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独立·民主、酣睡·觉醒、危机·斗争课标要求核心概念重难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经过、特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的基本史实,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民族民主革命、门罗主义、金元外交、大棒政策、亚洲觉醒、亚洲革命风暴目 录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酣睡·觉醒:亚洲的觉醒三、危机·斗争:非洲的抗争概念解析是指反抗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外国的侵略势力。民族革命民主革命是指反抗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本国的封建势力。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独立·民主——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到18世纪下半期,拉丁美洲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地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手工工场及造船厂。1793年墨西哥的克雷塔罗城就有20家生产呢绒的手工工场,雇佣工人1500余人。拉普拉塔的科恰班巴城,1788年有2000名纺织工人,1798年增加到8000人,每年要用原棉100万磅。18世纪末,古巴的榨糖工场有478家,糖的生产占当时世界总产量1/4。——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掠夺贵重金属,到处寻找金银产地。开发矿藏除了使用黑人奴隶外,还实行一种特殊的徭役制度——“米达制”,强迫印第安人每年要送一定数量的成年男子(墨西哥4%,秘鲁14%)去矿场工作。由于繁重的劳动、饥饿和虐待,很少有人能活着返回。——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①历史:欧洲殖民者的政治压迫(种族歧视)和经济剥削(单一经济形式)激化了民族矛盾(根本原因)。②经济: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1、背景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807年,拿破仑借口经济上依赖英国的葡萄牙拒绝参加大陆封锁,出兵占领了葡萄牙,葡萄牙摄政王和王室成员逃往巴西。1808年,法国又借口西班牙内乱,派兵侵占了西班牙很多地方,还让拿破仑哥哥约瑟夫当上了西班牙国王。这样,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急剧衰落。英国则派出舰队对欧洲西海岸进行封锁,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通拉丁美洲殖民地的联系近乎中断。所有这些,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创造了条件。——摘自《教师教学用书》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欧洲的近代科学、文学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传入。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的一部分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颂。——许海山主编《美洲历史》③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④外部: 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独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18C末19C初1、背景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2、概况地区 时间 结果法属海地1791—1804建立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葡属巴西1810—1826西属拉美玻利瓦尔与圣马丁领导下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实现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1789年8月,海地人根据人权平等原则,向法国提出获得全部公民权的要求,遭到拒绝,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于1790年8月再次发动起义,同年7月,颁布宪法,规定废除奴隶制,居民不分肤色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802年拿破仑派军试图恢复殖民,未获成功。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3、特点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18C末19C初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南美洲的解放者”圣马丁阿根廷"国父"佩德罗一世巴西皇帝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分别是南美北部和南部战场的领导人。两人于1822年在厄瓜多尔举行秘密会晤,后者将秘鲁军队交给前者指挥,并辞去“护国公”,前往法国定居。1826年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大陆300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巴西的独立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没有经历过类似西属美洲殖民地那样的独立战争。——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但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学习聚焦(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18C末19C初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第二阶段:民主革命运动|19C末20C初1、背景拉美独立后面临很多问题|内忧外患独立后的拉美各国(除巴西外)都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政治上各国普遍出现了军事独裁者(考迪罗:军官或地主集团首领)的统治,考迪罗(军阀独裁)主义盛行。他们依靠军队和教会,任意修改宪法,实行军事管制,随意搜刮民财,抢劫国库。许多国家陷入“横征暴敛、财政破产、军事政变”的恶性循环。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动了250次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其中在1841-1848年7年内更换了21个总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考迪罗们经常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从而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政治干涉大开方便之门。总之,考迪罗制只能使国家和人民经常陷于苦难和不安之中。——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考迪罗统治: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材料一:“考迪罗”在拉丁语中意为“军事首领”或“领袖”。泛指拉丁美洲各国的军事独裁者。这种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或政治形式在拉丁美洲广泛存在,称为“考迪罗主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然后又依靠暴力维持统治。考迪罗在国内大多与大地产主勾结,拼命攫取财富;对外则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卑躬屈膝,取得财政和政治支持以维持统治,同时经常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概念阐释(二)第二阶段:民主革命运动|19C末20C初1、背景拉美独立后面临很多问题|内忧外患内忧: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①政治: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②经济:经济模式落后(大土地所有制,种植园经济)外患:①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②美国:门罗宣言|门罗主义、金元外交、大棒政策。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资产阶级还十分软弱,政权都落到了土生白人(即克列奥人)地主手中,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保存下来,大土地所有制得到继续发展。在整个19世纪,拉丁美洲各国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土地等于以前3个世纪的总和。——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第二阶段:民主革命运动|19C末20C初美国总统——门罗门罗宣言(门罗主义):1823年,门罗在国会咨文中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其实质是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美国的权利和利益包含在这一原则中,即美洲两大陆已经获得并维护了自由和独立,因而从此以后再不能被视为任何欧洲列强未来殖民的对象……”——《亚当斯与“门罗宣言”》拉美独立后面临很多问题|内忧外患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第二阶段:民主革命运动|19C末20C初大棒政策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下不着急大棒政策:1904年12月6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其实质是加强对拉美的侵略。