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0 古诗词名句默写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023·淮阴区)“花有重开日,______。”横线上应填( )。A.人无再少年 B.老大徒伤悲C.来世不可待 D.往事不可追2.(2023·筠连县)下列古诗和名句背诵、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A.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青青圆中葵,朝露待日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3.(2023·滕州市)下列诗句,上下句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人生代代无穷已,但见长江送流水。D.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4.(2023·如皋市)下列诗句中错误的一项是( )。A.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B.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C.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5.(2023·新罗区)按要求填空。(1)中华古典诗歌群星璀璨,内涵丰富:诗中有习俗,如韩翃《寒食》中“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诗中有理想信念,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诗中有传说,如刘禹锡《浪淘沙(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有友情,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有节操,如于谦《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2)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被_________,如_________,被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匆匆》)二.直接型默写。1.(2023·汶上县)根据课外积累填空。(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__________。(2)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3)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4)__________,何时缚住苍龙?(5)__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6)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2.(2023·化州市)古诗文诵读积累。(1)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马诗》(2)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己亥杂诗》(4)__________,__________。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5)《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立志做纯洁清白的人的志向。(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作者在听到失地收复时喜极而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2023·顺德区)古诗词默写。(1)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2)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3)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郑燮《竹石》)(4)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6)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叶绍翁《游园不值》)(7)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8)__________?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平乐》)4.(2023·费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①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②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③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④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⑤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2)苟利于民,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淮南子》)(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_______,如薄雾,被______。(朱自清《匆匆》)5.(2023·港南区)请你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2)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3)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4)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5)“__________,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的__________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郑燮在《竹石》一诗中借用竹子来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6.(2023·潮南区)考考你的积累与理解。(1)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2)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_。(4)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5)《长歌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告诫我们从小要努力学习,老了才不会伤心,后悔。(6)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7)在《石灰吟》这首诗中,表达作者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坚强意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7.(2023·徐水区)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1)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2)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3)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4)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6)妈妈告诫我,不要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吃了很多苦,还有人比你更努力,更上进,正所谓:__________。(7)小李做错了事,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我们可以“__________”来劝告他。8.(2023·黄骅市)按原文或根据理解填空。(1)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3)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4)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擢”的意思是________。这首诗借__________的民间故事,抒发了__________之情。(6)“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劝诫人们__________。9.(2023·惠山区)填空。(1)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2)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韩翃《寒食》)(3)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____,又__________?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__________,如薄雾,被__________。我留着些__________?”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用__________,直接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朱自清《匆匆》)10.(2023·峄城区)课内与课外。(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韩翃《寒食》)(2)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3)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4)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5)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6)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7)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8)苟利于民,不必法古;__________。(《淮南子》)(9)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11)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12)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张志和《渔歌子》)(13)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王冕《墨梅》)(14)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1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两小儿辩日》)三、理解型默写。1.(2023·五莲县)积累运用。诗传情。“__________,__________”饱含着诗人王安石思家念归的深切感情及重返政治舞台的欲望。诗言志。“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诗人于谦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的的可贵品质。诗载道。“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奋发图强,不要等到老了空悲伤。文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我们身在富裕境,常思困难时,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没有节省。2.(2023·新乐市)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面对离别。王维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王观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深切祝福;高适则用“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劝慰。