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大象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大象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小学生学业评价
三年级科学
一、填空题
1.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我们知道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________、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答案】幼虫
【解析】
【详解】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例如:蚊子、蚂蚁、蝴蝶、苍蝇、蚕、蜜蜂、家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3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大。例如:蝉、蟑螂、蝗虫等。
2. 上课铃声一响,所有学生都回到教室,铃声主要是通过______传播到学生耳朵中的。
【答案】空气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上课铃声一响,所有学生都回到教室,铃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中的。
3.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答案】不同的
【解析】
4. 下图所示的箭头是指海洋与陆地间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它的形成应是在____________。(选填“白天”或“夜晚”)
【答案】白天
【解析】
【详解】白天陆地上的空气增温快、气压低,海面上的空气增温慢、气压高,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压高,海面上的空气降温慢、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陆风。题干中的是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所以在白天。
5. “我国新疆吐鲁番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这句话描述的是吐鲁番的______。(填“天气”或“气候”)
【答案】气候
【解析】
【详解】天气表示瞬时气象现象,时间短容易变化。气候是某地长期的平均天气状况。所以“我国新疆吐鲁番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这句话描述的是吐鲁番的气候。
二、选择题
6. 下面哪一项不是鸟类的共同特征?( )
A. 用喙取食
B. 体表长有羽毛,有一对翅膀
C. 会飞,会筑巢
【答案】C
【解析】
【详解】鸟类一般具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翅膀、有喙无齿和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卵生等特征。会飞,会筑巢不是鸟类的共同特征,如鸡、鸭、等鸟类不会飞,也不会筑巢。
7. 乐乐同学养了一只小乌龟,通过观察小乌龟的出生过程,我知道乌龟( )。
A. 是卵生动物 B. 繁殖方式和海豚相同 C. 是胎生动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卵生动物是把卵产在体外,卵被孵化后才能形成小动物。胎生动物是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生出小动物,一般用乳汁哺育小动物。
【详解】A.乌龟由卵孵化出来是卵生动物,正确;
B.海豚是胎生与乌龟不同,错误;
C.乌龟不是胎生,错误。
8. 自然界中,有物质能溶解于水,有的物质不能溶解于水。下列物质中,在水中都能溶解的是( )。
A. 酒精、醋、食用油 B. 味精、鸡精、白糖 C. 淀粉、洗衣液、胡椒粉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错误;
B.味精、鸡精、白糖都能溶解在水中,正确;
C.淀粉、胡椒粉都不能溶解在水中,错误。
9. 每年春季,中国北方多地杨絮纷飞,犹如雪花飘飘,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风把杨絮带到了各个地方
B. 杨絮比较轻,人们行走时把他们带到了各处
C. 这就是中国北方特有的景观,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法解释
【答案】A
【解析】
【详解】风的形成是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温度差异主要和太阳光的照射有关。每年春季,中国北方多地杨絮纷飞,犹如雪花飘飘,归根结底是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风把杨絮带到了各个地方。
10.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云量来描述天气。如果把天空当作一个圆,下图属于哪种天气?( )
A. 晴 B. 多云 C. 阴天
【答案】B
【解析】
【详解】“云量”是天文学专有名词,表示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是阴天。图中云量大于四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是多云。
11. 人们发明了很多制造风的装置,如鼓风机等,下列哪种方式不能制造风?( )
A. 点蚊香 B. 用嘴吹 C. 使用吹风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燃蚊香能量过小不能形成风,错误;
B.用嘴吹带动空气流动形成风,正确;
C.使用吹风机带动空气流动形成风,正确。
12. 为了给建党100周年献礼,某学校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作品,以下三位学生的作品中,不属于昆虫类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
【详解】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蚂蚁和瓢虫属于昆虫类,AC不符合题意;蜘蛛不是昆虫,而是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身体只分头腹两部,有八只脚,B符合题意。故选B。
13. 妙妙同学想要探究声音的传播,她定好了三个闹钟,做了下面的实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闹钟①②③我们都能看到它振动
