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大象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大象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大象版)期末
评估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每题1分,共20分)
1. 夏天开空调出风口朝上,冬天开空调出风口朝下。这和热传递中的( )有关。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夏天开空调出风口朝上,冬天开空调出风口朝下,这和热传递中的热对流有关。
2. 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声音的干扰,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 在校园周围植树 B.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工具 C.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答案】A
【解析】
【详解】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
A、在校园周围植树,树木对噪声有阻挡作用,能够减小校外噪音的干扰,属于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噪音,故A正确;
B、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工具无助于噪声的减小,措施不可行,故B错误;
C、将教室的窗户关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噪音,把窗户打开则不起作用,故C错误。
3. 下列( )可以测试你的反应速度。
A. 拔河游戏 B. 按指令做动作游戏 C. 讲故事比赛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由刺激引起的相应变化就是反应,按指令做动作游戏测试你的反应速度。
4. 炒菜锅的手柄材料一般不用下面哪种材料。( )
A. 铁 B. 塑料 C. 木头
【答案】C
【解析】
【详解】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选项中,木头最不容易导热,所以炒菜用的锅,锅柄用木头做比较合适。
5. 冬天穿羽线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 )。
A. 能够产生热量 B. 能传递更多热量 C. 能保温
【答案】C
【解析】
【详解】冬天穿羽绒服暖和,是因为羽绒是热的不良导体,具有保温的作用。羽绒服不能产生热且传递热的能力差。C符合题意。
6. ( )是人体司令部,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
A. 脑 B. 神经 C. 脊髓
【答案】A
【解析】
【详解】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其中体积最大的是大脑,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是人体司令部,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
7. 下列行为中,主要由大脑支配完成的是( )。
A. 奇奇和爸爸一起过独木桥
B. 妙妙通过思考,做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
C. 妈妈做瑜伽前,都要进行深呼吸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脑有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所以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A、走路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故A不符合;
B、妙妙通过思考,做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要调用感觉、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主要由大脑支配完成,故B符合题意;
C、呼吸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故C不符合。
8. 人体内缺乏哪种物质,可能会引起近视?( )
A. 脂肪 B. 维生素A C. 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症皮肤粗糙、夜盲症。人体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引起近视。脂肪为人体提供热量,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9. 用百叶窗做的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C. 滑轮组
【答案】A
【解析】
【详解】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跟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用百叶窗做的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定滑轮。
10. 大街上的环卫工人使用的捡垃圾的夹子(如图所示)属于( )。
A. 费力杠杆 B. 省力杠杆 C.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答案】A
【解析】
【详解】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说秤砣离提绳越远,称的重量越大,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垃圾夹子的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属于费力杠杆。
11. 容易发生火山喷发的地点是( )。
A. 地壳较厚而且坚硬的地方
B. 地壳较薄且有裂缝的地方
C. 地壳任意地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时,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所以容易发生火山喷发的地点是地壳较薄且有裂缝的地方。
12. 下列行为是缺乏意志的表现的是( )。
A. 奇奇上课时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B. 妙妙写作业的时候,写一会儿玩一会儿
C. 探探每周都会自己打扫房间卫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脑是高度发达的器官,是支配和调节人的一切生理活动,包括思维、意识等高级活动的中枢。分析选项可知,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每周都会自己打扫房间卫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B属于缺乏意志的表现。
13. 下列现象没有用到热传递的是( )。
A 用热水袋暖手 B. 用水壶烧水 C. 水遇冷结冰
【答案】C
【解析】
【详解】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现象就会出现,当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挨在一起,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用热水袋暖手和用水壶烧水,都发生了热传递现象。水遇冷结冰与热传递现象无关。故C选项符合题意。
14. 整个地壳中的岩石以( )为主。
A. 变质岩 B. 大理岩 C. 岩浆岩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整个地壳中的岩石以岩浆岩为主。
15.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下面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脑→神经系统→物体→感觉器官