(2)诗词是情感的浓缩。“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是苏轼的乐观旷达;“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是范仲淹的关切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是王安石的思乡之情;“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是黄庭坚的惜春之情。3.(2023·印江县) 填空题。(1)诗句有情感。诗人郑燮在《竹石》中用诗句“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了自己竹子般正直、刚正不阿的高风傲骨;诗人王昌龄在组诗《从军行》(其四)中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戍边将士坚定的报国壮志。(2)古语有智慧。“学习不怕根底浅,__________”劝诫我们,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开始努力学习就不算晚;《孟子》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道理。(3)美文有情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4.(2023·椒江区)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1)【品经典魅力】春日郊游赏花,吟诵“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领略烂漫春光;夏夜漫步乡间,吟诵“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感受宁静夜色;中秋举头望月,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倾诉无限乡愁;寒冬踏雪寻梅,吟诵“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涵泳梅花精神。小学毕业在即,临别之际,吟诵“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与同学共勉。(2)【悟生活箴言】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我们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不要等到需要知识时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了;成长的道路上,知心友人不可或缺,但寻觅良友并非朝夕可成,因为“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锐意进取的时代,我们要勤于反省、追求创新,正如《礼记》所言“__________,日日新,__________”。(3)【扬传统文化】数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有趣的现象,比如:岁寒三友,松竹梅;文房四宝,__________;五音调式,__________。5.(2023·鱼台县)回放和运用。(1)写出与下列节日对应的诗句。重阳节: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2)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__________”的不舍与缠绵;语文是画,画中是“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的神奇与梦幻;语文是歌,歌中有“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的惊喜;语文有情,这情是“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的无奈与伤感;语文可明志,“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语文可书写人生,“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告诉我们“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苟日新,__________,又日新”。(3)联欢会同学们展示了各自的特长,真是__________。(歇后语)。临别时,我想把珍惜时间的诗句送给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6.(2023·莒县)把下列诗文补充完整。(1)诗人行走江湖,寄情山水,唐代诗人刘禹锡赞叹黄河的磅礴气势“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孟浩然将愁绪寄托于建德江畔那轮圆月“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2)诗人将诗写进传统节日,王建将思念之情写进了中秋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韩翃则在寒食节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讽刺权贵。(3)时光匆匆,朱自清先生感叹“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不要到老了才感叹“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4)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5)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7.(2023·金乡县)积累运用。(1)诗写景。《十五夜望月》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中秋夜庭院里的景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乡村月夜的恬静自然、优美如画:明月升上树梢,惊飞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宿建德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2)诗借物言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下面三首诗分别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向。《马诗》借马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石灰吟》中写诗人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竹石》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竹子的品格,写出了诗人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3)“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朋友间的情意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岁月的洗礼。(4)30多年来,我国航天科技始终保持着“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态势,正所谓“ ,__________,而青于蓝”。我国航天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传承与创新。8.(2023·沂南县)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是最美的语言。而对绵绵的春雨,浅浅的草色,我不禁吟起《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看到八月十五时的满月,我不禁吟诵起“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即将毕业,我想引用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老师对我们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2)阅读,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于谦通过《石灰吟》“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郑燮通过(竹石)“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表明自己要做个像竹子一样的人,铁骨铮铮,刚正不阿;李贺通过《马诗》“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3)名言能导行。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弘扬敢于质疑、不断求新的科学精神。诚如《礼记》所言“苟日新,__________,又日新”。“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戒骄戒躁;“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警醒我们要勤俭节约;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我懂得了“穷则思变”的道理。9.(2023·日照)在诗歌中漫步。(1)同学们在诵读“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中感受春雨之喜;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会时光的珍贵;在“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中感悟竹和诗人的风骨。(2)活动上,张明上台朗读了自己写给老师的毕业赠言获得掌声一片。假如你也受邀诵读自己写给老师的毕业赠言,你会怎样写呢?请写在下面的表格里。做到行款整齐,注意笔画和结构等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动结束时,主持人总结:亲爱的同学们,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时光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珍惜时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10.(2023·岚山区)课文积累与运用。(1)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寒食节,在过去是不能生火做饭的,《寒食》中能够体现这一风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在《十五夜望月》中最能体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铭记古训,“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良药虽苦,却利于治病,叫人从善的语言虽不动听,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青,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有超越。(3)文天祥诠释了为国尽忠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所持的观点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5)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11.(2023·栾川县)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壮壮上课时不专心听讲,老师用《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来劝诫他珍惜时间,努力学习。(2)诗中有景:景在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的热闹春光里;景在李贺“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的苍茫月色里。诗中有情:情在孟浩然“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江边远眺中;情在《诗经》“昔我往矣,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的岁月流转中。(3)名句彰显智慧。和谐的社会弘扬孝道,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说的,我们要及时行孝,陪伴父母;时代的发展强调创新,正所谓“苟利于民,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12.(2023·阳泉)根据语境把句子补充完整。(1)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__________。”