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对环境的察觉 第4到5节 同步测试(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对环境的察觉 第4到5节 同步测试(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到5节测试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3分)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的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图示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2.(3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各图中,与客观实际相符的是(  )
A. B.
C. D.
3.(3分)下列短句或词语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三点对一线 D.鱼翔浅底
4.(3分)电线杆有影子,但电线为什么没有影子呢 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照射到电线上的光太弱
B.电线是导体,太阳光照射到它上面不能形成影子
C.太阳是个大光源,能把较细的电线的四周照亮,故无法形成影子
D.电线杆是竖直的,能形成影子,电线是横着的,不会形成影子
5.(3分)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星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6.(3分)我们周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也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物体为什么会五颜六色? 下列针对物体颜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着蓝玻璃片看红布,红布是黑色的
B.能把各种色光全部吸收的不透明体是黑色的
C.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吸收了红色光,反射了其它颜色的光
D.如果不透明体能使各种色光几乎全部反射,那么这个物体是白色
7.(3分)在漆黑的夜晚,用手电筒照在前方的道路上或平静的水面上,此时能够看清路面的状况,但却看不到水面上的光斑。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路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水面吸收了手电筒发出的所有光
C.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D.路面上的光没有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8.(3分)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9.(3分)光纤的纤芯是一种由石英玻璃制成的圆柱体,纤芯外的包层可以保证光进入纤芯后全部发生反射,从而避免了光的损失。下列各图中,光在纤芯中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B.
C. D.
10.(3分)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  )
A.入射角是90°,反射角是0° B.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
C.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90° D.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11.(3分)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 的连线为法线。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2.(3分)有一不透明的圆筒,如图所示,人眼在P点向筒中望去,可看到左壁M点以上部分,若向筒中注水后,人眼仍从P点望去,则(  )
A.可能看到Q点以上部分 B.只能看到N点以上部分
C.只能看到M点以上部分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3.(3分) 2012年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 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点燃,如图所示。利用凹面镜采集圣火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光现象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14.(3分)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 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调整情况应该是图中的 (  )
A.向外旋转 B.向内旋转
C.向下旋转 D.向上旋转
15.(3分)如图所示,在平面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A.0到-1区域 B.-1到-2区域 C.0到-∞区域 D.-2到-4区域
16.(3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发光点位于同一平面镜前,E点为眼睛所在处,那么眼睛从平面镜中能看到哪几个发光点的像 ()
A.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乙、丙
17.(3分)如图所示,S 和S 是两个小灯泡,M是平面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S 和 S 都能经平面镜形成虚像
B.S 不在平面镜的正前方,不能经平面镜成像
C.S 距平面镜较远,它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较小
D.平面镜越大,S 和 S 经平面镜所成像间的距离越大
18.(3分)图中两块平面镜垂直放置,两镜前有一物体S,则S经两块平面镜所成的像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
19.(3分)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垂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镜子内的三个像 (  )
A.全都做顺时针运动
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
C.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
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
20.(3分)一电子钟放置在甲、乙、丙三个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所示,那通过三个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分别是 (  )
A.甲 12:01 乙10:51 丙10:51
B.甲 10:51 乙10:51 丙10:51
C.甲 12:01 乙 15:01 丙12:01
D.甲 10:21 乙 12:01 丙10:21
二、填空题(共5题;共13分)
21.(4分)夏天的中午,小华来到公园,看见地面上有很多光斑和树荫,还有很多光柱从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
(1)(1分)树荫的形成说明了   。
(2)(2分)圆形的光斑一般是   (填“树叶”或“太阳”)的   (填“像”或“影子”)。
(3)(1分)小华让光透过三棱镜,在地面上看见一个彩色的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   。
22.(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入射角为   度,若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了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23.(3分)《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造成看不见钱的原因是光的   。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   (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24.(1分)在十字路口附近 P 处,有外墙为玻璃幕墙(可视为平面镜)的一大厦,其中 MN侧面朝向西南方向(图) .当过路行人观察到汽车在 MN侧玻璃幕墙内所成的像正在向正西方向运动,车上驾驶座一侧的转向灯正在闪亮,则该车实际运行路线   。
25.(3分)(1)(2分)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12-87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再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由S 移向 S ,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   ,若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点由 S 移到 S ,则说明被监视的液面   。 (均填“上升”或“下降”)
(2)(1分)请画出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由 S 移向 S 时液面的位置。
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
26.(4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
