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 (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 二、速度 1.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比较两个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第二种是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3.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v=。 4.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m/s;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km/h。1 m/s=3.6 km/h。 三、用v–t图象和s–t图象解决运动问题的方法 1.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如下: (1)该图象的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利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可求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 (2)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他说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3)可以通过图象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可以通过图象得到该物体通过某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5)如果是两条图象在同一个图象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 (6)如果某段时间内图线是水平的,就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2.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它是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由图象可以直接得到物体的速度,统一物体的s–t图象和v–t图象形状不同。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计算与速度有关的问题思维方法与解题规律。 (1)读题、审题后确认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可由公式v=s/t求解速度,s=vt求解路程,t=s/v求解时间。在从题干中或图表中找到已知量后,要立即把已知量的单位化为国际单位,v用米/秒(m/s)、S用米(m)、时间用秒(s)。将已知量连同单位代入相应公式求出相应物理量; (3)若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v=s/t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在计算时也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4)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或者说题中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各物理量要做到一一对应,也就是v1,s1,t1是物体1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1=s1/t1;v2,s2,t2是物体2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2=s2/t2。决不能相互混淆。然后找与两物体对应方程相连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S1+S2=a,或者S1-S2=b,有了这样的联系,两方程即可变为一个方程,所求物理量就在该方程之中。【母题1】(真题来源:镇江)如图所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正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A.工作人员 B.遥控器 C.无人机 D.地面 【答案】C 【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无人机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的过程中,防疫物资与无人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选择无人机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防疫物资与工作人员、遥控器、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工作人员、遥控器、地面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运动的,故错误,正确。 故选:。1.(真题来源:烟台)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中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的“轻舟”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轻舟 B.山峰 C.船夫 D.船舱【答案】B【解答】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时,首先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就选择和研究对象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就选择和研究对象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解:、研究对象是“轻舟”,所以不能选择“轻舟”做参照物,故错误;、“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轻舟相对于山峰的位置不断变化,“轻舟”在运动,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山峰,故正确;、相对于船夫,“轻舟”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轻舟”是静止的,故错误;、相对于船舱,“轻舟”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轻舟”是静止的,故错误。故选:。2.(真题来源:梧州)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若马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孟郊 B.身后的房屋 C.路面 D.路边的花【答案】A【解答】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解:、若以孟郊为参照物,马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马是静止的,故符合题意;、若以身后的房屋、路面、路边的花为参照物,马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马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3.(真题来源:常州)小明坐校车上学,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校车驾驶员 B.沿途的路灯C.路旁的树木 D.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答案】A【解答】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小明坐校车上学,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与校车驾驶员没有位置变化,以校车驾驶员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符合题意;、小明坐校车上学,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与沿途的路灯、路边的树木、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以沿途的路灯、路边的树木、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驾驶员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母题2】(真题来源:徐州)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下列运动速度与其最接近的是 A.