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四年级科学试卷
(40分钟)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前括号内)。(20分)
1.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
A. 运动 B. 振动 C. 移动
2. 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可以听到火车是否来了,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且传播能力很强。
A. 气体 B. 液体 C. 固体
3. 在撞响寺庙里的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已经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未止”。针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_。
A. 这是由于回声造成的 B. 这是由于人的错觉造成的
C. 因为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在振动
4. 一次呼吸包括( )。
A. 一呼 B. 一吸 C. 一呼一吸
5. 吸气时,空气经过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
A. 肺→气管→鼻子或口腔
B. 鼻子或口腔→气管→肺
C. 气管→鼻子或口腔→肺
6. 下列不属于蔬菜类的是( )。
A. 白菜 B. 菠菜 C. 牛肉
7. 下列最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是(  )。
A. 吸烟 B. 雾霾 C. 暴饮暴食
8. 下列工具中,( )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A. B. C.
9. 火箭升天利用的是( )。
A. 反冲力 B. 弹力 C. 重力
10. 下列选项中,( )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A. 轮胎上细密花纹
B. 浴室脚垫做得凸凹不平
C. 旅行箱上装有小滚轮
二、判断题(在后面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1. 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越响,这是因为物体振动的幅度影响声音的强弱。( )
12. 对比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含量,明显减少的是二氧化碳。( )
13. 我们用来咀嚼食物的是犬齿。( )
14. 青少年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吃肉不必吃蔬菜等食物。( )
15. 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最终会停下来,这是因为足球受到了草地的摩擦力,所以会停下来。( )
三、填空题。(20分)
16. 宇航员在月球无法直接交流是因为声音无法在_________中传播。
17. _________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吸气时,胸腔_________(选填“收缩”或“扩张”)。小明的肺活量是2100_________(选填“克”或“毫升”)。
18. 给馒头滴上碘酒,会出现蓝紫色证明馒头里面含有_________,它是_________的重要成员之一。(选填“蛋白质”“糖类”“脂肪”或“淀粉”)
19.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是因为苹果受到了_________力。
20. 力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__,下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_。
四、连线题。(16分)
21. 将下列食物与它富含的主要营养成分用直线连接起来。
黄豆 淀粉
猪肉 蛋白质
胡萝卜 脂肪
米饭 维生素
22. 将下列物体现象与所受到的力用直线连接起来。
水往低处流 浮力
汽车刹车 弹力
弹弓射石 重力
乒乓球漂在水面上 摩擦力
五、实验题。(14分)
四年级某班同学利用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探究声音的高低,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表。
钢尺伸出桌面长度振动速度声音高低4cm快高8cm较快较高12cm较慢较低16cm慢( )
23. 请把实验记录单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每次按压的力度应该尽量一样
B. 为了能快速完成实验,每次实验都只按压一次
C. 钢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25. 分析实验记录单可得: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就_________(选填“越快”或“越慢”),声音就越_________(选填“越高”或“越低”)。
26. 其实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认为下列三组对应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鼓膜一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
②耳蜗一收集声音。( )
③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
六、探究题。(20分)
27.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小东在学习《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一课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感受胃的工作。在塑料袋中加入水、一小块馒头、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这个袋子,一段时间后,袋子里面的食物被磨碎、揉烂,部分变得粘稠、细腻,形成粥一样的食糜。
(1)该实验类型属于( )
A. 对比实验 B. 模拟实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胃里的食物变成食糜,完全是靠胃的蠕动完成的
B. 胃里的食物变成食糜,完全是依靠胃液完成的
C. 胃里的食物变成食糜,是依靠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共同作用完成的
(3)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 )、小肠和大肠。
A. 肺 B. 胃 C. 膈肌
28.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四(1)班同学在学习了《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时,记录的实验记录单如下:
组别 缠绕圈数 小车行驶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距离
A 2 16厘米 18厘米 17厘米 17厘米
B 4 36厘米 38厘米 31厘米
C 6 52厘米 59厘米 54厘米 55厘米
D 8 10厘米 14厘米 12厘米 12厘米
(1)完成表中空格。
(2)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缠绕到车轴上,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3)橡皮筋能驱动小车是因为橡皮筋被缠绕后产生了( )。
A. 拉力 B. 弹力 C. 反冲力
(4)分析A、B、C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在橡皮经允许范围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______(选填“多”或“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______(选填“远”或“近”)。
(5)观察D组数据,发现此组数据不支持(3)题的结论。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是造成D组数据的原因( )。
A. 橡皮筋缠绕8圈时,产生的力变小了,导致车轮打滑
B. 橡皮筋缠绕8圈时,产生的力变大了,导致车轮打滑
(6)为了解决车轮打滑问题,你会选择下列哪种地面进行实验( )。
A. 光滑地面 B. 粗糙的地面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四年级科学试卷
(40分钟)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前括号内)。(20分)
1.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A. 运动 B. 振动 C. 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它的主要指标,其中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反之越弱;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反之越低。
