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含解析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含解析 )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五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一、活学活用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王智通过学习《光》这一单元,对周围与光相关的问题越来越有兴趣。
1.如图所示,王智和小伙伴们在实验中让手电筒的光从a挡板小孔射入,发现甲图的屏上出现光斑,而乙图的屏上没有出现光斑。这可以证明(  )
A.光会发生折射 B.光会发生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2.中午,王智在操场上让阳光通过三棱镜,并在纸屏上观察到了五颜六色的光斑。下面解释合理的是(  )
A.三棱镜可使人眼花缭乱,将白光看成各种颜色的光
B.三棱镜将不同方向的光反射到纸屏上,形成不同颜色的光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3.如图所示,王智通过不透明圆筒一端的圆纸片观察灯,看到有微弱的灯光透过来,但看不清灯的完整轮廓。圆纸片可能是用下面哪种材料做的?(  )
A.A4纸 B.木板 C.玻璃
4.王智于2023年10月29日晚观测到了月食现象。月食成因主要与(  )有关。
A.阳光沿直线传播,被地球遮挡
B.阳光透过地球发生折射
C.阳光遇到地球发生反射
5.王智用卡纸做了如图所示的彩色轮,并使彩色轮快速旋转,这时观察到彩色轮上(  )
A.出现三色圆环 B.颜色变得接近白色
C.颜色变得接近黑色
6.王智通过研究,能够解释生活中许多与光相关的问题,并能识别出同学的错误解释。例如下面错误的解释是(  )
A.环卫工人的衣服在车灯的照射下非常醒目,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B.司机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后方来车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因为太阳光遇到云发生了反射
7.王智晚上散步时观察到的(  )不是光源。
A.昏暗的路灯 B.皎洁的月亮
C.发光的萤火虫
8.在窗帘紧闭、没有一丝光亮的卧室里,半夜口渴的王智,想在茶几上找水杯喝水,他能看到水杯吗?(  )
A.能看到水杯
B.看不到水杯
C.开始看不到,过一会儿,眼睛适应了黑暗就看清了
王智和小伙伴通过《航拍中国》纪录片了解到我国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更加喜欢探究地形地貌问题。
9.王智在纪录片中看到的“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洼”的地形应该属于(  )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10.王智还联系自己的探究结果,尝试解释一些地形地貌的成因。例如下面(  )最有可能与地震有关。
A.黄土高原上的沟塑 B.敦煌雅丹地貌
C.地面出现裂缝和褶皱
11.王智和伙伴们围绕“沙漠里的拱形巨石”(如图所示)的成因,交流了各自的想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其中“用砂纸打磨岩石”模拟的是(  )
A.风卷起的沙子
B.岩石表面的沙石自动脱落
C.动物挖洞
12.据电视片介绍:某沙漠地区同一地点的地形(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变化。王智通过探究认识到,主要原因是(  )
A.雨水冲刷砂石
B.沙尘被风携带着移动并沉积
C.人们搬运砂石而逐渐形成
13.为了探究降雨对地表的影响,王智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他会观察到以下哪些现象?(  )
①“小山丘”上有些土随着水流向下移动
②“小山丘”表面被冲出一条条沟
③水流沿着“小山丘”表面清澈地流淌下来
④水汇集到低洼处越多,流得越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14.如图所示,王智经过考察和查阅资料发现:地球表面有许多弯曲的河道。下列哪些因素与形成弯曲的河道有关?(  )
①河道中水流对河岸的侵蚀
②河道中碎屑物质的沉积
③河道中水流速度的急与缓
④人类对河岸的加固或破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15.如图所示,为了探索植物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王智在同样高度向同样坡度的“山坡”上方喷水,来模拟“降雨”对山坡的影响。王智仔细观察后发现(  )
A.从有植被的“山坡”流下来的水更加浑浊
B.从无植被的“山坡”流下来的水更加浑浊
C.从两种山坡上留下来的水都很清澈
周末,王智和小伙伴一起到深圳钟表文化博物馆参观,调查计时的奥秘。
16.馆藏资料显示,水钟、沙漏、燃香等都曾被用来计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物体(  )
A.在生活中很常见
B.经久耐用
C.随时间有规律地发生变化
17.随着科技的发展,计时工具在精度上不断提高。下列哪种排序反映了“计时工具越来越准确”的发展历史?(  )
A.水钟→机械摆钟→“太阳钟”→原子钟
B.“太阳钟”→水钟→机械摆钟→原子钟
C.原子钟→“太阳钟”→机械摆钟→水钟
18.在古代计时工具体验区,王智在一根长30厘米的蜡烛的10厘米处、20厘米处各做了标记(如图),然后从点着蜡烛时开始计时,记录燃烧到每个标记时所用的时间。测试结果是:蜡烛在燃烧到10厘米的标记时,用了15分钟,燃烧到20厘米的标记时,一共用时大约为(  )
A.20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19.王智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测量滴水速度的实验。他在上方塑料瓶中装入200毫升水,让水通过瓶盖中间的小孔滴入下方量杯,并记录:从开始滴水时计时,分别记录量杯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100毫升时、150毫升时所用的时间。结果是:当水积聚到50毫升时用了12秒,当水积聚到100毫升时,用的时间是(  )
A.等于21秒 B.比24秒略长
C.比21秒略短
