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


单元
) 北京的春节
作者。老舍(1899— 1966) ,原名舒庆春 ,现代著名作家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装 其代表作有《骆驼祥 子》《四世同堂》,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装
重点词听写词语 : 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腊八蒜
陈醋 杂拌儿 轿车
近义词 : 热闹 — 喧闹 充足 — 充裕 姻熟 — 熟练 万象更新 — 焕然一新
反义词 : 热闹 — 冷清 充足 — 短缺 间断 — 连续 姻熟 — 生疏
词语搭配 :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放鞭炮 逛庙会 贴对联 观花灯
词语理解 :
掺和 : 掺杂混合在一起
零七八碎 : 指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万象更新 : 宇宙间的一 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不得已 : 表示无可奈何 ,不得不如此
截然不同 :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悬灯结彩 : 悬挂彩灯 、彩带等 ,形容场面喜庆 、热闹
重点句1.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O(“农业产品展览会 ”是指腊八粥里的材料品种很 多 ,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用 料的丰富 )
2.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O这 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 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O(透过“万不得已 ”“必定 ”等词语 ,可以体会到人们对除夕夜吃 团圆饭的重视 装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 , 除夕晚上不能睡觉 , 要痛痛快快地玩 一 宿 , 这叫“守 岁”)
3. 一 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O(这句 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同时还与课文的首句相呼应 ,使文章结构浑然一 体 )
主题思想老舍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描绘了一 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字里行间 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 ,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的特点 ,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写作特点采用有详有略的写作手法: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一 、元宵节这几天详写 ,其他略写
拓展积果描写节日的词语:载歌载舞 欢聚一 堂 普天同庆 敲锣打鼓 欢声笑语
描写节日的名句:
. 爆竹声中一 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黄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 东 风 夜 放 花 千 树 , 更 吹 落 , 星 如 雨 宝 马 雕 车 香 满 路 凤 箫 声 动 , 玉 壶 光 转 , 一 夜 鱼 龙 舞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腊八粥
作者沈从文(1902— 1988)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县人 中国著名作家 、历史文物研究者 其代表 作有小说《边城》等
重点词听写词语 : 腊八 米粥 腻歪 吞咽 汤匙 搅拌 浓稠 肿胀 熬夜 褐色 水缸 脏水
近义词 : 预备 — 准备 搅和 — 搅拌 资格 — 资历 惊异 — 惊讶
反义词 : 合拢 — 分开 反抗 — 服从 承认 — 否认 有声无力 — 精神饱满 词语搭配 : 长了白胡子的老孩子 甜甜的感觉 叹气似的沸腾
词语理解 :
沸腾 : 液体达到一 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 ,产生大量气泡
不消说 : 不必说
重点句1.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 八 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 一 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O(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描写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同样的喜爱态度 ,体现出腊八粥对所有人都有诱惑性 )
2.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 夸张的修辞手法 , 写出了八儿此时此刻 开心 、迫不及待的心情 )
3.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 一 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 漫地摆成 一 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通过对八儿的状态以及八儿爹妈对陈腊肉奈何不来的描写 ,说明了八儿一 家人吃腊八粥吃 得非常尽兴 , 同时展现了一 幅家人和谐 、温警的画面 )
主题思想全文通过对腊八那天八儿等粥 、喝粥的描写 ,体现了 一 家人的其乐融融 ,并给读者展现了 一
幅淳朴 、和睦 、温警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赞美
写作特点1.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黄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等
2. 详略得当:等粥写得详细 ,喝粥描写较为简略
拓展积果含反义词的词语(有声无力):举足轻重 扬长避短 前赴后继 先人后己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 古人在这一 天祭犯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吉祥 我 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 , 至今已有 一 千余年 腊八粥寓意“合聚万物 、调和千灵 ” 在我国北方的很多地区 ,人们还会在这一 天泡“腊八蒜”
③ 古诗三首
作者韩棚 ,字君平 ,唐代诗人 ,“大历十才子 ”之 一 他的诗工整清丽 , 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 , 流传名句甚多
王建(约 767— 约 830) ,字仲初 ,唐代诗人 王建出身寒微 ,一 生潦倒 黄 其与张籍友善 ,他的乐 府诗与张齐名 ,世称“张王乐府”
重点词听写词语 : 王侯 文章 哭泣 轻盈 含情脉脉 栖居 寒鸦
词语理解 :
