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主要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目内容作为第三单元的开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统领作用。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根,是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及其蕴含的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涵养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是守望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和动力。二、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容易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目前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框题有助于学生奠定中华文化底色,树立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三、教学目标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法治观念: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责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五、教学过程:教学结构图:议题 知识逻辑探文明之源,寻民族之根----------文化的特点与内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立足文化传承,连接古今未来----------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教学流程具体设计创设情境,课前导入[视频链接]1.视频导入,运用多媒体呈现视频材料:《文化之美在东方》。2.思考:请你说一说,视频中有哪些中华文化元素?视频体现的中华文化元素:建筑(龙),舞龙,雕版印刷,炒茶,刺绣,纺织,戏曲,皮影,书法,绘画,古筝,琵琶,汉服,春联,窗花,灯笼等。新课探究环节一:探文明之源,寻民族之根1.播放视频:《北京冬奥的浪漫国风》思考:请你说一说,从视频中感受到了那些浪漫国风?2.展示议题,学生对议题展开讨论,时间:6分钟议题一:探文明之源,寻民族之根子议题1:从“祥云”到“瑞雪”,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子议题2:在双奥之城“北京”,你看到了怎样的中华文化?子议题3:“中国式的浪漫”为什么历经沧桑,却一脉相承?3.议题话收获:(1)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3)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4)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环节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1.播放视频:《浪漫的中国航天梦》思考:请你说一说,视频中哪一个名字让你感触最深?2.展示议题议题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子议题1:中华文化绚丽多彩,是如何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子议题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红柳文化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3.议题讨论:学生对议题展开讨论,时间:6分钟子议题1:中华文化绚丽多彩,是如何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1)展示图片: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①国潮风②中国诗词进校园③京剧进校园④洛神水赋舞蹈;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组图。(2)议题话收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子议题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红柳文化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1)展示图片:①京剧进校园②感动中国③红柳(2)观看视频《那些只属于中国人的浪漫》(3)议题话收获: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作用。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环节三:立足文化传承,连接古今未来1.播放视频:《河南卫视的国风浪漫》思考:请你说一说,河南卫视的“国风路线”为什么会爆火?2.展示议题,学生对议题展开讨论,时间:6分钟议题三:立足文化传承,连接古今未来子议题1:河南卫视出圈的原因是什么?(1)展示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组图。(2)议题话收获: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因?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子议题2:河南卫视如何重新定义“国风之美”?(1)展示河南卫视重新定义国风之美组图。(2)展示图片:坚定文化自信——文化繁荣①一带一路传播中华文化②中国电影大放异彩③红色文化继往开来④中医广受赞誉展示图片:坚定文化自信:“美美与共”到“天下大同”①和文化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冬梦(4)议题话收获: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课堂总结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形成本课的知识脉络图,将知识点升华。(四)课堂练习1.(2022年四川·广安)“青绿千载,山河无垠。”央视虎年春晚,源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穿越古今,为观众呈上视觉盛宴,引发了观众对中华文明的共情。这说明( )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②坚定文化自信,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优秀节目获得美好情感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物质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 (2022年新疆)从“二十四节气”开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幻化成破冰五环;从二十四节气画面带出的古诗词,到以“燕山雪花大如席”创意的主火炬……中国的文化元素贯穿于整个开幕式的始终。这样做( )①传承了全部中华传统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②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2年重庆)重庆某高校用红色文化浇筑青春之魂,用传统文化滋养青春心灵。“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红岩有声漫画”、“川剧艺术体验之旅”等成为该校一张张闪亮的文化名片。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创造性的转化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②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滋养着时代青年成长③一张张文化名片,铸就了中华文化新辉煌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五)课后作业作业一:请你为新一代运载火箭命名,说说理由。作业二:分组:①书法组 ②绘画组 ③剪纸组 ④美食组要求:①分组进行课后资料搜集和准备:分组撰写书法作品,绘制国画作品,制作剪纸作品,展示美食的种类。并讲述相关文化的历史等知识。②时间:3分钟板书设计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日,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是血养深厚。精美的民间工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精华。一谈到传统文化,不得不提的便是“传承”二字。优秀的传统文化须得有人继承,再谈发扬,若不是薪火相传,再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们展现了许多传统文化。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却能明显感到中国5000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于我看来,中华文化之根便是“传承”二字。“传承”意在让我们不忘初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壮大,薪火相传,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只有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