的回望;语文是画,画中有“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的壮阔;语文是酒,酒里有“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的不舍;语文是情,情里有“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执着;语文更似一场春雨,“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滋润每个人的心田。(2)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正如《周易》中的名言“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3)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向我们介绍了 __________的民风民俗;《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分别描写了寒食节 __________和中秋节 的习俗。(4)考试粗心犯错,爸爸批评了我,我心里不服气,好朋友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的话不好听,但有利于我们改正自己的错误。父母长辈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 ’。所以,你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听了他的话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胜读十年书。”(5)古人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若“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则子孙常享温饱。13.(2023·金水区)诗词“探月”之旅月亮不仅带给我们无穷的幻想,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请你按要求填写和“月”相关的诗文。(1)月有形。你看,在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中,月亮是弯弯的月牙;在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中,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2)月有境。你品,“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张继勾画了霜天寒夜、江枫渔火的生动景象;“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勾勒出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3)月有情。你悟,王建《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是诗人在望月思念友人;“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是王安石在借月抒怀。14.(2023·裕华区)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思考问题需要求“辩”,《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儿认为“近者热而远者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问题也需要求“变”,科学是不断发展,日益更新的,正如《礼记》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月”在古诗中被赋予特有的意义,它承载着佳节团圆之意、游子思乡之情。正如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写道“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又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3)毕业在即,同学们引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感念老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导。15.(2023·南安市)按课文内容填空。(1)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 __________?曰:非然也。(《学弈》)(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匆匆》)(3)在古诗《观书有感》中,朱熹借“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诗句来告诉人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4)每逢七夕佳节,人们边吟诵“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到了中秋,人们望着月亮吟诵“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以表思乡之情。(5)“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在前行路上总有比你起更早的人。(《增广贤文》)16.(2023·高唐县)日积月累。(1)从古至今,“雨”一直是文人骚客笔下经典的意象之一。本学期,我们和韩愈相约看早春的雨:“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和杜甫一起春夜赞雨:“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和王维一起在清晨的雨中送别好友:“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2)诗词经典传承文化和智慧。做人要心胸宽广,坦坦荡荡,正如《论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书中字字值千金,读书时应好好下功夫,正如《增广贤文》中的“__________,一字值千金。”你还能写出有关读书的诗词名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3)物可言志,请你写出一句诗人借助具体事物表达自己品格或志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4)我知道:文房四宝是指 __________,中医四诊是 __________。17.(2023·临清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即将毕业的我们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感恩老师那春风化雨般的关爱。(2)读书是美好的遇见。郑燮有竹子般的坚定意志,“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于谦用“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表达坚贞不屈的品质。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跟随王维欣赏“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的清新明朗;跟随韩愈饱览长安“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的早春景象,领略大好河山。(4)“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告诫我们为学趁年少;“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劝勉我们为学下苦功。18.(2023·怀集县)根据具体的语境填空。(1)自古以来,月亮寄托了中华儿女的思乡之情,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样的情感。(2)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一切新生美好的事物一定会冲破阻力,脱颖而出。(3)《增广贤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要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4)“百善孝为先”和“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俗语劝诫人们要重视孝敬父母,做儿女的一定要及时孝敬、陪伴父母。(5)过去的日子如 ,被 __________,如 ,被 __________。(选自朱自清《匆匆》)19.(2023·清江浦区)根据积累完成填空。(1)诗词中有传统节日。“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描绘的是寒食节;“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写的是__________节;“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让我联想到__________节。习俗中还有美好寓意,过年时吃鱼寓意着 __________。(2)故事中有科学思辨。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__________,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__________。”两小儿据理力争,连孔子也不禁被他们的思维所折服。我不禁想到这样两句话:“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青,__________”。(3)名句中有深刻哲理。“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启示我们要及时行孝;“__________,通则久”告诉我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4)课本中有鲜明人物。__________的孔子、 的八儿、__________的李大钊、__________的鲁滨逊……20.(2023·北票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我们热爱古诗词,因为它们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寒食节到来,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的意境。遇到艰难坎坷,我们想到《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遇到老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劝慰他。(2)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北京的春节》的作者____,感受到了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 __________之情;大致了解了丹尼尔·笛福的名著《__________》;我们从《匆匆》中明白了要 __________,不要虚度此生;从《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认识了革命信仰坚定的 __________;从《__________》中学到了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从古代文学家 __________的名句“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中明确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出自宋代陈著的《续侄溥赏酴醾劝酒二首·其一》。全诗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2.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现代诗文默写,有错别字。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ABD正确。C.错误。“圆”“希”错误。诗句出自两汉佚名的《长歌行》。全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A选项正确。“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夜直》。全诗为: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B选项正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全诗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选项错误。