(1)(1分)小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2)(1分)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则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分)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
(4)(1分)晴天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共3题;共18分)
27.(3分)小明利用身边的器材做一个实验,实验过程中小明把一枚硬币放在桌子上的空碗里,头部保持不动,并将桌子上的碗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看不到硬币为止。然后缓慢向碗中倒水,直到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
(1)(2分)小明看不到硬币的现象是由于   ,重新看到碗底硬币是由光的   现象造成的。
(2)(1分)若用MN表示水面,则下面四幅图中,能够合理解释该实验现象的是图   。
28.(3分)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    (选填“亮”或“暗”)处,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在水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    (选填“亮”或“暗”)处。
29.(12分)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中:
(1)(6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
(2)(6分)如图乙所示,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如图丙所示,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线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水中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   度。
五、作图题(共1题;共5分)
30.(5分)如图所示,井底有一只青蛙。请画出青蛙在井底的A点能看到的天空的范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探究实验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小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小孔的大小。
根据图片可知,在卡片沿箭头方向向左移动时,只有A中的三角形的小孔形状不变,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BC. 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刻,太阳光的照射方向和角度是相同的,那么影子的方向应该是相同的,故B、C错误;
AD.影子的长度与树木的高度成正比,即高度越大,影子越长,故A正确,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立竿见影,即光沿直线传播,被竿挡住后形成影子,故A不合题意;
B.一叶障目,即光沿直线传播,被树叶挡住后,我们就不能看到大山,故B不合题意;
C.三点对一线,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故C不合题意;
D.鱼翔浅底,即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有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电线杆有影子,但电线为什么没有影子呢 原因是:太阳是个大光源,能把较细的电线的四周照亮,故无法形成影子,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①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即能反射红光,故瓷盘呈现红色。
②红色的苹果只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③黄色香蕉只能反射红光,因此会吸收红色的光,故呈现黑色。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蓝玻璃只能透过蓝色光,而红布发出红光,因此透过蓝玻璃看红布,看到的红布是黑色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反射红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不透明体能使各种色光几乎全部反射,那么这个物体是白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一定范围内;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漆黑的夜晚,用手电筒照在前方的道路上或平静的水面上,光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不能射入眼睛,因此水面看起来是黑色的。而光在粗糙的路面上发生漫反射,因此路面看起来是亮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平面镜始终沿水平方向,激光笔的角度不变,即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不变,因此反射光线和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而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交点就是入射点。由此可知,入射点需要向上移动,因此平面镜要向上移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光在光纤内发生全反射,应该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
【解答】 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由于法线也与镜面垂直,因此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即入射角为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也是0°,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②为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因此①是此时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向筒中注水后,光在水面会发生折射。从P点射入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此时折射光线会向下偏折,即M下面,即在Q点上方。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Q点上方的点发出的光线会射入P点,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B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太阳光照射到凹面镜经反射后可以会聚在一点,凹面镜的焦点处将会聚集大量的太阳能,温度很高,可以加热或点燃物体,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能够看到树梢和天空,说明它们发出的光经过镜面反射后射入我们的眼睛,据此推测路面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方向,据此判断镜面的转动方向即可。
【解答】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路面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反射后射向了上面,因此需将反光镜向下旋转,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找出人眼位于坐标点(2,0)上,关于O点对称点和关于-1对称点 即可。
【解答】人眼位于坐标点(2,0)上,在 x坐标轴上,关于0的对称点是(-2,0),关于-1的对称点是(-4,0),因为一块平面镜水平放置,所以发光点经过x轴(-2,-4)之间会被看到。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6.【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必须在眼的视线范围内,我们就能通过平面镜看到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别作甲、乙、丙三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甲′、乙′、丙′,也就是它们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将E点与平面镜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分别相连,确定人的视觉范围。观察可知,丙'不在图中虚线范围内,人不能从平面镜里看见丙'点,只能看到甲和乙。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7.【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两个灯泡发出的光都能照射到平面镜上,因此都能被平面镜反射,而这些反射光线射入眼睛就能看到它们在镜子里 虚像,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与距离大小无关,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两个灯泡像的距离只取决于两个灯泡的距离大小,即灯泡的距离不变时,像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变,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作图确定成像的个数。
