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习作:游____ 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习作:游____ 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表格式)

资源简介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2023年春季
课题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业练习
任务序号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任务一:摘抄词语长廊 佛香阁 画舫 排云殿 高耸的巨大雪峰 翠绿的原始森林 高过马头的野花任务二:游览线路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任务三:描写特点有顺序 有特点 有画面 有情感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2023年春季
课题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对比关键句,理清游览路线,习得“移步换景”的写法。 2.对比描写,体会《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有顺序、有画面、有特点写作方法。 3.比较表达,明白不同景点,但表达上有异同,但情感是相同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习得移步换景的写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体会两篇课文表达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对比知景点 课前大家根据导学单,预习了《颐和园》《七月的天山》这两篇习作例文,在导学单反馈过程中,老师给这位同学词语摘抄打了5星,请你读一读,说一说老师给他评价的理由。(出示导学单) 任务序号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任务一:摘抄词语长廊 佛香阁 排云殿 画舫高耸的巨大雪峰 翠绿的原始森林 高过马头的野花任务二:任务三:
交流反馈。(其一,这位同学摘抄很有规律;《颐和园》一文是按园林建筑来摘抄,(出示廊、阁、殿、舫的图片,帮助理解),非常有代表性,读着这些词语,仿佛走进了古色古香的园林当中。第二组是自然景观,让人读着读着就仿佛看到了西北边疆的高山大川,画面感十足。其二,让我们知道这两篇课文分别抓住这些景点或景致重点游览过程的。) 小结:写景,选词也不可小视。选择有地域特点的词语,能够帮助我们表现景物的特点。 二、过渡对比知路线 同学们,本单元中语文要素其中一条: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前面连篇精读课文我们,已经有所感受,那《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位作者分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请浏览课文,先画出有关过渡的语句,然后完成导学单任务二。 (出示导学单) 任务序号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任务一:摘抄词语长廊 佛香阁 排云殿 画舫高耸的巨大雪峰 翠绿的原始森林 高过马头的野花任务二:游览线路任务三:
《颐和园》画的句子: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七月的天山》画的句子: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学生凭借文中的过渡句填写任务二:游览线路图。 任务序号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任务一:摘抄词语长廊 佛香阁 排云殿 画舫高耸的巨大雪峰 翠绿的原始森林 高过马头的野花任务二:游览线路 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任务三:
对比两个游览路线,你发现写园林建筑和自然风光的游览顺序的过渡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预设1:随着作者行动路线的变化,欣赏不同的风景。 小结:一边走,一边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这就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预设2:颐和园时会介绍具体在哪个景点,位置非常准确,而天山只有大体的位置。 三、描写对比知方法 我们已经了解了《颐和园》《七月的天山》的游览线路,同时也我们了解了颐和园和天山的风景,同为写景,两位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呢?我们来完成导学单的第三个任务:描写特点。 1.小组合作: 1.读《颐和园》《七月的天山》,选择自己欣赏的段落,借助批注思考作者怎样将景点写具体。 2.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完成表格。 3.派代表结合具体的句子,介绍两篇课文写法值得学习的方法。 小组交流 预设一: 句子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句子2: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相同点:先写“长廊”,再写“长廊两旁”,雪山→雪水→小溪,两篇课文在介绍景物的时候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显得很有条理。描写的时候都关注到了景物的颜色和图案。(板书:有顺序) 长廊的长是通过具体的数字来体现,而雪峰的高大则是通过“蓝天”和“云影”的衬托。(板书:有特点) 预设二: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 就是排云殿。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松塔,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对比句子:抬头一看,一座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屋顶是黄色的琉璃瓦。那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的宫殿, 就是排云殿。 沿着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翠绿的原始森林,松塔的枝丫,漏下日影。 小结:生动而丰富的词汇,也突显景物的特点,也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美丽的画面。(板书:有画面)(抬头一看、沿着云峰的雪线以下,这样视线的变化,让画面有了有顺序的转变。) 预设三: 句子: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 (1)读两句话,说说你的发现。 都是用了比喻,感受到了昆明湖的湖水平静、碧绿,野花的数量多、颜色艳丽的特点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吗? 作者看到美丽风景时恬静舒畅,赏心悦目。 (3)改句子对比:两岸的野花美得像一块锦缎,亮得像一片霞光。 原句更能显示作者看到广阔的山野中开满野花时的震撼和兴奋,面对广阔花海,心旷神怡。 3.表格补充完整 任务序号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任务一:摘抄词语长廊 佛香阁 画舫 排云殿高耸的巨大雪峰 翠绿的原始森林 高过马头的野花任务二:游览线路 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任务三:描写特点有顺序 有特点 有画面 有情感
小结:不同的风景用不同的写法,不同的写法表达不同的心情,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我们都要选择最喜欢的景物,有顺序、有特点、有画面地进行描写,表达我们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 登上万寿山 长廊 万寿山脚下 昆明湖 移步换景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2023年春季
课题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1.对比关键句,理清游览路线,习得“移步换景”的写法。 2.对比描写,体会《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有顺序、有画面、有特点写作方法。 3.比较表达,明白不同景点,但表达上有异同,但情感是相同的。
课前学习任务
1. 自学生字词,摘抄描写景物的好词。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浏览课文,先画出有关过渡的语句,确定两篇课文的游览顺序
【学习任务二】
同为写景,两位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呢?
推荐的学习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