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年 级 高二 学 科 生物 版 本 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编稿老师 马学春一校 林卉 二校 李秀卿 审核 张其亮一、学习目标:1. 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 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二、重点、难点: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⑵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⑵内环境稳态。三、考点分析:知识内容 要求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ⅡⅠⅠⅠⅡⅡ高考试题集中以细胞内环境的模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为命题背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①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②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2/3)血浆组成 组织液1. 体液 淋巴细胞外液(1/3)(内环境) 关系: 2.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90%左右血浆的成分 无机盐:1%左右蛋白质:7%~9%左右其他物质:血液中运送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770kPa,相当于0.9%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越多 越大 越大越少 越小 越小※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2)酸碱度:pH为7.35~7.45。HCO3-、HPO42- 等离子参与缓冲。(3)温度:37℃左右;幼年>成年>老年4.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http: / / www.21cnjy.com ) 呼吸系统※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1. 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实例——实验:血浆pH维持稳定的机理实验原理:生物组织中的pH稳定,与其含有缓 ( http: / / www.21cnjy.com )冲物质(如人的血浆中含HCO3-、HPO42-等)有关。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的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 说明:①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②表示分别用NaOH或盐酸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③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 神经系统2. 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 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②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稳态被破坏后的危害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低血糖表现为四肢无力、头晕眼花等症状;②组织水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表现为组织液增多,局部水肿。③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主要是影响了各种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知识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例1.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O2、CO2、血红蛋白、H+ B. H2O2酶、抗体、激素、H2O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葡萄糖、氨基酸思路分析:血红蛋白、H2O2酶、载体这些是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成分。答案:D解题后思考:血浆、组织液等运送的物质,如氨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酸、葡萄糖、气体、离子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H2O2酶等催化细胞内代谢的酶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例2. 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 肺泡腔内的气体 B.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 心室腔内的血浆 D. 膀胱腔内的尿液思路分析: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通过孔道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答案:C解题后思考:“内环境”相对于生物体的外部环境而言,其含义是:细胞的外部,生物体的内部。例3. 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路分析:细胞外液:血浆、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织液和淋巴等。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进入组织的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内,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跟细胞交换物质后,大部分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因此,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毛细淋巴管是一种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答案:D解题后思考:解本题关键在于理解淋巴管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而淋巴最终进入血液循环,其他的关系都是双向的。小结: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且在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内,因此称之为“内环境”。含有的物质主要是细胞需要吸收的和排放出的代谢废物,以及一些细胞分泌物。内环境的三种液体之间,一般可以相互生成,但是具有盲端的淋巴管内的液体,只能单向流入血管。知识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例4. 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 ( http: / / www.21cnjy.com )、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所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 只有②③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思路分析: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①c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围的管壁破损——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吸水性增强,组织液增多 ; ②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进入血浆的蛋白质过少,组织液中蛋白质相对多,液体多 ③淋巴管阻塞,从组织液中回收蛋白质能力下降,组织液中蛋白质相对多,液体多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同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组织液蛋白质相对多,液体多答案:D解题后思考:组织水肿是由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根本原因是:组织液内渗透压升高,比如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等。例5. 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 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C. 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D.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思路分析:血浆中乳酸含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加时,乳酸与H2CO3/NaHCO3缓冲对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乳酸→Na2CO3→乳酸钠+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H2CO3→CO2+H2O,血浆中增多的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将过多的CO2排出体外,从而维持血液pH相对稳定。答案:D解题后思考: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保证在不同代谢产物积累的情况下,调节血液的pH,使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例6.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A. 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 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要经过4层生物膜D. 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思路分析:代谢废物的排出是通过泌尿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吸系统和皮肤等途径完成的,③是主要的途径;O2离开红细胞要经过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要经过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经过1层生物膜,进入线粒体需经过2层生物膜,总共要经过6层生物膜;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答案:A解题后思考:外界的物质需要经过各系统被运输到内环境,最终经由组织液,被组织细胞吸收,而代谢废物的排出一般需经历相反的过程。小结:内环境的稳态是动态平衡,物质含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平衡依赖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吸收和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及时排出;pH的平衡依赖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总之,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1. 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水肿机理: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进入到组织液中。