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 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D.飞机在高空飞行 【答案】C 【解答】(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时,首先进行单位换算,统一单位之后,进行比较; (2)速度单位换算关系:。 解:旗鱼的速度可达; 、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的速度约为,故不符合题意; 、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故不符合题意;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不超过,可以达到,故符合题意; 、飞机在高空飞行的速度可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11.(真题来源:攀枝花)2022年4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组,在济南至郑州高铁上成功创造了速度为(合 120.8 的世界纪录。动车组若以该速度跑完全长的京广高速铁路,将用时 。(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分析】(1);(2)已知动车组运行京广高速铁路的全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即可求得需要多少时间。【解答】解:(1)。(2)由可得,;故答案为:120.8;5.3。1.(真题来源:陕 西)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举行,苏炳添以9.95秒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00米冠军。如图所示,比赛中以看台为参照物,苏炳添是 的,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由于他具有 ,他完成百米比赛的平均速度为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分析】(1)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如果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则是静止的;(2)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3)利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苏炳添在比赛过程中,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苏炳添与看台上的观众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苏炳添是运动的;冲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苏炳添具有惯性;苏炳添的百米平均速度:。故答案为:运动;惯性;10.05。2.(真题来源:扬州)2021年12月28日,扬州城市快速路内环全线通车。某市民将上班过程的汽车行驶信息列于表中,他开车走快速路上班的优点是除节省时间外还节省 。汽车下高架时减速行驶,其动能 ,机械能 。行驶里程 行驶时间 油耗不走快速路走快速路【分析】(1)由表格数据求出不走快速路和走快速路时消耗燃油的体积可得出结论;(2)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以及物体的质量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不走快速路时油耗,则行驶油耗为;不走快速路时行驶里程为,消耗燃油的体积为;走快速路时油耗,则行驶油耗为,走快速路时行驶里程为,消耗燃油的体积为;由计算可知,他开车走快速路上班的优点是除节省时间外还节省能源;(2)汽车下高架时减速行驶,质量不变,但速度减小,所以其动能变小;同时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变小,因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则汽车的机械能变小。故答案为:能源;变小;变小。3.(真题来源:德阳)从北京到上海直线距离约,轿车以的速度行驶,需 才能跑完这段路程;假如有一个小孩以光速行进,他内能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最多跑 个来回(结果保留成整数)。【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可求从北京到上海直线距离约,轿车以的速度行驶,需要的时间;(2)求出小孩内运动的路程,再除以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几个来回。【解答】解:由可得轿车跑完这段路程的时间:;由可得小孩内运动的路程:,在北京和上海之间一个来回的距离:,他内能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最多跑的来回数:。故答案为:14;107。【母题3】(真题来源:上海)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其图像如图所示。当甲经过点时,乙刚好经过点,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4米,则、两点间的距离 A.可能为8米 B.可能为12米 C.一定为16米 D.一定为20米 【答案】B 【解答】(1)由图像可以直接读出内甲乙的路程; (2)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是两车没有相遇时,二是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 解:由图像可知:后,两车行驶的路程分别为:,; 两车相向行驶,两车没有相遇时,则间距离为:; 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则间距离为:, 故错误,正确。 故选:。1.(真题来源:河南)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大小为 B.乙的速度大小为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 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答案】B【解答】在图像中,利用速度公式结合图中的数据可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再进行比较即可知道结论。解:、匀速运动,甲需要时间,乙需要时间,则,,故错误、正确;、匀速运动,甲需要时间,乙需要时间,所以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故错误。故选:。2.(真题来源:湘潭)甲同学骑自行车从家中出发到乙同学家,甲出发的同时,乙同学步行去迎接,经过接到甲同学后,两人一同推车步行到达乙同学家。整个过程甲同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总路程为B.甲在相遇前后的速度不变C.乙同学步行的时间为D.相遇后乙同学步行的路程为【答案】AC【解答】(1)由图可知甲同学运动的总路程;(2)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运动,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与乙相遇前后的速度,然后比较可知速度是否变化;(3)甲、乙同学运动的总时间相等,由图可知甲同学运动的总时间,据此可知乙同学步行的总时间;(4)总路程减去相遇时的路程为相遇后乙同学步行的路程。解:、由图可知,甲同学运动的总路程是,故正确;、由题意可知,甲、乙同学在时相遇,由图可知,相遇前,甲同学运动的路程是,相遇前的速度;相遇后,甲同学运动的路程,运动的时间,相遇后的速度,所以相遇前后速度变化,故错误;、由图可知,甲同学全程所用的时间为,甲出发的同时,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所以乙同学步行的时间也为,故正确;、甲、乙同学在相遇,由图可知,相遇后乙同学步行的路程,故错误。故选:。3.(真题来源:襄阳)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摄像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图象,它在第时的速度为 。【分析】根据物体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判定其运动情况;分析图乙可知,在内,无人机的做匀速直线运动,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则摄像机是运动的;分析图乙可知,在内,无人机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则在第时的速度为。故答案为:运动;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