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六年级科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地下车库的路、盘山路设计成斜面是因为( )。A. 斜面能省力 B. 斜面阻力大 C. 斜面虽然费力,但省时间2. 下列哪项不能说明食物具有能量( )。A. 干燥的粉条能够被点燃B. 牛吃饱了草后,犁田有力气C. 人吃药后可以治病3. 电水壶是常用小家电。下列关于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错误的是( )。A. 使用时,电能转化为热能 B. 加热到水烧开之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C. 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蒸气4. 茜茜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在小组互助合作探究活动中,你建议她选择的分工( )。A. 材料员 B. 记录员 C. 汇报员5. 科学小组通过工具了解更多的生物细节。小组成员没有放大镜,却找到以下透明镜片,其中适合当放大镜的是( )。A. B. C.6.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用镊子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央,做法正确的是( )。A 把标本放上就可以 B. 标本要展开,不能折叠C. 标本很薄,可以折叠7. 如图,当培养微生物的烧杯中出现了一些霉点后,龙龙用滴管取一滴液体用于制作临时装片,此时滴管应从( )吸取液体。A. 水底沉淀物处 B. 搅拌后中间水位处 C. 靠近水面处8. 用橙子制作地球模拟自转时,橙子最合理的切法是( )。A. 纵向切开 B. 横向切开 C. 倾斜切开9. 北京、黑龙江、新疆日出的时间最晚的是( )。A. 北京 B. 黑龙江 C. 新疆10. 下列不能反驳“地球四季变化是地球与太阳距离远近变化形成”的证据有( )。A.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与远距点相差非常小B. 每年的一月初,地球运行到近距点,此时是中国气温最冷的季节C. 无论是近距点还是远距点,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都不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某同学将这个电动机的转子用手转动,外围连接上灯泡,发现灯泡亮了,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转换为电能。12. 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___________能转换而来。13. ________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14. 流感病毒属于微生物,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15. 常温下,牛奶开封后如果没有及时喝完,一天之后会变酸。这是大量_________繁殖的缘故。16. 我国古代,人们观察发现,不同季节影子在正午的长短会发生变化,其中影子最短是在_____季,影子最长是在_________季。17. 小轩发现临湘昼夜长短变化的特点是:夏季日长夜短,冬季日短夜长。这是由地球的___________引起的(选填“自转”或“公转”)。18. 根据所学知识,小科他们发现独轮车(如图)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机械组合。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9. 寒假里小明每天使用功率为2000瓦的家用取暖器1小时,则每天耗电量为2度。( )20. 在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断电后,铁钉偶然也能吸起一两根大头针。( )21. 常见的水龙头旋转把手,打开它取水时,它实际上是滑轮。( )22. 用平板比用手推车运送物品更省力。( )23. 工具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需要不断发展。( )24. 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对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也越大。( )25. 显微镜的发展史充分反映了人类永远不满足现状,对自然规律善于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6. 面包表面长了霉斑,只要将其清除干净,照样可以吃。( )27. 2022年将在北京开冬季奥运会,北京时间上午8点举行的滑雪比赛,而美国人若想看直播比赛也必须在上午8点。( )28. 当我们不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时,需要作出假设,假设时想怎么假设就怎么假设,不需要有什么依据( )四、简答题(8分)29. 用完了的废电池,你能用什么办法检测是不是还有一点儿电?30. 当季节更替时,生物会用哪些方式来适应?(至少两种)五、填图题(10分)31. 如图1所示是一个杠杆装置,请你在图2中选取大石头、小石头、向上向下表示力的箭头画在图1中A、B所在合适位置处,以实现B处的石头能够撬动A处石头,并在A、B处括号中填写“用力点”或“阻力点”。六、实验探究题(9分)明明小组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将线圈圈数为20圈、40圈和60圈的电磁铁,分别先后接入同一个电路中,实验记录如下表:线圈圈数 20圈的电磁铁 40圈的电磁铁 60圈的电磁铁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1 2 3吸引大头针数/枚 5 6 6 10 12 9 8 5 232. 明明小组同学研究问题是___________。33. 该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来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的。34. 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有同学指出,明明小组的实验在设计上有不合理的地方,下列三种修改方案,合理的是( )。A. 实验次数不合理,应每种线圈数都只做1次实验B. 线圈圈数不合理,可以改成1圈、2圈、3圈C. 接入同一个电路不合理,应接入三个都用新电池的相同电路中35. 像明明小组的探究一样,当我们的实验出现数据有疑问的情况时,我们应该( ) 。A. 分析原因,改进方法,正确操作,重新实验B. 不需要继续实验C. 按照我们的猜想,修改实验数据36. 如果不改进实验方案重新实验,仅仅对上表记录的数据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七、综合题(13分)37.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对于日月星辰的探索从未停止。同学们在研究“昼夜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时,提出了下面四种假说:(1)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 )。