其特征是:武力威胁、外交讹诈。金元外交金元外交: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主张推行的外交政策,以金钱代替枪炮,用经济手段控制拉美。用美元代替子弹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但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拉美独立后面临很多问题|内忧外患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第二阶段:民主革命运动|19C末20C初2、概况巴西革命墨西哥民主革命 概况结果意义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人民起义军的支持下,墨西哥赶走了独裁者,摆脱美国的武装干涉,对内进行民主改革。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墨西哥的悲剧,在于我们离天堂太远,而离美国太近。—— 墨西哥前总统波菲利奥 迪亚斯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1917年墨西哥宪法》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拓展:19世纪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①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②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③革命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④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以战争形式实现独立。⑤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拓展:19世纪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与影响积极:①结束了西、葡等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多个民族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②奠定了拉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拉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腐朽的封建势力,同西欧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配合,加速了欧洲、美洲封建主义的崩溃。消极: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为之后的进一步革命埋下了伏笔。2、影响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例题(2022·广西玉林高一下期末)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A.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彻底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可知拉美人民的反抗冲击了封建制度,对封建制度的打击则对发展近代社会是一种助推,故选C项;拉美人民的斗争属于争取民族独立,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不同,排除A项;独立运动的影响更多的是对殖民地的冲击,对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不会产生直接作用,排除B项;“彻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例题.(2022·河北邢台高一下期末)拉丁美洲各国在摆脱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后不久,其政权又落到了土生土长的白人地主手中,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保存下来,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缺乏保护民族利益的宪法C.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 D.种族歧视观念的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拉丁美洲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保存下来,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排除B项;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C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题目考查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排除D项。酣睡·觉醒—— 亚洲的觉醒何谓亚洲的觉醒?亚洲的觉醒是指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和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进一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族民主意识也不断发展;1905年的俄国革命运动也进一步唤醒了亚洲,终于形成了列宁所说的“亚洲的觉醒”的新局面。——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一)背景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2、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3、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革命)意识的觉醒。二、酣睡·觉醒:亚洲的觉醒(二)代表国家 殖民者 性质 概况 结果 影响印度伊朗中国结合教材梳理表格英国英俄列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1885年资产阶级成立国大党1905提拉克主张推翻殖民统治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1905-1911伊朗发生立宪革命制定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二、酣睡·觉醒:亚洲的觉醒(三)特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运动中国辛亥革命1、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3、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并发挥领导作用4、新的力量:无产阶级5、斗争形式: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6、斗争结果:都取得一定成果,多以失败告终;形成了被压迫民族斗争中相互支援的局面二、酣睡·觉醒:亚洲的觉醒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亚洲觉醒的特点(四)意义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封建势力,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亚洲人民作为反对帝国主义力量登上国际斗争舞台,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3、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亚洲走上近代政党政治道路。5、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列宁《亚洲的觉醒》思考:结合列宁的话及所学知识,思考亚洲觉醒的影响?二、酣睡·觉醒:亚洲的觉醒学习拓展:如何理解”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二、酣眠·觉醒:亚洲的觉醒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1905—1909年波斯革命》酣睡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亚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不断觉醒,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补充知识: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上半期,亚洲掀起了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这包括五次大的起义: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起义。例题(2022·福建厦门·模拟)20世纪初兴起的亚洲革命风暴,是继19世纪初拉丁美洲革命风暴之后的全世界历史新阶段的重大标志性事件,是第三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性开端。列宁把这次革命风暴称为“亚洲觉醒”。之所以被称为“亚洲觉醒”,主要是因为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社会主义国家地理范围不断扩大 D.革命后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觉醒”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A项正确;“亚洲觉醒”主要是指资产阶级领导成为革命领导阶级,不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项;二战后,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地理范围不断扩大,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革命后大多数国家都处于殖民地或半殖民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例题(2022·福建龙岩·模拟)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1856-1920年)对古代印度典籍《薄伽梵歌》的研究角度与他人不同,认为达摩是将人们团结起来的绳索,种姓达摩就是根据社会制度所安排给每个人的伦理职责。