2. 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可以听到火车是否来了,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且传播能力很强。
A. 气体 B. 液体 C. 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说明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故C是正确的。
3. 在撞响寺庙里的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已经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未止”。针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_。
A. 这是由于回声造成的 B. 这是由于人的错觉造成的
C. 因为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在振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障碍物反射的现象。所以A错误;“余音未止”不是错觉,所以B错误;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不能立即停止振动,所以仍能听见声音。因为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C正确。
4. 一次呼吸包括( )。
A. 一呼 B. 一吸 C. 一呼一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呼吸频率为一种形容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的医学术语,胸部的一次起伏就是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C符合题意。
5. 吸气时,空气经过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
A. 肺→气管→鼻子或口腔
B. 鼻子或口腔→气管→肺
C. 气管→鼻子或口腔→肺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是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吸气时,空气经过呼吸器官的顺序是鼻子或口腔→气管→肺,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器官,要求学生掌握呼吸的过程。
6. 下列不属于蔬菜类的是( )。
A. 白菜 B. 菠菜 C. 牛肉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食物分成不同的种类,给食物分类会方便我们对食物的研究。分析选项可知,白菜、菠菜属于蔬菜类,牛肉是动物类食物,C符合题意。
7. 下列最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是(  )。
A. 吸烟 B. 雾霾 C. 暴饮暴食
【答案】C
【解析】
【详解】饮食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吃得科学,营养搭配合理则身体健康。暴饮暴食会引起消化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腺分泌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消化不良,严重的会引起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等疾病。
8. 下列工具中,( )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的特征制成的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它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共同组成。图中A是天平,B是螺丝刀,C是弹簧测力计。故C符合题意。
9. 火箭升天利用的是( )。
A. 反冲力 B. 弹力 C. 重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升天都是运用反冲力运动的。
10. 下列选项中,( )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A. 轮胎上细密的花纹
B. 浴室脚垫做得凸凹不平
C. 旅行箱上装有小滚轮
【答案】C
【解析】
【详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是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轮胎上细密的花纹、浴室脚垫凹凸不平,都是让接触面变得粗糙,从而增大摩擦力。旅行箱上的小滚轮变滑动为滚动,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二、判断题(在后面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1. 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越响,这是因为物体振动的幅度影响声音的强弱。(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越响,这是因为物体振动的幅度影响声音的强弱。题干正确。
12. 对比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含量,明显减少的是二氧化碳。(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比,含量减少的是氧气,含量增加的是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是因为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呼出气体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产生的。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消耗了氧。
13. 我们用来咀嚼食物的是犬齿。( )
【答案】×
【解析】
【详解】牙齿可以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3种,门齿用来切割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所以我们用来咀嚼食物的是臼齿,题干错误。
14. 青少年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吃肉不必吃蔬菜等食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青少年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菜肉蛋奶等都要吃。
15. 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最终会停下来,这是因为足球受到了草地的摩擦力,所以会停下来。( )
【答案】√
【解析】
【详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踢出去的足球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的缘故,这个阻力就是草地对足球的摩擦力。
三、填空题。(20分)
16. 宇航员在月球无法直接交流是因为声音无法在_________中传播。
【答案】真空
【解析】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交流是因为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17. _________是身体气体交换“中转站”。吸气时,胸腔_________(选填“收缩”或“扩张”)。小明的肺活量是2100_________(选填“克”或“毫升”)。
【答案】 ①. 肺 ②. 扩张 ③. 毫升
【解析】
【详解】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单位是毫升。
18. 给馒头滴上碘酒,会出现蓝紫色证明馒头里面含有_________,它是_________的重要成员之一。(选填“蛋白质”“糖类”“脂肪”或“淀粉”)
【答案】 ①. 淀粉 ②. 糖类
【解析】
【详解】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蓝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馒头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这说明馒头里含有淀粉。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19.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是因为苹果受到了_________力。
【答案】重
【解析】
【详解】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是因为苹果受到了重力。
20. 力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__,下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_。
【答案】 ①. 牛顿 ②. 牛 ③. 2.4N
【解析】
【详解】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在2N以下二格处,则测力计的读数为2.4N。
