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决策过程:旅游中 课件(共50张PPT)- 《旅游消费者行为》同步教学(中国旅游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章 决策过程:旅游中 课件(共50张PPT)- 《旅游消费者行为》同步教学(中国旅游版)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旅游消费者行为
目 录
第一部分:导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础
第1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要
第二部分:决策过程
第2章 决策过程:旅行前
第3章 决策过程:旅行中
第4章 决策过程:旅行后
第10章 满意度与旅游行为
第11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理论
第12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应用
第四部分:外部影响
第13章 群体影响
第14章 社会阶层与生活方式
第15章 家庭与旅游行为
第16章 文化与旅游行为
第三部分:内部影响
第5章 知觉与旅游行为:理论
第6章 知觉与旅游行为:应用
第7章 学习、记忆与旅游行为
第8章 性格和旅游行为
目 录
第一部分:导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础
第1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要
第二部分:决策过程
第2章 决策过程:旅行前
第3章 决策过程:旅行中
第4章 决策过程:旅行后
第10章 满意度与旅游行为
第11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理论
第12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应用
第四部分:外部影响
第13章 群体影响
第14章 社会阶层与生活方式
第15章 家庭与旅游行为
第16章 文化与旅游行为
第三部分:内部影响
第5章 知觉与旅游行为:理论
第6章 知觉与旅游行为:应用
第7章 学习、记忆与旅游行为
第8章 性格和旅游行为
第3章 决策过程:旅行中
旅游者的消费产品:旅游目的地的体验
体验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快乐的需求、教育的需求、好奇心的需求、冒险的需求
与“真实性”紧密相关的体验更为重要
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体验应该是一般生活中无法得到的
- 旅游体验的重要概念: 真实性(Authenticity)
开篇:旅游者的消费体验
理解旅游中的流动性
掌握旅游体验的概念和类型
- 理解营销学和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体验
- 理解真实性和舞台真实性
学习目标
章节概要
一、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二、旅游者的活动
1.旅游者活动类型
2.旅游者的流动
三、旅游者体验
1.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
2.旅游体验的理解
3.本真性和舞台化真实
一、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章节概要
一、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二、旅游者的活动
1.旅游者活动类型
2.旅游者的流动
三、旅游者体验
1.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
2.旅游体验的理解
3.本真性和舞台化真实
内涵:作为购买旅游产品的活动,也属于一般消费的购买行为,是通过旅游满足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无法满足的欲望的过程。
研究意义:有利于旅游开发、提升与促进产品、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等
· 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 商品的三个维度
(1)功能上的维度
(2)象征维度
(3)快乐维度
· 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者的差别
(1)理性和感性
旅游者:理性和有计划
消费者:冲动购买
(2)购买的时间点
旅游者:时间跨度久,不确定因素多
消费者:即时消费
· 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二、旅游者的活动
章节概要
一、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二、旅游者的活动
1.旅游者活动类型
2.旅游者的流动
三、旅游者体验
1.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
2.旅游体验的理解
3.本真性和舞台化真实
· 旅游者活动类型
· 旅游者的流动
旅游活动(tourism activities):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活动。