20.王智和小伙伴在体验区模拟机械摆钟的工作,他们对于“怎样才算摆动一次”产生了分歧。下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
A.钟摆摆动一个来回算摆动2次
B.钟摆摆动一个来回算摆动1次
C.钟摆从左边起点处摆到中间位置算摆动1次
21.王智发现该摆钟模型的钟摆1分钟摆动次数不足60次。要校准该摆钟,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
A.缩短摆绳长度 B.增加摆绳长度
C.增加摆锤质量
22.王智对校准后的摆钟进行仔细观察,发现钟摆在1s~10s、10s~20s、20s~30s的每段时间内摆动次数均为10次,这个现象说明(  )
A.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B.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C.任何摆在相同时间内的摆动次数没有什么规律性
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即将开始,为了展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王智和同学们都在积极训练。
23.王智跑步时,以下哪些系统在发挥作用?(  )
①呼吸系统
②运动系统
③血液循环系统
④神经系统
⑤消化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24.在跳高项目中,王智助跑后顺利跨越了横杠,指挥王智做出这一系列行为的是(  )
A.脊髓 B.脑 C.眼睛
25.孙慧正专注练习打乒乓球。如果她的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无法完成以下哪个动作?(  )
A.看到乒乓球在向前运动
B.做出接球的决定
C.手挥动球拍接球
26.运动场上,王智在练习投掷铅球,当他手握铅球曲臂时(如图所示),以下哪个模型可以模拟①处的肌肉与骨、关节之间的关系?(  )
A. B.
C.
27.休息时,王智注意到远处工地起重机正在工作。如图所示,起重机上哪个结构的功能跟人体的骨类似?(  )
A.① B.② C.③
28.孙慧明天就要代表班级参加100米短跑比赛啦!她感到很紧张。下面哪种做法有利于她缓解紧张情绪?(  )
A.多吃些食物来解压
B.刻苦练习到深夜
C.与家人或老师表达感受,寻求建议
29.运动场边种有一棵仙人掌,王智的手不小心碰到它的刺,手很快缩回了。关于“手缩回来”这个动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人肌肉的本能反应,不受神经系统控制
B.这是人的神经系统控制下的反应
C.这是脑的“缩手”指令通过血管传递给手完成的反应
30.孙慧通过电视新闻得知:某地由于工厂长期排放工业废气,当地许多居民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她经过分析确定:这种情况属于(  )对人的健康造成的影响。
A.周围环境 B.家族遗传
C.劳动强度大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10分)光蕴含着许多科学奥秘,王智和孙慧在家里开展了许多关于光的探索。
(1)如图所示,王智想制作一个潜望镜,测试标准是:王智坐在桌子下方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2)王智通过潜望镜看到了桌面上的鱼,请在图中用箭头将潜望镜里光的传播路径表示完整。
(3)如图所示,鱼缸里只有一条小鱼,但是孙慧却观察到了两条小鱼   。
A.从鱼缸上方俯视
B.正对着侧面平视
C.从两个侧面接缝处看
(4)王智拿起激光笔,倾斜照射入鱼缸中的水中。他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如图所示,孙慧从鱼缸上方观察时,看到天花板上的电灯在水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倒影。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    。
A.电灯是光源
B.电灯的光在水面发生了反射
C.水中电灯的倒影会发光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2.(10分)王智和小伙伴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探究地球内部因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1)如图所示,王智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其中红色圈层代表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通过阅读资料,王智了解到上图中蓝色圈层部分主要由    三类岩石组成。
A.岩浆岩、花岗岩、沉积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花岗岩、砂岩、变质岩
(3)为了探究地震的成因,王智将两个小盒中的泥拼接在一起等泥变干后,将两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如图)   。
①拉小盒时,小盒拼接处的泥土出现断裂
②拉小盒时,泥土表面出现大大小小的圆坑
③挤压小盒时,小盒拼接处的泥土层出现降起
④挤压小盒时,小盒拼接处的泥土层出现弯曲变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4)王智通过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来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加热一段时间后,番茄酱从土豆泥中流出来。根据这个现象可以推测:火山喷发与下面哪个因素关系最大?   。
A.地球内部的高温
B.地球引力
C.地球自转
(5)通过研究,王智知道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地形地貌,以下哪种地形地貌属于地球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   。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3.(10分)为了探究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王智进行了对计时工具的探究实践。
