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基础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基础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考试分数: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满分10分)
1.如图,张明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时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较短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 ,尺子伸出桌面较长时,振动慢,发出的音调 。这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系。
2.声音是由 产生的,可以在气体、 和 中传播。
3.声音有高、 之分。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 有关。
4.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 的规定。
5.我们可以给汽车安装消音器来减少 。
二、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用手敲击桌面会发出声音,但是眼睛看不到桌面振动,所以桌面没有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
7.雨滴打在雨伞上,我们会听到“嗒嗒”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
8.制作“土电话”时,没有拉紧细线也能很好地听到声音。( )
9.有些工人长期在充满噪声的环境里工作,不会影响听力和身体健康。( )
10.小明敲击音叉后将其放入水中,发现水面漾起了波纹,他认为这是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1.2022年央视元晚会上,宇航员亚平在空间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 )。
A.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琴声通过声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
C.用力拨动琴弦,琴声的音调变高了
12.在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④→⑤→②→③→⑥
13.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名宇航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沟通,原因是( )。
A.太空中噪音太大 B.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14.妈妈说电视的声音太大了,让小明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 )。
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 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 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
15.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
A.经常带耳机听音乐
B.一直用音箱的最大音量听音乐
C.遇到过强或过高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
四、注意审题,细心实验。(满分10分)
16.科学实验。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验器材 塑料尺子、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鼓槌、豆粒、音叉、水槽、水
实验步骤 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在小鼓上面放几颗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安装好音叉,用鼓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握住音叉,感受一下;再次敲击音叉,用音叉接触水面。 把塑料尺子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尺子,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发出声音,发现皮筋在( )。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在( )豆粒在上下( )。 3.敲击音叉,发出声音,音叉在( ),用手握住音叉,有( )的感觉;音叉接触水槽水面,有( )溅起。 4.把塑料尺子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尺子,尺子发出声音,并发现尺子在( )。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17.关于声音的实验:
(1)张明大声讲话时感觉喉头动了;敲击音叉发出声音接触水面溅起水花;拨动锯条伸出桌面的一端发出声音。通过对上面实验现象的分析,张明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这种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法。
(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使现象更明显,你如何改进实验?我的方法是: 。
1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1)实验开始,用玻璃罩罩住一个正在发出音乐声的闹钟,此时我们( )听到音乐声。(选填“能”或“不能”)
(2)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3)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19.我们的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真奇妙。科学小组想通过对声音的研究,设计并制作一件小乐器参与学校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活动。
探究一: 为了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组成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和资料查阅。
实验操作 弹拨橡皮筋 拨动钢尺 敲击鼓面 资料卡: 人发声时,喉咙里的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鸟发声时,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会产生振动; 蟋蟀发声时,左右翅会摩擦产生振动。
现象 上下振动 上下振动 上下振动
分析与总结:通过实验并结合资料,据目前所知,不同物体产生声音的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点,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验可以支持你的这个想法?请你写给“爱科学”小组,帮助他们研究。
探究二: 为了探究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科学小组观察了铝片琴,它是一种敲击乐器,有长短不同的铝片组成演奏者,通过敲击不同的铝片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敲击图1中标注的1﹣4号铝片,敲击( )号铝片,会发出最高的声音。
科学小组又对弦乐器音高进行了研究,发现演奏者通常会通过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的移动,使弦振动部分的弦长发生改变,从而音高发生变化。根据如图2的音高变化柱状图。据此,弦乐器发出的音高变化可能与琴弦的 ( )有关。振动部分的弦长越( )(填“短”或“长”),弦发出的音高越( )(填“高”或“低”)。除此之外,演奏者还可以通过调节弦的粗细与松紧,改变音高。当弦越粗、越松的时候,弦振动的越 ( )(填“快”或“慢”),音高越( )(填“高”或“低”)。
五、注意思考,正确回答。(满分9分)
20.根据音叉、水、空气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21.为什么我们在学校的不同地方都能听到铃声呢?