B. 闹钟①②③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C. 闹钟②只能看到它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②号是真空环境,可以看到闹钟振动但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①号、③号闹钟振动发出的声音能够被我们听到。B选项符合题意。
14. 用打气筒能把气筒吹鼓,这个现象不能证明的问题是( )。
A. 空气有质量 B. 空气占据空间 C. 空气能流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用打气筒能把气筒吹鼓,这个现象能够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流动。不能证明空气有质量。
15. 走马灯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属于灯笼的一种。灯内点上蜡烛时,轮轴会转动,轮轴上每面都贴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射在灯笼罩上,纸罩的图案就会不断旋转流动。走马灯的原理是( )。
A. 空气占据空间 B. 空气有质量 C. 空气的流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灯内点上蜡烛时,蜡烛发热产生空气流动,令轮轴转动,从而带动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在灯笼罩上,产生动画效果。走马灯是利用了冷热空气不均匀导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而形成的空气流动的原理而工作的。
16. 探探想做一期“远离噪音,保护听力的小报”便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噪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他列举的内容?( )
A. 医院里大声喧哗的声音
B. 音乐教室里同学们的合唱声
C. 打扫教室时推拉桌子发出的刺耳声音
【答案】B
【解析】
【详解】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下列声音中,不属于噪声的是音乐教室里同学们的合唱声,医院里大声喧哗的声音和打扫教室时推拉桌子发出的刺耳声音都是噪音。所以B符合题意。
17. 探探用刚击打过的音叉和未击打过的音叉同时轻轻接触水面,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A. 声音的传播途径 B.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C. 影响声音快慢的因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刚击打过的音叉是在不停地振动着的,未击打过的音叉不会振动,因此,把刚击打过的音叉和未击打过的音叉,同时轻轻接触两个水槽的水面,刚击打过的音叉周围水面波动明显,未击打过的音叉周围水面波动不明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但是本题无法验证,A错误。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但是本题无法验证,C错误。故选B。
18. 探探在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实验时,在水中放了80克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食盐没有溶解,这是因为( )。
A.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B. 搅拌得不够充分
C. 食盐的颗粒太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就不能继续溶解了。在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时,充分搅拌后发现还有部分食盐没有溶解,这是因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溶液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19. 观察和分析“2021年10月15日郑州气温变化图”(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4时气温最高
B. 8时到14时气温逐渐升高
C. 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降后升
【答案】C
【解析】
【详解】观察和分析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看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最低气温出现在8:00,气温从8时到14时逐渐升高,14时气温最高,然后气温逐渐下降。所以选择C选项。
20.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描述的0等级的风力?( )
A. 水晶帘动微风起
B.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C. 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蒲福风力等级表: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弯;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动;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少见。根据蒲福风力等级表,0级烟柱直冲天,表示此时无风。“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描述是0等级的风力;水晶帘动微风起、风吹草低见牛羊有风,不是0等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1. 2020年5月20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了第16次扬子鳄野外放生活动,当天,32条人工繁育的扬子鳄在保护区被放归大自然,这证明了哪种保护珍稀动物方式的可行性?( )
A. 加强宣传
B. 严厉打击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
C. 人工繁殖
【答案】C
【解析】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有加强宣传、严厉打击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人工繁殖等。这样既能有效保护珍稀动植物,还能不破坏生态平衡。上述资料证明了人工繁殖这种保护珍稀动物方式的可行性。