(1)如图,王智用两个矿泉水瓶设计制作了一个简易水钟,并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标出了时间刻度。如图哪种标示时间刻度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
(2)根据以上测试结果,为了让简易水钟上的刻度标示得准确而均匀,王智可以采用下面哪种方法来改进水钟?   。
A.直接将泄水瓶上的刻度改成均匀刻度
B.将泄水孔钻得更大些
C.在泄水瓶上方叠加水瓶,保持泄水瓶水位的稳定,在受水瓶外壁按实际水位标示时间刻度
(3)王智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如图),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不同的摆60秒内的摆动次数
摆 摆绳长度 摆锤质量 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号摆 10厘米 30克 70 70 70
2号摆 20厘米 30克 64 64 64
3号摆 30厘米 60克 52 52 52
4号摆 30厘米 30克 52 52 52
①王智想研究摆锤质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他应选用3号摆和    进行对比。
A.1号摆
B.2号摆
C.4号摆
②王智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是    。
A.摆绳长度
B.摆锤质量
C.推拉摆锤的力
③王智想对4号摆进行改进调整,制作一个1分钟刚好摆动60次的钟摆。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他可以选择的摆绳长度应    。
A.在10~20厘米之间
B.在20~30厘米之间
C.大于30厘米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4.(10分)王智和孙慧测试并比较:“1分钟跳绳”前后两人每分钟内呼吸与心跳的次数有什么不同?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名字 平静时 运动后
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王智 25 71 36 95
孙慧 29 76 48 109
(1)对王智跳绳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王智的跳绳动作由骨单独完成
B.王智跳绳过程中的手脚协调运动由神经中枢指挥完成
C.王智跳绳后的心跳和呼吸都加快了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推测    。
A.孙慧和王智的脉搏跳动很不稳定
B.孙慧和王智运动后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了
C.运动后人体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速度会加快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你认为哪位同学更有可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
A.孙慧
B.王智
C.难以判断
(4)王智在科学课上做过一个模拟心脏功能的实验(如图),当他用手挤压洗耳球的时候,模拟的是心脏的    。
A.舒张
B.收缩
C.一次心跳
(5)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请列举两个例子说明:平时怎样做有利于保护心脏的健康?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五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活学活用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王智通过学习《光》这一单元,对周围与光相关的问题越来越有兴趣。
1.如图所示,王智和小伙伴们在实验中让手电筒的光从a挡板小孔射入,发现甲图的屏上出现光斑,而乙图的屏上没有出现光斑。这可以证明(  )
A.光会发生折射 B.光会发生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C
【解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所示,王智和小伙伴们在实验中让手电筒的光从a挡板小孔射入,发现甲图的屏上出现光斑,而乙图的屏上没有出现光斑。这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故选:C。
2.中午,王智在操场上让阳光通过三棱镜,并在纸屏上观察到了五颜六色的光斑。下面解释合理的是(  )
A.三棱镜可使人眼花缭乱,将白光看成各种颜色的光
B.三棱镜将不同方向的光反射到纸屏上,形成不同颜色的光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C
【解答】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中午,王智在操场上让阳光通过三棱镜,并在纸屏上观察到了五颜六色的光斑,说明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故选:C。
3.如图所示,王智通过不透明圆筒一端的圆纸片观察灯,看到有微弱的灯光透过来,但看不清灯的完整轮廓。圆纸片可能是用下面哪种材料做的?(  )
A.A4纸 B.木板 C.玻璃
【答案】A
【解答】让光全部通过的物体是透明的物体;让光部分通过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不让光通过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A4纸是半透明物体;木板是不透明物体;玻璃是透明物体。王智通过不透明圆筒一端的圆纸片观察灯,看到有微弱的灯光透过来,但看不清灯的完整轮廓,说明是让部分光通过,所以圆纸片可能是用A4纸做的。
故选:A。
4.王智于2023年10月29日晚观测到了月食现象。月食成因主要与(  )有关。
A.阳光沿直线传播,被地球遮挡
B.阳光透过地球发生折射
C.阳光遇到地球发生反射
【答案】A
【解答】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的光,在地球上处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见,于是就发生了月食王智于2023年10月29日晚观测到了月食现象。月食成因主要与阳光沿直线传播,被地球遮挡有关。
故选:A。