“人生代代无穷已”“但见长江送流水”都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正确的诗句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D选项正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出自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全诗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4.B【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A.正确。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B.有误。“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应改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全诗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全诗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正确。出自朱熹的《春日》,全诗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D.正确。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5.(1)日暮汉宫传蜡烛 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2)轻烟 微风吹散了 薄雾 初阳蒸融了。【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本题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匆匆》,原文: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二、1.(1)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非淡泊无以明志;(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今日长缨在手;(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6)而知也无涯。【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现代诗文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2)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3)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4)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5)出自《老子》。(6)出自《庄子》。7.(1)快走踏清秋; (2)南朝四百八十寺;(3)不拘一格降人材; (4)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5)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6)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1)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2)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全诗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4)出自《迢迢牵牛星》,全诗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5)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6)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8.(1)冷露无声湿桂花; (2)何当金络脑;(3)立根原在破岩中; (4)天街小雨润如酥;(5)若到江南赶上春; (6)小扣柴扉久不开;(7)山色空蒙雨亦奇; (8)春无踪迹谁知。【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1)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3)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5)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词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6)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7)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8)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全词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9.(1)①润物细无声 ②山下兰芽短浸溪 ③泣涕零如雨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 ⑤千磨万击还坚劲 (2)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3)微风吹散了 初阳蒸融了。【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现代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②“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③“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出自汉代乐府诗《迢迢牵牛星》。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⑤“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源自汉代刘安编纂的《淮南子》,意思是: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仿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3)本题考查现代诗文默写。“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选自朱自清的《匆匆》。10.①润物细无声 ②人迹板桥霜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⑤不要人夸好颜色 墨梅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诗文词句理解。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①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②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全诗为: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③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全诗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⑤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诗文词句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王冕的《墨梅》,意思: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1.(1)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劝君更尽一杯酒 (3)惟有他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 (4)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5)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6)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7)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文与名言警句的积累,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意思是: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返回自己的家乡呢。(2)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3)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出自鲁迅的《学界的三魂》,中国发展的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作答时,注意“惟”和“他”的写法。(4)“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李纲的名句,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只能徒然悲伤了。(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意思是: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7)“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12.(1)清风半夜鸣蝉 (2)等闲识得东风面 (3)绝胜烟柳满皇都 (4)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3)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出自《伯牙鼓琴》。(5)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13.(1)客舍青青柳色新 (2)当春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 (3)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4)孰为汝多知乎 (5)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伸出《牛郎织女》夫妇之间的离别 (6)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要珍惜时间。【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知识百科、诗歌词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1)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2)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3)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4)选自《两小儿辩日》。(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出自汉代乐府诗《迢迢牵牛星》,”其中“擢”的意思是“伸出”。这首诗借《牛郎织女》的的民间故事,抒发了夫妇之间的离别之情。(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代乐府诗《长歌行》,这两句诗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14.(1)千磨万击还坚劲 (2)寒食东风御柳斜 (3)劝君更尽一杯酒(4)草色遥看近却无 (5)徘徊外 剩些什么呢 微风吹散了 初阳蒸融了 什么痕迹呢 一连串的问号 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对时光的珍惜。【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现代诗文默写,有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1)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2)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3)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4)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出自课文《匆匆》。