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消化吸收 课件(共17张PPT)-《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消化吸收 课件(共17张PPT)-《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消化吸收
课程内容
什么是消化与吸收?
消化方式有哪些?
消化道各段有什么消化特点 ?
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在哪?
(重点)
(重点)
(难点)
一、消化与吸收
消化:将食物中的养分分解为能被动物吸收的简单物质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
吸收:消化产生的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胃肠道结构适应性
(一)机械性消化
食物在口腔内的咀嚼和在胃肠运动中的过程
结果:食物被压扁、撕碎、磨烂、颗粒变小
特点:无特异性,不彻底,效率低
(二)化学性消化
即酶的消化,是高等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是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体内酶种类:蛋白分解酶、脂肪分解酶、糖分解酶
特点:效率高、彻底,但特异性太强
二、消化方式
1、口腔的消化
咀嚼
磨碎、混合唾液
吞咽
分泌唾液
消化作用
湿润食物,清洁口腔
杀菌作用
维持pH
2、食管的消化
蠕动,将食团推送至胃
3、胃内的消化
机械性消化:
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
功能:暂时贮存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
化学性消化:
胃液: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黏液和HCO3-
功能:蛋白质的初步消化成氨基酸、小肽
4、小肠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摆动
分节运动
蠕动
化学性消化
分泌肠液、胰液、胆汁
(1)消化道腔内
蛋白质→氨基酸、小肽
脂肪→甘油、脂肪酸
淀粉→双糖、单糖
(2)肠黏膜细胞内
小肽→氨基酸
双糖→单糖
5、大肠的消化
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集团蠕动
(三)微生物消化
微生物分泌的酶,分解饲料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挥发性脂肪酸、NH3、CH4、CO2、H2、O2、N2等,微生物利用降解释放的能量和物质繁衍
产生的β-糖苷键酶,消化纤维素、半纤维素,为动物利用
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
酸和B族维生素
不同消化方式比较
方式 部位 工具 作用
物理性 口腔 牙齿 磨碎、增加表面积
消化道 肌肉收缩 和消化液混合
往后推送食糜
化学性 消化道 酶 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微生物 瘤胃 酶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大肠 酶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1、主要吸收部位:小肠
三、吸收
2、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道 吸收的营养成分
胃 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 大部分的水、 无机盐、维生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大肠 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3、吸收方式
被动运输、主动转运、胞吞胞吐
课程内容
什么是消化与吸收?
消化方式有哪些?
消化道各段有什么消化特点 ?
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在哪?
思考题
1、小肠的运动有何特点?
2、三种消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