5.王智用卡纸做了如图所示的彩色轮,并使彩色轮快速旋转,这时观察到彩色轮上(  )
A.出现三色圆环 B.颜色变得接近白色
C.颜色变得接近黑色
【答案】B
【解答】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多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王智用卡纸做了如图所示的彩色轮,并使彩色轮快速旋转,这时观察到彩色轮上颜色变得接近白色。
故选:B。
6.王智通过研究,能够解释生活中许多与光相关的问题,并能识别出同学的错误解释。例如下面错误的解释是(  )
A.环卫工人的衣服在车灯的照射下非常醒目,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B.司机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后方来车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因为太阳光遇到云发生了反射
【答案】C
【解答】A、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环卫工人的衣服在车灯的照射下非常醒目,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A的说法正确。
B、司机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后方来车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B的说法正确。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因为太阳光遇到云发生了折射。C的说法错误。
故选:C。
7.王智晚上散步时观察到的(  )不是光源。
A.昏暗的路灯 B.皎洁的月亮
C.发光的萤火虫
【答案】B
【解答】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昏暗的路灯、发光的萤火虫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皎洁的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故选:B。
8.在窗帘紧闭、没有一丝光亮的卧室里,半夜口渴的王智,想在茶几上找水杯喝水,他能看到水杯吗?(  )
A.能看到水杯
B.看不到水杯
C.开始看不到,过一会儿,眼睛适应了黑暗就看清了
【答案】B
【解答】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在窗帘紧闭、没有一丝光亮的卧室里,半夜口渴的王智,想在茶几上找水杯喝水,他看不到水杯,因为没有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故选:B。
王智和小伙伴通过《航拍中国》纪录片了解到我国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更加喜欢探究地形地貌问题。
9.王智在纪录片中看到的“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洼”的地形应该属于(  )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答案】C
【解答】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高原:边缘陡峭,中间地面开阔,海拔较高;山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峭;丘陵:坡度较缓,海拔不高;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王智在纪录片中看到的“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洼”的地形应该属于盆地。
故选:C。
10.王智还联系自己的探究结果,尝试解释一些地形地貌的成因。例如下面(  )最有可能与地震有关。
A.黄土高原上的沟塑 B.敦煌雅丹地貌
C.地面出现裂缝和褶皱
【答案】C
【解答】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地球地形地貌不断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分析选项可知,地面出现裂缝和褶皱最有可能与地震有关;黄土高原上的沟塑与水土流失有关;敦煌雅丹地貌与风化作用有关。
故选:C。
11.王智和伙伴们围绕“沙漠里的拱形巨石”(如图所示)的成因,交流了各自的想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其中“用砂纸打磨岩石”模拟的是(  )
A.风卷起的沙子
B.岩石表面的沙石自动脱落
C.动物挖洞
【答案】A
【解答】设计模拟实验感受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砂纸代表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打磨的方向应该是水平方向的,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向。打磨的过程代表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风对岩石产生影响的过程,跟砂纸打磨岩石不一样,是慢速的。
故选:A。
12.据电视片介绍:某沙漠地区同一地点的地形(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变化。王智通过探究认识到,主要原因是(  )
A.雨水冲刷砂石
B.沙尘被风携带着移动并沉积
C.人们搬运砂石而逐渐形成
【答案】B
【解答】地球内部的运动(火山和地震)和外力作用的影响(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和人类的活动)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某沙漠地区同一地点的地形,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变化,主要原因是沙尘被风携带着移动并沉积。
故选:B。
13.为了探究降雨对地表的影响,王智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他会观察到以下哪些现象?(  )
①“小山丘”上有些土随着水流向下移动
②“小山丘”表面被冲出一条条沟
③水流沿着“小山丘”表面清澈地流淌下来
④水汇集到低洼处越多,流得越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答案】C