(多选)(2)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提出了许多看法: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观点,哥白尼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观点,他们共同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观点后来经证实是正确的。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用实验让人们亲眼见证了地球在自转,现在我们可以排除上述假说中( )是不成立的。(多选)(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我们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______。(4)我们观察到每天正午的日影长度会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制作了______________(填“日晷”或“圭表”),这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________运动造成的。(5)结合以上所有实验,以及人类经过长达1600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证实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四种假说中的( )(单选)。如何把物体放大得更大,小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38. 做个简易显微镜:找两个规格不同的_______,调整它们之间的_________来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清楚为止,用纸筒和胶带把它们固定下来,一个简易显微镜就做好了。在真正的显微镜上也有两个镜,用眼看的镜叫__________,对准物体的镜叫物镜。39. 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是用透镜制成的,它是利用透镜对光折射而产生物像的,像这样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x物镜放大的倍数。因为人眼所见到的光有一定的波长范围,所以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一定限度的。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大大提高了放大倍数。1983年,科学家又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列显微镜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正确的是( )。A. 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B. 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C. 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40. 实验室里一个显微镜的目镜的放大倍数是3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20倍,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A. 50倍 B. 600倍 C. 3020倍2023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六年级科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地下车库的路、盘山路设计成斜面是因为( )。A. 斜面能省力 B. 斜面阻力大 C. 斜面虽然费力,但省时间【答案】A【解析】【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地下车库的路、盘山路设计成斜面是因为斜面能省力。2. 下列哪项不能说明食物具有能量( )。A. 干燥的粉条能够被点燃B 牛吃饱了草后,犁田有力气C. 人吃药后可以治病【答案】C【解析】【详解】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A.正确,干燥的粉条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并且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B.正确,牛吃草后有力气,说明食物具有能量。C.错误,人吃药后可以治病不能说明食物具有能量。3. 电水壶是常用小家电。下列关于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错误的是( )。A. 使用时,电能转化为热能 B. 加热到水烧开之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C. 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蒸气【答案】C【解析】【详解】A.使用时,电能转化为热能,正确;B.加热到水烧开之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正确;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蒸气,错误;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4. 茜茜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在小组互助合作探究活动中,你建议她选择的分工( )。A. 材料员 B. 记录员 C. 汇报员【答案】C【解析】【详解】小组内常开展的探究活动有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表达交流、搜集证据等。茜茜同学非常善于表达,有组织和协调能力,这正是一个汇报员必不可少的条件,故C正确。5. 科学小组通过工具了解更多的生物细节。小组成员没有放大镜,却找到以下透明镜片,其中适合当放大镜的是( )。A. B. C.【答案】B【解析】【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倍数不等。观察可知,B适合做放大镜。6.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用镊子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央,做法正确的是( )。A. 把标本放上就可以 B. 标本要展开,不能折叠C. 标本很薄,可以折叠【答案】B【解析】【详解】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等。实验中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B正确。7. 如图,当培养微生物的烧杯中出现了一些霉点后,龙龙用滴管取一滴液体用于制作临时装片,此时滴管应从( )吸取液体。A. 水底沉淀物处 B. 搅拌后中间水位处 C. 靠近水面处【答案】C【解析】【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当培养微生物的烧杯中出现了一些霉点后,就含有很多霉菌了,霉菌生于水面,此时滴管应从靠近水面处吸取液体。8. 用橙子制作地球模拟自转时,橙子最合理的切法是( )。A. 纵向切开 B. 横向切开 C. 倾斜切开【答案】B【解析】【详解】用橙子模拟地球时,将橙子从中间横向切开。横切面接近圆形,与赤道形态一致,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同时还要按地轴倾斜于赤道的方向将吸管穿过橙子。