22. 下面是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图,按照溶解的过程,正确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沉淀和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叫做溶解。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会先沉底烧杯底部,搅拌加速溶解,高锰酸钾溶解后水就会变成红色。所以C选项正确。
23. 为了研究尺子发出的声音,小捷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另-一部分压在桌面上,图中下压一根钢尺相同的高度,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一根钢尺,钢尺伸出的最短,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最高。
24. 小明是一个吉他爱好者,他用不同力度弹奏吉他时,吉他会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响度来描述,下列哪个是响度的单位?( )
A. 毫米 B. 分贝 C. 摄氏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明是一个吉他爱好者,他用不同力度弹奏吉他时,吉他会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响度来描述,单位是分贝。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5. 为了保护人的听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长期适用耳机听音乐,会导致听力下降
B. 在热闹的集市上大声说话
C. 慢慢适应噪声环境可以锻炼我们的听力,对人体健康有好处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长期适用耳机听音乐,会导致听力下降,说法正确。
B.在热闹的集市上大声说话,说法错误,集市上人多音杂,充满着噪音,大声说话会使听力下降。
C.慢慢适应噪声环境可以锻炼我们的听力,对人体健康有好处,说法错误,长期生活在充满噪声的环境里,会影响听力。
三、排序题
26. 将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类别连接起来。
①小丑鱼 鸟类
②蝴蝶
③鹦鹉 鱼类
④小猫
⑤白鳍豚 昆虫类
⑥企鹅
⑦绵羊 哺乳类
⑧海马
【答案】
【解析】
【详解】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对动物类别的认识,蝴蝶是昆虫类,小猫、白鳍豚和绵羊是哺乳类,鹦鹉、企鹅是鸟类,小丑鱼和海马是鱼类。
27. 请把下列方法与它们是否发声连接起来。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判断物体是否发声,就看物体是否振动。①尺子掰弯没有引起振动,不发声;②皮筋拉开没有振动,不发声;③鼓槌敲击小鼓引起鼓面振动,发声;④拨动尺子引起尺子振动,发声;⑤拨动皮筋皮筋振动,发声;⑥按住鼓面没有振动,不发声。
四、思考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侵袭,7月19日17时—20日17时(24小时)河南郑州降雨量为286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郑州市二七区尖岗水库,降雨量高达584毫米,造成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二:学校气象站成员调查了郑州市8月20日的天气状况如下:2021年8月20日,郑州市当日气温24-31℃,小雨转多云,东风3-4级。
28. 测量气温需要用到的科学仪器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测气温需要温度计,图C符合题意,C正确。图A是体温计,A错误。图B是压力表,B错误。故选C。
29. 下列选项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择A、B、C)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温度计上的示数时,一定要平视温度计液柱的液面,这样读出的温度才是准确的。如果仰视,那么会造成读出的温度偏低;如果俯视,那么会造成读出的温度偏高。故选B。
30. 如图所示,此时气温计的正确读数为_______(填图中气温计的数值和单位)。
【答案】20℃
【解析】
【详解】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气温计液柱的顶端持平。该气温计读数是20℃。
31. 下图是某校周一早上升国旗的情景,认真观察图片,请你根据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来判断此时的风向是__________。
周一早上的校园一角
【答案】西风
【解析】
【详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观察周一早上升国旗的图片,分析得知,国旗朝太阳升起的方向飘扬,说明风是由正西方向吹向东方,是西风。
32. 气象站小组成员搜集了“降雨强度等级表”,请结合下表完成练习。
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侵袭,7月19日17时—20日17时(24小时)河南郑州降雨量为286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郑州市二七区尖岗水库,降雨量高达584毫米,造成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降雨强度等级表
降雨强度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的总降雨量 0.1-9.9毫米 10.0-24.9毫米 25.0-49.9毫米 50.0-99.9毫米 100.0-249.9毫米 大于等于250.0毫米
(1)根据河南省郑州市7月19日17时—20日17时降雨量判断出当天的降雨强度等级为_________。
(2)请从材料超市中选出合适的制作雨量器的材料__________(只填序号)
(3)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对你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经历这次的洪涝灾害,当暴雨再此来临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防范措施?