【解答】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为了探究降雨对地表的影响,王智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他会观察到“小山丘”上有些土随着水流向下移动,“小山丘”表面被冲出一条条沟,水汇集到低洼处越多,流得越急,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C。
14.如图所示,王智经过考察和查阅资料发现:地球表面有许多弯曲的河道。下列哪些因素与形成弯曲的河道有关?(  )
①河道中水流对河岸的侵蚀
②河道中碎屑物质的沉积
③河道中水流速度的急与缓
④人类对河岸的加固或破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答案】A
【解答】弯道水流是指行进在弯曲河道中的水流,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弯曲的河道两侧的水流速度是不一样的。河道中水流对河岸的侵蚀、河道中碎屑物质的沉积、河道中水流速度的急与缓,与形成弯曲的河道有关,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A。
15.如图所示,为了探索植物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王智在同样高度向同样坡度的“山坡”上方喷水,来模拟“降雨”对山坡的影响。王智仔细观察后发现(  )
A.从有植被的“山坡”流下来的水更加浑浊
B.从无植被的“山坡”流下来的水更加浑浊
C.从两种山坡上留下来的水都很清澈
【答案】B
【解答】土地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程度降低。王智在同样高度向同样坡度的“山坡”上方喷水,来模拟“降雨”对山坡的影响。比有植被的“山坡”和无植被的“山坡”流下来的水,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从无植被的“山坡”流下来的水更加浑浊。
故选:B。
周末,王智和小伙伴一起到深圳钟表文化博物馆参观,调查计时的奥秘。
16.馆藏资料显示,水钟、沙漏、燃香等都曾被用来计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物体(  )
A.在生活中很常见
B.经久耐用
C.随时间有规律地发生变化
【答案】C
【解答】人们借助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现象来计时。水钟、沙漏、燃香等都曾被用来计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物体随时间有规律地发生变化。
故选:C。
17.随着科技的发展,计时工具在精度上不断提高。下列哪种排序反映了“计时工具越来越准确”的发展历史?(  )
A.水钟→机械摆钟→“太阳钟”→原子钟
B.“太阳钟”→水钟→机械摆钟→原子钟
C.原子钟→“太阳钟”→机械摆钟→水钟
【答案】B
【解答】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有日晷、沙漏、圭表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计时工具从太阳钟、水钟,发展到摆钟,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原子钟的出现更是将精度提到了新的高度,当今计时最精确的是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2000万年才误差1秒。反映了“计时工具越来越准确”的发展历史正确排序是“太阳钟”→水钟→机械摆钟→原子钟。
故选:B。
18.在古代计时工具体验区,王智在一根长30厘米的蜡烛的10厘米处、20厘米处各做了标记(如图),然后从点着蜡烛时开始计时,记录燃烧到每个标记时所用的时间。测试结果是:蜡烛在燃烧到10厘米的标记时,用了15分钟,燃烧到20厘米的标记时,一共用时大约为(  )
A.20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答案】B
【解答】蜡烛燃烧的速度是均匀的。在古代计时工具体验区,王智在一根长30厘米的蜡烛的10厘米处、20厘米处各做了标记(如图),然后从点着蜡烛时开始计时,记录燃烧到每个标记时所用的时间。测试结果是:蜡烛在燃烧到10厘米的标记时,用了15分钟,燃烧到20厘米的标记时,一共用时大约为30分钟。
故选:B。
19.王智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测量滴水速度的实验。他在上方塑料瓶中装入200毫升水,让水通过瓶盖中间的小孔滴入下方量杯,并记录:从开始滴水时计时,分别记录量杯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100毫升时、150毫升时所用的时间。结果是:当水积聚到50毫升时用了12秒,当水积聚到100毫升时,用的时间是(  )
A.等于21秒 B.比24秒略长
C.比21秒略短
【答案】B
【解答】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滴漏中的水位有关,水位越高,压力大,水滴得快,但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王智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测量滴水速度的实验。他在上方塑料瓶中装入200毫升水,让水通过瓶盖中间的小孔滴入下方量杯,并记录:从开始滴水时计时,分别记录量杯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100毫升时、150毫升时所用的时间。结果是:当水积聚到50毫升时用了12秒,当水积聚到100毫升时,用的时间是比24秒略长,因为但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
故选:B。
20.王智和小伙伴在体验区模拟机械摆钟的工作,他们对于“怎样才算摆动一次”产生了分歧。下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
A.钟摆摆动一个来回算摆动2次
B.钟摆摆动一个来回算摆动1次
C.钟摆从左边起点处摆到中间位置算摆动1次
【答案】B
【解答】摆的次数计算方法是摆出去,再摆回来,算摆动1次。钟摆摆动一个来回算摆动1次。
故选:B。
21.王智发现该摆钟模型的钟摆1分钟摆动次数不足60次。要校准该摆钟,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