B. 物体→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C. 物体→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大脑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C符合题意。
16. 哪位科学家最先提出了日心说?( )
A. 爱因斯坦 B. 哥白尼 C. 阿里斯塔克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在哥白尼之前将近2000年就提出过日心说,阿里斯塔克提出的日心说和他关于恒星距离地球极其遥远的假说都是符合实际的,但直到19世纪因为真正观测到恒星位置变化的证据,日心说才被所有的天文学家所接受。故C正确。
17. 下列机械中,属于省力轮轴的是( )。
A. 竹蜻蜓 B. 方向盘 C. 镊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竹蜻蜓、方向盘利用了轮轴原理,竹蜻蜓是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属于费力轮轴;方向盘是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属于省力轮轴;镊子利用了杠杆原理,属于费力杠杆。
18. 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 )的点,所用的力最小。
A. 较近 B. 中间 C. 较远
【答案】C
【解析】
【详解】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易于把门打开。
故选C。
19. 夏季是泥石流的高发季节,在发生泥石流时,人们应该向哪个方向逃生?( )
A. 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山坡上跑 B. 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C.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答案】A
【解析】
【详解】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若突发泥石流,恰好在泥石流流经的路中央,应该沿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这样逃生的几率最大。
20. 近些年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逐年增加,不健康的用眼方式导致( )变厚,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A. 视神经 B. 晶状体 C. 视网膜
【答案】B
【解析】
【详解】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疲劳失去调节能力,晶状体就会过度变厚,之后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二、判断(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每题1分,共10分)
21. 将同样的一杯水倒入一个大盘子和一个小盘子里,放在条件相同的地方,小盘子里的水会先蒸发完。( )
【答案】×
【解析】
【详解】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将同样的一杯水倒入一个大盘子和一个小盘子里,放在条件相同的地方,大盘子表面积大,里面的水会先蒸发完。
22. 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否与青春期发育得好坏没有关系。( )
【答案】×
【解析】
【详解】青春期是人体生长育的第二高峰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
23. 水在常温下不会蒸发。( )
【答案】×
【解析】
【详解】水蒸发指水面的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过程。水面蒸发包括水分化汽(又称汽化)和水汽扩散两个过程。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水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
24. 看到不同的事物时,大脑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
【答案】√
【解析】
【详解】大脑有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所以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大脑管理人的情绪,看到不同的事物时,大脑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比如睹物思情就是如此,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5. 火山喷发会产生有毒气体,火山灰会污染环境,百害而无一利( )
【答案】×
【解析】
【详解】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导致泥石泥和地震等坏处;但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26. 经常动脑筋想问题,可以使大脑灵活、发达。( )
【答案】√
【解析】
【详解】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所以学习时经常动脑筋或想问题,可以使大脑灵活、发达。
27. 蒸馒头主要是利用了热对流原理。( )
【答案】√
【解析】
【详解】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 蒸馒头主要是利用了热对流。题干正确。
28. 按时睡觉可以促进皮肤自我修复。( )
【答案】√
【解析】
【详解】未成年人要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有利于保护自己。保护皮肤要注意防晒,防止晒伤,按时睡觉,能促进皮肤自我修复。
29. 筷子是能够省力的用餐工具。( )
【答案】×
【解析】
【详解】筷子是杠杆工具,支点在筷子与手的虎口接触的位置,食指指头对筷子上压力(垂直于筷子)是动力,食物对筷子上挤压力是阻力,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所以筷子是费力杠杆,费力但是省距离,使用方便。
30. 猜想时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胡猜乱想。(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己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猜想要大胆,但不是胡猜乱想,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三、实验探究(20分)
奇奇同学用平衡尺做实验,下表是实验中奇奇收集到的数据,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相关练习。
31. 请你帮助奇奇同学把实验记录表补充完整,使平衡尺左右两边能够保持平衡。
实验序号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数) 阻力大小(垫圈个数)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格数) 动力大小(垫圈个数)
① 3 2 ( ) 2
② 4 2 2 ( )
③ 4 3 ( ) 2
32. 通过实验数据判断,_____________是省力杠杆,_____________是费力杠杆,_____________是既不省力又不费力杠杆。(填写实验序号)
33. 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的杠杆为_____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34. 如果在实验②的基础上,将支点左右两边的垫圈各去掉一个,下列杠杆尺示意图正确的是( )。(“A”为阻力点,“B”为动力点)
