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活动 课件(共25张PPT)- 《旅游学》同步教学(高等教育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旅游活动 课件(共25张PPT)- 《旅游学》同步教学(高等教育版)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章 旅游活动
目录
旅游活动的概念
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
旅游活动的性质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现代旅游活动变化与趋势
1. 旅游活动的概念
讨论的背景
“旅游”作为汉语的规范用词始于20世纪60年代。
旅游行政事务机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简化为‘旅游’
‘旅行+游览’=旅游
中国传统文献中,相近的用词:
观光:来源《易经》‘观国之光’,但是只是消遣旅游活动的一种。
旅行:泛指一切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过程。
一般用语上,含义宽于‘旅游’
就旅游活动而言,指的是“食住行游娱购‘中的’行‘,则窄于’旅游‘
1. 旅游活动的概念
讨论的背景
英语中,‘旅游’-‘tourism’
最早出现于1811年英格兰《体育杂志》上,后被收入《牛津词典》
一般指‘出于消遣目的的旅行’。
但是不同国家用词习惯
美国:travel
英国为代表的关国家:tourism
1963年联合国过节旅游会议明确将非消遣型的事务性或差旅行旅行也纳入‘旅游’统计范畴,美国开始采用‘tourism’,但是仍多数保留传统习惯。
1. 旅游活动的概念
讨论的背景
‘旅游’和‘tourism’一词多义
‘暑假期间你去哪了?’ ‘到西藏旅游去了。’
‘你喜欢从事什么工作?’ ‘旅游。’
‘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学旅游的。’
‘你认为当今世界发展中,最突出的现象是什么?’ ‘旅游。’
旅游活动
旅游行业或旅游业
旅游学科或专业
发展现象
1. 旅游活动的概念
关于对‘旅游’的定义
艾斯特定义(AIEST):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旅行和逗留活动的开展不会导致(在到访地区)长期定居,并且无涉于任何(在该地谋生性的)赚钱活动’。
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他乡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Burkart and Medlik, 1974).
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设立的各种设施’ (Cooper, Fletcher, Gilbert, and Wanhill, 1984).
旅游学研究的‘旅游现象’: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活动
旅游业
1. 旅游活动的概念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规范界定
1991年全球旅游统计工作会议对旅游活动做出权威性界定: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旅游活动是指旅游者或游客的活动,而不是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或者旅游行政机构的旅游管理活动。
2. 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
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一般六个方面
旅游活动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对个体旅游者来说,某些要素实际上并非不可或缺
2. 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
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
旅行行为的施动者,即旅游者。
客体
旅游活动的对象,即能够吸引旅游者来访并使其来访目的得以实现的旅游吸引物或旅游资源。
中介体
帮助旅游者实现其旅游经历并为其提供便利服务的旅游业。
2. 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
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异地性
暂时性
非移民和非就业性
3. 旅游活动的类型
基于地理范围的类型划分
国际旅游(international tourism)
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家,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分为:
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outbound tourism):本国居民到其他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
入境旅游或国际到访旅游(inbound tourism): 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
国内旅游(domestic tourism)
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地理范围
便利程度:国内无语言和文化障碍,不需办理准入手续。
经济影响:国内旅游时境内财富的重新分配,而国际旅游是国际间的财富转移。
3. 旅游活动的类型
基于旅行距离的类型划分
远程旅游(long-haul tourism)
1000千米以外
进程旅游(short-haul tourism)
240千米以内
自驾车抵达目的地的旅程时间不超过1.5小时
人们外出旅游的活动范围总是由近及远,进程旅游需求率先得到发展
旅行费用小,有支付能力的人多
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比较接近,很少存在语言障碍;
交通条件相对便利
出游时间易于灵活掌握
3. 旅游活动的类型
基于活动形式的类型划分
团体旅游(group tour)
国际旅游业惯例:至少为15人的旅行团
我国旅游业:至少10人(含随团的导游在内)的旅行团
优点:省心省力,安全感强,享受某种价格优惠。
缺点:缺乏灵活性和个人自主性。
散客旅游(independent tour)
个人或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自行结伴开展旅游。
又称:自助游或自由行
优点:自主性强
缺点:费用昂贵
3. 旅游活动的类型
基于出游目的的类型划分
消遣性旅游(leisure travel)
观光旅游
度假旅游
文化旅游
宗教旅游
探险旅游
特殊兴趣旅游
事务性旅游(business travel)
公务旅游
商务旅游
会议旅游
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修学和探亲旅游为代表。
3. 旅游活动的类型
其他方面的分类标准
计价方式: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
费用支付的特点:自费旅游和奖励旅游
停留时间长短:过夜旅游和不过夜的一日游
旅行方式: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
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旅游、文化旅游
