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淳朴之情——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美版高中美术《淳朴之情——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人美版高中美术《淳朴之情——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民间美术,此内容是知识传授与鉴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璀璨民间美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从文化理解的角度认识民间美术,体验与探究民间美术中色彩搭配规则和独特的造型理念,以及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虽然在生活中与民间美术有一些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及其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因此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通过实物与图片欣赏、对比观察、动手尝试、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关于民间美术的知识面,认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唤起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征。(图像识读)(美术表现)
2. 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审美判断)(创意实践)
3. 在学习中感受彩绘泥塑色彩搭配,体会了解家乡本土的文化魅力,体验创作的乐趣,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文化理解)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和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的关系。
2. 难点:A 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搭配规则和独特的造型观念。B 感受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激发民族自信心,热爱我国传统艺术,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法与学法
教学:讲授法、引导法、启发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环节一:设置情境,视频导入
播放有关民间美术介绍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 (小组抢答)
“民间美术”
引出课题:《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二、讲授新课: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
1. 展示图片,哪些作品属于民间美术的作品 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说说理由,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学生活动1:观察相关内容,归纳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2. 学生观看民间美术视频,寻找、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
剪纸、年画、刺绣、风筝、编织、皮影、民间玩具等。
学生活动 2:
提问: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种类?
学生回答:剪纸、年画、刺绣、玩具、民间雕塑等。(通过小组讨论,请同学归纳总结)
实践活动拓展:
让学生亲身感受(看一看、摸一摸)、体验实物的乐趣,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作品。(虎头鞋、布老虎、刺绣枕套、门神、窗花等)
我们时常看到中国梦的主题广告,就是以泥塑为元素表现展示的。
在陕西凤翔,彩绘泥塑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彩绘泥塑讲究色彩绚丽明快,造型夸张、简练、质朴大方,妙趣横生。喜用大红、翠绿、桃红、浅黄等色,并注重墨线纹饰,色彩鲜艳强烈。最受大家欢迎的是挂虎、坐虎、十二生肖等。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陕西凤翔泥塑作品中,泥塑虎的作品最为典型,泥塑虎和挂片虎式陕西凤翔泥塑的主流作品,寓意丰富。
教师:观察凤翔的泥塑彩绘作品《大坐虎》,对比真实的老虎形象,感受作品的造型特色。
分析作品: 我们看到凤翔坐虎作品,都是取前腿立、后腿坐的姿势,挂片虎则只取头部。形态及其概括,但不失虎的神韵。五官紧凑,夸大双耳和嘴巴,显其威严。躯体饰以莲花、牡丹等纹饰,浓艳大方,很富有观赏性。民间艺人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照猫画虎,创造出了百姓心目中的理想老虎形象。这种创作,与当地的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陕西凤翔的民俗:遇到小孩满月,亲友们通常赠送泥老虎,祝愿孩子健康成长。泥老虎姿态威武,色彩绚丽。成为了正义的化身,用以驱魔辟邪。民间习俗,前门帖门神,后门悬挂虎。
思考与探究:
民间美术色彩如何搭配
民间艺术的色彩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大多以纯度较高的原色,色彩搭配多采用强烈对比的手法,对生活中物象的色彩关系进行大胆的取舍,归纳。因此形成了民间艺术特有的色彩风格。
红色:热情、活泼、吉祥、喜庆
橙色:时尚、青春、活力四射
蓝色:宁静、和平
绿色:清新、希望
紫色:梦幻、优雅
黑色:庄重、神秘
黄色:温暖、辉煌
白色:愉悦、简单
3. 各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讨论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学生活动 3:
提问:民间美术有什么艺术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寓意性、象征性
(1)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2)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
(3)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4. 提问:请大家观察,民间艺人对狮子形象的塑造,有什么造型特点?
“一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这句谚语,是一种对民间美术造型总体的形象概括。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变形与夸张
变形与夸张是艺术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在民间美术中时常可以看到这类形象:大头娃娃、胖头鱼、个子特别矮被压缩成方块状的门神,它们都与正常的事物比例很不相同。尽管与写实性的绘画区别很大,但生动地传达了对象的神采。它们的形象往往是淳朴、稚拙而又憨厚的。
剪纸是陕西民间最广泛、最普及的民间艺术活动。同时给农家住宅衬托出红火热闹、喜庆欢快的气氛。早在明清时期,女子出嫁,十分讲求“上炕剪子(即会剪各种窗花、衣纹等)”。发展到近现代,陕西各地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剪贴窗花的习俗,这种习俗代代相传,有增无减。在各种窗花剪纸中,戏剧人物和故事、花鸟虫鱼、禽兽龙鳞等等,都是窗花剪纸的主要内容。
(1)福禄寿;
(2)连年有余——莲子、鲤鱼;
(3)喜上眉梢——梅花、喜鹊;
(4)鸳鸯戏水——婚姻幸福美满。
总结: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间传统中比较常见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庆吉祥。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美在民间永不朽”。
5. 回忆: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北方、南方)?(抢答)
展示图片:过年——舞狮舞龙;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
民俗场景:
学生讨论: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教师总结:民俗文化孕育了民间美术,民俗文化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养料,而民间美术也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展示图片,学生感受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
情感升华:
目前,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民俗活动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逐渐脱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三、巩固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关注我们陕西本土的传统文化及其它地方色彩的民间美术。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美在民间永不朽”。
四、课后拓展:
1、同学们课后,可以亲自尝试制作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面花、泥塑等等)
2、中国民间美术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应以本课学习为起点,对我们陕西本土民间美术,做进一步的研究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调查报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