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大脑 课件(共11张PPT)-《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2大脑 课件(共11张PPT)-《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大脑
一、大脑
位置:
小脑前方,覆盖着间脑和中脑。
形态:
椭球型,由大脑纵列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
纵列底部为连接两个半球的横行的纤维板,称为胼胝体。
每侧大脑半球包括大脑皮质、髓质、嗅脑、基底核和侧脑室。
大脑纵列
(1)皮质
大脑半球是由皮质(灰质)和髓质(白质)所构成。
大脑皮质表面凹凸不平,凹陷处为沟,突起处为回,以增加大脑皮质的面积。大脑皮质背外侧面可分为四叶,
前部为额叶(运动区)
后部为枕叶(视觉区)
背侧部顶叶(感觉区)
外侧部为颞叶(听觉区)
(2)白 质
大脑半球内的白质由以下3种纤维构成。
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主要为胼胝体。
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半球各脑回、各叶间的纤维。
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脑其它各部分及脊髓之间的上、下行纤维,集中通过内囊。
(3)嗅脑
腹侧面为构成嗅脑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梨状叶、海马和齿状回等部分。
嗅球:呈卵圆形,在左右大脑半球前端,位于筛骨窝中。
嗅球
嗅束
梨状叶
嗅三角
(4)基底核
在大脑基底部有一些灰质团块,称基底核。是皮质下运动中枢,主要由尾状核和豆状核构成。尾状核、豆状核和位于其间的内囊,外观上呈灰、白质相间的条纹状,故合称纹状体。
位置:大脑半球内部的腔隙
连通: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5)侧脑室
侧脑室
作用:产生脑脊液
二、脑脊髓膜
脑和脊髓外周包有三层膜:
硬膜:致密结缔组织膜
蛛网膜:薄而透明,位于硬膜深面
软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于脑和脊髓表面
硬膜 蛛网膜 软膜
硬膜
蛛网膜
软膜
硬膜外腔
蛛网膜下腔
硬膜下腔
软膜
硬膜
蛛网膜
脑部无硬膜外腔
骨膜
蛛网膜下腔
硬膜下腔
硬膜外腔
脑脊膜
6、脑脊液
形成:脑脊髓液由侧脑室、第3脑室和第4脑室的脉络丛产生,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各脑室和脊髓中央管,通过第4脑室脉络丛上的孔进入蛛网膜下腔,再经蛛网膜粒进入硬膜静脉窦而汇入静脉。
作用:保护和营养脑、脊髓;缓冲和维持颅内压
三、血脑屏障
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意义:在正常情况下,使脑和脊髓不致受到内、外界环境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结构基础:
1)毛细血管;
2)基膜;
3)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
内皮细胞
基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