具体来说,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史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旅游者活动类型
旅游活动的分类
旅游目的地发生的现场活动:文化知识型旅游、科技交流旅游、文艺交流旅游、考古旅游、院校旅游、山地休闲旅游、电影节、民族风貌考察旅游、生物考察旅游、专业学习旅游、寻根旅游、博物馆旅游、宗教旅游、音乐节旅游、军事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
除此之外,还包含有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前以及离开旅游目的地的活动。
·旅游者活动类型
旅游产品的三大要素:
(1)基本要素(primary elements):旅游活动的地点(activity place)和休闲场景(leisure setting)。
(2)次级要素(secondary elements):酒店、餐厅、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便利设施。
(3)附加要素(additional elements):给旅游者提供保护的停车场和游客中心等。
·旅游者活动类型
· 旅游者活动类型
· 旅游者的流动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或者几个目的地)内是如何流动(mobility)的
·旅游者的流动
以旅游者的活动范围来看:
旅游者的流动类型:
(1)只在自己的居住地,基本没有流动
(2)距居住地较近范围、以便利性为标准的流动
(3)在安全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一定距离的流动。
(4)以能行走方式的范围以及利用公共交通可以到达的流动,也被称为“集中探险行”(concentric exploration)。
·旅游者的流动
旅游者会从居住地为中心直接出发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直线回到自己的家。
以居住地中心,经过几个旅游目的地,最后回到居住地。
可以看作是前面两种类型的混合,也可以看作是毫无关系的类型。
·旅游者的流动
旅游不仅被理解为旅游引力和推力作用下的短期迁移行为,也应该被视为意义产生的过程。旅游流动促使旅游主体追求旅游流动过程中产生个人意义。
(1)获得对自我的完整认知,可以给个人带来“家”的归属体验和意义感。
(2)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构建社会文化身份,旅游具有个体主观体验之外的社会文化意义。
三、旅游者的体验
章节概要
一、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二、旅游者的活动
1.旅游者活动类型
2.旅游者的流动
三、旅游者体验
1.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
2.旅游体验的理解
3.本真性和舞台化真实
· 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
· 旅游体验的理解
· 本真性和舞台化真实
派因(Pine II)和吉尔默(Gilmore)首先提出体验维度以消费者参与形式(主动与被动)及环境因素(吸收与沉浸)的划分标准。
被动参与意味着不直接影响消费者产生体验;主动参与意味着能够影响消费者产生体验。吸收代表通过让人了解的吸引他人注意;沉浸代表消费者变成体验的一部分。
· 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
娱乐体验(entertainment):娱乐和消遣是人们获得身心愉悦的方法,也是主要的旅游体验之一。
教育体验(education):旅游也是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
逃避体验(escapism):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环境拥挤与喧嚣、人际交往复杂等,使得人们缺乏对于内心真正需求的审视,也对于自身的生活状态产生了疏离感。
审美体验(esthetics):旅游者对美的体验贯穿于旅游者的整个活动中。
· 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
体验的形成过程又是如何的?
(1)体验开始于游客在特定环境或情境下体验(活动)一个景点(资源)的事件
(2)引起反应
(3)反应激发成为记忆
(4)进行反思,创造新的意义
(5)重塑自我
· 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
· 旅游体验的理解
· 本真性和舞台化真实
在旅游研究中,旅游体验是指旅游消费者前往一个特定的旅游目的地花费时间来游览、参观、娱乐、学习、感受的过程以及所形成的身心一体的个人体会。
旅游体验的多种表述方法:(复杂性和跨学科研究特征)
旅行中的体验“travelling experience”、旅行体验“travel experience”、休闲体验“recreation experience”、旅游体验“tourism experience”、游客/旅客体验“tourist experience”、访客体验“visitor experience”以及度假体验“vacation experience”等。
· 旅游体验的理解
不同视角下,旅游体验的本质:
(1)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视角 :旅游者被认为是消费者的一种。这里的旅游体验为认为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所追求的各种“好处”,和旅游者的动机紧密相关。