寒食 : 寒食节 ,通常在冬至后的第 105天 ,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春城 : 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 : 皇城里的柳树 汉宫 : 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黄 传蜡烛 : 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 : 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河汉女 : 指织女星 河汉 ,银河
耀 : 伸出
机抒 : 织机 装 杆 ,梭子 盈盈 : 清澈的样子
中庭 : 即庭中 ,庭院中
素 : 白暂 礼礼 : 织机发出的响声
章 : 花纹 零 : 落下 脉脉 : 相视无言的样子 十五夜 :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地白 :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重点句1.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O (在“不准百姓点灯”的寒食节 ,皇帝给宠臣赐蜡烛 ,蜡烛 燃起的凫凫轻烟飘入了王侯贵族的家中 ,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
2. 纤纤耀素手 , 礼礼弄机杆 O (“纤纤”写织女手的形态 ,“机机”写织机发出的响声;“擺 ”写织女 织布时的姿态 ,“弄 ”在这里是摆弄 , 玩 、戏的意思 装 织女虽然伸出素手 , 但无心织布 , 诗人 以人物动作写哀怨 ,突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的心情 )
3.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O (这两句采用委婉的语气 ,从作者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 望月 , 由赏月升华到思人怀远 其中“落”字新颖妥帖 ,不同凡响 ,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 ,仿 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 )
主题思想《寒食》是寓意委婉的讽刺诗 装 诗人委婉地用春城飞花的奇景开头 , 用东风拂柳引出皇宫 ,看 似称颂皇上恩典 ,实则借汉代故事讽刺皇宫特权以及宦官专宠
《设设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 、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 ,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 别意 ,也可认为是一 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
《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一 幅寂寥 、冷清 、沉静的中秋月夜图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作特点①情景交融 , 以情动人 ②情因景生 ,景以情生 ,二者相互渗透 ,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
拓展积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婶媚 — 苏拭《水调歌头》
.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 林杰《乞巧》
藏 戏
重点词近义词 : 认识 — 结识 雄浑 — 雄壮 随心所欲 — 为所欲为
反义词 : 敦厚 — 刁滑 行善积德 — 无恶不作 随心所欲 — 循规蹈矩
词语搭配 : 雄浑的歌声 咆哮的江水 数不清的牛皮船 歌舞说唱的形式
词语理解 :
压抑 : 对感情 、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
哄堂大笑 :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 一 无所有 : 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
两面三刀 : 指耍两面手法 。 地广人稀 : 土地广裹,人口稀少 。
随心所欲 : 一 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优带游带 : 形容从容不迫 、闲适自得的样子 。
咆哮 : ①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例句:黄河咆哮而去,留下的是人们的赞叹声。 ②(猛兽)怒吼 。例句: 密林深处不时传来几声猛兽的咆哮 。
重点句1.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 反问句开篇先声夺人,强调了藏戏戴着面具 演出的突出特点,也为下文写面具的颜色 、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
2. 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O(这句话承上启下,用“还是”引出唐东杰布的 传奇故事及 藏戏的形成 。)
3.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 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 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嗤O(这句话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了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根源 。)
4.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O(此句的前后两部分存在
因果关系:“运用象征 、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 、性格鲜明”是结果 。这句话揭示
了藏戏面具得以保留下来的一个 重要原因 。)
5.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 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O(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使藏戏得以保留下来并不断发展 。)
主题思想作者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藏戏具有的鲜明特色,表现了藏戏令人不可抗拒的艺术魁力和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 。
写作特点开头新颖独特,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的句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的三大特点 。
拓展积累形容贫困的词语:一无所有 身无分文 一贫如洗 家徒四壁 穷困潦倒
表示笑的词语:哄堂大笑 眉开眼笑 笑容可搀 喜笑颜开 媽然一 笑 捧腹大笑
关于戏曲的知识:
. 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京剧 、越剧 、黄梅戏 、评剧 、豫剧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