9. 北京、黑龙江、新疆日出的时间最晚的是( )。A. 北京 B. 黑龙江 C. 新疆【答案】C【解析】【详解】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先迎来黎明的是黑龙江,最晚看到日出的时间的是新疆。10. 下列不能反驳“地球四季变化是地球与太阳距离远近变化形成”的证据有( )。A.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与远距点相差非常小B. 每年的一月初,地球运行到近距点,此时是中国气温最冷的季节C. 无论是近距点还是远距点,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都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反驳“地球四季变化是地球与太阳距离远近变化形成”的证据有每年的一月初,地球运行到近距点,此时是中国气温最冷的季节、无论是近距点还是远距点,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都不同。A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与远距点相差非常小,无法反驳这一观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某同学将这个电动机的转子用手转动,外围连接上灯泡,发现灯泡亮了,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转换为电能。【答案】动能【解析】【详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某同学将这个电动机的转子用手转动,外围连接上灯泡,发现灯泡亮了,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换是:动能转换为电能,这时可以把它称为发电机了。12. 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___________能转换而来。【答案】电【解析】【详解】能量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声、光、电、热、磁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例如: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耳机、电磁炉等物体。13. ________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答案】印刷术【解析】【详解】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活字印刷术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14. 流感病毒属于微生物,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答案】没有【解析】【详解】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它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病毒比细菌小得多,不能独立生活,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面。流感病毒属于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15. 常温下,牛奶开封后如果没有及时喝完,一天之后会变酸。这是大量_________繁殖的缘故。【答案】细菌【解析】【详解】常温下,牛奶开封后如果没有及时喝完,一天之后会变酸,说明牛奶已经被微生物污染了,通常已经变质,牛奶中滋生了大量的细菌,导致牛奶腐败变质。这个时候继续食用的话容易导致食源性疾病。16. 我国古代,人们观察发现,不同季节影子在正午的长短会发生变化,其中影子最短是在_____季,影子最长是在_________季。【答案】 ①. 夏 ②. 冬【解析】【详解】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我国古代,人们观察发现,不同季节影子在正午的长短会发生变化,其中影子最短是在夏季,影子最长是在冬季。17. 小轩发现临湘昼夜长短变化的特点是:夏季日长夜短,冬季日短夜长。这是由地球的___________引起的(选填“自转”或“公转”)。【答案】公转【解析】【详解】我们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除了不停地自转,还在围着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夏季日长夜短,冬季日短夜长。这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18. 根据所学知识,小科他们发现独轮车(如图)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机械组合。【答案】 ①. 杠杆 ②. 轮轴【解析】【详解】独轮手推车是机器,它是多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应用,轮子是轮轴,车架是杠杆。车轮是轮轴的应用,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杠杆,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独轮车是省力杠杆。使用杠杆时,为了节省人力,应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9. 寒假里小明每天使用功率为2000瓦的家用取暖器1小时,则每天耗电量为2度。( )【答案】√【解析】【详解】“度”是用电量的单位,用功率是一千瓦的用电器,通电使用1小时,消耗的电量就是一度电。小明每天使用功率为2000瓦的家用取暖器1小时,则每天耗电量就是2度。所以该说法是正确的。20. 在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断电后,铁钉偶然也能吸起一两根大头针。( )【答案】√【解析】【详解】电磁铁中的铁钉在通电流时,铁钉被磁化了,能吸起较多大头针。切断电流后,铁钉上还有少量“剩磁“,还能吸起一两根大头针。21. 常见的水龙头旋转把手,打开它取水时,它实际上是滑轮。( )【答案】×【解析】【详解】像水龙头这样,由一个轮和一个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轮轴。常见的水龙头旋转把手,打开它取水时,它实际上是轮轴,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22. 用平板比用手推车运送物品更省力。( )【答案】×【解析】【详解】用手推车运送物品利用了轮轴、杠杆原理,比较省力。用平板运送物品,属于滑动,同样条件下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所以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无轮的平板更省力、更灵活。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23. 工具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需要不断发展。( )【答案】√【解析】【详解】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工具的发明和利用使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工具也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需要不断发展和改进。