(2)社会学视角:
旅游者为了要寻求真实体验而去克服困难。 ——马康奈(MacCannell)
不同的旅游者类型会寻求不同的旅游体验,将旅游体验理解为个体和中心类别的一种关系,体验的意义受到旅游者自身世界观和心灵世界中心的影响,并且体验能反映个体的动机形式。 ——科恩(Cohen)
旅游体验是一种凝视(gaze),旅游者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等因素的驱使去凝视旅游环境,进而催发出旅游者欣赏旅游环境的各种方式。 ——厄里(Urry)
· 旅游体验的理解
旅游体验的九个基本特征 (厄里(Urry))
(1)旅游体验是休闲参与活动;
(2)旅游者时间关系的改变主要来自人们不同地点的移动和停留;
(3)短期或暂时远离日常生活;
(4)在旅游体验中,地方凝视不是有偿的,与日常生活有鲜明对比;
(5)旅游者活动如现代人口流动、新社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等,都需要凝视;
(6)以凝视的态度和观点决定目的地的选择;
(7)旅游者凝视描述与家不同的景观;
(8)凝视构成符号,旅游者收集符号;
(9)观光旅游的发展都在引导旅游者重构新的凝视目标。
· 旅游体验的理解
总结:
旅游体验本质上是一种个人的、主观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内心感受。
经济学和营销学视角下:旅游体验都可以被认为是需利用多种的辅助设施、旅游活动和服务的一种“心理产出”。
社会学视角下:旅游体验被认为是一种“脱离了一般日常生活的特殊体验”。
· 旅游体验的理解
· 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
· 旅游体验的理解
· 本真性和舞台化真实
· 真实性和舞台化真实
真实最初被应用于博物馆行业,描述博物馆中那些物体是看起来的那个样子或者说是所宣称的那样。
在旅游行业,真实性概念相对模糊,一方面,真实性即意味着传统文化和起源,意味着真实或者独一无二;另一方面真实性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旅行、特定的行程或者整个旅游度假的描述。
科恩(Cohen):非商业化
· 真实性和舞台化真实
目前研究认为,旅游中的真实性的含义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它是指人们用来描述某种事物所具有的一种“特性”;
另一方面,它是一种社会建构起来的,有关于目的地社会和文化、旅游形式或者传统的旅游体验的无形感知,是一个带有比较性质的概念。
· 真实性和舞台化真实
麦肯奈尔(MacCannell)的舞台化真实
现代社会是不真实的,旅游是对真实性的寻找是“旅游者受到追求真实性体验的动机激发,并且认为自己正在获得真实性体验的路上”。
· 真实性和舞台化真实
戈夫曼的剧场理论(Goffman)(二分法)
社会场景分为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
前台区域是社会互动发生的地方
后台区域是东道主的各成员退场休息和准备的地方
前台呈现表演,后台才是真实
· 真实性和舞台化真实
麦肯奈尔(MacCannell)真实性体验追求的六个具体过程:
(1)游客试图进入的地方,这也是戈夫曼的前台区域。
(2)依旧是前台区域,但稍微展示一下后台区域。比如餐厅中陈列的酒架。
(3)依旧是前台区域,有着与后台区域一致的布局。
(4)旅游者可以随便进入后台区域观看的阶段。比如允许游客进入作坊看当地产品的生产过程。
(5)此阶段旅游者偶尔可以进入后台区域。比如飞机的驾驶舱。
(6)是旅游者的最终目标,也就是戈夫曼意义上的后台区域,但是旅游者很难进入这个阶段。
局限性:忽视了旅游者个人对舞台化的真实性的甄别和判断能力。
· 真实性和舞台化真实
王宁:将真实性概念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客观主义的真实性、建构主义的真实性与后现代主义的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主义的真实性(existential authenticity)。
· 真实性和舞台化真实
两个真实性维度:
个体内在真实性(intra-personal authenticity)包含开两个层次,即身体感觉和自我身份认同
个体与个体间的真实性(inter-personal authenticity)包括家庭陪伴下的旅行和旅游者的“共睦态”(tourist “communitas”)
思考(认知能力训练)
1. 旅游者的流动有几种方式?
2. 旅游的本质性如何理解?可以分为几个维度?
思政(应用能力训练)
我们国家有优秀的文化遗产,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化,国外的交流也在不断的加深。
这其中,很多外国人想要通过旅游了解中国文化。根据旅游真实性的概念,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做让国外旅游者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小结
一、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二、旅游者的活动
1.旅游者活动类型
2.旅游者的流动
三、旅游者体验
1.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
2.旅游体验的理解
3.本真性和舞台化真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