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班级 23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室选自课程 《中国历史》 课 时 数 2课题名称 第6、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上承第二单元“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下接第四单元“隋唐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 融的重要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前后单元标题的关键词,在本单元标题中并未出现,但它仍然是本 单元的核心内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带有曲折性,本单元的历史就处在这样的曲折时 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国鼎立,第二阶段是西晋短暂统一,第三阶段 是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政权分裂,但人们从未放弃对统一的追求,民族间 从混战到交往交流交融,落后地区得到开发,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酝酿,迎来的是隋唐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繁荣。这一切决定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承上启 下的重要地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从文化、经济、政治、民族关系等多方面,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二、学情分析知识能力水平:具有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能简单地回忆重要历史知识点如三国茅庐、赤壁之战等,但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推理能力尚待提高 学习认知特性:已经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知识体系未形成。对“士族门阀”“民族交融”等复杂概念无法理解。 心理特征:喜欢听历史八卦小故事,对三国人物的轶事有着浓厚的趣事。接触较多的网络术语,比较喜欢浅显易懂的讲解。三、教学目标通过表格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形成清晰的时间线。(时空观念) 通过分析史料理解西晋王朝短暂的原因在于内部封国势力强大,外部少数民族内迁等。(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通过观察内迁民族分布图好北方南迁的示意图,分析出两层迁移“胡人”内迁和北人南迁及其各自带来的影响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发展。(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通过分析史料和教师讲解,知道“交融”是双方互相学习,胡化与汉化并行。(历史解释) 通过头脑风暴小游戏知道江南地区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通过表格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通过教师讲解文学和艺术成就感受中国科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梳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家国情怀)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重点:民族交融、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 学法:探究法六、教学设计流程及资源准备课件七、教学实施过程课前准备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预习本课内容 引导学生完成课前思维导图 预习 对本课知识形成大致体系课堂实施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设问导入 提问:以下几人中,有哪2个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回答 以曹操不是三国人物导入,引起学生对三国真实时间段的兴趣新课讲授 政权更迭 从东汉到三国 政权更迭 西晋的短暂统一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1.提问(1):阅读教材,说一说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哪两场著名战争?什么时候才是三国的开始呢?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曹操死于220年,周瑜死于210年) 1.提问(2):三国中哪个国家实力最强,请结合教材和视频,说一说原因。 (魏国,书p36页“挟天子以令诸侯”“屯田”“曹操本人精通兵法等”) (1)指导学生完善正确更迭示意图 过渡:西晋的前身是三国的哪个?(魏)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并在280年统一了全国,公元316年就灭亡了,结合教材和史料说一说为什么西晋王朝如此短暂呢? 2.(2)提供史料: 材料一:(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 材料二:(晋惠帝司马衷)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 惠帝记》 (封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引发八王之乱;统治者昏庸无能;少数民族内迁等) 2.(3)引导学生观察东晋十六国的形势图 提问:观察十六国的建立者,你发现了什么?南方和北方哪个相对稳定一点。 (建立者是少数民族,南方) 过渡:看起来相对稳定的东晋,内部的皇权却不太稳定。 2.(4)教师讲解“士族门阀”制度 (这个看学生的基础讲,基础不好可以直接略过) 2.(5)根据示意图讲清南北朝。 (在这里可以讲学生感兴趣的美男子“兰陵王”高长恭,同时讲“看杀卫玠”“刘伶放诞不羁”“散步”等的典故,将p43页的道教、玄学放在这里提前讲。) 观看思考回答 分析回答 1.通过一步步推理分析得出三国的正确开始时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观看《曹操败走华容道》的视频结合教材的人物扫描,让学生对曹操有更全面的认识,客观的评价。 2.通过可视化的朝代更迭图,厘清朝代顺序。通过分析史料理解西晋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形势图,让学生知道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政权更迭快速,北方较为混乱。为下一子目讲民族交融和北人南迁做铺垫。人口南迁 胡人内迁 (1)民族交融 北人南迁 (1)江南的开发 展示内迁民族分布图与北方人口南迁图 教师讲述: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两层南迁,一是胡人也就是少数民族内迁,一是北人南迁。 提问:北人为何南迁?“胡”人内迁和北人南迁分别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战乱、胡人内迁带来了战乱与民族交融,北人南迁带来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1.(1)展示胡化的案例: 烧烤、烤乳猪、涮羊肉等 1.(1)讲解汉化的典型“孝文帝改革” 以北魏冯太后(《锦绣未央》女主原型)入手,冯太后本人的经历就是民族交融的典型案例。通过图片与史料引导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2.(1)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探究江南发展的原因。 (主要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生产技术、劳动力等) 2.(2)借助南北经济柱状图的演变理解江南的开发对以后经济南移打下了基础。 观察思考回答 聆听 参与游戏 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地图,培养学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此设置这个问题也是为接下来细讲民族交融和江南的开发做铺垫,让学生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 通过列举胡化与汉化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民族交融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中华民族是兼收并蓄的民族。同时也为后面将隋唐文化的繁荣做铺垫。 通过头脑风暴小游戏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观察柱状图的演变清晰地了解江南开发的影响。科技文化 科技 宗教 文学 艺术 通过表格梳理科技成就。 (这里可以将《齐民要术》细讲) 宗教(佛与道) (道教之前讲过这里不再讲) 教师讲述:从之前的朝代更迭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混乱,战争不断,百姓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着苦难,急需心理安慰,而佛教的“轮回”就是他们的心理药。因为佛教告诉他们现在的苦难是因为上辈子犯了错,这辈子要偿还,这辈子好好过,做个善良的人就可以下辈子过好生活,这让他们又燃起了希望 文学 以蔡文姬引出建安文学,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有哪些文学作品? (学生翻阅书籍回答) 艺术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勾画其重要意义 完善表格 翻书回答 欣赏 这一节以教师讲述为主,可能会比较枯燥,所以可以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点来串讲,比如蔡文姬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点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点 看图回顾,做笔记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课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课后延伸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曹操 布置作业 做作业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