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5月学习目标1.学习交流“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会按照一定顺序介绍自己参观或看到的景物。课前学习任务1. 整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文章的学习收获。2. 思考两篇文章写法上的相同点。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 回顾梳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文章,借助交流平台,总结分享描写景物的写作妙招。 学习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对前两篇课文的回顾,理解了交流平台中所说的: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学习任务二】 运用所学习作妙招自读习作例文,思考习作例文与《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文章写景的相同特点。 【学习任务三】 通过“初试身手”栏目来完成的任务: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学法小结:我们在表达地点转换的过渡句时,如果能像气泡图这样,运用方位词,使用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如“出发,穿过,路过,走过,绕过”等与景点游览进行衔接,就能很明确的把游览的过程前后连接起来。 答案(一):我们准备从植物园的南门开始参观。进了南门,往西走就是天鹅湖,过了小桥往西来到了芍药园。参观完芍药园,往东走两步就是松林,离开松林,沿着河边往东走纪念馆。出了纪念馆,沿着小路往南走望湖亭。从望湖亭出来,往南是郁金香园。从郁金香园出来,沿着小路走几步就可以看到南门。我们仍旧从南门离开。结束了一天的参观。 【学习任务四】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校园一角并以照片方式留存。借助习作妙招选其中一张,回忆自己的游览经历,画出游览路线图。并选取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参考答案: 学校大门往西走,很快就到了兰湖。早晨的兰湖四周安静极了,湖面像笼罩着一层雾气,朦朦胧胧的。不一会儿,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晨曦将湖面擦了胭脂。太阳越升越高,湖面在微风的荡漾下,闪烁着碎银似的耀眼的光芒。 春天,学校里的小农场生机盎然。远远望去,整个小农场就像一把大大的绿色扇子铺展着。走到小农场的篱笆前,可以看到几条狭长的石子路把小农场分成了一个个长条块,每块地里种着不同的蔬菜青菜、草头、扁豆、莴笋……沿着石子路往里走,清新的菜香沁人心脾。推荐的学习资源1.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业练习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参考答案: 我们准备从植物园的南门开始参观。进了南门,往西走就是天鹅湖,过了小桥往西来到了芍药园。参观完芍药园,往东走两步就是松林,离开松林,沿着河边往东走纪念馆。出了纪念馆,沿着小路往南走望湖亭。从望湖亭出来,往南是郁金香园。从郁金香园出来,沿着小路走几步就可以看到南门。我们仍旧从南门离开。结束了一天的参观。 2.学校大门往西走,很快就到了兰湖。早晨的兰湖四周安静极了,湖面像笼罩着一层雾气,朦朦胧胧的。不一会儿,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晨曦将湖面擦了胭脂。太阳越升越高,湖面在微风的荡漾下,闪烁着碎银似的耀眼的光芒。 春天,学校里的小农场生机盎然。远远望去,整个小农场就像一把大大的绿色扇子铺展着。走到小农场的篱笆前,可以看到几条狭长的石子路把小农场分成了一个个长条块,每块地里种着不同的蔬菜:青菜、草头、扁豆、莴笋……沿着石子路往里走,清新的菜香沁人心脾。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5月教学目标1.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能按顺序说出游览顺序,学会按照一定顺序介绍自己参观或看到的景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能按顺序说出游览顺序,学会按照一定顺序介绍自己参观或看到的景物。教学过程任务一:回顾课文,总结写景方法 1.借助交流平台,总结精读课文写景方法 (1)小组内梳理两篇课文的写法,边读边圈画; (2)听取交流平台微课,完成写景方法的梳理。 微课观点: 聚焦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 聚焦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重点写了特别吸引人的景物、外洞和内洞的孔隙。 聚焦课文:《海上日出》第2、3自然段,作者写晴朗天气的日出时,按景物色彩、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进行描写。 立足精读课文,交流如何把重点景物写具体 (1)《海上日出》从太阳颜色、光亮、位置三方面的变化,来详细描写海上日出的变化过程。 (2)《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先写看到的,然后写自己感受到的。 方法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对前两篇课文的回顾,理解了交流平台中所说的: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任务二:阅读迁移,习作例文寻找写法 习作例文,找游览顺序 习作例文《颐和园》中,作者运用了恰当的过渡,不仅让我对他的游览顺序有了清晰了解,还让我对颐和园中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这些著名的景点印象深刻。 习作例文,寻景物变化 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第三自然段,作者骑马穿行林中,随着行踪的变化,他看到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先看到一片蜿蜒无尽的原始森林;再往里走,看到了密密的塔松在重叠的枝桠间漏下斑斑点点的日影;继续骑行穿行林中,马蹄溅起的水声使得密林更加幽静了。 任务三:初试身手,借助学法说清游览顺序 1.阅读材料,明确任务(教材69页第二版块初试身手第一部分内容) (1)自读材料,思考里面包含几个要求。 (2)交流分享。(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图;按照路线说清参观顺序。) 2.借助材料,画出参观路线图 (1)学生读图,弄清方向,确定入口和出口,选定参观景点,画出路线图。 (2)交流分享。 预设1:从南门进植物园,从郁金香园到望湖亭,欣赏了天鹅湖后,再逛纪念馆,走过北门到松林,最后参观芍药园,再从南门离开。 3.说清参观顺序 (1)在发生地点转换时,可以加入方位词(东、南、西、北),运用适当的动词(穿过、登上、沿着、坐在等)来说清楚位置的变化。 例如:穿过小桥往西就到了芍药园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说清参观路线。 预设1:从植物园的南门开始参观。进了南门,往西走就是天鹅湖,过了小桥往西来到了芍药园。参观完芍药园,往东走两步就是松林,离开松林,沿着河边往东走纪念馆。出了纪念馆,沿着小路往南走望湖亭。从望湖亭出来,往南是郁金香园。从郁金香园出来,沿着小路走几步就可以看到南门。我们仍旧从南门离开。结束了一天的参观。 任务四:再试身手,运用学法仿写一处景物 1.小小练笔场,观察一处景物,再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教材69页,第二板块初试身手第二部分内容) (1)观察一处景物,展开小练笔。(课件出示校园一角的图片,学生熟悉的景物,能够有话可说。可以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来观察。) (2)评比,赏析优秀练笔。 (3)修改练笔,小组内互读、互评。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交流平台中结合课文和习作例文,回顾了描写景物的方法,还初试身了一番身手。学贵得法,学贵用法,希望同学们在欣赏他人的文章或观察事物时,善于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学习任务单.docx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教学设计.docx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课后练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