一个人必须履行其种姓达摩,这是他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提拉克意在A.肯定种姓制度弘扬文化传统 B.巩固印度国大党的领导地位C.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解放 D.为非暴力策略奠定理论依据【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提拉克认为达摩是将人们团结起来的绳索,种姓达摩就是根据社会制度所安排给每个人的伦理职责”,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拉克这一时期希望能够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解放,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解放,不是肯定种姓制度弘扬文化传统,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解放,不是为了巩固印度国大党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解放,不是为非暴力策略奠定理论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危机·斗争—— 非洲的抗争三、危机·斗争:非洲的抗争(一)背景2C计划——南北贯通英国:开罗Cairo至开普敦Cape Town2S计划——东西贯通法国:西非佛得角(塞内加尔)the Republic of Senegal 延伸到东非索马里Somalia德国:西南非—东非 斜跨非洲1、帝国主义的侵略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2、非洲人民一直进行不屈不挠的武装反抗三、危机·斗争:非洲的抗争时间 领导者及主张 结果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反英大起义(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882年1881年开始1894~1896年祖国党:“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抵抗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皇帝蒙尼利克二世:《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独立。抵抗失败,英国占领起义失败,英国控制成功,保持独立(二)概况政党组织宗教宣传皇帝号召三、危机·斗争:非洲的抗争(三)特点1863年,伊斯梅尔成为埃及的“赫迪夫”(奥斯曼帝国驻埃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他好大喜功,不惜向西方借高利贷,埃及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1878年,被迫接受英、法、意、奥的代表担任埃及政府的大臣,组成“欧洲内阁”。此举遭到埃及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对。1864年1月,一批爱国军官和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创立“祖国党”,主张维护埃及主权和国家独立,实行宪政。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1864年11月,阿拉比出任祖国党的主席,1879-1882年埃及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改革和反帝运动。——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1881年8月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马赫迪(意为救世主),声称要在世上重建真正的信仰和正义。……1885年6月其病逝,战友阿卜杜拉继任,自称哈里发,掌管军事、行政和宗教大权。……1899年11月在英军偷袭中阿卜杜拉牺牲。到1900年1月起义最后失败。在“英埃共管”名义下,苏丹沦为英国殖民地。——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1、形式: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少数情况和平解决2、规模:有组织、大规模、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3、领导:领导者几乎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或者传统社会的统治者。4、宗教色彩浓厚: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5、政党:非洲第一个政党出现,近代民族意识觉醒。6、群众基础:动员广发群众,群众基础较好。思考点: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点?思考: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②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③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运动中国辛亥革命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反英大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的独立民族民主运动例题(2022·浙江舟山·统考模拟)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这一主题应是A.拉美独立运动 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C.国际工人运动 D.亚洲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B【详解】依据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中的玻利瓦尔是南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物;图2中的孙中山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物;图3中的提拉克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物;图4中的马赫迪是苏丹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物。由此可知,四位历史人物涉及的是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B项正确;A项只符合图1,排除;材料与国际工人运动无关,排除C项;D项只符合图2、图3、图4,不符合图1,排除。故选B项。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原 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等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特 点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领导力量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代表运动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意 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小结从斗争形式看:出现新式和旧式民族运动并存的状况。①拉美主要是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亚洲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③非洲主要是旧式的反帝民族斗争;探究 从斗争形式的角度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至少两条)?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传统思想解放程度殖民方式殖民程度有观点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是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起点,而非终途。请阐述其合理性 本课小结19.20世纪初期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是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并进行民主革命的兴起阶段。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亚非拉的宰割、奴役,固然是一种不公正、不正常的现象,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必然要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但独立后的国家要致力于探索发展民族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努力寻找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道路,才是独立之本,发展之源。独立之路,任重而道远!课堂小结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危机·斗争:非洲的抗争埃及的抗英斗争中国辛亥革命酣睡·觉醒:亚洲的觉醒法属海地、西属拉美、葡属巴西独立第二阶段:民主革命运动巴西、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殖民者的残酷统治、启蒙思想的传播、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发展、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