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曾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李大钊
胡适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陈独秀《敬告青年》
钱玄同(1887一1939) 浙江吴兴人。文字学和经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兼北京大学教授。率先提倡“左行横移”的书写方式,提倡应用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以及公元纪元。
李四光
郭沫若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诗歌《叫我如何不想她》首创“她”字
吴虞《吃人的礼教》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新青年》杂志编辑之一,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中国新诗体裁的倡导者。
《月夜》1917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
李大钊
胡适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陈独秀《敬告青年》
钱玄同(1887一1939) 浙江吴兴人。文字学和经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兼北京大学教授。率先提倡“左行横移”的书写方式,提倡应用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以及公元纪元。
李四光
郭沫若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诗歌《叫我如何不想她》首创“她”字
吴虞《吃人的礼教》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
沈尹默,浙江湖州人,(1883年-1971年),中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
1917年8月蔡元培请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你知道最早奠定北京大学这一地位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吗?
1915年——1919年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国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国内: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
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民国万岁,天下太平。” “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民尤是也,国尤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为什么要发起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外受列强侵略,国内政治专制,军阀割据,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
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在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会采用思想革命的方式?
尊孔复古逆流
民主共和思想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资产阶级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西学东渐:器物 → 制度 → 文化心理
 皇恩雨露深
 帝德乾坤大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 创办
上海
《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
“老中小三只兔子会北大”:蔡元培、陈独秀、胡适。
陈独秀(1879—1942),安徽安庆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
《敬告青年》
青春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
李大钊
(1889-1927)
青 春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胡适(1891一1962),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实用主义,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钱玄同
3、指导思想:
4、活动基地:
北大不仅包容了旧学代表和拖长辫、着异服的前清遗老(他对确有真才实学的旧派人物,包括曾经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刘师培、顽固守旧的黄侃、反对共和的辜鸿铭以及尊孔为教的梁漱溟等人也予以聘任甚至破格聘任)更包容了接受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教授。1918年初的统计,全校教授90名,从其中76名的年龄来看,35岁以下者43名,占56.6%;50岁以上者仅6名,占7.9%。最年轻的教授徐宝璜只有21岁,胡适、刘半农也只有二十七八岁。陈独秀也才38岁。正是在这样的大学观和学术观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自由、各派并存、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
三、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内容
1、“德先生”与“赛先生”
2、“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
3、胡适与白话文
4、文化平民化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旧道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1、理解含义:
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
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
2、政治动因: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
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3、评价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2、“打倒孔家店”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中关于“打倒孔家店”的言论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打倒“孔家店” ——吴虞
如何全面看待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现在我们提倡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遗产,是否意味着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是错误的?
问题探讨:
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是优秀遗产?哪些是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精华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糟粕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文言文该不该抛弃?
同在北大任教属于守旧派的黄侃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又一次,黄侃给学生讲课兴起之际,又谈起胡适和白话文,他说:“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其电报费要比用文言文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言文被白话文所替代,淡出汉语言的现代舞台。可是,我们真的要彻底抛弃文言文吗?
1、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
平民教育的蓬勃兴起
2、表现:
(1)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
(2)文学界的文化平民化
①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不断得到推广。
②白话诗的创作
3、影响:
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进一步的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文化平民化——提倡新文学,反对新文学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
前 期
后 期
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1917年
1915年
五四运动
《青年杂志》创刊
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1919年
十月革命
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它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空前打击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1、政治上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思想上
五、文化运动的影响:
他(小栓)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他的旁边,一面立着
他的父亲,一面立着他的母亲,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上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便禁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膛,又是一阵咳嗽。
品味经典
解读历史
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
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品味经典
解读历史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品味经典
解读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