设备与设施不断退化以及可能的更新;原生态自然和文化吸引物的改变(更甚者消失)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二、 功能分区(Zoning)(一) 旅游目的地功能分区模式探讨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分区是指对旅游目的地内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土地分区制定特定目标来进行使用和管理的过程。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二、 功能分区(Zoning)(二)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尽管由于景区内资源、环境的不同,功能分区的具体做法以及名称会有差别,但其核心内容大致相同。我们认为,理查德的同心圆式的功能分区模式最能体现旅游目的地功能分区的精髓。理查德的同心圆式功能分区示意图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三、 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目前,国内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必须编写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否则难以通过评审。环境影响评估(EIA)的关键步骤包括 :① 确定项目可能产生的旅游活动的性质;② 识别环境中受旅游影响较大的因素;③ 确定对环境的初始影响及后续影响;④ 制定出控制旅游对环境产生的正负面影响的策略。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四、 游客管理(Visitor Management)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通过游客行为管理开展,包括编制旅游指南、设施引导、语言引导、集中引导、事前引导与示范引导。管理方法有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直接管理包括实施规则、限制利用、限制活动;间接管理包括物理变更、宣传与适当要求等。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有各自的目标。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每一原则在现实面前都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应通过旅游承载力的计算、功能区的划分、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及开展游客管理等途径。本章小结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