A.缩短摆绳长度 B.增加摆绳长度
C.增加摆锤质量
【答案】A
【解答】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越快。王智发现该摆钟模型的钟摆1分钟摆动次数不足60次,要校准该摆钟,需要加快摆摆动的次数,所以缩短摆绳长度。
故选:A。
22.王智对校准后的摆钟进行仔细观察,发现钟摆在1s~10s、10s~20s、20s~30s的每段时间内摆动次数均为10次,这个现象说明(  )
A.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B.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C.任何摆在相同时间内的摆动次数没有什么规律性
【答案】B
【解答】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这是摆的等时性。智对校准后的摆钟进行仔细观察,发现钟摆在1s~10s、10s~20s、20s~30s的每段时间内摆动次数均为10次,这个现象说明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故选:B。
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即将开始,为了展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王智和同学们都在积极训练。
23.王智跑步时,以下哪些系统在发挥作用?(  )
①呼吸系统
②运动系统
③血液循环系统
④神经系统
⑤消化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答】我们身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跑步时参与运动的部位有手、眼、腿、腰部、脚、胳膊等。运动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也增加了,这是因为运动起来后,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王智跑步时,发挥作用的系统系统有:①呼吸系统;②运动系统;③血液循环系统;④神经系统;⑤消化系统。
故选:C。
24.在跳高项目中,王智助跑后顺利跨越了横杠,指挥王智做出这一系列行为的是(  )
A.脊髓 B.脑 C.眼睛
【答案】B
【解答】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跳高项目中,王智助跑后顺利跨越了横杠,指挥王智做出这一系列行为的就是脑。
故选:B。
25.孙慧正专注练习打乒乓球。如果她的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无法完成以下哪个动作?(  )
A.看到乒乓球在向前运动
B.做出接球的决定
C.手挥动球拍接球
【答案】C
【解答】人体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当传出神经发生了损伤,它能够感受到刺激,但是不能传递神经中枢作出的命令,无法做出反应。于是可以判断:孙慧练习打乒乓球时,如果她的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无法完成手挥动球拍接球的动作。
故选:C。
26.运动场上,王智在练习投掷铅球,当他手握铅球曲臂时(如图所示),以下哪个模型可以模拟①处的肌肉与骨、关节之间的关系?(  )
A. B.
C.
【答案】A
【解答】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关节的连接使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起来。当王智手握铅球曲臂时(如图所示),胳膊上的肌肉会收缩变硬,A选项的模型可以模拟①处的肌肉与骨、关节之间的关系。
故选:A。
27.休息时,王智注意到远处工地起重机正在工作。如图所示,起重机上哪个结构的功能跟人体的骨类似?(  )
A.① B.② C.③
【答案】B
【解答】骨骼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骨骼按其不同功能,以一定方式和力学结构,互相连成一个整体。起重机上②所指的机械钢梁相当于手臂上的骨骼。
故选:B。
28.孙慧明天就要代表班级参加100米短跑比赛啦!她感到很紧张。下面哪种做法有利于她缓解紧张情绪?(  )
A.多吃些食物来解压
B.刻苦练习到深夜
C.与家人或老师表达感受,寻求建议
【答案】C
【解答】现代健康理念在关注人的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关注人的情绪、人际交往等心理健康,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操作中心,控制着我们的思想,管理人体的情绪意志等,下面做法有利于孙慧缓解紧张情绪的措施正确的是比赛前,与家人或老师表达感受,寻求建议缓解紧张心情;多吃些食物起不到解压的作用;刻苦练习到深夜的做法也不利于她缓解紧张情绪。
故选:C。
29.运动场边种有一棵仙人掌,王智的手不小心碰到它的刺,手很快缩回了。关于“手缩回来”这个动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人肌肉的本能反应,不受神经系统控制
B.这是人的神经系统控制下的反应
C.这是脑的“缩手”指令通过血管传递给手完成的反应
【答案】B
【解答】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所以王智的手不小心碰到了仙人掌的刺,手很快缩回了。传递过程为手接收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手做出反应,这是人的神经系统控制下的反应。
故选:B。
30.孙慧通过电视新闻得知:某地由于工厂长期排放工业废气,当地许多居民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她经过分析确定:这种情况属于(  )对人的健康造成的影响。
A.周围环境 B.家族遗传
C.劳动强度大
【答案】A
【解答】孙慧通过电视新闻得知:某地由于工厂长期排放工业废气,当地许多居民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她经过分析确定:这种情况属于周围环境长期排放工业废气对人的健康造成的影响。题目体现了不良生活环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故选:A。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10分)光蕴含着许多科学奥秘,王智和孙慧在家里开展了许多关于光的探索。