【解答】S在平面镜M中成的像为S',在平面镜 N中所成的像为S";S'在平面镜N 中成的像为S。而 S"在平面镜M中所成的像点也是S。即再次成像的像点是重合的,所以一共有3个像。
故选B。
19.【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在竖直的平面镜中成的像为S',在水平的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 ;S'在水平的平面镜中成的像为S",而S 在竖直的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点也是S",即再次成像的像点是重合的,所以一共有3个像,如图所示。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镜子内的三个像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S 、S'均做逆时针运动。S"是重合的像,相反了两次,应该做顺时针运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然后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图如下: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1.【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太阳;像
(3)多种色光组成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3)根据光的色散的本质解答。
【解答】(1)树荫就是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它的形成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圆形的光斑一般是太阳通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
(3)小华让光透过三棱镜,在地面上看见一个彩色的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2.【答案】60;10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与入射角之和恰好等于90°;
(2)根据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入射光线和水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
(2)如果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10°,那么入射角减小10°,应该为:60°-10°-5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也是50°,那么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50°=100°。
23.【答案】直线传播;E;变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解答;
(3)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造成看不见钱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即硬币发出的光被碗的侧壁挡住了;
(2) 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 说明硬币发出的光从水面射入人的眼睛。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只要激光沿原路径反方向射回,就能照亮硬币,即激光笔从A点向E处照射。
(3)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位置会靠上,即位置将变高。
24.【答案】小车向北行驶到十字路口再向左转弯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再根据方位的知识分析小车的运动方向。
【解答】玻璃外墙表面光滑,当太阳光照射到镜面上时发生镜面反射,光强度大,使用这种玻璃外墙会造成光污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可知,小车向北行驶到十字路口再向左转弯。
25.【答案】(1)上升;下降
(2)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入射光线不变,水面始终水平,则在液面变化的过程中,反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即始终是平行的,据此确定入射点的位置改变,进而确定液面的高度变化。
【解答】(1)如图所示,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上升的,若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点由S2移到S3,则说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下降的。
(2)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
26.【答案】(1)倒立
(2)变大
(3)不变
(4)树叶的锋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
(2)小孔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大小,即比值越大,像越大;
(3)小孔成像的大小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于物体的形状无关;
(4)根据(2)中的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可知,小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实像。
(2)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此时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变大,则像变大;
(3)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则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4)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的原因是:树叶的锋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27.【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折射
(2)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①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②硬币发出的光从水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入眼睛后,我们会看到成在实际位置上方的虚像。
(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1)小明看不到硬币的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重新看到碗底硬币是由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2)硬币发出的光从水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入眼睛后,我们会看到成在实际位置上方的虚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8.【答案】暗;镜面反射;亮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范围大亮度小;光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集中在某个范围内,范围小亮度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雨后夜晚,月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
①当甲同学迎着月亮走时,水面反射的月光亮度明显大于地面,则亮的地方为水,暗的地方为地面,那么应走暗处。
②乙同学背着月光走,那么水面反射的月光不会射入他的眼中,那么亮的地方为地面,暗的地方为水,因此应该走亮处。
29.【答案】(1)向左移动;会;烟雾
(2)在同一平面内;减小;0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空气中增加烟雾或水雾,借助它们的漫反射,可以看到光路。
(2)根据“三线共面”的规律解答。根据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解答。折射角是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解答】(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烟雾。
(2)①如图乙所示,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②如图丙所示,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线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减小。
③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水中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折射角为0度。
30.【答案】如图: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可知,将井口的左沿与A点相连得到青蛙看到最左边的范围。同理,将井口的右沿与A点相连得到青蛙能够看到最右边的范围,如下图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