22.用相同的力去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两根钢尺,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3.窗外,摩托车的轰鸣声,工地的机器声,小广场的吵闹声……令人心烦意乱,请问,有哪些途径可以减弱噪声?请举例说明。
六、综合实践题。(满分11分)
24.我们探究了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了物体发出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原因,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要求能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①画图:用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画出小乐器的示意图,在图中注明所用材料和数量。
②解释:你是怎样让小乐器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25.下列属于噪声的危害的是( )。(多选)
A.影响人们休息 B.使人烦躁 C.损害听力
26.由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防止噪声在 处产生;阻断噪声的 ;防止噪声进入 。
27.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措施。
参考答案
1. 高 低 振动的快慢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如图,尺子伸出桌面较短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尺子伸出桌面较长时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这说明音调的高低与震振动快慢有关系。
2. 物体振动 液体 固体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 低 快慢
解析: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有高、低之分。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声音有高低之分,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4.当地公安机关
解析: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就是听起来让人不舒服的声音。会让人感觉烦躁、刺激、头痛、甚至要发疯的感觉。比如:高音喇叭、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装修的声音等。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5.噪音
解析:为了减少噪音危害,人们通过禁止鸣喇叭植树、装消音器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危害。汽车安装消音器,住房加装隔音墙,都是为了控制噪音,减少噪音危害。
6.×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用手敲击桌面会发出声音,但是眼睛看不到桌面振动,我们可以在桌面放一些米粒或纸屑,这样就可以放大桌面振动。
7.×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雨滴打在雨伞上,我们会听到“嗒嗒”的声音,雨伞是固体,所以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传播。
8.×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制作“土电话”时,没有拉紧细线声音的传递效果会很差,所以不能很好地听到声音。
9.×
解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所以在噪音大的环境中工作,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
10.√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击打后的音叉会产生振动,将振动着的音叉轻触水面,可以观察到水面出现层层波纹,甚至出现水花四溅的现象,这是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11.A
解析:A.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正确;
B.琴声通过声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错误;琴声通过电磁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
C.用力拨动琴弦,琴声的音调变高了,错误;用力拨动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变大,琴声的音量变大了。
12.A
解析: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由听小骨传递给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然后再由听神经传递给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故①→④→⑤→③→②→⑥是正确选项。
13.C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是真空,所以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不能直接对话,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符合题意。
14.A
解析: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所以妈妈说电视的声音太大了,让小明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
15.C
解析:A.经常带耳机听音乐,不利于保护听力,选项观点错误;
B.一直用音箱的最大音量听音乐,会损害听力,选项观点错误;
C.遇到过强或过高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有利于保护听力,选项观点正确。
16. 振动 振动 跳动 振动 振动 水 振动 振动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实验现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所以
(1)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发出声音,发现皮筋在振动;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在振动,而且豆粒随着鼓面的振动而上下跳动;
(3)敲击音叉,发出声音,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音叉,我们可以感觉到音叉在振动;也正是因为音叉振动,所以音叉接触水槽水面,才有水花溅起;
(4)用手拨动尺子,尺子发出声音,并发现尺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只要发出声音,物体就必定会振动。
17. 振动 归纳 在桌面上放一些豆子等小颗粒的物体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讲话时声带发生振动、发声的音叉使水振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两个现象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得出结论的方法是归纳法。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豆子等小颗粒的物体。
18. 能 不能 真空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解析:(1)实验开始,用玻璃罩罩住一个正在发出音乐声的闹钟,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声,声音是通过玻璃罩和空气传导我们的眼睛中的。
(2)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里面属于真空状态,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19.探究一:振动;鞭炮爆炸时,空气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探究二:4;长短;短;高;慢;低。
解析:(1)通过探究一,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进行的相关实验和资料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生活中鞭炮爆炸时,空气快速振动,产生声音,也可以支持观点。
(2)研究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敲击图1中标注的1﹣4号铝片,敲击4号铝片,会发出最高的声音,因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根据如图2的音高变化柱状图。据此,弦乐器发出的音高变化可能与琴弦的 长短有关。振动部分的弦长越短,弦发出的音高越高。除此之外,演奏者还可以通过调节弦的粗细与松紧,改变音高。当弦越粗、越松的时候,弦振动的越慢,音高越低。
20.可以归纳出物体发声时都会振动。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音叉、水、空气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1.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我们在学校的不同地方都能听到铃声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2.伸出桌面短的尺子发出的声音高,伸出桌面长的尺子发出的声音低。
说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快慢)有关。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相同的力去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两根钢尺,伸出桌面短的尺子发出的声音高,伸出桌面长的尺子发出的声音低。说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快慢)有关。
23.(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给摩托车安装消音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在马路两旁设置隔音屏障;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戴防噪声耳罩。
解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想了许多办法,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可以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
24.①准备的实验器材有一端开口的长木盒,长短不同的丝线多根,图钉多个。将长度不同的丝线按照由长到短的顺序用图钉固定在木盒表面,要将丝线拉紧。就制作完成了一个弦乐器。如下图所示,弦乐器的示意图。
②同样的琴弦,发出声音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密切关系,琴弦越长,声音越低,琴弦越短,声音越高。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高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快慢决定的,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解析:①准备的实验器材有一端开口的长木盒,长短不同的丝线多根,图钉多个。将长度不同的丝线按照由长到短的顺序用图钉固定在木盒表面,要将丝线拉紧。就制作完成了一个弦乐器。②琴弦声音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直接相关。同样的琴弦,发出声音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密切关系,琴弦越长,声音越低,琴弦越短,声音越高。
25.ABC 26. 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27.关窗户、室外植树
【解析】25.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危害:1.噪声对听力的损伤;2.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3.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4.噪声对动物的影响,比如鸟类在噪声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5.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26.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7.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控制噪声源、戴耳塞、关窗户或植树造林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