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理论 课件(共39张PPT)- 《旅游消费者行为》同步教学(中国旅游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理论 课件(共39张PPT)- 《旅游消费者行为》同步教学(中国旅游版)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旅游消费者行为
目 录
第一部分:导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础
第1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要
第二部分:决策过程
第2章 决策过程:旅行前
第3章 决策过程:旅行中
第4章 决策过程:旅行后
第10章 满意度与旅游行为
第11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理论
第12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应用
第四部分:外部影响
第13章 群体影响
第14章 社会阶层与生活方式
第15章 家庭与旅游行为
第16章 文化与旅游行为
第三部分:内部影响
第5章 知觉与旅游行为:理论
第6章 知觉与旅游行为:应用
第7章 学习、记忆与旅游行为
第8章 性格和旅游行为
第11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理论
“态度”简单来说,就是喜欢或者讨厌某个事物。
旅游者是如何对某个旅游目的地产生好感的
态度形成的一般理论以及态度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态度的构成要素:认知和情感要素
- 旅游者行为的重要概念: 态度(attitude)
开篇:你喜欢自己选择的目的地吗
掌握态度的概念、构成、功能和作用。
了解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理解态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 理解态度的形成与测量的概念及方法。
学习目标
章节内容概要
一、态度的概念和构成
1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2 态度的构成要素
3 态度的功能
二、态度的形成和测量
1.态度的形成
2.态度的测量
三、态度的理论模型
1.理性行为理论
2.计划行为理论
3.目标指向模型
4.道德规范模型
一、态度的概念和构成
章节内容概要
一、态度的概念和构成
1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2 态度的构成要素
3 态度的功能
二、态度的形成和测量
1.态度的形成
2.态度的测量
三、态度的理论模型
1.理性行为理论
2.计划行为理论
3.目标指向模型
4.道德规范模型
·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 态度的构成要素
· 态度的功能
态度的概念:
心理学:态度(attitude)是我们对所处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动机、情感、知觉和认识过程的持久体系,是对一种给定事物喜欢或不喜欢的反应倾向。
消费者行为学:态度是对于某个对象一贯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 我们对于如零售店、电视节目或产品的想法或行为倾向
→ 态度可以是各种因素所形成的结果
·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 特点
(1)态度并不是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形成的,而是基于他人和信息的接触和体验,进行学习的结果。
(2)态度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3)随着学习时间的长短和形成的过程,态度可以强也可以弱。
·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 态度的构成要素
· 态度的功能
(1)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信念)
(2)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感觉)
(3)行为成分(behavioral component)(反应倾向)
·态度的构成要素
·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 态度的构成要素
· 态度的功能
·态度的功能
(1)心理追求功能(utilitarian function)
(2)价值表达功能(value-expressiveness function)
(3)自我防卫功能(ego-defensive function)
(4)知识功能(knowledge function)
二、态度的形成和测量
章节内容概要
一、态度的概念和构成
1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2 态度的构成要素
3 态度的功能
二、态度的形成和测量
1.态度的形成
2.态度的测量
三、态度的理论模型
1.理性行为理论
2.计划行为理论
3.目标指向模型
4.道德规范模型
· 态度的形成
· 态度的测量
了解态度的形成原因,对于旅游经营者的意义
→ 采取合适的措施,为自己的旅游产品赢得积极、正面 的旅游消费者态度
→ 预测旅游者的行为决策
·态度的形成
学习理论
(1)信息学习 (2)情感迁移
自我知觉理论
从我们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环境来判断自己的态度
·态度的形成
· 态度的形成
· 态度的测量
态度的对象(target)
→ 消费者态度的对象是什么(物体)
→ 旅游者的态度的对象是什么(行为)
·态度的测量
三、态度的理论模型
章节内容概要
一、态度的概念和构成
1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2 态度的构成要素
3 态度的功能
二、态度的形成和测量
1.态度的形成
2.态度的测量
三、态度的理论模型
1.理性行为理论
2.计划行为理论
3.目标指向模型
4.道德规范模型
· 理性行为理论
· 计划行为理论
· 目标导向理论
· 规范激发理论
· 理性行为理论
由美国学者菲什拜因(Fishbein)和阿耶兹(Ajzen)于1975 年提出:行为(behavior)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合理地推断,而个体的行为意向又是由对行为的态度(attitude toward behavior)和主观准则(subjective norm)决定的。
· 理性行为理论
· 计划行为理论
· 目标导向理论
· 规范激发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是由 Icek Ajzen 提出,也是从理性行为理论发展而来。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PBC)的新概念。
态度(attitude):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
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
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
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采行意愿。
· 理性行为理论
· 计划行为理论
· 目标导向理论
· 规范激发理论
目标指向模型(model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最早由 Pergnini 和 Bagozzi 首先提出。
是计划行为理论的延伸版本,并增加了以下内容::
欲望:解释旅游者产生动机的过程
预期情绪:解释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情感过程
过去行为的频率:解释个体在旅游决策时习惯过程的影响
· 目标指向模型
· 理性行为理论
· 计划行为理论
· 目标导向理论
· 规范激发理论
应用方向:被用来解释旅游者中包含绿色环保、亲社会、道德行为成分的行为(如生态旅游,旅游中的环保行为,遗产旅游等)
内容:个人规范(personal norm) 责任归属(ascribed responsibility)和问题意识(problem awareness)
· 规范激发模型
思考(认知能力训练)
1. 态度有几个成分?分别是什么?
2. 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三个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
思政(应用能力训练)
现在,绿色品牌、绿色营销已经成为必要和共识。在旅游领域,绿色酒店、生态旅游也一直是企业追逐的目标。
(1)试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旅游者绿色出行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具体因素分别是什么?
(2)如果控制这些因素,以达到培养旅游者绿色行为的目的?
章节内容概要
一、态度的概念和构成
1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2 态度的构成要素
3 态度的功能
二、态度的形成和测量
1.态度的形成
2.态度的测量
三、态度的理论模型
1.理性行为理论
2.计划行为理论
3.目标指向模型
4.道德规范模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