【答案】(1)特大暴雨
(2)①④⑤ (3)危害:暴雨导致的洪涝能冲毁或淹没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使运输、供水、供电等中断,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防范措施: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暴雨来临前,低洼地区的居民应在房屋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市政和物业管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解析】
【分析】降水是天气一个基本特征。降水量是指在24小时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小问1详解】
根据题表的“降雨强度等级表”可知,24小时的总降雨量大于等于250.0毫米属于特大暴雨。7月19日17时—20日17时(24小时)河南郑州降雨量为286毫米由此判断降雨强度等级为特大暴雨。
【小问2详解】
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步骤是:选一个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注意从底部贴起。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所以,选择的材料有①直筒透明杯④有刻度的直尺⑤胶带
【小问3详解】
危害:暴雨导致的洪涝能冲毁或淹没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使运输、供水、供电等中断,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防范措施: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暴雨来临前,低洼地区的居民应在房屋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市政和物业管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奇奇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要自制热气球,她准备了蜡烛、塑料袋和一端带孔的纸筒,我们来和优优一起来制作热气球吧!
33. 在做热气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纸筒来帮助我们聚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放置纸筒呢?( )(图中箭头表示纸杯扣住的方向)
A. B. C.
34. 这样放置纸筒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33. C 34. 空气受热上升,孔在下面有利于热空气聚集
【解析】
【33题详解】
A.蜡烛在筒的外侧不易聚热,错误;
B.筒的孔朝上,热空气上升容易热量散失,错误;
C.筒的孔朝下,空气受热上升,孔在下面有利于热空气聚集,正确。
【34题详解】
空气受蜡烛的加热会上升,孔在下边,热空气在上部聚集不容易流出,能够更好的聚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
五、实验探究题
冬天天气凉了,但同时空气也变干燥了,好多同学都会逐渐出现口干舌燥、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医生常常建议我们多喝水。奇奇每次喝水都会请妈妈放一块冰糖,放进杯子的冰糖溶解的有点慢,为了寻找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他画出了以下实验方案图(如图所示)。
奇奇首先做了实验①和②,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烧杯 水(100毫升) 冰糖(5克) 操作方式 待测量
烧杯① 冷水 冰糖块 不搅拌
烧杯② 冷水 冰糖块 搅拌
35. 要想得出实验结论,方案表中的“待测量”处需填写下列选项中的( )。
A. 冰糖颗粒大小 B. 搅拌与否 C. 全部溶解的时间
36. 以上实验方案他想要探究的是 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A. 水的温度 B. 搅拌与否 C. 水的多少
37. 烧杯①在实验中作用是_______。通过实验观察,我们能从实验中能得出结论:_______能加快冰糖的溶解。
38. 除此之外,奇奇认为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还有_______。他可以用实验①和______(填序号)来证明。请你帮助奇奇选出需要的实验材料:_______。
大小相同的冰糖块、两个烧杯、小刀、冷水、热水、食盐、小苏打
39. 冰糖在水中完全溶解后,糖水( )。
A. 中部最甜 B. 底部最甜 C. 各部分一样甜
【答案】35. C 36. B
37. ①. 作对照 ②. 搅拌
38. ①. 温度 ②. ④ ③. 大小相同的冰糖块、两个烧杯、冷水、热水 39. C
【解析】
【分析】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加热、搅拌、研细等方法可以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
【35题详解】
此实验为对比试验,改变唯一的条件是操作方式,其余条件相同,最后通过对比全部溶解的时间来比较是否搅拌对冰糖溶解的影响。故选C。
【36题详解】
分析实验方案改变的是操作方式,烧饼①不搅拌,烧杯②搅拌,得知他想要探究的是搅拌与否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37题详解】
对比试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烧杯①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作对照。通过实验观察,我们能从实验中能得出结论:搅拌能加快冰糖的溶解。
【38题详解】
出上面的试验外,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还有温度,可以用试验①和④来证明。需要的试验材料有:大小相同的冰糖块、两个烧杯、冷水、热水。
【39题详解】
一种物质均匀的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溶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甜水的各个部位是相同甜度的。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小学生学业评价
