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血液 第2课时 课件(共18张PPT)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9.1血液 第2课时 课件(共18张PPT)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九章
北师大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血液2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学习目标
01 了解人体的血量
正常占体重的7%-8%
02 说出血型的分类
ABO血型及血型鉴定
03 能够了解输血并认识无偿和献血
无偿献血是高尚的公民义务
温故知新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
白细胞和血小板(白色)
红细胞(深红色)



55%
45%
温故知新
血液 形态特点 有无细胞核 数量 功能
血浆 —— —— ——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两面凹的
圆饼状
个体最大,
形态多样
个体最小,
形态不规则

最多
运输氧和
部分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
防御和保护
最少

止血和凝血
居中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温故知新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血浆
思考
遇到需要抢救失血病人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1、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多少?
2、一个体重60kg的人体内总血量约为多少?
7%-8%
4500ml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失血
10%(约400ml):
30%(约1200-1500ml):
自身调节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正常
危及生命,及时补给血液(输血)
输血可以随意进行吗?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资料: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在输血前检查鉴定受血者的血型,以找到与受血者血型相匹配的献血者。之后做交叉配血实验,也就是将献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若两者不发生反应,方可输血。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1900年,奥地利医生兰德施泰纳和他的学生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确立了ABO血型系统。
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我国人群中有99.7%的人是Rh阳性血型,只有0.3%的人是Rh阴性血型。所以Rh阴性血型属于稀有血型,因此被称为“熊猫血”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红细胞表面含有两种凝集原(抗原),血清中含有与凝集原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抗体),会产生凝集现象。
含A凝集原
A型血
含B凝集原
B型血
同时含A、B凝集原
AB型血
无凝集原
O型血
模拟血型鉴定
A凝集原
B凝集原
无凝集原
同时含
A、B凝集原
抗B凝集素
抗A凝集素
输血原则
O型——“万能献血者”;AB型——“万能受血者”
大量输血必须输同型血,非同型输血只能少量缓慢地输送
输同型血
血型 A型血 B型血 AB型血 O型血
可接受 的血型
可输给 的血型
A、O
B、O
AB、A、B、O
O
A、AB
B、AB
AB
O、A、B、AB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性地输入某一血液成分
原则:缺什么补什么
症状 成分输血 目的
急性大出血 全血 补充血量
严重贫血 红细胞 补充红细胞
免疫力低下 浓缩的白细胞 提高免疫力
出血性疾病 浓缩的血小板 保证正常的凝血
大面积烧伤 血浆 补充血浆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国家提倡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献血者每次采集血量200~300ml,全血采集间隔时间为6个月,成分血(机采血小
板)采集间隔时间4周以上。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资料:据科学测定,人体的血液80%左右在血液循环系
统内流动,20%左右的血液则贮存在肝、脾、肺等体内“血库”中,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10%,这完全可以依赖自身的代偿和造血能力,及时动员贮存的血液补充到血循环中去,非但不会影响健康,而且可以刺激骨髓造血,有利于新陈代。因此说,献血不但利己有益健康,而且是利人的“善事之举”。
联系实际: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原理是指通过DNA检测分析(DNA存在于细胞核中)来做亲子鉴定,其原理来自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亲子鉴定时,从血液中提取的DNA主要来自哪里?
白细胞
课堂作业
1、整理教科书
2、练习册P20-22页1-11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