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反思
反思背景:学校举行年级组内的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选定执教的内容为: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一匹出色的马》。
教材简析:《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写景和叙事的融合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爸爸的智慧让疲倦的妹妹焕发活力,“一根柳条”成为“一匹出色的马”,妹妹骑着它,蹦蹦跳跳,奔向了家。整篇文章充满了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童真童趣。
活动依据:
本次课堂教学设计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源自于课前的学情调查和对教材的分析。
执教反思:
一、了解学情,是能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每次上公开课,总想着要把课上好。如何上好公开课,成为了每次执教前最核心的纠结。
教些什么?上些什么?审视自己这样思考的方向、出发点,得出的结论是:教的角度。想到这里,我想起了全国特级教师吉春亚教授,她是我敬爱的师父,时不时听听师父的教诲,感觉自己获益太多。每当自己困惑时,总会想起师父的教诲。“学生需要的、从学情出发……”师父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来。
有了方向,走进教室,了解学生便成为了我这节课的前奏。让孩子们读读这篇文章,分享自己读中获得的感受。孩子们开始了交流:“课文第一句里说了散步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小妹妹很可爱”“爸爸给妹妹捡来一根柳枝,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还让妹妹骑回家,很有意思”……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有点被孩子们的发言震惊到了……谁说孩子不会学习,他们的发言里不就是读书的思考和获得吗?这些内容孩子都读懂了,那我还教什么?此时,师父的话语又响起来:“在孩子的难点处下功夫”“在孩子不会的地方用力”……于是我又问孩子们,"你们还有啥是不会的?",孩子们也开始提出问题,有的问题孩子一提出,就被爱思考的孩子给“解决”了,比如“为什么爸爸不说那是一匹出色的牛?”“要是牛的话,那不是慢吞吞的嘛,哪还有力气跑回去啊!”最后终结在还有几个生字不认识,如“恋、葱”等;还有一些问题不太理解,如“父亲为什么会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文中的美景孩子倒是没有人提及,为什么这么美的景也入不了孩子的眼?也许我们大人首先看见的是景,孩子首先关注的是同龄人“小妹妹”吧,原来这就是真实的学情啊!顺着孩子的需要来学这篇文章,“感受家的温馨”的任务思路涌上心头,这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关爱”有了融合和连接。
二、学情调查,是课堂顺学而导的依据
怎样安排课堂学习活动?是让孩子真正在活动中学习,把他们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使他们在真学中有所获得?想到了几套思路,又都否定了,最后我根据学情调查获得了课堂教学的灵感,从而把课堂教学任务定为:拍摄家人温馨美好瞬间的照片。在总任务下,安排了四个学习活动,活动一:积累词句,拥抱家的温馨美好;活动二:识字读文,读准读通感受乐趣;活动三:小摄影师,拍下温馨亲情画面;活动四:一手好字,书写展示家庭温馨。这四个活动,逐层推进,对应设计的“认记生字词语、正确朗读、感受家的温馨”三个教学目标。顺着学情,课堂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如何组织教学就有了方向。
三、学请调查,是课堂学有趣味的源头活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得到了激发。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比如未知的、想知道的等等,孩子就会有学习意愿。比如,孩子们关注文中的叙事部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就围绕这叙事的部分来开展,和学生的共情点贴近,学生有话可说,上课自然处于兴奋的状态;在识记生字环节,抓住学生爱体验小老师的心理,学生就会自信又自豪,洪亮的声音,正确的朗读就由小助手来完成了;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个孩子居然说出了“声调”一样的归到一起,这可是没有想到的……拍摄温馨画面,学生兴趣十足,且能说出自己的理由,比如从两个“牵”字感受到了他们一家人幸福温馨,从“笑”字感受到妹妹的可爱,从爸爸用柳条当出色的马,让妹妹活力四射,早早回家,感受到父亲的智慧……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参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通过课堂实践的表现来看,学生大多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通过本次的课堂实践,我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是为学生而设,而非老师。老师教,还是学生学?教学的出发点决定了教学的结果。出发点不同,结果不同。教师教,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老师的主观意愿,而不是学生的需要。虽然,这样的主观安排,孩子们也能有所获得,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大打折扣。
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情调查是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的途径,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策略,是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媒介。用实学情调查,让学情调查成为课堂教学好帮手;用好学情调查,顺学而导,激发兴趣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