《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15.(1)寒食东风御柳斜; (2)盈盈一水间;(3)不知秋思落谁家; (4)老大徒伤悲;(5)近水知鱼性; (6)任尔东西南北风;(7)书到用时方恨少; (8)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9)劝君更尽一杯酒; (10)润物细无声;(11)门前流水尚能西; (12)桃花流水鳜鱼肥;(13)只留清气满乾坤; (14)不拘一格降人材;(15)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和名言警句。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出自唐代韩翃《寒食》。(2)出自《迢迢牵牛星》。(3)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4)出自汉乐府《长歌行》。(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6)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8)“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9)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10)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11)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12)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13)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14)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15)出自《两小儿辩日》。三、1.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的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2.(1)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天下谁人不识君;(2)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出没风波里 明月何时照我还 唤取归来同住。【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诗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祝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3.(1)千磨万击还坚劲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2)只要迈步总不迟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3)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有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托物言志,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这句诗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2)“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的意思是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开始努力学习就不算晚。“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意思是如果不遵循标准和规则,就无法达到目标或完成任务。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3)出自课文《匆匆》。4.(1)春色满园关不住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不知秋思落谁家 只留清气满乾坤 莫愁前路为知己;(2)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路遥知马力 苟日新 又日新;(3)笔、墨、纸、砚 宫、商、角、徵、羽。【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传统文化。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分别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元代王冕的《墨梅》,唐代高适的《别董大》。(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五音调式,指宫、商、角、徵、羽等。5.(1)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2)杨柳依依 燕山月似钩 草色遥看近却无 子欲养而亲不待 粉骨碎身浑不怕 任尔东西南北风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变则通 通则久 日日新;(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分别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2)分别出自《采薇》,唐代李贺的《马诗》,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清代郑燮的《竹石》,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应该发生变化,如此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得以不断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意思是各人展示各人本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只能徒然悲伤了。此句勉励年轻人好好把握时光,以免年华消逝,后悔莫及,充满劝诫意味,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6.(1)浪淘风簸自天涯 野旷天低树;(2)不知秋思落谁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3)被微风吹散了 被初阳蒸融了 更有早行人 老大徒伤悲;(4)粉骨碎身浑不怕;(5)日初出大如车盖。【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和现代诗文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分别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2)分别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唐代韩翃的《寒食》。(3)分别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汉乐府《长歌行》。“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自《增广贤文》,告诫我们不要自认为最勤勉努力,不要过于自满。(4)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5)出自《两小儿辩日》。7.(1)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2)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3)日久见人心;(4)日日新 又日新 青 取之于蓝。【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分别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2)分别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清代郑燮的《竹石》。(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指的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8.(1)草色遥看近却无 今夜月明人尽望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2)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快走踏清秋;(3)日日新 更有早行人 常将有日思无日。【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3)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会受阻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变通、屈伸。9.(1)好雨知时节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任尔东西南北风;(2)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来袭,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老师,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3)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赠言祝福。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全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的《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本题考查赠言祝福。写出自己送给老师的毕业赠言,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如: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来袭,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老师,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3)本题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原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0.(1)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2)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4)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5)山是眉峰聚 除非问取黄鹂。【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课文理解。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本题考查谚语、名言警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3)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阅读《两小儿辩日》可知,两个小孩所持的观点分别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和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5)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词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全词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1.(1)老大徒伤悲;(2)一枝红杏出墙来 燕山月似钩 野旷天低树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3)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只能徒然悲伤了。此句勉励年轻人好好把握时光,以免年华消逝,后悔莫及,充满劝诫意味,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2)分别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唐代李贺的《马诗》,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采薇》。