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的模式第二节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九章 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1.1 旅游发展模式的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方式。1.2 旅游业发展模式的类型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市场主导型的发展模式1 旅游发展模式的概念和类型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的模式1 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第二节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1 旅游业将成为世界重要产业2005年突破8亿人次,2005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682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分别为6.5%和11.2%,超过同期世界经济增速,世界旅游业收入已占到世界服务业总收入的33%;2006年,全球旅游人数达到了8.42亿人,年增速4.9%,全球旅游收入7350亿美元;2007年国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8.98亿人,比上年增长6.2%,全球旅游收入已达8000亿美元;2011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达到9.8亿人次,同比增长4.4%。此后,世界旅游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2 区域旅游将继续盛行, 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向东转移世界旅游的总体格局欧洲:统治地位开始动摇美洲:平稳发展亚太地区:开始崛起其他地区:发展越来越快1.3 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主体趋向分散化客源市场美国东盟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东非洲南美1.4 远程旅游渐趋兴旺在新世纪,随着航空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变迁越来越小,距离在旅游限制因素中的作用日趋减弱,在国际旅游中,远程旅游比例将由1995年的18%增至2020年的24%,而中近程旅游的比例将由1995年的82%降至2020年的76%。1.5 旅游者的需求将向多样化、高质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旅游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人口特征:老人增多、女性增多、单身、晚婚及丁克增多、受教育程度增高闲暇时间:增多旅游观念变化:旅游意识增强,自我实现旅游需求本身变化:需求总量增加、产生新的需求类型、产生新的需求质量1.6 国际旅游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影响国际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1.7 可持续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潮流①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②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③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④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⑤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2.1 我国旅游消费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1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将达10%,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9万亿元;而居民出游率也将要由2010年的1.4提高到2015年的2.25,同时还将有8300万出境旅游人次,9000万入境旅游人次,旅游行业总收入将达2.5万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增长保持12%。2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2.2 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分,度假旅游将逐步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居民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比例不断提高,并将逐步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旅游的主体,自助休闲游和商务休闲游游迅速发展。除过传统的观光旅游、商务旅游外,目前比较盛行的旅游方式有:度假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考古旅游,修学旅游,蜜月旅游,购物旅游,奖励旅游,民族风俗旅游等等,在此基础上,每一种旅游方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2.3 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更强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者对单调、机械、使人置身其外的旅游方式逐渐失去兴趣,转向追求那些富有活力、情趣、具有鲜明特性的旅游场所。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渴求能亲身体验当地人民的生活,直接感受异国的民族文化风情,希望通过参与和交流得到感情的慰藉和心灵的撞击,同时,旅游者业更倾向于喜欢那些轻松活泼、丰富多彩、寓游于乐、游娱结合的旅游方式。因此,开发设计具有丰富的娱乐活动,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传统地方特色,同时又和娱乐相结合的参与性、娱乐性旅游产品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2.4 区域旅游趋向协调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这种方式,可解决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旅游者选择性之间的矛盾,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和提升竞争实力,应对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的区域合作,已成为全球旅游界的共识,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是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2.5 旅游立法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旅游法规体系将日趋完善从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现实来看,虽然针对行业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制订了一些规定和管理办法,但是旅游立法却远远落后于实际,导致许多旅游纠纷处理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健全和完善旅游立法将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旅游业这样的发展态势和政府管理部门、旅游业和旅游公众的关注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旅游立法建设的步伐。2.6 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当前“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的旅游感受,很多人开始渴望休闲、娱乐并具有知识提升内容的高境界旅游方式,因此,各种主题形式的生态旅游将成为我国以后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作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可见,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2.7 跨界融合,抱团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旅游业将加强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农业、工业的产业融合,一方面其他相关产业为旅游业提供了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旅游业也能提高其他产业的综合效益。旅游业与农业融合,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结合,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与体育产业结合,有利于旅游者愉悦身心,强健体魄。第三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2.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旅游承载力2.1.1资源空间承载力2.1.2生态环境承载力2.1.3经济承载力2.1.4社会心理承载力2.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因素---旅游管理能力2.2.1端正认识2.2.2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发展2.2.3健全法制,加强管理2.2.4 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旅游伦理建设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旅游3.1 生态旅游的概念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3.2 生态旅游的内涵3.2.1回归自然3.2.2促进自然生态系统3.3 生态旅游的特征3.3.1自然性3.3.2生态性和教育性机密结合3.3.3可持续发展性3.3.4高品位性3.3.5专业性3.3.6参与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