(1)如图所示,王智想制作一个潜望镜,测试标准是:王智坐在桌子下方 B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2)王智通过潜望镜看到了桌面上的鱼,请在图中用箭头将潜望镜里光的传播路径表示完整。
(3)如图所示,鱼缸里只有一条小鱼,但是孙慧却观察到了两条小鱼 C 。
A.从鱼缸上方俯视
B.正对着侧面平视
C.从两个侧面接缝处看
(4)王智拿起激光笔,倾斜照射入鱼缸中的水中。他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5)如图所示,孙慧从鱼缸上方观察时,看到天花板上的电灯在水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倒影。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  B 。
A.电灯是光源
B.电灯的光在水面发生了反射
C.水中电灯的倒影会发光
【答案】(1)B
(2)

(3)C。
(4)C。
(5)B。
【解答】(1)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望镜,所需器材包括:两面一样大的小方镜、剪刀。制作步骤:①在硬纸盒两端距边缘1厘米处画直线,斜线与对应的纸盒直线面呈45°夹角;②沿斜线剪开;③将镜子插入纸盒中,在镜面前方各开一个口,这样;④最后开窗观察。
(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最后进入人的眼睛,王智通过潜望镜看到了桌面上的鱼。

(3)如图所示,鱼缸里只有一条小鱼,孙慧最有可能是从以下A、B。因为光的折射原理,两个侧面出现两个鱼的虚像。
(4)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倾斜照射入鱼缸中的水中。
(5)如图所示,孙慧从鱼缸上方观察时。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1)B
(2)

(3)C。
(4)C。
(5)B。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2.(10分)王智和小伙伴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探究地球内部因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1)如图所示,王智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其中红色圈层代表的是  C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通过阅读资料,王智了解到上图中蓝色圈层部分主要由  B 三类岩石组成。
A.岩浆岩、花岗岩、沉积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花岗岩、砂岩、变质岩
(3)为了探究地震的成因,王智将两个小盒中的泥拼接在一起等泥变干后,将两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如图) C 。
①拉小盒时,小盒拼接处的泥土出现断裂
②拉小盒时,泥土表面出现大大小小的圆坑
③挤压小盒时,小盒拼接处的泥土层出现降起
④挤压小盒时,小盒拼接处的泥土层出现弯曲变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4)王智通过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来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加热一段时间后,番茄酱从土豆泥中流出来。根据这个现象可以推测:火山喷发与下面哪个因素关系最大? A 。
A.地球内部的高温
B.地球引力
C.地球自转
(5)通过研究,王智知道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地形地貌,以下哪种地形地貌属于地球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 C 。
【答案】(1)C。
(2)B。
(3)C。
(4)A。
(5)C。
【解答】(1)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间是地幔。读图可知,其中红色圈层代表的是地核。
(2)图中蓝色圈层部分表示地壳,地壳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
(3)①探究地震的成因,王智将两个小盒中的泥拼接在一起等泥变干后,拉小盒时,故①正确;
②拉小盒时,泥土表面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圆坑;
③将两个小盒中的泥拼接在一起等泥变干后,将两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挤压小盒时,故③错误;
④挤压小盒时,小盒拼接处的泥土层会出现弯曲变形;
(4)王智通过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来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加热一段时间后。根据这个现象可以推测:火山喷发与地球内部的高温环境有关。
(5)促使地形变化的原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外力作用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流水、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海中突然出现的小岛一般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弯曲的岩层是因为地壳运动产生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故答案为:(1)C。
(2)B。
(3)C。
(4)A。
(5)C。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3.(10分)为了探究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王智进行了对计时工具的探究实践。
(1)如图,王智用两个矿泉水瓶设计制作了一个简易水钟,并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标出了时间刻度。如图哪种标示时间刻度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A 。