A. B. C.
【答案】31. ①. 3 ②. 4 ③. 6
32 ①. ③ ②. ② ③. ① 33. 费力 34. B
【解析】
【分析】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杠杆包括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三个重要位置。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1题详解】
根据杠杆尺平衡原理: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
因此,当表中左边杠杆第3格挂2个垫圈时,右边第三格也必须挂2个钩码才能杠杆处于平衡;
表中左边杠杆第4格挂2个垫圈时,右边第2格必须挂4个垫圈才能杠杆处于平衡;
表中杠杆左边第4格挂3个垫圈时,右边第六格必须挂2个钩码才能杠杆处于平衡。
如下表所示,使平衡尺左右两边能够保持平衡。
【32题详解】
通过实验数据判断,③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②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①动力等于阻力,是既不省力又不费力杠杆。
【33题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的杠杆为费力。
【34题详解】
如果在实验②的基础上,将支点左右两边的垫圈各去掉一个,左边的力矩是:4×2=8;右边的力矩是:6×1=6。则杠杆会向左边倾斜,杠杆尺示意图正确的是图B。
如图,探探用相同体积的蜡在铜丝上粘上A、B、C、D四根火柴,用酒精灯在铜丝的一端加热。
35.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 金属是否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B. 金属和火柴是否能够传热 C. 热能否在物体内部进行传递
36. 在上面的实验中,四根火柴,掉落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
37. 该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嘴吹灭 B. 用镊子夹灭 C. 用灯帽盖灭
38. 探探通过该实验得出结论:热通常从物体温度_____________的部分传向温度_____________的部分。(填“低”或“高”)
【答案】35. C 36. ABCD 37. C
38. ①. 高 ②. 低
【解析】
【分析】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所以铁丝是靠近火焰点的地方温度高。使用酒精灯要注意:①保持酒精灯直立,避免酒精洒出来;②不能直接向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否则可能会造成火灾;③不能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④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
【35题详解】
(1)读图可知,探探用相同体积的蜡在铜丝上粘上A、B、C、D四根火柴,用酒精灯在铜丝的一端加热。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热能否在物体内部进行传递。
故选C。
【36题详解】
在上面的实验中,A、B、C、D四根火柴,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热量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由此判断四根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B→C→D。
【37题详解】
该实验结束后,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正确操作方法可知,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用镊子很难夹灭酒精灯。
故选C。
【38题详解】
探探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热通常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四、解释说明(共10分)
39. 猛烈的火山爆发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把森林烧为灰烬,请你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写出火山喷发的原因。
【答案】地球的内部运动会引起火山喷发。地球内部温度比较高,压力比较大,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
【解析】
【详解】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或者地壳某处变薄,岩浆会冲破地壳的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熔岩流,火光冲天,烟气弥漫,岩浆及气体等喷出。
40. 仔细观察我们的课程表,会发现课程表中每天安排了各种活动和不同的课程,课间还有休息时间,这样安排是因为什么?请把你认为正确的原因写下来。
【答案】学校课程表把不同学科交替排列,能保证学生科学用脑,让大脑不同部位接受刺激,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休息,避免使学生的大脑感到疲倦。
【解析】
【详解】学习和思维都必须用脑。而只有科学用脑,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学校课程表把不同学科交替排列,能保证学生科学用脑,让大脑不同部位接受刺激,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休息,避免使学生的大脑感到疲倦。
41. 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请举例说出三种不良的环境因素,并简单说一说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
【答案】不良的环境因素:噪声、雾霾、垃圾、污水;
如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如在雾霾天气进行户外活动,人体的呼吸器官会受到影响。
如垃圾和污水可能引起肠胃疾病、皮肤病等。
【解析】
【详解】饮食、运动及睡眠等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噪声、雾霾、垃圾、污水等不良环境因素会影响人体健康。
如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如在雾霾天气进行户外活动,人体的呼吸器官会受到影响。
如垃圾和污水可能引起肠胃疾病、皮肤病等。
五、阅读分析(每小题2分,共10分)
地震预警