三年级科学
一、填空题
1.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我们知道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________、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2. 上课铃声一响,所有学生都回到教室,铃声主要是通过______传播到学生耳朵中的。
3.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4. 下图所示的箭头是指海洋与陆地间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它的形成应是在____________。(选填“白天”或“夜晚”)
5. “我国新疆吐鲁番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这句话描述的是吐鲁番的______。(填“天气”或“气候”)
二、选择题
6. 下面哪一项不是鸟类的共同特征?( )
A 用喙取食
B. 体表长有羽毛,有一对翅膀
C. 会飞,会筑巢
7. 乐乐同学养了一只小乌龟,通过观察小乌龟的出生过程,我知道乌龟( )。
A. 是卵生动物 B. 繁殖方式和海豚相同 C. 是胎生动物
8. 自然界中,有的物质能溶解于水,有的物质不能溶解于水。下列物质中,在水中都能溶解的是( )。
A. 酒精、醋、食用油 B. 味精、鸡精、白糖 C. 淀粉、洗衣液、胡椒粉
9. 每年春季,中国北方多地杨絮纷飞,犹如雪花飘飘,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风把杨絮带到了各个地方
B. 杨絮比较轻,人们行走时把他们带到了各处
C. 这就是中国北方特有的景观,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法解释
10.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云量来描述天气。如果把天空当作一个圆,下图属于哪种天气?( )
A. 晴 B. 多云 C. 阴天
11. 人们发明了很多制造风的装置,如鼓风机等,下列哪种方式不能制造风?( )
A. 点蚊香 B. 用嘴吹 C. 使用吹风机
12. 为了给建党100周年献礼,某学校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作品,以下三位学生的作品中,不属于昆虫类的是( )。
A. B. C.
13. 妙妙同学想要探究声音的传播,她定好了三个闹钟,做了下面的实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闹钟①②③我们都能看到它在振动
B. 闹钟①②③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C. 闹钟②只能看到它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
14. 用打气筒能把气筒吹鼓,这个现象不能证明的问题是( )。
A. 空气有质量 B. 空气占据空间 C. 空气能流动
15. 走马灯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属于灯笼的一种。灯内点上蜡烛时,轮轴会转动,轮轴上每面都贴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射在灯笼罩上,纸罩的图案就会不断旋转流动。走马灯的原理是( )。
A. 空气占据空间 B. 空气有质量 C. 空气的流动
16. 探探想做一期“远离噪音,保护听力的小报”便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噪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他列举的内容?( )
A. 医院里大声喧哗的声音
B. 音乐教室里同学们的合唱声
C. 打扫教室时推拉桌子发出的刺耳声音
17. 探探用刚击打过的音叉和未击打过的音叉同时轻轻接触水面,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A. 声音的传播途径 B.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C. 影响声音快慢的因素
18. 探探在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实验时,在水中放了80克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食盐没有溶解,这是因为( )。
A.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B. 搅拌得不够充分
C. 食盐的颗粒太大
19. 观察和分析“2021年10月15日郑州气温变化图”(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4时气温最高
B. 8时到14时气温逐渐升高
C. 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降后升
20.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描述的0等级的风力?( )
A. 水晶帘动微风起
B.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C. 风吹草低见牛羊
21. 2020年5月20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了第16次扬子鳄野外放生活动,当天,32条人工繁育的扬子鳄在保护区被放归大自然,这证明了哪种保护珍稀动物方式的可行性?( )
A. 加强宣传
B. 严厉打击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
C. 人工繁殖
22. 下面是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图,按照溶解的过程,正确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23. 为了研究尺子发出的声音,小捷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另-一部分压在桌面上,图中下压一根钢尺相同的高度,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