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24. 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对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也越大。( )【答案】×【解析】【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起有关,中央凸起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象大,看到的范围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象小,看到的范围大。25. 显微镜的发展史充分反映了人类永远不满足现状,对自然规律善于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答案】√【解析】【详解】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所以显微镜的发展史充分反映了人类永远不满足现状,对自然规律善于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故题干说法正确。26. 面包表面长了霉斑,只要将其清除干净,照样可以吃。( )【答案】×【解析】【详解】发霉的食物常被霉菌污染,产生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伤害大。发霉的食物将霉斑清除干净也不能再吃了,其他部分可能也被霉菌污染。27. 2022年将在北京开冬季奥运会,北京时间上午8点举行滑雪比赛,而美国人若想看直播比赛也必须在上午8点。( )【答案】×【解析】【详解】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美国洛杉矶位于西八区,当地标准时与我国时差为16小时,北京时间上午8点举行的滑雪比赛,而美国人若想看直播比赛也必须在晚上12点。28. 当我们不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时,需要作出假设,假设时想怎么假设就怎么假设,不需要有什么依据。( )【答案】×【解析】【详解】假设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假设必须有依据,而猜测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但假设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四、简答题(8分)29. 用完了的废电池,你能用什么办法检测是不是还有一点儿电?【答案】将导线两端连接到电池的两极,然后将指南针靠近这根导线。发现指南针指针发生偏转,就说明该电池还有电,无论怎么调整角度都不偏转说明电池没有电。【解析】【详解】指南针静止时指针会指向南北,将磁铁、通电导线或通电线圈靠近它时,指南针的指针会发生偏转。根据对电磁现象的认识,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如果指南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池中有电,否则就没有电。所以用完了的废电池,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发现还有一点微弱的电流。30. 当季节更替时,生物会用哪些方式来适应?(至少两种)【答案】当季节更替时,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换羽、换毛、进入冬眠、夏眠等。【解析】【详解】动物为了适应季节更替带来的气温、降水、食物丰富度等变化,产生了应对这些变化的措施。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换羽、换毛、进入冬眠、夏眠等。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冬眠是动物对冬季气温低,食物少等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换毛过冬也是为了应对寒冷。五、填图题(10分)31. 如图1所示是一个杠杆装置,请你在图2中选取大石头、小石头、向上向下表示力的箭头画在图1中A、B所在合适位置处,以实现B处的石头能够撬动A处石头,并在A、B处括号中填写“用力点”或“阻力点”。【答案】【解析】【详解】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图1中,点A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点B到支点的距离,属于费力杠杆。想要实现B处的石头能够撬动A处石头,必须把大石头放在B处,把小石头放在A处,大石头的点是用力点,力的方向向下,小石头接触的点是阻力点,力的方向向上。六、实验探究题(9分)明明小组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将线圈圈数为20圈、40圈和60圈的电磁铁,分别先后接入同一个电路中,实验记录如下表:线圈圈数 20圈的电磁铁 40圈的电磁铁 60圈的电磁铁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1 2 3吸引大头针数/枚 5 6 6 10 12 9 8 5 232. 明明小组同学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33. 该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来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的。34. 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有同学指出,明明小组的实验在设计上有不合理的地方,下列三种修改方案,合理的是( )。A. 实验次数不合理,应每种线圈数都只做1次实验B. 线圈圈数不合理,可以改成1圈、2圈、3圈C. 接入同一个电路不合理,应接入三个都用新电池的相同电路中35. 像明明小组的探究一样,当我们的实验出现数据有疑问的情况时,我们应该( ) 。A. 分析原因,改进方法,正确操作,重新实验B. 不需要继续实验C. 按照我们的猜想,修改实验数据36. 如果不改进实验方案重新实验,仅仅对上表记录的数据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32.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吗33. 比较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4. C 35. A36.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无关【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32题详解】由于该实验中只有线圈圈数这一个变量,所以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33题详解】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比较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来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的。【34题详解】A.错误,实验次数应不少于三次;B.错误,线圈圈数不合理,圈数少了,磁力效果不明显;C.正确,接入同一个电路不合理,应接入三个都用新电池相同电路中。