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肠道 课件(共21张PPT)-《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肠道 课件(共21张PPT)-《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肠道
一、口腔(mouth cavity)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
口腔前庭:唇、颊与齿弓、齿龈之间的腔隙。
固有口腔:齿弓以内的部分。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肠(Intestine)
起自胃的幽门,止于肛门,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
(一) 小 肠
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在腹腔内形成许多半环状盘曲,因其系膜较长(十二指肠除外),活动范围较大。
小肠管径较小,肠黏膜上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其上有绒毛状突起,为肠绒毛。
形态位置
十二指肠:长约1米,位于右季肋部和腰部
空肠:最长的一段,位于腹腔右侧
回肠:短而直
常见动物肠管模式图
左上方:犬,马,猪,牛
1、十二指肠(duodenum):
起于幽门,后接空肠,全长约1米(牛)
特点:系膜短,肠管平直,位置比较固定。
起始部形成乙状弯曲
十二指肠(小)结肠韧带可作为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标志。
十二指肠结肠韧带
2、空 肠(jejunum):小肠中最长的一段,系膜长,盘曲多,在腹腔内活动范围大。
形成无数肠圈,围绕在结肠周围,形似花环。
3、回肠(ileum):较短,肠管平直,管壁较厚,
回肠通入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
回肠与盲肠底之间有回盲韧带。一般将回盲韧带附着于小肠的部分肠段算作回肠
回盲韧带
4、小肠组织结构
(1)一般结构
上 皮: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结缔组织,含大量肠腺
黏膜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黏 膜
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黏液
肌层:内环外纵二层平滑肌
外膜:浆膜
小肠绒毛
(2)环形皱襞
黏膜下层与黏膜层一起突向肠腔形成
(3)绒毛
①肠绒毛:是小肠粘膜表面特有的指状突起,上皮与固有层突向肠腔而成。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
毛细血管
纵行平滑肌
上 皮
绒毛中轴
微绒毛:上皮细胞膜与细胞质在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突起
肠绒毛
上皮细胞
微绒毛
(4)小肠腺:由上皮向固有层中凹陷而成
吸收细胞:
分泌多种消化酶
杯状细胞:
分泌黏液
潘氏细胞:
细胞质嗜酸性
能吸收多量的锌
具有免疫功能。
潘氏细胞
(二) 大 肠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
大肠在外观上与小肠明显不同,管径明显增粗,有许多囊状膨隆。
盲肠 (cecum) :
牛、猪的盲肠呈盲囊状,分别位于腹腔的右髂部和左髂部。
盲肠上有3条(猪)/4条(马)纵肌带,由于纵 肌带的牵引,使盲肠肠壁形成许多囊状肠袋。
牛盲肠
猪盲肠
马的盲肠特别发达,呈逗点状,长约1米,位于腹腔右侧。
结肠(colon):
牛结肠几乎全部位于体中线的右侧,借总肠系膜悬挂于腹腔顶壁,结肠较细,无纵带及肠袋,在总肠系膜中盘曲成一圆形肠盘(结肠圆盘)。分初袢、旋袢和终袢
猪的结肠位于腹腔左侧,胃的后方,分旋袢和终袢两部分。旋袢呈螺旋状回转,盘成圆柱体形,形成一个倒立的结肠圆锥。
直肠和肛门
直肠(rectum)位于骨盆腔内,脊柱与尿生殖褶(子宫、阴道)、膀胱之间。
肛门(anus)为消化管的末端,其周壁有内、外括约肌,以控制肛门的开张和关闭。
作业
1、牛、羊的胃为多室胃,依次为( )
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2、消化管的顺序依次为( )
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