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要求 1.识记层次: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 2.理解层次: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教材分析 1.宏观层面:本科位于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在这一单元中地位极其重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启清朝的统一,下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所以本课在本书中也起到了承前期后的作用。 2.微观层面:本课分为三个子目的内容,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发展使得国家政治稳定,为疆域的奠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统治所面临的危机又为清朝后期的落后挨打局面埋下了隐患。三个子目之间呈递进关系。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关于清朝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他们应该比较熟悉,而对于清朝疆域奠定的举措也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由于高一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理解起来会比较的费力,因而,要把这一部分内容讲清楚。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对清朝治理边疆的时间和措施的学习,知道清朝疆域奠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提升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3)史料实证: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探究出奏折制度和军机处的特点和作用。提升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4)家国情怀:通过清朝疆域面积与现在疆域面积的对比,发现其中的不同,并寻找其中的历史原因,从而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为保护我国领土完整而努力,提升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略边疆的举措,君主专制的加强,统治危机 难点: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1.讲授法;2.合作探究法;3.史料分析法;4.图示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2.探究学习法;3.合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马戛尔尼访华剧本和进贡物品的图片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 清朝鼎盛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结:疆域的扩大,人口的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历史上将这一段时期称为康乾盛世。盛世下面又隐藏着那些危机呢?今天我们就从疆域变迁的角度,一起来探究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观看视频。 生1:出现了康乾盛世。 生2:疆域拓展,人口增加。 视频导课,提升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教学 在PPT上呈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 认真阅读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以疆域为核心,本课分为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疆域鼎盛形成的原因,第二、疆域鼎盛形成的过程,第三、晚清时期疆域被列强瓜分的原因。 认真听讲,梳理本课的逻辑 让学生知道本课的主线所在
请同学们思考清朝清中期疆域鼎盛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生1:政治稳定。 生2:军事实力强大。
一、疆域鼎盛形成的原因 清朝疆域鼎盛形成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材料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并非一无是处, 在特定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以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叛乱这一事件为例, 就凸显出决策者还是应该具备起码的担当意识的。正是乾隆帝紧紧抓住准部内乱这一稍纵即逝的大好机会, 痛斥懦臣, 力排浮议, 乾纲独断, 坚持用兵, 并在获胜后审时度势, 革除回部旧制, 驻兵屯田, 设官建制, 最终开拓疆土二万余里, 对稳定西北形势, 奠定近代中国版图居功甚伟。 ——赵冠峰《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再探》 总结:君主专制的强化为清朝的疆域奠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过渡:清朝统治者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8页的内容来回答。 总结:清朝通过实行奏折制度和设立军机处来加强了君主专制。 提问:那么什么是奏折制度呢?奏折制度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材料二: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雍正帝)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 ——《清通鉴》卷86 材料三: 雍正帝……藉奏折搜集情报……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无不了如指掌…… 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日)佐伯富 总结:奏折制度的特点:机密、迅速 作用是:提高决策效率,广泛获取信息,强化对官僚机构控制。 过渡: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在雍正帝时期,设立的一个专门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军机处。 提问:军机处有什么特点,并对清朝的政治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四:军机处……的长处,简单说来,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卷》 材料五: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辅助谋划)于其间也。 ——清·赵翼 总结:军机处的特点是机构简单、速度快、保密性强。作用是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二、疆域鼎盛形成的过程 过渡:通过奏折制度实行和军机处的设立,使得清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君主专制的强化,为清朝疆域的奠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清朝疆域的鼎盛是如何形成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8-79页的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清朝是如何来加强对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管辖的?并完成导学案第二大题。 讨论结束以后,引导学生一起来探讨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 总结:对东南地区: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 清朝统一台湾;1684 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对东北地区:17世纪清朝抗击沙俄;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 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是中国领土)。