地震时,不少人的手机都收到了地震预警的消息,这样的地震预警是咋做到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地震预警≠地震预报,地震没发生要去预测,目前的技术还实现不了。地震已经发生,赶在震感传来之前通知你,这就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就是跟地震抢时间,提醒你避难。这个时间是咋抢出来的?要从地震的原理说起。
我们的地球的地壳不是完整一块,是不同的板块拼起来的。地壳软流层是又软又热的岩浆,不稳定。因为软流层流动或地球自转等原因,板块和板块会碰撞摩擦,撞得很大力的话,就会发生地震。
地震后,震源会向外面传导地震波,地震预警跟地震波有关。地震波有两种,在地震最开始你会感到上下颠簸,这是纵波,接着感受到的是左右摇晃,这是横波。纵波传导速度更快,威力相对较小,横波传播速度稍慢,破坏力更强。因为纵波比横波传得快,地震预警,就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监测站会先监测到纵波,然后用电磁波给手机用户发信息。电磁波的速度是光速,比地震波快得多,赶在破坏力更大的横波到达之前,提示你避难。
通过以上资料的阅读,请回答下面问题。
42. 地震产生的原因是因为( )。
A. 海啸引发了地震 B. 板块之间的碰撞 C. 岩浆冲出地面
43. 地震预警和( )有关。
A. 地震波 B. 温度 C. 风速
44. 下面对于地震预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前 B.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时候 C.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
45. 地震中破坏力最大的是( )。
A. 横波 B. 纵波 C. 电磁波
46. 明明家住在五楼,如果收到地震预警,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马上从家里跳窗逃生 B.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 C. 立刻躲卫生间墙角
【答案】42. B 43. A 44. C 45. A 46. C
【解析】
【分析】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地震时要学会自我保护,掌握自救的方法。
【42题详解】
我们的地球的地壳不是完整一块,是不同的板块拼起来的。地壳软流层是又软又热的岩浆,不稳定。因为软流层流动或地球自转等原因,板块和板块会碰撞摩擦,撞得很大力的话,就会发生地震。
故选B。
【43题详解】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后,震源会向外面传导地震波,地震预警跟地震波有关。
故选A。
【44题详解】
地震预警≠地震预报,地震没发生要去预测,目前的技术还实现不了。地震已经发生,赶在震感传来之前通知你,这就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就是跟地震抢时间,提醒你避难。
故选C。
【45题详解】
地震波有两种,在地震最开始你会感到上下颠簸,这是纵波,接着感受到的是左右摇晃,这是横波。纵波传导速度更快,威力相对较小,横波传播速度稍慢,破坏力更强。
故选A。
【46题详解】
明明家住在五楼,如果收到地震预警,可以立刻躲在卫生间墙角,不能从家里跳窗逃生,也不能乘坐电梯快速下楼,否则威胁到生命安全。
故选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大象版)期末
评估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每题1分,共20分)
1. 夏天开空调出风口朝上,冬天开空调出风口朝下。这和热传递中的( )有关。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2. 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声音的干扰,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 在校园周围植树 B.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工具 C.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3. 下列( )可以测试你的反应速度。
A. 拔河游戏 B. 按指令做动作游戏 C. 讲故事比赛
4. 炒菜锅的手柄材料一般不用下面哪种材料。( )
A. 铁 B. 塑料 C. 木头
5. 冬天穿羽线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 )。
A. 能够产生热量 B. 能传递更多热量 C. 能保温
6. ( )人体司令部,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
A. 脑 B. 神经 C. 脊髓
7. 下列行为中,主要由大脑支配完成的是( )。
A. 奇奇和爸爸一起过独木桥
B. 妙妙通过思考,做出了一道很难数学题
C. 妈妈做瑜伽前,都要进行深呼吸
8. 人体内缺乏哪种物质,可能会引起近视?( )
A. 脂肪 B. 维生素A C. 蛋白质
9. 用百叶窗做的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C. 滑轮组
10. 大街上的环卫工人使用的捡垃圾的夹子(如图所示)属于( )。
A. 费力杠杆 B. 省力杠杆 C.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11. 容易发生火山喷发的地点是( )。
A. 地壳较厚而且坚硬的地方
B. 地壳较薄且有裂缝地方
C. 地壳任意地方
12. 下列行为是缺乏意志的表现的是( )。
A. 奇奇上课时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B. 妙妙写作业的时候,写一会儿玩一会儿
C. 探探每周都会自己打扫房间卫生
13. 下列现象没有用到热传递的是( )。
A. 用热水袋暖手 B. 用水壶烧水 C. 水遇冷结冰
14. 整个地壳中的岩石以( )为主。
A 变质岩 B. 大理岩 C. 岩浆岩
15.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下面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脑→神经系统→物体→感觉器官
B. 物体→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C. 物体→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大脑
16. 哪位科学家最先提出了日心说?( )
A. 爱因斯坦 B. 哥白尼 C. 阿里斯塔克
17. 下列机械中,属于省力轮轴的是( )。
A. 竹蜻蜓 B. 方向盘 C. 镊子
18. 推门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 )的点,所用的力最小。
