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三 学期 春季课题 蜜蜂(第二课时)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会写“跨、括”等8个字。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3.感受法布尔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始激趣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呢? 我们看到了一个求实、严谨、善于思考的昆虫学家。 2.上一节课,我们说过,关于法布尔的身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昆虫学家,也有人认为他更是一个文学家。上节课,我们找到了很多理由来说明法布尔是昆虫学家,这节课,我们也帮认为法布尔是文学家的同学们找找理由吧! 二、多种对比,感受准确 1.删去词语对比 原文: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修改后: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你觉得哪一句表达得好?为什么? (“左右”表示有可能比二十多,有可能比二十少,去掉就变成刚好是二十只,不符合真实的情况;“好像”表示这是作者的猜想,并不是完全确定的,去掉“好像”就变得很确定,不符合事实。) 2.学生举一反三,用“○”标出表示“不确定”的词,说说体会。 (听说、大概、将近、几乎、大约……) 3.在这些“不确定”之后,又有一些词与它们截然相反,请用“□”标出表示“确定”的词,说说体会。 (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不是……而是……) 4.整体对比 观察“不确定”的词和“确定的词”分别集中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会这样? (做实验的过程中,许多是作者的估计和猜想,用“不确定”的词表达,符合事实;在实验做完后,作者证实了观点,所以可以用“确定”的词语表达。) 5.探究到这儿,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用词准确、表达严谨) 6.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觉得法布尔更倾向于是个昆虫学家还是文学家呢? 小结:其实,法布尔既是昆虫学家,也是文学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有对昆虫的探究,才能给文学创作提供素材;而因为文学的准确表达,才能将昆虫学知识更好地传承。 出示资料袋第一自然段。 三、分类指导,落实书写 1.(1)阻 括 陌 检 误 跨 确 (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阻、括、陌”三个字左边的竖要稍长。) (2)查(上中下结构) (3)途(半包围结构,捺长而平,托住“余”) 2.在《语文作业本》上练写。 四、好书推荐,拓展阅读 1.趣味提问 你看过粪金龟认真地推着粪球的滑稽样子吗?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苍蝇,世界会是什么样呢? 你知道在蚂蚁的社会里,也有奴隶和主人的不同身份吗? 2.出示资料袋中的《昆虫记》简介,推荐阅读。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蜜蜂(第二课时)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业练习1.看拼音写词语。 mì fēng biàn rèn zǔ lì ( )有( )方向的能力,无论受到怎样的( ),无论路途熟悉还是 mò shēng mí shī zhǔn què wú wù ( ),他们都不会( )方向,总能( )地找回家。它们靠的 jì yì běn néng 不是超强的( )力,而是一种( )。 2.法布尔用词很准确,请摘抄两个用得准确的词,并写出你的体会。 (1)我认为 用得很准确。因为 。 (2)我认为 用得很准确。因为 。 3.通过阅读《昆虫记》,我了解了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选择感兴趣的抄下来,与同学交流。参考答案:1.蜜蜂 辨认 阻力 陌生 迷失 准确无误 记忆 本能2.示例:左右 “左右”表示有可能比二十多,有可能比二十少,是个大概的数目,去掉就变成刚好是二十只,不符合真实的情况。好像 “好像”表示这是作者的猜想,并不是完全确定的,去掉“好像”就变得很确定,不符合事实。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14 蜜蜂(第二课时)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学习目标1.会写“跨、括”等8个字。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3.感受法布尔求实的科学态度。课前学习任务1.抄写“蜜蜂、辨认”等16个词。 2.读课文三遍,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非常准确?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用“○”标出表示“不确定”的词,说说体会。 2.用“□”标出表示“确定”的词,说说体会。 3.对比以上词语所在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学习任务二】你认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推荐的学习资源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蜜蜂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docx 14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14蜜蜂第二课时课后练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