【35题详解】当我们的实验出现数据有疑问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准备材料,重新实验,这样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36题详解】根据实验数据,改变线圈圈数后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有多有少,可以推断该实验中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无关。七、综合题(13分)37.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对于日月星辰的探索从未停止。同学们在研究“昼夜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时,提出了下面四种假说:(1)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 )。(多选)(2)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提出了许多看法: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哥白尼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观点,他们共同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观点后来经证实是正确的。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用实验让人们亲眼见证了地球在自转,现在我们可以排除上述假说中( )是不成立的。(多选)(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我们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___。(4)我们观察到每天正午日影长度会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制作了______________(填“日晷”或“圭表”),这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________运动造成的。(5)结合以上所有实验,以及人类经过长达1600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证实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四种假说中的( )(单选)。【答案】 ①. ABCD ②. 日心说 ③. 地球是球形的 ④. AB ⑤. 自西向东 ⑥. 圭表 ⑦. 公转 ⑧. D【解析】【分析】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详解】(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C太阳不动,地球自转。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2)“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而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绕太阳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地球是球形的。(3)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如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4)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其中立着的是表,有刻度的是圭。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5)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最终证实,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如何把物体放大得更大,小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38. 做个简易显微镜:找两个规格不同的_______,调整它们之间的_________来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清楚为止,用纸筒和胶带把它们固定下来,一个简易显微镜就做好了。在真正的显微镜上也有两个镜,用眼看的镜叫__________,对准物体的镜叫物镜。39. 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是用透镜制成的,它是利用透镜对光折射而产生物像的,像这样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x物镜放大的倍数。因为人眼所见到的光有一定的波长范围,所以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一定限度的。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大大提高了放大倍数。1983年,科学家又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列显微镜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正确的是( )。A. 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B. 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C. 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40. 实验室里一个显微镜的目镜的放大倍数是3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20倍,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A. 50倍 B. 600倍 C. 3020倍【答案】38. ①. 凸透镜 ②. 距离 ③. 目镜 39. C 40. B【解析】【分析】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38题详解】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做个简易显微镜的方法是: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清楚为止,用纸筒和胶带把它们固定下来,一个简易显微镜就做好了。在真正显微镜上也有两个镜,用眼看的镜叫目镜,对准物体的镜叫物镜。【39题详解】根据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显微镜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先是放大镜,然后是由放大镜制作的光学显微镜,紧接着是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的电子显微镜,最后是1983年的扫描隧道显微镜。选择C选项。【40题详解】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x物镜放大的倍数。所以,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30×20=600倍。选择B选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