(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政策有利于人民,就不一定要效法先人的制度;只要新制度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老规矩。12.(1)杨柳依依 大漠沙如雪 西出阳关无故人 粉骨碎身浑不怕 随风潜入夜;(2)变则通 通则久;(3)北京春节 禁止烟火、吃冷食 赏月;(4)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听君一席话;(5)莫把无时当有时。【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诗歌词句理解。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采薇(节选)》,全诗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会受阻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变通、屈伸。(3)本题考查课文理解、诗歌词句理解。《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普通老百姓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并在对比中歌颂了新中国的美好变化。其中详细描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由“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可知,《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可知,《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4)本题考查谚语、名言警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5)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谚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司马光的名句,意思: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很困难。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13.(1)燕山月似钩 露似真珠月似弓;(2)月落乌啼霜满天 秦时明月汉时关;(3)今夜月明人尽望 明月何时照我还。【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4.(1)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如盘盂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日中如探汤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2)今夜月明人尽望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如盘盂: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意思:从京口到瓜州仅一江之隔,到钟山也只隔着数座山。(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解释: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15.(1)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2)被微风吹散了 被初阳蒸融了;(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4)脉脉不得语 今夜月明人尽望;(5)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本题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匆匆》,原文: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3)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全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迢迢牵牛星》,全诗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5)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16.(1)天街小雨润如酥 润物细无声 渭城朝雨浥轻尘;(2)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读书须用意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3)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4)笔墨纸砚 望闻问切。【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意思: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3)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唐代虞世南《蝉》,全诗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4)本题考查传统文化。文房四宝:笔、墨、纸(专指宣纸、书画纸)砚的总称。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文具。广义的文房四宝还包括为书画服务的相关用具,如国画颜料、书画印泥等。中医四诊: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4种论断疾病的方法,即望、闻、问、切。也称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17.(1)润物细无声;(2)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留清白在人间;(3)客舍青青柳色新 草色遥看近却无;(4)少壮不努力 一字值千金。【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完成这些习题,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1)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2)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3)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是: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4)出自《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是: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出自《增广贤文》,“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意思是:读书的时候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这样的人写出文章才能文辞精妙,一字千金。18.(1)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2)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3)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4)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5)轻烟 微风吹散了 薄雾 初阳蒸融了。【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1)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本题考查谚语。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4)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百善孝为先:孝道乃众多善行美德之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5)本题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匆匆》,原文: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19.(1)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中秋 迢迢牵牛星 乞巧 年年有余;(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近也 胜读十年书 出于蓝而胜于蓝;(3)子欲养而亲不待 穷则变,变则通;(4)实事求是 天真、可爱、活泼、贪吃 视死如归 勇于拼搏、永不放弃。【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节日风俗、课文理解。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诗句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汉代乐府诗《迢迢牵牛星》,诗句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我国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中还有美好寓意,过年时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段话选自《两小儿辩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是: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指虽然与对方交谈的时间很短,但是受益却很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准备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该句话多用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说,事物到了窘困穷尽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化,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4)本学期,通过学习课文《两小儿辩日》,我们认识了实事求是的孔子,通过学习《腊八粥》,我们认识了天真、可爱、活泼、贪吃的八儿,通过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认识了的视死如归李大钊,通过学习《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认识了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鲁滨逊。20.(1)寒食东风御柳斜 盈盈一水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2)老舍 认同和喜爱 鲁滨逊漂流记 珍惜时间 李大钊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司马迁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经典名著、课文理解。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汉代乐府诗《迢迢牵牛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宋朝苏轼的《浣溪沙》。(2)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老舍,感受到了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之情;大致了解了丹尼尔·笛福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我们从《匆匆》中明白了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此生;从《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认识了革命信仰坚定的李大钊;我们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学到了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从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明确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