四、连线题。(16分)
21. 将下列食物与它富含的主要营养成分用直线连接起来。
黄豆 淀粉
猪肉 蛋白质
胡萝卜 脂肪
米饭 维生素
【答案】
【解析】
【详解】黄豆是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品之一。蔬菜、水果类有丰富的维生素;脂类有丰富的脂肪;鱼、虾、蛋、豆奶类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本题对应连线为:米饭富含淀粉,胡萝卜富含维生素,猪肉富含脂肪,黄豆富含蛋白质。
22. 将下列物体现象与所受到的力用直线连接起来。
水往低处流 浮力
汽车刹车 弹力
弹弓射石 重力
乒乓球漂在水面上 摩擦力
【答案】
【解析】
【详解】地球上的物体都要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影响,水往低处流就是重力作用产生的;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汽车刹车利用了摩擦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弹弓射石利用了弹力。乒乓球漂在水面上是因为浮力的作用。乒乓球非常轻,其密度远小于水的密度,当放置在水面上时,水会对乒乓球产生向上的浮力,使其漂在水面上。
五、实验题。(14分)
四年级某班同学利用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探究声音的高低,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表。
钢尺伸出桌面长度振动速度声音高低4cm快高8cm较快较高12cm较慢较低16cm慢( )
23. 请把实验记录单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每次按压的力度应该尽量一样
B. 为了能快速完成实验,每次实验都只按压一次
C. 钢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25. 分析实验记录单可得: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就_________(选填“越快”或“越慢”),声音就越_________(选填“越高”或“越低”)。
26. 其实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认为下列三组对应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鼓膜一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
②耳蜗一收集声音。( )
③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
【答案】23. 低 24. B
25. ①. 越慢 ②. 越低
26. ①. √ ②. × ③. √
【解析】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快慢决定的,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23题详解】
声音高低主要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24题详解】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每次按压的力度应该尽量一样,A正确;为了完成实验,每次实验都只按压一次,偶然性太大,应多按几次,如都按三次。B错误;钢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正确。
【25题详解】
分析实验记录单可得: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6题详解】
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为振动;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为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将振动传到内耳。
六、探究题。(20分)
27.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小东在学习《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一课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感受胃的工作。在塑料袋中加入水、一小块馒头、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这个袋子,一段时间后,袋子里面的食物被磨碎、揉烂,部分变得粘稠、细腻,形成粥一样的食糜。
(1)该实验类型属于( )。
A. 对比实验 B. 模拟实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胃里的食物变成食糜,完全是靠胃的蠕动完成的
B. 胃里的食物变成食糜,完全是依靠胃液完成的
C. 胃里的食物变成食糜,是依靠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共同作用完成的
(3)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 )、小肠和大肠。
A. 肺 B. 胃 C. 膈肌
【答案】(1)B (2)C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塑料袋中加入水、一小块馒头、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这个袋子,一段时间后,袋子里面的食物被磨碎、揉烂,部分变得粘稠、细腻,形成粥一样的食糜。该实验类型属于模拟实验,所以B符合题意。
小问2详解】
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部、小肠、大肠。胃的作用是暂时贮存食物,胃里的食物变成食糜,是依靠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共同作用完成的,所以C符合题意。
【小问3详解】
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部、小肠、大肠。消化道主要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所以B符合题意。
28.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四(1)班同学在学习了《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时,记录的实验记录单如下:
组别 缠绕圈数 小车行驶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距离
A 2 16厘米 18厘米 17厘米 17厘米
B 4 36厘米 38厘米 31厘米
C 6 52厘米 59厘米 54厘米 55厘米
D 8 10厘米 14厘米 12厘米 12厘米
(1)完成表中空格。
(2)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缠绕到车轴上,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3)橡皮筋能驱动小车是因为橡皮筋被缠绕后产生了( )。
A. 拉力 B. 弹力 C. 反冲力
(4)分析A、B、C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在橡皮经允许范围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______(选填“多”或“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______(选填“远”或“近”)。
(5)观察D组数据,发现此组数据不支持(3)题结论。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是造成D组数据的原因( )。
A. 橡皮筋缠绕8圈时,产生的力变小了,导致车轮打滑
B. 橡皮筋缠绕8圈时,产生的力变大了,导致车轮打滑
(6)为了解决车轮打滑问题,你会选择下列哪种地面进行实验( )。
A. 光滑的地面 B. 粗糙的地面
【答案】(1)35厘米
(2)相反 (3)C
(4) ①. 多 ②. 远 (5)B (6)B
【解析】
【小问1详解】
缠绕圈数是4圈,小车行驶平均距离是三次行驶距离的之和,然后除以三。(36+38+31)÷3=35,平均距离是35厘米。
【小问2详解】
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缠绕到车轴上,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反,等松开轮子后,轮子就反方向转动了。
【小问3详解】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橡皮筋能驱动小车是因为橡皮筋被缠绕后产生了弹力,所以C符合题意。
【小问4详解】
分析A、B、C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的越远。
【小问5详解】
观察D组数据,发现此组数据不支持(3)题的结论。橡皮筋缠绕8圈时,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产生的力变大了,导致车轮打滑,造成D组数据的原因,所以B符合题意。
【小问6详解】
为了解决车轮打滑问题,我会选择粗糙的地面进行实验,因为粗糙的地面,摩擦力大,这样可以避免打滑问题,所以B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