A. 较近 B. 中间 C. 较远
19. 夏季是泥石流的高发季节,在发生泥石流时,人们应该向哪个方向逃生?( )
A. 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山坡上跑 B. 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C.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20. 近些年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逐年增加,不健康的用眼方式导致( )变厚,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A. 视神经 B. 晶状体 C. 视网膜
二、判断(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每题1分,共10分)
21. 将同样的一杯水倒入一个大盘子和一个小盘子里,放在条件相同的地方,小盘子里的水会先蒸发完。( )
22. 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否与青春期发育得好坏没有关系。( )
23. 水在常温下不会蒸发。( )
24. 看到不同的事物时,大脑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
25. 火山喷发会产生有毒气体,火山灰会污染环境,百害而无一利。( )
26. 经常动脑筋想问题,可以使大脑灵活、发达。( )
27. 蒸馒头主要是利用了热对流原理。( )
28. 按时睡觉可以促进皮肤自我修复。( )
29. 筷子是能够省力的用餐工具。( )
30. 猜想时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胡猜乱想。( )
三、实验探究(20分)
奇奇同学用平衡尺做实验,下表是实验中奇奇收集到的数据,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相关练习。
31. 请你帮助奇奇同学把实验记录表补充完整,使平衡尺左右两边能够保持平衡。
实验序号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数) 阻力大小(垫圈个数)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格数) 动力大小(垫圈个数)
① 3 2 ( ) 2
② 4 2 2 ( )
③ 4 3 ( ) 2
32. 通过实验数据判断,_____________是省力杠杆,_____________是费力杠杆,_____________是既不省力又不费力杠杆。(填写实验序号)
33. 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的杠杆为_____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34. 如果在实验②的基础上,将支点左右两边的垫圈各去掉一个,下列杠杆尺示意图正确的是( )。(“A”为阻力点,“B”为动力点)
A. B. C.
如图,探探用相同体积的蜡在铜丝上粘上A、B、C、D四根火柴,用酒精灯在铜丝的一端加热。
35.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 金属是否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B. 金属和火柴是否能够传热 C. 热能否在物体内部进行传递
36. 在上面的实验中,四根火柴,掉落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
37. 该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嘴吹灭 B. 用镊子夹灭 C. 用灯帽盖灭
38. 探探通过该实验得出结论:热通常从物体温度_____________的部分传向温度_____________的部分。(填“低”或“高”)
四、解释说明(共10分)
39. 猛烈的火山爆发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把森林烧为灰烬,请你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写出火山喷发的原因。
40. 仔细观察我们的课程表,会发现课程表中每天安排了各种活动和不同的课程,课间还有休息时间,这样安排是因为什么?请把你认为正确的原因写下来。
41. 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请举例说出三种不良的环境因素,并简单说一说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
五、阅读分析(每小题2分,共10分)
地震预警
地震时,不少人的手机都收到了地震预警的消息,这样的地震预警是咋做到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地震预警≠地震预报,地震没发生要去预测,目前的技术还实现不了。地震已经发生,赶在震感传来之前通知你,这就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就是跟地震抢时间,提醒你避难。这个时间是咋抢出来的?要从地震的原理说起。
我们的地球的地壳不是完整一块,是不同的板块拼起来的。地壳软流层是又软又热的岩浆,不稳定。因为软流层流动或地球自转等原因,板块和板块会碰撞摩擦,撞得很大力的话,就会发生地震。
地震后,震源会向外面传导地震波,地震预警跟地震波有关。地震波有两种,在地震最开始你会感到上下颠簸,这是纵波,接着感受到的是左右摇晃,这是横波。纵波传导速度更快,威力相对较小,横波传播速度稍慢,破坏力更强。因为纵波比横波传得快,地震预警,就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监测站会先监测到纵波,然后用电磁波给手机用户发信息。电磁波的速度是光速,比地震波快得多,赶在破坏力更大的横波到达之前,提示你避难。
通过以上资料的阅读,请回答下面问题。
42. 地震产生的原因是因为( )。
A. 海啸引发了地震 B. 板块之间的碰撞 C. 岩浆冲出地面
43. 地震预警和( )有关。
A. 地震波 B. 温度 C. 风速
44. 下面对于地震预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前 B.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的时候 C.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
45. 地震中破坏力最大的是( )。
A. 横波 B. 纵波 C. 电磁波
46. 明明家住在五楼,如果收到地震预警,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马上从家里跳窗逃生 B.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 C. 立刻躲在卫生间墙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