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应用 课件(共33张PPT)- 《旅游消费者行为》同步教学(中国旅游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应用 课件(共33张PPT)- 《旅游消费者行为》同步教学(中国旅游版)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旅游消费者行为
目 录
第一部分:导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础
第1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要
第二部分:决策过程
第2章 决策过程:旅行前
第3章 决策过程:旅行中
第4章 决策过程:旅行后
第10章 满意度与旅游行为
第11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理论
第12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应用
第四部分:外部影响
第13章 群体影响
第14章 社会阶层与生活方式
第15章 家庭与旅游行为
第16章 文化与旅游行为
第三部分:内部影响
第5章 知觉与旅游行为:理论
第6章 知觉与旅游行为:应用
第7章 学习、记忆与旅游行为
第8章 性格和旅游行为
第12章 态度和旅游行为:应用
如何改变人们的态度
如何让旅游者喜欢上所营销的旅游目的地
态度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态度与旅游偏好、旅游收入和旅游决策的关系
- 旅游者态度变化
信息劝说和行为劝说
开篇:态度如何影响旅游者行为?
了解态度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理解目的地居民的态度和旅游者的态度。
理解通过信息改变态度的详尽可能模型。
理解均衡理论和认知不一致等态度变化的相关理论。
学习目标
章节内容概要
一、态度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1.态度与旅游偏好
2.态度与旅游收益
3.态度与旅游决策
二、态度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
1.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态度
2.旅游目的中旅游者的态度
三、态度的变化
1.信息劝说
2.行为劝说
一、态度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章节内容概要
一、态度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1.态度与旅游偏好
2.态度与旅游收入
3.态度与旅游决策
二、态度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
1.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态度
2.旅游目的中旅游者的态度
三、态度的变化
1.信息劝说
2.行为劝说
· 态度与旅游偏好
· 态度与旅游收益
· 态度与旅游决策
人们对旅游的态度一旦形成,将会产生一种对旅游的偏好,旅游偏好将直接导致人们的旅游行为。
(1)态度的复杂性
所掌握的信息种类和信息量
(2)态度对象的属性
与态度的强度有密切关系
· 态度与旅游偏好
· 态度与旅游偏好
· 态度与旅游收益
· 态度与旅游决策
- 旅游态度对象的属性: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寻求的基本收益
泡温泉(滋养皮肤、刺激身体内循环、缓解呼吸系统或消化系 统等不适症状)
选择去黄山、华山或者三清山旅游(欣赏云海、奇峰等美景)
农历三月到扬州(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之美)
四五月份到洛阳(欣赏牡丹)
· 态度与旅游收益
- 增加目的地吸引力的方法
(1)改善人们心目中感觉到的该目的地的形象。
(2)改变某项收益对旅游者的相对重要性。
(3)提升人们对于某个目的地的相对偏好。
· 态度与旅游收益
· 态度与旅游偏好
· 态度与旅游收益
· 态度与旅游决策
- 供选主体成为可行的选择对象的三个必经阶段
(1)意识 (2)可行性 (3)初步筛选
决策过程并非总是有条不紊的,还与已有经历和知识有关;
可行的的供选对象数目是不同的,取决于旅游者本身;
进行决策时,同时也要承担错误决策的风险
· 态度与旅游决策
二、态度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
章节内容概要
一、态度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1.态度与旅游偏好
2.态度与旅游收益
3.态度与旅游决策
二、态度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
1.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态度
2.旅游目的中旅游者的态度
三、态度的变化
1.信息劝说
2.行为劝说
· 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态度
· 旅游目的地中旅游者的态度
·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态度
(1)愉快阶段(euphoria stage)
(2)冷漠阶段(apathy stage)
(3)激怒阶段(irritation stage)
(4)对抗阶段(antagonism stage)(可能会有行为上的表现,甚至产生犯罪行为)
理论基础:社会交互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 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态度
· 旅游目的地中旅游者的态度
- 借用态度的“三分法”(即认知、情感和行为)来看地方感(sence of place)
(1) 认知成分:地方认同(place identity)
(2)情感成分:目的地的依恋(destination attachment)
(3)行为成分:地点的依赖(place dependence)
·旅游目的地中旅游者的态度
三、态度的变化
章节内容概要
一、态度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1.态度与旅游偏好
2.态度与旅游收益
3.态度与旅游决策
二、态度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
1.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态度
2.旅游目的中旅游者的态度
三、态度的变化
1.信息劝说
2.行为劝说
通过信息的外部劝说
通过行为的自我劝说
·态度的改变:“劝说”
· 信息劝说
· 行为劝说
·信息劝说
理论基础:
详尽可能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ELM)
“中心路线”(central route)和“周边路线”(peripheral route)
消费者的“介入”(involvement)
信息采纳模型(information adoption model, IAM)
将详尽可能模型扩展到了信息的采纳行为
· 信息劝说
· 行为劝说
·行为劝说
理论基础:
(1)态度均衡理论(balance theory)
倾向于追求认知和态度之间的均衡
(2)自我感知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人们会通过观测自己的行为追求自我态度的逻辑性和正 当性。
思考(认知能力训练)
1.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态度会经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2. 信息劝说的中心路线和周边路线分别是什么?
思政(应用能力训练)
如何改变旅游者的态度一直是营销人员最为关心的事情,根据本章所学的内容,试着分析一下,如何通过旅游活动,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章节内容概要
一、态度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1.态度与旅游偏好
2.态度与旅游收益
3.态度与旅游决策
二、态度理论在旅游的应用
1.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态度
2.旅游目的中旅游者的态度
三、态度的变化
1.信息劝说
2.行为劝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