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2)淋巴回流受阻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会使淋巴不能及时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在组织间隙中积聚从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3)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 ( http: / / www.21cnjy.com )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也就是说当摄入的蛋白质较少时,人体缺少必需的氨基酸,体内的蛋白质合成量减少,细胞中的水渗出,累积在组织液中,而血浆的吸水能力下降,组织液中的水不能被及时运走,从而引起组织水肿。2. 内环境各组分间的关系 (1)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①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②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组织液:细胞间隙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3)淋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中,里面有淋巴细胞)与组织液的成分相似。(4)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成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3. 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 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血细胞 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4. “外界环境”不仅包括机体所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界”,那些与外界直接相通的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尽管位于机体内部,但也应看作外界环境而不能视作内环境。一、预习新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预习点拨探究任务:(1)生物体如何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2)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是什么样的?(答题时间:35分钟)1. 下列对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 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 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2. 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3.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为( )A. 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C. 升高、CO2、H2CO3 D. 升高、乳酸、NaHCO34. 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②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B. 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C. 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 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http: / / www.21cnjy.com )5. 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B. 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C. 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D. 当人体内环境的pH失衡时,会引起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6. 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 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 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 不能消化脂肪 D. 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7.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 纤维素 B. 尿素 C. 激素 D. 维生素※8.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 )A. 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B. 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 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 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9. 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 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 牛奶被饮入胃中C. 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 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10. 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A. 2 B. 4 C. 3 D. 611. 下列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是指体液B.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C. 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D. 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12.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 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13. 水对人类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人体内的水约占人体总重的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 ,统称为______ ,除一部分存在于人体细胞内液外,其余的分别存在于______ 、______ 、______ 等细胞外液内。(2)水在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3)人体血液的pH浓度的变化范围很小,显然人体的血液具有______ 作用。(4)在医院里注射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是______ ,为什么?(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体液的pH有什么变化?______ 。※14. 根据下面的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b是以______ 的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 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______ (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 的方式进入消化道的。(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还应有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 结构进行的。(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15. 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http: / / www.21cnjy.com )(1)A液为 ,B液为 ,C液为 ,三者共同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的 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1-5 DCBCB 6-10 BADDD 11. B 12. A6. 解析: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阻碍了淋巴回流以及淋巴与组织液的物质交换,使组织间隙积累液体,血浆中的水分向组织液中渗透,造成下肢肿胀。7. 解析:人体内不能合成纤维素,从外界吸收其的时候,大分子有机物(纤维素)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8. 解析:组织活动增强即细胞代谢活动加强,代谢产物由细胞内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加。过多的组织液可向毛细淋巴管渗透,淋巴也增加。9. 解析:内环境是指人体中血浆、组织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淋巴所组成的细胞外液,而输卵管腔、胃均与外界相通,可视为人体的外环境,而“氧进入红细胞里”是进入细胞内,也不属于进入内环境。10. 解析:组织液中的氧要进入组织细胞的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粒体内,才能与[H]结合形成水,要经过细胞膜(1层)和线粒体膜(2层)共三层膜,这三层膜是由六层磷脂分子组成。12. 解析 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是在细胞内完成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稳态的实质是动态平衡而不是保持不变;消化液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3. 答案:(1)65%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2)水是生物体内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质的输送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生物体内大部分的化学反应都要在水的参与下才能进行,水不仅是媒介物,还是反应物。总之离开了水生物就不能生存。?(3)使血液的pH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4)0.9% 因为人体体液的无机盐含量为0.9%,0.9%的盐水与体液是等渗溶液。(5)变小14. 解析: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D是淋巴。A中的水分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A和B的交换是通过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壁进行的。答案:(1)渗透 脂肪成分 (2)A、B、D 消化液(3)皮肤 毛细血管壁 (4)e可逆 后者f单向15. 解析:(1)体内组织细胞(包括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2)气体O2、CO2等是通过自由扩散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出入细胞的,肺泡内的CO2浓度低,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最高,所以毛细血管中的CO2不能向组织细胞内扩散。(3)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首先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流到“靶器官”,参与代谢,若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在尿液中出现葡萄糖。答案:(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 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CO2的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 (3)胰岛素 葡萄糖 糖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