对西北地区: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平定维吾尔族 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族设立盟旗制度;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对西藏地区:册封达赖、班禅;1727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的管理权。对西南地区:改土归流。 过渡:清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措施,使得清朝的疆域达到鼎盛。 总结: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提问:清朝疆域的奠定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 总结:清政府版图的奠定,奠定了中国现代的版图,清政府通过因地制宜的政策,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民族融合,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三、晚清疆域被瓜分的历史原因 过渡:清朝的版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与清朝的对比,少了一部分,为什么呢?让我们就从马戛尔尼访华的历史情景剧中来寻找晚清疆域被瓜分的历史原因。 提问:分析为什么这一时期,马戛尔尼看到清朝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 总结:人地矛盾逐渐突出,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起义,从而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提问:在历史剧情表演中马戛尔尼来中国达到了他的目的吗?为什么呢? 总结:没有达到目的,因为清朝采取了闭关自守的政策,闭关自守的政策,在一定时期防止了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但从长久来看,最终导致了清政府落伍于世界,被迫挨打,导致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过渡:在这一时期,清政府在思想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呢?对清朝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材料六: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将其革职。后又有人揭发他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徐骏被判斩立决。 材料七:文字狱在极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推迟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脚步。——李南江《浅析清朝文字狱》 总结:实行文字狱,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使得人民的思想逐渐僵化,不知创新,最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过渡:由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与落后性,清政府国内面临着农民起义,思想文化专制,对国外采取了闭关自守的策略,最终导致了清朝国力衰弱,在后来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从而导致了领土纷纷被列强所瓜分。 过渡:近一段时间,台湾问题一度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美国的部分政治家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立陶宛同台湾互派代表,都在赤裸裸的挑战着中国的主权。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感受一下我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与强大意志。 提问:今天我们国家面对着疆独、港独、台独等分裂势力,为了巩固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总结: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以后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习近平总先生对青年人寄予了什么样的厚望呢?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需要崛起,实现自身价值理想。 同学们,努力吧,向上吧,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的。 生1:用兵得当。 生2:君主专制的强化。 生1:采取了奏折制度。 生2:设立了军机处。 生1:奏折制度的保密性比较高。 生2:奏折制度的实行加快了奏折的传播速度。 生1:简、速、密。 生2:机构简单。 声3:皇帝处理政务的时候,不需要与他人商量,所以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处理政务的速。 阅读课本78-79页的相关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的相关内容。 生1: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 生2:1684 清朝设台湾府。生3: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生4: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 生5: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度。 生6:1727遣驻藏大臣。 生1:到讲台上指出清朝的疆域范围。 生1:奠定了中国现代版图。 生2: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4人角色扮演,完成历史情景剧《马戛尔尼访华》,其余同学根据情景剧回答相关问题。 生1:人与资源的危机加深。 生2:农民起义的影响。 生1:没有。 生2:因为清朝采取了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生1:实行文字狱。 生2: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认真看视频。 生1:努力学习。 生2: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学生齐读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史料的方法。 提升学生分析史料和阅读史料的能力。 提升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通过提问,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提升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提升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堂小结 本课从疆域变迁的角度,探索了疆域鼎盛形成的原因,疆域鼎盛的形成过程,这两部分就是清朝前中期的鼎盛,晚清(19世纪末)疆域被瓜分的历史原因即是清朝前中期危机的表现。 通过教师指导,快速回顾本课所学。 加深对本课线索的理解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做下面的选择题。 (2013年江苏16题)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讲完军机处的特点及作用后,穿插在课堂中给同学们讲解完毕。 认真阅读史料,并进行分析,完成这个选择题。 通过练习讲出军机大臣的职能。
课后练习 2012年,日本单方面的宣布,钓鱼岛是他们国家的领土,中日两国就钓鱼岛问题,使得我国与日本的关系不断的紧张,经过我国的不断努力,最终捍卫了钓鱼岛的主权。请同学们下去搜集资料,用史料说话,告诉世界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课后认真搜集材料,完成作业。 学会去寻找史料和分析史料,提升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疆域鼎盛形成的原因 二、疆域鼎盛的形成过程 三、晚清疆域被瓜分的历史原因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