处于经济分析目的:国民旅游(national tourism),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中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活动。
4. 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社会现象
以带薪休假为代表的闲暇或休闲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社会现象。
旅游活动最突出的表现特征是不同地域间的人员交流,这些交往属于社会现象。
文化现象
体验异乡风情,了解他国文化是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
旅游者自身的文化影响东道社会的居民。
经济现象
旅游者借助和使用旅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旅游者在目的停留消费影响该地经济。
政治现象
有助于改善和提升旅游接待国的形象,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为‘民间外交’。
护照和签证是政治产物。
4. 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属性
旅游活动涉及现代社会生活的众多层面,但是多认为是经济活动。
造成此判断的原因:
表述中没有将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务经营活动明确地区别开,含混使用‘旅游’。
缘于对旅游活动地主体认识混淆。
可能认为旅游活动的开展不可避免涉及消费,因此其属于经济活动,但只是一种外部支持条件。
现代旅游中占绝大比重的消遣性旅游活动,其性质并非是经济活动,而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文化、经济、政治等很多层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5.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普及性
大众旅游的出现
现代旅游活动的大众化
大众型模式开展旅游活动
奖励旅游的出现
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特点:
一般由本企业的高层首脑作陪
出游目的地经过挑选,个人不容易前往
活动内容特别安排:召开会议
激励作用比金钱和物质奖励明显
时效上:长期难忘
作用范围上:未受奖者和受奖者都有激励。
5.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普及性
社会旅游的出现
又称为社会补贴旅游
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雇主、工会提供补贴或资助的方法,帮助低收入的社会阶层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的旅游。
认识普及性的意义
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存在和发展持续性,预示着旅游业未来的市场前景
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劳动大众,更反映着其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旅游企业有必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目标市场。
5.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地理集中性
指的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性。
其表现:
全球:集中于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
国家:各地的分布格局也相对集中。
地区或城市:地域分布不均,如伦敦的西敏寺,白金汉宫是热门景点。
认识意义
有助于指导旅游设施和旅游企业经营地点的选址
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工作
5.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季节性
指的是人们的出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不均衡。
实质:旅游需求的波动性(demand fluctuation)。
成因:外出旅游目的和传统习惯
事务性目的,特别是差旅目的旅游不会有季节性;
消遣性目的地的季节性强。
与旅游目的地因素有关:当地气候条件
与旅游客源地因素有关:该地社会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
认识意义
不均衡对旅游目的地有不利影响:
淡季出现设施闲置和资源浪费
旺季给供给压力,导致旅游的负面影响加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5.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季节性
认识意义
有必要认清季节性对旅游业经营的危害。
有必要建设和宣传适合游客全年来访的旅游目的地。
有必要注重旅游产品线的开发和优化,尤其是注重开发有卖点的淡季产品。
6.现代旅游活动变化与趋势
旅游活动主体的变化与趋势
青年群体成为扩充旅游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岁至29岁的年轻人约占2015年全球旅行者的23%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2016)
老年旅游市场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1亿,占总人口的25.3%,届时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而到2050年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党俊武, 周燕珉, & 伍小兰, 2016)。
6.现代旅游活动变化与趋势
旅游活动方式的变化与趋势
散客成为主导型旅游方式
根据《2016-2017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我国的国内游市场自助游比例已经高达93%,出境游市场比例亦高达61%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7)
自驾游成为自由行主流出行方式之一
以澳大利亚为例,2000年澳大利亚国内游游客70%是自驾游客 (Prideaux & Carson, 2003)。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中国的自驾游客达23.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的58.5%,而2006年这个比例仅约20% (中国国家旅游局, 2017)
6.现代旅游活动变化与趋势
旅游活动内容的变化与趋势、
标准化的大众旅游活动逐渐式微,旅游活动越来越注重个性、参与性和体验性 (Agarwal, Busby, & Huang, 2018)。
在西方发达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旅游”(New Tourism)不断涌现,比如生态旅游、影视旅游、探险旅游、遗产旅游、志愿者旅游、医疗旅游等 (Poon, 1993)。
在我国,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