(2)根据以上测试结果,为了让简易水钟上的刻度标示得准确而均匀,王智可以采用下面哪种方法来改进水钟? C 。
A.直接将泄水瓶上的刻度改成均匀刻度
B.将泄水孔钻得更大些
C.在泄水瓶上方叠加水瓶,保持泄水瓶水位的稳定,在受水瓶外壁按实际水位标示时间刻度
(3)王智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如图),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不同的摆60秒内的摆动次数
摆 摆绳长度 摆锤质量 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号摆 10厘米 30克 70 70 70
2号摆 20厘米 30克 64 64 64
3号摆 30厘米 60克 52 52 52
4号摆 30厘米 30克 52 52 52
①王智想研究摆锤质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他应选用3号摆和  C 进行对比。
A.1号摆
B.2号摆
C.4号摆
②王智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是  A 。
A.摆绳长度
B.摆锤质量
C.推拉摆锤的力
③王智想对4号摆进行改进调整,制作一个1分钟刚好摆动60次的钟摆。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他可以选择的摆绳长度应  B 。
A.在10~20厘米之间
B.在20~30厘米之间
C.大于30厘米
【答案】(1)A。
(2)C。
(3)①C。
②A。
③B。
【解答】(1)在滴漏实验时,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影响水滴下来的速度,水的压力大;随着水位降低,滴水速度变慢,王智用两个矿泉水瓶设计制作了一个简易水钟,刻度应该是上疏下密。
(2)根据以上测试结果,为了让简易水钟上的刻度标示得准确而均匀,保持泄水瓶水位的稳定,在受水瓶外壁可以均匀标示时间刻度。
(3)①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因此,控制的变量就是摆锤重量、摆动幅度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他应选用3号摆和4号摆进行对比实验。
②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知: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是摆绳长度,摆锤质量和推拉摆锤的力不会影响摆摆动速度。
③根据上表细绳长度与摆动次数的关系,细绳长度越长。摆绳20厘米;摆绳30厘米,由此推测,摆每分钟摆动最接近60次。
故答案为:(1)A。
(2)C。
(3)①C。
②A。
③B。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4.(10分)王智和孙慧测试并比较:“1分钟跳绳”前后两人每分钟内呼吸与心跳的次数有什么不同?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名字 平静时 运动后
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王智 25 71 36 95
孙慧 29 76 48 109
(1)对王智跳绳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王智的跳绳动作由骨单独完成
B.王智跳绳过程中的手脚协调运动由神经中枢指挥完成
C.王智跳绳后的心跳和呼吸都加快了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推测  C 。
A.孙慧和王智的脉搏跳动很不稳定
B.孙慧和王智运动后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了
C.运动后人体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速度会加快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你认为哪位同学更有可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B 。
A.孙慧
B.王智
C.难以判断
(4)王智在科学课上做过一个模拟心脏功能的实验(如图),当他用手挤压洗耳球的时候,模拟的是心脏的  B 。
A.舒张
B.收缩
C.一次心跳
(5)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请列举两个例子说明:平时怎样做有利于保护心脏的健康?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 。
【答案】(1)C。
(2)C。
(3)B。
(4)B。
(5)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
【解答】(1)A.王智的跳绳动作是由骨、肌肉,以及神经系统得指挥下共同完成的,故A错误;
B.王智跳绳过程中的手脚协调运动由神经中枢和周围神经共同指挥协调完成的,故B错误;
C.运动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和能量,因此,供应更多的血液和氧气;
(2)A.运动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和能量,跳绳运动后,不是不稳定;
B.孙慧和王智运动后血液流动速度会变快,供应更多的氧气和能量;
C.运动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和能量,因此,故C正确;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王智平静时和运动后心跳次数都比孙慧少,由此判断王智同学更有可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4)读图可知,王智在科学课上做过一个模拟心脏功能的实验(如图),模拟的是心脏的收缩过程。
(5)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是人体的“泵“,向人体各个部分提供充足的血液,并带走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
故答案为:(1)C。
(2)C。
(3)B。
(4)B。
(5)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