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概念及手段 课件(共15张PPT)《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3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概念及手段 课件(共15张PPT)《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管理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项目七
2
任务二
熟悉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3
三、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概念及手段
(1)游客是旅游景区环境教育的重点对象。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亲身参与者,是旅游环境的一部分。景区应向游客宣传有关旅游环境保护的知识,使其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成为旅游环境教育的积极参与者。
(2)景区工作人员不仅是环境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同时也是接受教育的群体。对景区工作人员的环境教育,主要是加强其责任心和事业心,使其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景区周边的居民作为环境教育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是当地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者,他们对自然资源和四周环境的认识和行为,将直接关系到旅游景区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程度;另一方面,他们是旅游景区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其对景区的认识将直接关系到景区管理水平和景区长远目标的实现。为此,应向他们耐心地宣传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一)宣传教育手段
4
三、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概念及手段
(二)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一种强制性管理手段。旅游景区环境管理一方面要靠立法,景区应把国家对景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措施贯彻于景区的日常管理中;另一方面还要靠执法,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要协助、配合环境部门和司法机关,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违反旅游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旅游环境、危害游客健康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理。
5
三、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概念及手段
(三)科学手段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科学手段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和理念,加强对景区环境监测、污染处理等环境管理的手段。
大数据平台的智慧旅游信息分析系统的应用;
利用景区垃圾生态综合处理技术;
景区垃圾生态综合处理技术,对景区垃圾进行多层次的综合利用与处理,不仅解决了景区垃圾问题,而且再造的景观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6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措施
(一)旅游景区承载量管理
1.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LB/T 034—2014)给出了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示例,具体如表所示。
类 型 核心景区 游步道 其他区域 洞窟等卡口 保护建筑
文物古迹类 八达岭长城 1~1.1 m2/人
故宫博物院 0.8~3 m2/人
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 2~5 m2/人 0.5~1 m2/人
文化遗址类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2.5~10 m2/人 1~3 m2/人
古建筑类 黄鹤楼、永定土楼 1~3 m2/人 >2.5 m2/人
古街区类 周村古商城 2~5 m2/人 2~5 m2/人 1~2 m2/人 0~30人/栋
古典园林类 颐和园 0.8~2 m2/人 >60 m2/人
山岳类 吉林长白山景区 1~1.5 m2/人 0.5~1 m2/人
主题公园 中华恐龙园 0.5~1 m2/人 0.5~1 m2/人
(核心游乐项目等候区)
7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措施
(一)旅游景区承载量管理
2.落实景区最大承载量的对策
(1)科学制定最大承载量。景区管理者要正确树立景区“可持续发展”和“安全为根本”的意识,从安全、有序、生态、保护、游客满意度及景区的实际运营情况,科学、严谨地制定景区最大承载量的各项指标。
(2)设立最佳承载量。所谓最佳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不影响游客游览舒适度且不降低游览满意度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
(3)控制好瞬时承载量。为了保证景区瞬时最大承载量出现时,景区内的各项活动能够正常运行,景区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景区日常运行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多数处于闲置状态。
8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措施
(二)旅游景区环境垃圾管理
2.落实景区最大承载量的对策
(1)垃圾箱的功能及要求。
(2)垃圾箱的布局。
(3)垃圾的收集和清运。
(4)垃圾的处理。
9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措施
(三)旅游景区厕所管理
1.执行卫生标准
(1)选址规划及建设
旅游景区厕所的选址规划及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 对厕所进行选址时和在厕所建设过程中不应破坏文物古迹、自然环境、景观景点。
② 任何污水和处理过的水均不应排入以天然水为主题景观的水域。
③ 厕所的污水管道应经化粪池接入污水管网,不应接入雨水管、河道或水沟内。
④ 水冲厕所应建化粪池,化粪池的出口应接入污水管网,化粪池出口的水质应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的规定。
10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措施
(三)旅游景区厕所管理
1.执行卫生标准
⑤ 不具备水冲厕所建设条件的,宜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维护方便、运行可靠的新技术来建设旅游厕所。不应采用耗材难以降解的厕所技术。不宜采用高耗能的厕所技术。
⑥ 采用新技术的厕所,需要建设排放物处置设施(如贮粪池)的,不应造成渗漏。
⑦ 不能经污水管道排放的污物应输送到法规允许的处理场所(如粪便消纳站、粪便处理厂),如果没有应修建。
11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措施
(三)旅游景区厕所管理
(2)整体设计
① 建筑面积、厕所数量及布局根据人流量设定,如厕排队等待不宜超过5分钟;在旅游区出入口、停车场等人流易聚集的地方,建筑面积、厕所数量及布局应考虑瞬时人流量承受负荷,厕所出入口宜设多个;旅游高峰季节时间较短的地区可临时采用活动厕所补充厕所数量。
② 外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③ 厕所应注意隐私保护,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设计,热带地区可采用开放式入口,寒冷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需求。厕所设大门时,门扇与门框间应防夹手。
④ 建筑主体材料及装饰材料应选用对人体无害的,防火性能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16—2014)的规定。
12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措施
(三)旅游景区厕所管理
(3)室内设计
① 厕所的通风设计应满足换气次数在5次/小时以上,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寒冷地区宜设附墙垂直通道,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机械通风。
② 厕所窗地面积比宜不小于1∶8。
③ 男女厕所可分开设置,也可设男女通用厕所。
④ 室内地面铺装前应做防水,装饰面应采用防滑、防渗、防腐、易清洁建材。内墙面应采用防水、防火、易清洁材料。室内顶棚应选用防潮、防火、易清洁材料。
13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措施
(三)旅游景区厕所管理
(3)室内设计
⑤ 室内光照度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的规定,应选用节能、防潮灯具。
⑥ 为方便保洁,水冲式厕所厕位内地面宜与厕所内地面标高一致,采用新技术的厕所厕位内地面宜不超过室内地面标高180 mm。
⑦ 管理间根据管理、服务需求设计,使用面积宜不小于4 m2。工具间根据需求设计,使用面积宜不小于1 m2。
14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措施
(三)旅游景区厕所管理
2.旅游景区厕所管理措施
(1)重视选址、建设与设计
旅游景区厕所的选址、建设和设计要尽量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体现环保理念
旅游景区厕所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对水源质量的要求较高,并且有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因此,在厕所建设过程中,要体现环保意识。
(3)凸显人文关怀
此外,旅游景区厕所的建设与设计必须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对残疾人、儿童、老年人、女性等特殊人群给予关注。
THANKS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