A. B. C.
24. 小明是一个吉他爱好者,他用不同力度弹奏吉他时,吉他会发出不同强弱声音,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响度来描述,下列哪个是响度的单位?( )
A. 毫米 B. 分贝 C. 摄氏度
25. 为了保护人的听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长期适用耳机听音乐,会导致听力下降
B. 在热闹集市上大声说话
C. 慢慢适应噪声环境可以锻炼我们的听力,对人体健康有好处
三、排序题
26. 将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类别连接起来。
①小丑鱼 鸟类
②蝴蝶
③鹦鹉 鱼类
④小猫
⑤白鳍豚 昆虫类
⑥企鹅
⑦绵羊 哺乳类
⑧海马
27. 请把下列方法与它们是否发声连接起来。
四、思考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侵袭,7月19日17时—20日17时(24小时)河南郑州降雨量为286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郑州市二七区尖岗水库,降雨量高达584毫米,造成了严重城市内涝,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二:学校气象站成员调查了郑州市8月20日的天气状况如下:2021年8月20日,郑州市当日气温24-31℃,小雨转多云,东风3-4级。
28. 测量气温需要用到的科学仪器是( )。
A. B. C.
29. 下列选项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择A、B、C)
30. 如图所示,此时气温计的正确读数为_______(填图中气温计的数值和单位)。
31. 下图是某校周一早上升国旗的情景,认真观察图片,请你根据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来判断此时的风向是__________。
周一早上的校园一角
32. 气象站小组成员搜集了“降雨强度等级表”,请结合下表完成练习。
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侵袭,7月19日17时—20日17时(24小时)河南郑州降雨量为286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郑州市二七区尖岗水库,降雨量高达584毫米,造成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降雨强度等级表
降雨强度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的总降雨量 0.1-9.9毫米 100-24.9毫米 25.0-49.9毫米 50.0-99.9毫米 100.0-249.9毫米 大于等于250.0毫米
(1)根据河南省郑州市7月19日17时—20日17时降雨量判断出当天的降雨强度等级为_________。
(2)请从材料超市中选出合适的制作雨量器的材料__________(只填序号)
(3)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对你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经历这次的洪涝灾害,当暴雨再此来临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防范措施?
奇奇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要自制热气球,她准备了蜡烛、塑料袋和一端带孔的纸筒,我们来和优优一起来制作热气球吧!
33. 在做热气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纸筒来帮助我们聚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放置纸筒呢?( )(图中箭头表示纸杯扣住的方向)
A. B. C.
34. 这样放置纸筒的原因是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
冬天天气凉了,但同时空气也变干燥了,好多同学都会逐渐出现口干舌燥、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医生常常建议我们多喝水。奇奇每次喝水都会请妈妈放一块冰糖,放进杯子的冰糖溶解的有点慢,为了寻找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他画出了以下实验方案图(如图所示)。
奇奇首先做了实验①和②,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烧杯 水(100毫升) 冰糖(5克) 操作方式 待测量
烧杯① 冷水 冰糖块 不搅拌
烧杯② 冷水 冰糖块 搅拌
35. 要想得出实验结论,方案表中的“待测量”处需填写下列选项中的( )。
A. 冰糖颗粒大小 B. 搅拌与否 C. 全部溶解的时间
36. 以上实验方案他想要探究的是 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A. 水的温度 B. 搅拌与否 C. 水的多少
37. 烧杯①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通过实验观察,我们能从实验中能得出结论:_______能加快冰糖的溶解。
38. 除此之外,奇奇认为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还有_______。他可以用实验①和______(填序号)来证明。请你帮助奇奇选出需要的实验材料:_______。
大小相同的冰糖块、两个烧杯、小刀、冷水、热水、食盐、小苏打
39. 冰糖在水中完全溶解后,糖水( )。
A. 中部最甜 B. 底部最甜 C. 各部分一样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