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血细胞课程内容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及其功能白细胞的分类及形态血小板及其功能(重点)(重点)(难点)一、血液的组成血 浆(50%-60%)电解质、气体、小分子有机物(2%-3%)血浆蛋白(5%-8%)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细胞(40%-50%)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水(90%-92%)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的容积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血浆:把经过抗凝处理的血液离心后,血液被分为明显的上下两层,上层液体部分称为血浆血清: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血块发生回缩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二、血细胞及其功能血细胞红细胞(最多)白细胞(最少)血小板(最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 细 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一)红细胞 1、数量:是脊椎动物血液中数量最多(1012个/L)的血细胞。随种类、品种、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生活环境等的不同而有差异。牛:6.0山羊:15-19猪:6.0-8兔:6.9鸡:3.0-3.82、形态:哺乳动物——无核、双凹圆盘形细胞。骆驼和鹿——呈椭圆形。禽类——有核的卵圆形细胞。鸡红细胞3、生理学特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4、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作用:含有缓冲物质,参与血液酸碱平衡调节使血液呈红色1、数量和分类:体积较大、数目少,无色、有核,按细胞质和核的染色特点分为有颗粒和无颗粒白细胞。(二)白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各种动物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单位:109/L数量:犬 6-17*109 /升 猫5.5-19.5* 109 /升)增高:生理性增高:个体差异、日间波动、饱餐、情绪、运动、高温严寒、妊娠、新生儿等病理性增高:细菌感染、炎症、中毒、恶性肿瘤减少:病毒感染、药物、射线2、白细胞的生理特性:渗出性变形性趋化性吞噬性变形性吞噬性趋化性渗出性3、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消灭侵入机体的外来异物,即防御免疫功能。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功能:在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吞噬、趋化性强,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形态: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中性粒细胞吞噬志贺杆菌(2)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形态:胞体呈圆形,胞质紫红色,内有少量黑蓝色嗜碱性颗粒,常覆盖于核面上,核着色较浅。功能:释放肝素(抗凝血)、组织胺和5-羟色胺(参与过敏反应)等物质。能增加局部血流,促进其它细胞向炎症或过敏反应区迁移。(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形态: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染色成橘红色功能: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能缓解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过敏反应和限制炎症过程。有变形运动,吞噬作用不强,基本上没有杀菌能力。(4)淋巴细胞(lymphocyte):形态:呈圆形,分大、小淋巴细胞,胞质嗜碱性,呈天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核圆形,着色深, 占细胞的大部分。功能: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通过具有特异性免疫能的细胞与某种特异抗原直接作用而实现细胞免疫功能。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依靠免疫细胞生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对抗某一种异物。(5)单核细胞(体积大胞内溶菌酶多):形态:体积最大的白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为椭圆形、肾形或马蹄形,着色浅,胞质灰蓝色,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功能:是巨嗜细胞的前身,有一定的吞噬免疫功能;激活淋巴细胞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来源:骨髓中脱落下来的巨核细胞质小块形态:无色透明、无细胞核、呈两面微凸的圆盘形或杆形小体数量:过少,出血倾向过多,血栓形成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主要有粘附、聚集、释放、吸附和收缩等。(三)血小板来源:骨髓中脱落下来的巨核细胞质小块形态:无色透明、无细胞核、呈两面微凸的圆盘形或杆形小体。中央有紫蓝色颗粒。数量:过少,出血倾向;过多,血栓形成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三)血小板血小板课程内容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及其功能白细胞的分类及形态血小板及其功能思考题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是什么?2、白细胞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功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